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工智能對人類勞動的挑戰(zhàn)及其應對

2018-10-19 02:33:52黃欣榮
理論探索 2018年5期
關鍵詞:人類解放人工智能

特邀主持人:黃欣榮

主持人語:由于AlphaGo在人機圍棋大戰(zhàn)中的出色表現(xiàn),人工智能話題近年來異?;鸨l(fā)了各界人士的熱切關注。其實,人工智能已經(jīng)具有60余年的發(fā)展歷史,而且曾經(jīng)兩度沉浮?,F(xiàn)在之所以再度熱門,是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支持。人工智能技術目前正在發(fā)生第三次重大變革,機器的智能程度有了飛速的發(fā)展,在某些領域接近甚至超過人類。機器的本質(zhì)都是幫助或解放人類的,人類也一直夢想著將各種繁重的勞動交由工具或機器去完成,以便全面解放自己。過去的非智能機器缺少自主性和能動性,其最終的控制權被牢牢地掌握在人類手中。技術的最終目的與人類當初的設計不會偏差太大,即使有偏差,人類也可以對其矯正,因此,我們并不會太擔心失去人類的最終控制權。但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則通過大數(shù)據(jù)和深度學習等技術,實現(xiàn)了自我學習、自我組織、自我演化,因此人工智能雖然最初也是由人類所設計,但它可能擺脫人的原初設計目的,走上與人類設計目標完全相背離的道路。例如,人工智能不但解放了人類的體力勞動,而且解放了人類的腦力勞動,這可能是人類全面解放的機會,然而這也可能導致人類的大面積失業(yè)以及對智能機器的依賴性增強,而長期的依賴可能導致人類的退化以及控制權的喪失。為了防止人工智能最終走向與人類相背離的道路,我們必須提前防范,及早應對,最起碼首先從哲學上探討其可能性。為此,我們本期專題組織了兩篇文章,分別對人工智能對人類勞動的挑戰(zhàn)及人工智能設計的風險問題進行探討,以期獲得人們對人工智能的風險、挑戰(zhàn)等問題的更多關注,共同商討應對之策。

[摘要]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興起,機器智能越來越接近人類智能,過去專屬于人類的勞動,特別是腦力勞動,越來越被智能機器所取代,因此,人工智能給人類勞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但是,對人類來說這種挑戰(zhàn)本身也是一種機遇,它讓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人類由此獲得了全面的解放和自由,并有閑暇去享受生活和全面發(fā)展。當然,要實現(xiàn)這些目標,我們必須改變傳統(tǒng)觀念、提升自身能力,并改變財富分配方式,提高社會福利,以便逐漸向閑暇時代過渡。

[關鍵詞]人工智能,人類勞動,人類解放

[中圖分類號]N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9)05-0015-07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新一代人工智能迅速興起,機器變得越來越智能化。過去機械唯物主義曾說“人是機器”,即把人類看成是機器,如今變成了“機器是人”,即機器變得越來越像人類。機器的功能與人類越來越接近,人類能做的事情,機器也逐漸能夠做到,人類的優(yōu)勢越來越少,機器對人類正步步緊逼。機器本來只是人類的勞動工具,但如今智能化之后變成了勞動工具與勞動者合一的強大力量。勞動能力本來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能力,如今智能機器不但獲得了這種能力,而且攻城略地、無所不能,而人類則步步后退,逐漸被智能機器所取代,因此,新一代人工智能對人類勞動形成了巨大的挑戰(zhàn)。人工智能對人類勞動挑戰(zhàn)了什么?這種挑戰(zhàn)的本質(zhì)是什么?我們?nèi)祟愒撊绾螒獙@一挑戰(zhàn)?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從哲學上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一、人工智能向人類勞動挑戰(zhàn)了什么?

作為一種顛覆式創(chuàng)新,人工智能在給人類未來帶來全面解放的同時也可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對人類勞動的挑戰(zhàn)。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千千萬萬的人們將面臨失業(yè),從而失去其最基本的勞動權益。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是人類第一需要。本來,人類與其他一切動物的最大區(qū)別就是人類通過勞動來獲取生活所需的各種資源,而且按照社會必要勞動來分配勞動成果。如果勞動權一旦被剝奪,人類是否還成其為人類?人類將按什么來生產(chǎn)并分配其財富?

據(jù)李開復預測,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未來10年估計有50%的人類工作將會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其中從事翻譯、助理、保安、銷售、客服、會計、司機、家政等幾種職業(yè),預計將有90%的人被人工智能取代。[1]157 2016年世界經(jīng)濟論壇上發(fā)布的報告稱,未來5年,人工智能技術將使全球勞動力市場出現(xiàn)顛覆性變革,全球巧個主要國家的就業(yè)崗位將會減少710萬個,上千萬人將面臨失業(yè)。[2]140牛津大學K.B.費雷和M.奧斯本檢驗了702種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按照被取代的風險大小進行了排序,最終認為美國會有47%的工作面臨被智能機器取代的風險,英國則有35%的職業(yè)可能被取代,而日本則高達49%。[3]344-345

哪些工作未來最可能被智能機器取代呢?李開復提出了“五秒鐘準則”,即“一項本來由人從事的工作,如果人在5秒鐘以內(nèi)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作出相應的決定,那么,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盵1]156有人列舉了未來容易被取代的職業(yè):會計、服務員、司機、文員、裁縫、保姆、車間工人、保安、快遞員等等。[2]141歸納起來,從勞動特征來看,第一,簡單、重復、機械;第二,不需要太多的情感交流;第三,不需要太多的人類靈感、智慧作出綜合判斷。凡是具有上述特征之一的勞動都容易被智能機器所取代。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邁克斯·泰格馬克(MaxTegmark)在其最新暢銷書《生命3.0人工智能時代人類的進化與重生》中給人們未來職業(yè)選擇提出建議,認為在選擇未來工作的時候首先要思考如下三個問題:“1.該工作是否需要與人互動,并使用情商?2.該工作是否涉及創(chuàng)造性,并涉及更聰明的解決方案?3.是否需要在不可預測的環(huán)境下工作?”[4]162如果答案中肯定的成分越多,那么這個職業(yè)就越發(fā)安全。據(jù)他分析,教師、護士、醫(yī)生、牙醫(yī)、科學家、企業(yè)家、程序員、工程師、律師、社會工作者、神職人員、藝術家、美發(fā)師和按摩師等,因為與人打交道多,或者需要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相比之下,電話銷售員、收銀員、貨車司機、烘焙師和廚師,還有卡車、公交車、出租車司機等,這些職業(yè)就可能被智能機器所取代。律師助理、信用分析師、信貸員、會計師和稅務師這些原本需要一定腦力勞動的工作,雖然不會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大多數(shù)工作任務將被自動化,因此所需的人數(shù)會越來越少。所以,他得出結(jié)論說:“那些高度重復、結(jié)構(gòu)化以及可預測的工作看起來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機器自動化?!盵4]162

從表面上看,人工智能讓人類失去的僅僅是工作,但從本質(zhì)上來看,這是人工智能對人類作為唯一勞動者以及人類勞動權的挑戰(zhàn)。

首先,人工智能挑戰(zhàn)了人類的存在方式。人與其他動物的最大區(qū)別是人類通過勞動來創(chuàng)造自己所需要的生存條件,而“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簡單地通過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變化;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盵5]559人類在勞動中鍛煉了自己的體魄、發(fā)明了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生活所需的財富。人類一旦失去勞動,那就可能失去自身存在的基本方式。雖然人類不可能會像其他動物一樣完全依賴自然,但人類也可能會像其他動物一樣成了不勞而獲者。過去人類是世界上的唯一勞動者,而人工智能卻讓智能機器成了像人一樣的勞動者,人類反而可能從勞動者中排擠出去成了單一的消費者,這樣就可能動搖人類的基本存在方式。

其次,人工智能挑戰(zhàn)了人類的勞動價值觀。人活在世界中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體現(xiàn)出自己在自然和社會中的價值。恩格斯認為,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它將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轉(zhuǎn)變?yōu)槿祟惿钏枰呢敻?。[5]550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更是強調(diào)勞動對財富創(chuàng)造的重要性,認為一切財富都是由勞動而來,商品的價值主要也由社會必要勞動來衡量。因此,一切財富的源泉其實最終都歸根于人類的勞動。這就是說人類主要是通過勞動并創(chuàng)造財富來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但是,隨著智能機器取代人類勞動,人類的價值就難以通過勞動來體現(xiàn)。此外,人類把勞動作為基本活動并通過勞動與社會的各類成員進行交流、交往,一旦失去勞動,人類就可能變?yōu)闊o所事事,以至在世界中被邊緣化,因此失去人的存在感,失去自我實現(xiàn)的通道,更由此失去個人的社會價值。

再次,人工智能挑戰(zhàn)了人類的財富分配方式。勞動創(chuàng)造了價值,在資源沒有極大豐富到按需分配之前,人類分配財富的最公平、最合理的辦法就是按照勞動付出量來分配,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按勞分配”原則。按勞分配就是按照某人的勞動時間、數(shù)量或質(zhì)量,即他在勞動中的付出來分配勞動所獲得的財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人類的勞動被智能機器取代后,人類就失去了按勞分配這一財富分配方式,必須尋找出新的分配方式。

最后,人工智能挑戰(zhàn)了人類的進步方式。人類身體的進化以及智力的提高,都與人類的勞動息息相關,可以說勞動是推動人類自身進步的基本動力。一方面勞動創(chuàng)造了社會財富,由此推動了社會進步;另一方面,勞動讓人類不斷改進勞動工具、勞動方式,由此推動著技術的進步。智能機器代替人類勞動之后,失去勞動的人類會不會由此就失去進化發(fā)展的推動力呢?一旦推動力消失,人類的進化、社會的進步會不會因此停止,甚至退步呢?

泰格馬克引用布萊恩約弗森的觀點認為,智能機器大量取代人類的工作,可能會加劇如下三種不平等[4]119-121:第一,技術用需要更多技能的新職業(yè)取代舊職業(yè),這有利于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而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就可能徹底失去工作。第二,因為人類勞動的占比越來越低,財富將越來越被投資者所占有,智能機器擁有者所分得的蛋糕份額越來越大,勞動和資本的關系被顛覆,資本越來越壓倒勞動力,因此勞動者將失去更多的話語權。第三,人工智能帶來的數(shù)字經(jīng)濟通常只會讓“超級明星”而不是普通人受益,因為人工智能可以將個別明星級人物的能力和名聲無限放大,出現(xiàn)大樹底下寸草不生的現(xiàn)象,致使貧富差距越發(fā)拉大。因此,人工智能帶來的對人類勞動的挑戰(zhàn),不僅僅是勞動問題,它還將涉及財富分配、公平公正等更多深層次問題。

二、這是人類勞動全面解放的開始嗎?

人工智能對人類勞動的替代引發(fā)了人類的恐慌,不少人覺得這挑戰(zhàn)了人類的生存底線。例如,斯蒂芬·霍金認為人工智能是人類目前最糟糕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它有可能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不過,也有人為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歡呼,認為它將帶來一個不需要工作的社會,由此人類將得到徹底的解放。[4]30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是魔鬼還是天使?它的本質(zhì)是什么?

從技術本質(zhì)來說,人工智能無非也是人類的一種技術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只是創(chuàng)新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別罷了。技術哲學認為,任何技術都是為了替代人類勞動,都是讓人類逐漸從勞動的辛苦中擺脫出來。馬克思和技術哲學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早就從經(jīng)濟學或哲學視角對技術的這種本質(zhì)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從經(jīng)濟學與哲學的角度提出了器官延長說,認為任何技術都是用來延長人類身體的器官,從本質(zhì)上來說各種技術無非是人體器官的延長。[6]209-210這也就是說,人類起初與其他各種動物沒有區(qū)別,都是依靠自身的各種天然生成的器官在自然界中獲取現(xiàn)存的各種資源,以此來維持個體和種群的生存。人體的各種器官是人類生存最原初的勞動工具。為了克服人體器官的局限性,人類開始利用石頭、棍棒等原始材料來延長、放大人體器官的功能,并以此來減輕器官的痛苦。德國技術哲學家恩斯特·卡普是與馬克思同時代的學者,他在自己親身實踐的基礎上比較系統(tǒng)地探討了技術的本質(zhì)問題,提出了與馬克思的器官延長說相類似的器官投影說??ㄆ照J為,人體器官是最原始、最天然的勞動工具,但這種工具低效、辛苦、受限,于是人類將自身器官的形狀、結(jié)構(gòu)、功能投影到其他器物上,形成了從簡單到復雜的各種技術工具或機器。[7]他認為,人類的各種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新都是人類自身器官的模仿,無非有些是簡單的外形模仿,有些是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模仿,而更復雜的是人體功能的模仿。從馬克思的器官延長說和卡普的器官投影說可以看出,任何技術從其根源與本質(zhì)來說都是對人體器官的模仿,從目的來說都是試圖代替人類器官,以此減輕人體器官在勞動中的艱辛程度。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對人類勞動的替代本身并沒有與過去的各種技術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可以說人類發(fā)明各種技術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它們?nèi)ヌ娲祟?,不能替代人類的技術不是好技術。

既然技術的本質(zhì)都是人體器官的延長或投影,最終目的都是替代人類勞動,那么人們對過去的各種技術似乎已經(jīng)習以為常,為什么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xiàn)卻大驚失色,不少人驚呼“狼來了”呢?這主要是因為其所替代的人體器官部位及其重要性具有重大的區(qū)別。人類勞動的完成需要工具、動力和智慧等三種要素,分別對應于物質(zhì)、能量和信息。在發(fā)明和使用工具之前,人類完全依靠自身,以采摘、打獵等來維持生存,與其他動物沒有區(qū)別,即人類將肢體作為工具,依靠自身的能量作為動力,靠自己的智慧來維持生命。在蒸汽機出現(xiàn)之前,所有的技術都是工具性的技術。所謂工具性的技術,指的僅僅是模仿和代替人的肢體,它們不帶動力,必須以人力作為其動力并由人來操作和使用,人的能量轉(zhuǎn)換為工具的動力。在蒸汽機出現(xiàn)之后,技術不但具有工具功能,而且自身具備了動力,能夠進行能量轉(zhuǎn)換,人不再需要充當工具和動力,僅僅是作為操作指揮的使用者,這些不依靠人類提供動力的技術物被稱為機器。在機器技術時代,各種機器逐漸取代了作為工具的人類肢體以及作為動力的人類身體。但是,這些機器即使再強大也還需要人類來操作、控制,離開了人的智慧,機器仍然是一堆廢物,因此人仍然能夠找到自身的存在價值。人腦是人體的指揮機構(gòu),人體各器官的指揮、協(xié)調(diào)、控制全部由大腦來完成。大腦的結(jié)構(gòu)最為復雜,以往的技術無法對其結(jié)構(gòu)或功能實現(xiàn)模仿,因此所有技術都必須依靠人類的大腦來作為信息處理機構(gòu)。電子計算機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人的大腦及其思維功能也被延長或投影為器物裝置,這樣人類的所有器官都完成了功能的外化,人體已經(jīng)不再具有其他外物難以做到的東西。這也就是說,智能機器能夠自動完成工具、動力和指揮的全部功能,可以不再需要人類的參與就能夠完成原來只有人類才能完成的工作,人類一下子沒法在勞動中找到其存在的價值。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對人類功能的取代是技術的基本功能。如果某項技術最終不能代替人類的某項功能,那么這項技術也就可能被人稱為“屠龍之術”,缺少了對人類的實用價值。在工具技術時代,各種工具已經(jīng)開始取代人類,不過它僅僅取代了人類作為工具性的肢體。此時的工具性技術就已經(jīng)比人類強大,比如斧頭可以方便、利索地砍樹、劈柴等,而人的手基本上不可能做到。在機器技術時代,各類機器不但代替了人類的工具功能,而且其強勁的動力戰(zhàn)勝了人類的有限氣力。例如一臺蒸汽機或內(nèi)燃機不知要超過多少人。因此,從替代或超越人類來說,從人類發(fā)明各種技術開始,多種多樣的技術就從不同方面超越人類或取代人類。如果說工具和機器還僅僅取代人的體力勞動,那么智能機器則因為其快速的信息處理能力而逐漸取代人類的腦力勞動,這樣勞動工具和勞動者合二為一,人類的勞動功能被徹底取代。工具的出現(xiàn),人類還可依仗體力和智力生存;當機器出現(xiàn)的時候,人類還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機器的出現(xiàn),人則徹底被取代,人類在勞動過程中再也難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因此人類不得不驚呼“狼來了”。邁克斯·泰格馬克在其《生命3.0:人工智能時代人類的進化與重生》中引用漢斯·莫拉維克的海平面理論形象地描述了技術對人類的取代過程。人類具有各種各樣的能力,例如語言表達、語言翻譯、定理證明、社會交往、藝術創(chuàng)造、程序設計、科學研究等,莫拉維克將其表述為一座座丘陵或山峰,并稱之為“人類能力地形圖”。人工智能則像水一樣,均勻地分布在寬闊無邊的任務區(qū)域上。人工智能的增長類似于水面的上升,首先被淹沒的是人類的“計算能力”和“記憶能力”等初級能力,隨后則是“定理證明”和“棋類游戲”等中級能力,智能水平再增長后人類更高級的能力,如“社交互動”“手眼協(xié)調(diào)”等高級能力也被淹沒。不斷進步的機器智能最后把所有的人類能力島嶼都淹沒在水中,人類不得不建造“方舟”過上新的航海生活。[4]71-72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以往的技術只能部分地取代人類勞動,人們被取代之后可以轉(zhuǎn)向復雜程度更高的“山峰”,而如今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將帶來機器對人類的全面取代,它將淹沒人類生存的所有“山峰”,由此不得不全面改變生活方式,只能依靠“方舟”浮游于海。

從歷史來看,技術的每一次革命或進步,總會有一部分人的勞動或工作因被新技術所取代而失業(yè),因此不得不面臨轉(zhuǎn)型。轉(zhuǎn)型的方向總是從技術含量低的“低海拔”地區(qū)轉(zhuǎn)向技術含量高的“高海拔”地區(qū)。這種轉(zhuǎn)型對能力強、智商高的人群來說當然問題不大,但是,從事低技術含量工作的人群往往是文化水平偏低、適應能力較差的一類人,因此對他們來說轉(zhuǎn)型并非易事。特別是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讓憑智力吃飯的人們也逐漸丟失飯碗,這讓人類不得不擔憂自己的未來。在目前依然是按勞分配的社會財富分配體制下,失去了勞動機會也就失去了對社會貢獻的機會以及分配財富的機會,因此人們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漸逼近之際表現(xiàn)出“狼來了”的擔憂就顯得十分合情合理。從短期來說,人工智能必然會給大部分人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讓人們感覺無所適從、無處可逃,因此人們普遍表現(xiàn)出懼怕、擔憂的情緒,甚至想方設法阻擋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因為從短期來說,人工智能必然會給他們帶來轉(zhuǎn)型的痛苦,甚至徹底丟失工作的機會。

但是,從長期來看,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卻是徹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機會。[”]我們已經(jīng)知道,任何技術創(chuàng)新的最終目的都是減輕或取代人類勞動,讓人類從以往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工具的發(fā)明解放了人類的肢體,人類不再直接用四肢充當勞動工具,而機器的發(fā)明讓人類從工具和體力中解放出來,讓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轉(zhuǎn)向體力消耗更少的腦力勞動。但是,腦力勞動也一樣的耗神費力,因此人類也需要能夠由機器取代,實現(xiàn)腦力勞動智能化和自動化。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xiàn),讓人類全面解放的長期夢想有可能得到實現(xiàn)。人工智能技術將工具、動力和智力三位一體,能夠自我學習、自我決策、自動控制,獨立完成各種復雜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為人類不知疲倦地生產(chǎn)出巨大的財富。人類從此可以擺脫過去長期奴役人類的繁重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擺脫勞動對人類的長期異化,獲得馬克思、恩格斯曾經(jīng)設想過的人類全面解放。不被勞動束縛的人類終于可騰出時間和精力從事過去想做而沒有機會做的事情,可以充分享受不受勞動束縛之后的閑暇,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時間,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些人會擔心,人類一旦失去勞動機會,那生活是不是就失去了意義呢?這主要是長期以來的繁重勞動限制了人們的想象力,其實不需要從事繁重體力和腦力勞動的人們,可以盡情地從事自己想做而沒機會做的事情,比如休閑、旅游、娛樂、閱讀、政治、宗教、科學探索、藝術活動、人文關懷等,還有大量的事情等待人類去從事,人類可以在新的領域重新找到存在的價值和意義。[8]

總之,人工智能技術也是人體器官的延長或投影,只不過是更復雜、高級的人類大腦的延長或投影罷了。人工智能技術與其他技術一樣必然要代替人類的勞動,而且是更加徹底地全面取代體力和腦力勞動,這在短期內(nèi)必然帶來失業(yè)和轉(zhuǎn)型的痛苦,但從長期來看,這正好是人類全面解放的開始,從此人類可以全面擺脫勞動對人類的異化,走向全面自由和全面發(fā)展。

三、人類勞動該如何適應人工智能時代?

面對人工智能的滾滾浪潮,我們該怎么辦?是搗毀智能機器還是提升自身能力?是接受人工智能時代來臨的現(xiàn)實并改變自我,還是在哀嘆聲中抗拒人工智能?無論如何,人工智能必然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不可抗拒的深刻影響,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如何改變自我來適應人工智能時代。

首先,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主動的方法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爸悄苁且环N具有‘意向性和‘意義的心智運作過程。”[9]人類應對人工智能時代有兩種心態(tài)和方法,即消極的心態(tài)和被動的方法以及積極的心態(tài)和主動的方法。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觀問題是首要的問題,不同的世界觀所觀察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茖W哲學中著名的觀察滲透理論也認為,理論立場不同,所觀察的結(jié)果也完全不同。在如何對待人工智能問題上,我們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主動的方法來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

歷史上的每一次技術進步,雖然長期來說是人類的福音,但短期來看,特別是對勞動權由此被剝奪的那部分人來看,可能是災難性的陣痛。因此,他們首先就采用消極的態(tài)度和被動的方法來應對。在古代中國,老莊就號召人們要學會拒絕機器,堅持純粹手工,因為他們擔心機器可能帶有“機心”,人類由此變得投機取巧,離開機器,人類可能無法生存。在蒸汽機等動力機器大面積走向工廠之時,19世紀的英國盧德分子帶頭搗毀機器,發(fā)起了轟轟烈烈的搗毀機器運動,他們希望由此來保住自己的工作和勞動權利。但是,新技術一旦出現(xiàn),其進步的力量就會十分強大,以至于任何阻擋進步的力量都像螳臂當車。歷史的車輪還是滾滾向前,碾壓的只能是沒有隨時代進步的那些人。這次的智能革命也像歷次的技術革命一樣,人類很難阻擋其發(fā)展、前進的腳步,改變的只能是我們?nèi)祟愖陨怼?/p>

所謂積極的心態(tài)和主動的方法就是應該認識到技術進步的積極意義,并主動改變自己,去適應新技術革命所帶來的新時代、新生活。我們已經(jīng)知道,技術的本質(zhì)就是人體器官的延長或投影,其根本目的就是試圖模仿人體器官的功能并最終取代人體器官。因此,任何技術的進步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人類的某項工作或勞動,這本身就是歷史的進步。我們?nèi)祟惒皇且v毀機器,回到?jīng)]有任何工具、機器的原始生活。我們從常年累月被束縛在繁重的勞動中,到八小時工作制,再到五天工作制并享有各種假期,就是因為技術的進步,即機器代替我們?nèi)祟惾趧硬?chuàng)造財富的結(jié)果,因此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短期的利益而阻礙技術進步。人工智能技術雖然可能徹底取代人類的體力和腦力勞動,短期內(nèi)會帶來失業(yè)、轉(zhuǎn)型等困難,但最終它將人類從各種繁重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因此我們應該積極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并采取主動的應對策略。

其次,重新確立勞動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樹立勞動是手段而非目的的觀念。在人工智能時代來臨前,任何勞動都離不開人類的參與,因此人類與勞動幾乎相生相伴。恩格斯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正是勞動讓人從諸多動物中脫穎而出,成為萬物之王。人類勞動也是人類財富增長的源泉。工具的發(fā)明只是不再需要肢體做勞動工具,但仍然需要人類來使用勞動工具。機器的出現(xiàn)雖然減輕了人類的體力,但機器必須有人類的參與才能發(fā)揮其作用。無論是工具時代還是機器時代,人類都是具有主體地位的勞動者,離開了勞動者,工具和機器都不可能自動生產(chǎn)勞動,自動生產(chǎn)財富。人類及其勞動是財富增長的唯一源泉,只有勞動者、勞動工具與勞動對象相結(jié)合,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財富,所以在智能機器成為新型勞動者之前,人類是唯一的勞動者,由此可見勞動對人類及社會的重要意義。只是由于智能機器的出現(xiàn)讓人類突然失去了勞動的機會和權利,因此一下子使人難以接受。

但是,從本質(zhì)上來說,勞動只是人類創(chuàng)造財富的一種手段,但它不是人類生活的目的。如果不需要勞動而財富又能自動增長,我們?nèi)祟惡螛范粸槟??能夠“不勞而獲”,這不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嗎?因此我們要樹立勞動是手段而非目的的觀念。減輕勞動強度,擺脫勞動束縛,走向自由生活,是我們?nèi)祟愖非蟮哪繕恕H斯ぶ悄芗夹g的出現(xiàn)讓我們“不勞而獲”這個夢寐以求的目標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經(jīng)過漫長、艱苦的人類勞動,特別是近數(shù)十年來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發(fā)明創(chuàng)新,人類終于有可能擺脫長期奴役、異化我們的艱苦勞動,因此我們要重新評估勞動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以積極的心態(tài)歡迎智能機器對人類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全面取代,把美好生活作為人類的生活目的,不要把作為手段的勞動異化為目的。

再次,改變分配方式,加大稅收調(diào)節(jié),提高社會福利,讓智能紅利惠及每一個人。在智能時代來臨前,勞動不但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是分配財富的主要手段,按勞分配是人類勞動獲取報酬最公平的準則,是最公平、公正的財富分配原則。在智能機器取代人類勞動之前,人人幾乎都參與各種勞動,并由此來獲取生活所需的各種財富,因此勞動是人類生活財富的來源,是獲取財富的根本。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以及智能機器對人類勞動的取代,一下子打破了這種準則,因此讓人們感覺失去了參與財富分配的能力和資格。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廣,生產(chǎn)力將快速增長,雖然不少人的工作被智能機器取代,但生產(chǎn)力反而將大幅度提升,因此為社會福利的提高提供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過去的按勞分配的財富分配制度在生產(chǎn)力強、社會財富多的智能時代就不太合適,必須逐漸走向全民保障、共享財富的新分配制度,并逐漸向按需分配過渡。因此,在人工智能時代,必須將勞動與分配分離,讓失去勞動權的人們不會因此而失去財富分配的權利,這樣即使不再從事繁重的勞動,人們?nèi)匀粺o需擔心生活,擔心未來。

在智能時代,某些人可以依靠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xiàn)無人化生產(chǎn),而且可以將生產(chǎn)規(guī)模無限擴張,因此智能時代的產(chǎn)業(yè)往往出現(xiàn)一家獨大、絕對壟斷的新情況。這種情況下,財富可能高度集中于個別人手中,其他人怎樣共享人工智能新技術帶來的大量財富呢?一方面,財富高度集中于個別人之后,這些少數(shù)人很難完全消耗這海量的財富,因此最終將通過慈善、捐贈等手段還富于民,因為只有這樣民眾才有消費能力,拉動社會的發(fā)展并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財富;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稅收的征管,讓財富能夠以稅收的形式成為國家提高社會福利、保障社會公平的保證。正如泰格馬克所說:“人工智能驅(qū)動的經(jīng)濟不僅可以消除憂愁和苦差,創(chuàng)造出富足的物質(zhì)生活,讓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它還能提供許多美妙的新產(chǎn)品和新服務,滿足今天的消費者尚未意識到的需求?!盵4]158智能機器創(chuàng)造的大量財富,逐漸可以將勞動與財富分配相脫離,讓大眾得到技術進步的紅利?!霸诔掷m(xù)變大的經(jīng)濟蛋糕中,只需要切下小小的一塊進行重新分配,就能讓每個人過上更好的生活。”[4]168社會財富的大幅增長以及社會福利的普遍提高就能將人工智能對失去勞動權的人們的傷害降到最小。

最后,人類必須提高自身的智慧水平和能力,以便尋找更加智慧的新型勞動。從目前來看,智能機器在智能方面的確超出人類一大截,在數(shù)據(jù)采集、存儲記憶、數(shù)據(jù)計算、數(shù)據(jù)推斷等方面,我們?nèi)祟愐呀?jīng)大大落后于智能機器,人類不是機器的對手。從近幾年的圍棋人機博弈,機器完勝棋手就可見一斑。棋圣聶衛(wèi)平說,人類戰(zhàn)勝機器的唯一可能就是拔去機器的電源。被AlphaGo打敗的圍棋冠軍柯潔更是把Al-phaGo當作神一樣的存在。

但是,機器畢竟是機器,在體力、智力方面勝過人類,但在情感、意志等方面,機器還無法匹敵人類,因為人工智能目前仍是有智力沒智慧。在數(shù)據(jù)豐富的情況下,機器可以通過學習快速獲得經(jīng)驗,通過因果性或相關性快速作出決策。但是,在數(shù)據(jù)不足的情況下,機器則不如人類。人類憑著自己特有的智慧,即使數(shù)據(jù)不足,也能靠直覺作出判斷與決策。德國哲學家康德把人類的能力分為知、情、意三大類,并對應于其“三大批判”。康德認為,科學可能在認知方面所向無敵,但面對情感、意志則無能為力,因此留下了兩個沒有被科學侵占的地盤。人工智能正好以此相對應,在智能方面人類已經(jīng)無法匹敵,但在情感、意志方面,機器還是傻瓜。所以,人類未來應該利用自身智慧,從過去的體力、智力領地撤到利用情感、意志的智慧領地。

李開復預測:“如果你的工作涉及填密的思考、周全的推理或復雜的決策,每個具體判斷并非人腦可以在5秒鐘的時間內(nèi)完成,那么,以目前的技術來說,你的工作是很難被機器取代的。”[1]155比如需要利用自身智慧、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師、醫(yī)生、律師、導演、設計師、心理學家、大法官、科學家等,雖然重復、枯燥部分可能會被智能助手來做,但這些工作還是人類的地盤,很難被機器徹底取代。因此,在人工智能時代,人類必須發(fā)揮自身的智慧優(yōu)勢,從事更加智慧的工作。

面對洶涌的人工智能浪潮,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應對,特別是從事簡單、重復、機械工作的人們,本來其文化程度就偏低,學習能力偏差,因此他們很難實現(xiàn)成功轉(zhuǎn)型,很難轉(zhuǎn)變?yōu)樾枰忧楦?、智慧的工作。這些人的失業(yè)可能是永久性的,從此其勞動權徹底被剝奪。他們的未來生活只有靠提高社會福利、改變分配制度來解決。但是,其他大部分人,特別是青少年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被人工智能解放出來的人們有了大量的閑暇時間來學習提高,而社會財富和社會福利的保障又讓人們衣食無憂,由此更有條件靜心學習和提高,因此教育改革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以便培養(yǎng)能夠適應智能時代的新型人才。人類素質(zhì)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構(gòu)筑智能機器難以企及的智慧高峰,另一方面人類更能夠充分享受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全面解放后的美好生活和全面發(fā)展。這樣,未來的人類依然能夠找到自身的存在價值,并且如控制論創(chuàng)始人維納所說:人依然有人的用處,即人類更加凸顯出人類從未有過的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開復,王泳剛.人工智能[M].北京:文化發(fā)展出版社,2017:

[2]李連德一本書讀懂人工智能[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3]騰訊研究院.人工智能[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4]邁克斯·泰格馬克.生命3.0:人工智能時代人類的進化與重生[M].汪婕舒,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黃欣榮.卡普技術哲學的三個基本問題[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8):27-31.

[8]黃欣榮.人工智能與人類未來[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8(4):100-107.

[9]劉偉偉.人工智能的語義學基礎[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5(3):27-32.

猜你喜歡
人類解放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yè)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與就業(yè)
數(shù)讀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從李斯特工業(yè)觀談蘊含兩條邏輯的人類解放理論
人類解放暨人與勞動關系發(fā)展的四個階段
江淮論壇(2017年1期)2017-03-14 15:57:05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風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風窗(2016年19期)2016-09-21 04:56:22
文化革命:列斐伏爾日常生活的解放方案
從柏拉圖到馬克思
抚远县| 中超| 泰和县| 双峰县| 定州市| 新和县| 六枝特区| 绥江县| 汤阴县| 阿拉善右旗| 铁力市| 八宿县| 泗洪县| 郯城县| 海林市| 鹰潭市| 昭平县| 和静县| 鄂伦春自治旗| 都江堰市| 大厂| 秦安县| 彝良县| 巴中市| 石首市| 长泰县| 夏河县| 广南县| 兴宁市| 九台市| 东乌| 宁国市| 体育| 黄冈市| 奈曼旗| 称多县| 绥滨县| 周口市| 开封市| 翁源县|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