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 要】本文針對高校教師精準扶貧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思想認識不到位、目標定位缺乏科學性、精準扶貧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提出對策:提高高校教師的思想認識;注重精準扶貧的科學性和多元化;建立健全現代扶貧體系;提高扶貧隊伍的能力,保持扶貧工作的可持續(xù)性;強化后勤保障,落實過程管理;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關鍵詞】高校教師 精準扶貧 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7C-0008-02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扶貧開發(fā)工作,將扶貧開發(fā)工作置于重要的地位。教育扶貧,是扶貧開發(fā)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也應在精準扶貧思想的指導下,貫徹落實好教育扶貧工作。目前,雖然許多高校在扶貧實踐中已經探索了一些有益經驗,但是扶貧的內涵不夠豐富,實現路徑比較傳統(tǒng),教育扶貧的績效評價和作用機制不夠完善,社會參與較少,相關研究案例也不多?;诖?,本文針對高校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探討發(fā)揮高校教師作用的實踐路徑,為高校推進人力資源、技術資源以及智力資源等在地方扎根,助力地方脫貧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高校教師精準扶貧的內涵
從理論層面看,所謂精準扶貧,就是改進和優(yōu)化傳統(tǒng)的粗放式扶貧,在選擇扶貧對象、實施扶貧項目、跟進扶貧情況以及評估扶貧效果等方面,都有著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意味著,在進行精準扶貧的過程中,要想使精準扶貧充分發(fā)揮作用,就需要依靠科學的論證體系,全面地把控扶貧項目的效益性以及可行性。
高校教師的精準扶貧,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實施。第一個方面是針對高校中的貧困學生家庭,通過提供相關的獎勵措施,以及提供扶持政策,來減輕貧困大學生在經濟層面的壓力?,F階段,很多高校在開展針對貧困學生的精準扶貧工作時,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獎學金和助學金以及助學貸款等。這些形式的資助使得貧困地區(qū)學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給貧困學生提供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這樣一來,高校在精準扶貧中,就切實發(fā)揮了教育扶貧的作用。第二個方面是高校將自身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針對所在地區(qū)或者周邊地區(qū)的貧困區(qū)域,采用送資金或者送技術、送資源等方式,為來自這些貧困區(qū)域的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幫助其早日脫離貧困。
二、高校教師精準扶貧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高校教師在精準扶貧工作開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精準扶貧工作效果的發(fā)揮。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積極性不高
到目前為止,還有部分高校教師沒有認識到精準扶貧的重要性,沒有理解這項工作在社會發(fā)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某些高校教師的思維還比較局限,對于精準扶貧的內涵以及實施意義缺乏明確的了解,認為就是單純的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在實際的精準扶貧實踐過程中,過于注重形式化,精準扶貧的效果并不明顯。另外,雖然從中央到地方都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以期促進高校教師在精準扶貧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但是效果并不明顯,高校教師普遍存在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二)目標定位缺乏科學性
在高校教師精準扶貧中,目標定位是否明確,會直接影響到扶貧工作開展的效果。高校教師精準扶貧項目的科學性還有待提高。雖然在定位目標的過程中,已經注重了扶貧的效果性,但是,因為很多高校教師缺乏相關經驗,或者是對市場動態(tài)的把握不足,就導致對目標的定位不準確,開展的扶貧項目沒有取得理想的成果。扶貧項目缺乏科學性,不僅會影響高校教師參與的積極性,而且也不利于整個扶貧工作的開展。
(三)精準扶貧體系有待完善
很多高校還沒有完善的精準扶貧體系,精準扶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但是,在實際的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著不夠深入的現象,后續(xù)的開發(fā)沒有通過政策和制度進行完善和強化。今后高校教師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時,應對后續(xù)的開發(fā)體系進行完善和更新。
三、高校教師精準扶貧的實踐路徑
(一)提高高校教師的思想認識
提高高校教師的思想認識,首先要從學校領導入手,先提高領導的思想認識,讓領導認識到精準扶貧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則,同時加強內部宣傳,在高校內部形成良好的風氣,保證精準扶貧各項工作的落實。然后,提高精準扶貧教師隊伍的思想認識,定期組織扶貧,幫助他們樹立科學扶貧的意識,將以往的“輸血式”扶貧逐漸發(fā)展為“造血式”扶貧。
(二)注重精準扶貧的科學性和多元化
在精準扶貧的實踐道路上,為了提高實踐效果,必須保證科學性和多元化。第一,保持科學性,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高校應將自身的扶貧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各項扶貧工作切實幫助扶貧對象脫貧。將精準扶貧不同的目標和對象進行系統(tǒng)的劃分,納入扶貧計劃之中,避免出現分散扶貧或者重復扶貧的情況,使得各項扶貧任務都可以保質保量地完成。第二,堅持多元化,立足高校教師自身現有的智力水平和技術資源等,開展多元化的精準扶貧實踐活動。例如結合市場需求,和市場進行有效的對接;加強高校和企業(yè)的合作,發(fā)動社會力量,實現多元化的精準扶貧實踐路徑。
(三)建立健全現代扶貧體系
根據高校教師精準扶貧工作的需要,加大相關的人力物力投入,使得各項扶貧工作都可以有序開展。通過建立完善的制度,來規(guī)范扶貧工作的內容,對高校教師以及其他扶貧人員的各項職責和任務進行明確。從高校教師的職業(yè)專長出發(fā),制定相應的精準扶貧體系,落實責任制,保證高校教師可以切實履行職責,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保證扶貧對象可以切實享受到扶貧帶來的效果,真正地脫貧。高校教師在進行精準扶貧工作時,依托科學的規(guī)劃,才更容易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扶貧的效果才會更加明顯。建設扶貧體系時,要充分依托高校自身的科研優(yōu)勢條件,為高校教師的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更大的發(fā)展助力。
(四)提高扶貧隊伍的能力,保持扶貧工作的可持續(xù)性
扶貧工作要想取得成效,需要提高扶貧隊伍的能力,保持扶貧工作的可持續(xù)性。首先,扶貧的部門要起到帶頭作用,每年都要舉辦一些科學的專項教育扶貧培訓,對扶貧隊伍的綜合素質進行提高,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扶貧意識,提升高校教師的個人素質以及工作能力。其次,要完善扶貧監(jiān)督和績效機制,對扶貧隊伍的各項工作進行監(jiān)督,對扶貧情況進行追蹤,如果發(fā)現問題,要及時進行糾正。強化激勵制度,對于有實招、干實事、見實效的高校教師要進行表彰獎勵,對于幫扶不力、進度緩慢的教師,也要采取懲罰措施。
(五)強化后勤保障,落實過程管理
高校教師在進行精準扶貧時,要提高社會的認同感,保障后勤的服務質量,強化后勤保障。爭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給予充足的保障。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要落實過程管理。一是計劃管理。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對于不同的階段的工作計劃,確保持續(xù)跟進,計劃不能脫軌。二是項目管理。對于一些產業(yè)扶貧項目,應成立專門的機構,派遣專門的人員,控制項目的具體實施。三是資金管理。建立專門的扶貧專項資金管理賬戶,對資金的使用進行嚴格的監(jiān)管,杜絕貪污和浪費。四是信息管理。對扶貧對象要建立檔案,做好信息收集和儲存工作。對于高校教師在扶貧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使用的資金,都要在校內或者社會進行公布,接受學生和公眾的監(jiān)督。
(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構建完善的現代化信息系統(tǒng)有利于提高扶貧水平。高校教師首先要認真分析自身的現實需求以及具體的技術能力水平,結合扶貧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規(guī)范的扶貧方案,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構建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網絡體系。根據貧困地區(qū)的實際情況,發(fā)展現代化農業(yè)信息技術,建設農業(yè)信息網絡,為貧困地區(qū)提供更加豐富的、直接的幫助以及服務。還可以構建遠程教育網絡信息平臺,使貧困地區(qū)可以接收來自社會各界的扶貧資源,引導社會資源向貧困生、貧困區(qū)的精準配置。
總之,高校教師應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這不僅是他們履行社會責任、完善自身的社會職能以及體現自身社會價值的需要,同時也是促進高校以及教師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高校教師在扶貧過程中,應結合自身能力,完善相關體系,立足實際要求,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為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敏.精準扶貧理念下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研究[J].科教文匯,2017(35)
[2]黨文毅.關于高校教師“精準扶貧”實踐路徑探究[J].小作家選刊,2017(19)
[3]程華東,劉堃.高校教育精準扶貧模式探究——以華中農業(yè)大學精準扶貧建始縣為例[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4]曾詠梅,彭麗,黃映國.精準扶貧給農業(yè)高校圖書館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7(3)
[5]潘期輝,楊妮.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育精準扶貧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20)
[6]徐君莉.精準扶貧背景下高校學生精準資助育人工作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7(10)
[7]甘茗,劉瓊豪.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倫理思考[J].教育財會研究,2017(5)
【基金項目】2017—2018年度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17BEL09)
【作者簡介】楊 波(1978— ),男,廣西全州人,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與職業(yè)教育。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