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文
摘 要:近幾年來,珠寶市場中,紫綠瑪瑙逐漸成為了新寵。紫綠瑪瑙并非新玉種,在古代稱“紫玉”,質地油潤,飽和濃艷,堅韌細膩,自古以來一直是高檔玉料的首選之一。其色濃而不醬,艷而不妖,一為九色之首,古代以紫綠瑪瑙為祥瑞之物?!端螘し鹬鞠隆酚校骸包S銀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則黃銀紫玉光見深山”。南朝梁劉《文心雕龍·正緯》有:“白魚赤鳥之符,黃金紫玉之瑞。”均可看出古人對紫綠瑪瑙的喜愛。本文對紫綠瑪瑙礦物學特征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紫綠瑪瑙;礦物學特征
1 紫綠瑪瑙的名稱來源
瑪瑙是我國的傳統(tǒng)玉石,具有悠久的歷史。紫綠瑪瑙古稱“紫玉”、“紫石”,傳說古代曾用為貨幣。漢桓寬《鹽鐵論·錯幣》:“夏后以玄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錢、刀布”。南朝梁江淹《傷友人賦》:“凋碧玉之神樹,銷紫石之靈根”。
紫綠瑪瑙有著幾千年的浩瀚歷史,是中華傳統(tǒng)玉石文化的重要組成。相傳紫綠瑪瑙是太上老君身上的真氣所化,且有“隨真人兮翱翔,食元氣兮長存”和“屑瓊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皆認為服用紫玉能夠吸取太上老君遺存下的紫氣精華,長生不老。長期的食玉信仰加之后來原石的一度絕礦,使紫綠瑪瑙成為唯一歷史實物稀少的傳統(tǒng)玉石之一。
2 礦物學特征研究
2.1 手標本特征
本次研究選定具有代表性的紫綠瑪瑙原石礦樣,購于商洛市石門鎮(zhèn)礦區(qū)當?shù)剞r(nóng)民手中,具有典型代表性。
樣品可見黑色細顆粒狀雜質,分布較為稀疏,個別黑色雜質顆粒較大,水洗后更加清晰;肉眼可見明顯裂隙。放大鏡下觀察可見樣品質地細膩,紫-綠色帶分布整體過渡均勻,個別塊體內(nèi)部出現(xiàn)不均勻墨綠色點狀聚集物和無明顯色帶的紅色區(qū)域。樣品有黃褐色風化表皮,厚度不足一毫米,水洗不掉。
2.2 常規(guī)寶石學特征
從外觀來看,樣品呈不規(guī)則塊狀,塊度較小,顏色以紫色和綠色為主,部分顏色較淺由淺綠至白色,淺紫至淡紅色;樣品有明顯色帶,呈同心狀分布,由中心向外側呈粉紫-淺綠-無色-紫色變化;致密塊狀皮殼狀構造,隱晶質集合體;無解理,貝殼狀斷口;玻璃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在紫外熒光燈的長波和短波下均呈弱-無熒光,整體呈惰性;利用折射儀對寶石進行測量得其折射率為1.54(點測法,共測試3次取結果的平均值),與石英質玉石的折射率(1.544-1.553,點測法)相比較為一致;凈水稱重法測得該紫綠瑪瑙樣品的相對密度為2.67g/cm3,在石英質玉石(密度一般在2.55-2.71 g/cm3)中密度相對較大。
2.3 礦物組成及結構
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紫綠瑪瑙薄片樣品。單偏光鏡下礦物整體無色,正低突起,表面光滑無糙面;正交偏光鏡下,礦物顆粒無解理無雙晶,它形粒狀為主,可達一級黃白干涉色,大顆粒可見波狀消光,可判斷主要礦物組成為石英。
通過觀察,石英顆粒細小且粒度差異較大(最大粒徑可達50μm),部分大顆粒石英結晶程度相對較好,約占40%,其余石英結晶度差甚至趨于隱晶質結構,約占55%;局部有少量未知礦物(圖中紅色圓圈區(qū)域),單偏光下幾乎無色,呈鱗片狀塊體,部分鱗片可見細而薄的特征,可達二級頂部干涉色,含量少,約5%左右,初步推測為黏土類礦物中的水云母。
實驗觀察了紫綠瑪瑙裂隙處的光學特征,裂隙處礦物組成與正常紫綠瑪瑙處的未知礦物特征相似單偏光下幾乎無色,呈鱗片狀,鱗片整體可見細而薄的特征,可達二級頂部干涉色,初步推斷仍為水云母。
該紫綠瑪瑙肉眼、放大鏡下無法觀察其結構特征,因此將樣品磨成薄片后進行觀察,通過偏光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其是一種半結晶半隱晶質的集合體,部分石英顆粒已結晶但部分結晶度相對較差,其余石英結晶度很差可判斷為隱晶質或隱晶質到晶質的過渡階段。
3 紫綠瑪瑙顏色鑒賞
3.1 色澤濃郁豐富
紫綠瑪瑙顏色以紫色和綠色為主,部分顏色較淺由淺綠至白色,淺紫至淡紅色;顏色界線分明,經(jīng)過雕刻師的巧妙構思,使作品更具有可“玩”性。俗話說“瑪瑙無紅一世窮”,是瑪瑙的大眾審美觀,而現(xiàn)實確與其相符。例如市場中流行的人工燒制紅瑪瑙,其技術源于日本,多是用顏色不討喜的青灰色或者淡褐色的半透明劣質瑪瑙,在市場上售價不高,通過高溫燒灼后,其內(nèi)部鐵元素會發(fā)生系列反應而使瑪瑙展現(xiàn)出艷麗的紅色。上世紀末在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一種紅縞瑪瑙,先秦時期被稱為赤玉,因此把此種瑪瑙稱為戰(zhàn)國紅。因其艷麗的紅色色調和溫潤的質感,在古代多用于貴族飾物,如劍柄、珠串、環(huán)佩等,是較為貴重的玉石之一。
紫綠瑪瑙古稱紫玉,其紫色雖與世人口中的紅色有區(qū)別,但其紫色濃郁而不艷麗,綠色淡雅而低沉,二者互相補充,不驕不躁,且顏色更為豐富,作品顏色飽滿,惟妙惟肖,得到當代越來越多的雕刻大師及消費者的青睞。
3.2 色系分明
與常見的紅白色帶相間的縞瑪瑙不同,紫綠瑪瑙是紫綠色帶相間,且顏色分布均勻間距大,一塊原石上一般由中心向外為紫-綠紫、紫-綠、綠-紫等形式為多,因此在作品加工中,常利用其紫色或綠色進行巧雕。雖說像紫綠瑪瑙一樣具有俏色的石頭也有其他種類,但紫綠這樣整體色調很統(tǒng)一。除此之外,紫色綠色兩個色調區(qū)分明顯而不渾沌,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沉穩(wěn)、有質感而又不失靈性。
4 結束語
(1)通過測量,該紫綠瑪瑙樣品在紫外熒光燈的長波和短波下均呈微弱-無熒光,整體呈惰性;折射率為1.54(點測法);凈水稱重法測得該紫綠瑪瑙樣品的相對密度為2.67g/cm3。
(2)在偏光顯微鏡下,紫綠瑪瑙的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含量在95%左右,顆粒粒徑整體為10μm左右,小部分大顆粒粒徑可達30-50μm,礦物顆粒整體細小。
(3)紫綠瑪瑙的顯微結構特征:該紫綠瑪瑙偏光顯微鏡下可觀察其結構特征為晶質、隱晶質及隱晶質至晶質的的混合結構。
(4)陜西洛南縣出產(chǎn)的紫綠瑪瑙礦,產(chǎn)量較大,預測產(chǎn)量達百萬噸,顏色濃郁豐富,色帶分明,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逐漸成為昂貴瑪瑙中的品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