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薩塔爾·約麥爾
摘 要:高三地理總復習的根本目的是重新梳理知識點、訓練地理思維,指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好地適應高考改革需要。筆者在多年高三地理教學工作中,總結一套獨特的總復習方法與技巧,以為學生服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關注學生在復習中的主體地位,掌握高效率的復習模式,既要切實提高地理考試成績,也要促進學生形成地理核心素養(yǎng),達成知行合一的根本教育目的。
關鍵詞:高三地理; 復習方法; 技巧指導
從近年來高考改革的風向標來看,地理學科主要考核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及地理核心素養(yǎng),這也是當前高三地理總復習的重點方向。筆者針對高考大綱的全新內容與要求,結合高三學生的發(fā)展特征,設計一套獨特的高效復習方案,旨在幫助學生系統(tǒng)性梳理地理知識,鍛煉地理思維水平,培養(yǎng)綜合應用能力。有關開展總復習的具體方法與技巧,現(xiàn)分享交流如下:
1.研讀考試大綱,把握高考方向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指揮棒”,因此在讀懂、讀透考試大綱基礎上設計的復習計劃才有參考價值。首先,結合最新考試大綱的內容與要求,了解對學生能力的考核方向,以夯實基礎知識為切入點,開展針對性的復習活動;其次,考試大綱往往從宏觀層面規(guī)定考核的能力點與知識點,但是沒有落實到具體的考核角度及考題內容,這就需要我們重視歷年高考試題,這是最好的借鑒材料,通過復習近年來高考文科綜合卷的出題類型與考核方向,總結高考命題的特點與規(guī)律,以此為前提指導高三總復習,更具實效性和可行性。例如復習“氣候”相關內容時,整合近十年的高考試卷內容不難發(fā)現(xiàn),有關判讀氣候類型的題目是考核熱點,這就為我們的復習計劃明確方向,復習中要從不同層面歸納判斷氣候類型的方法,如根據地理位置判斷、根據風向判斷、根據氣候資料判斷、根據氣候圖判斷等,同時要額外記住重點區(qū)域及特殊區(qū)域的氣候特征,只要把握這些知識,當學生在考試中遇到判斷氣候類型的題目,只要對應找到解決方法即可。
2.立足教材基礎,逐一攻克難點
無論高考的考核方向如何改變、出題方式如何創(chuàng)新,最終萬變不離其宗,都要以基礎知識為切入點,所以我們在復習時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化難為易”的竅門,才能逐一攻克考試難點。例如以“季風”為專題開展復習過程中,首先總結不同季風氣候的區(qū)別,對比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異同點,同時將季風知識聯(lián)合工業(yè)、農業(yè)等實際生產作業(yè)情況,如季風氣候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不同季風氣候的特征差異,進行針對性的復習;再如,一月和七月盛行的風的性質;亞洲東部、南部及東南部等地區(qū)的風向區(qū)別;東亞季風、南亞季風的成因差異;季風氣候給農業(yè)生產帶來的影響與應對策略等等,這些都是復習的側重點;另外還要考慮地理知識的實踐運用,如季風氣候區(qū)的環(huán)境污染嚴重企業(yè)應如何科學選址等等。另外要求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復習方案,著重突破教材中的重難點及疑點問題,從不同角度鍛煉地理思維,全方位地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只有夯實地理基礎,才能為知識應用和知識遷移創(chuàng)造條件,也能為高考取得高分做好準備。
3.全面把握知識,設計復習專題
在全面把握地理知識的基礎上,設計復習專題,打破教材中的章節(jié)限制,構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地理知識體系,既能提高復習效率,也能便于學生更好地運用地理知識、鍛煉地理思維。例如設計復習專題時,以某個區(qū)域、某個熱點問題或某個案例為主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呈現(xiàn)知識點,以不同的出題方式考核基礎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規(guī)律以及知識運用。例如復習“日照圖的判讀”時,綜合性復習時區(qū)換算方法、日出日落與太陽運動方向及日影方位的判斷;晝夜長短的計算等等;另外從 近年來高考試卷的內容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地理知識的考核往往以熱點時事的方式呈現(xiàn),所以專題復習也要側重于熱點內容,如環(huán)境污染問題、農業(yè)問題、珠三角發(fā)展問題、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建設問題等等;再如中東問題與能源問題、地質災害、氣象變化及全球變暖問題等等,這些都要列入復習專題,才能讓學生在高考中“有備而來”。
4.重視地圖應用,培養(yǎng)識圖能力
良好的讀圖、識圖能力是學好地理的必備本領,地理學科的基本原理、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相關知識都能以地圖的形式呈現(xiàn),因此我們在高三地理復習階段仍然要將培養(yǎng)識圖能力作為重中之重,應用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地圖,綜合性地復習地理知識、地理分布規(guī)律等要素,這些也是近年來高考經常出現(xiàn)的內容。例如復習中國區(qū)域地理部分時,主要地圖內容包括中國行政區(qū)域圖、自然保護區(qū)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工業(yè)分布圖、農作物分布圖、資源圖、水系圖及地形圖等,指導學生認真看圖、讀圖、記圖,從中夯實中國地理的知識基礎;另外根據地圖上的不同區(qū)域,了解當?shù)氐纳鐣狳c事件,這是高考中常見的背景素材。在復習指導中,整合歷年來相關地圖的考題內容進行系統(tǒng)性訓練,學會運用等值線圖、地理景觀圖、原理示意圖、剖面圖等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學以致用能力,這與近年來高考改革的側重點相符合。
總之,新課標改革帶來全新高考模式,對于老師與學生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要緊密圍繞全新的考綱內容,把握高考新動向,列出復習重難點,聚焦歷年地理高考題型,制定針對性的高三復習計劃,有的放矢地落實復習方案,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地理知識、運用地理知識,取得優(yōu)異的高考成績。
參考文獻:
[1]王中孝.提高高三地理復習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新智慧,2017,(25):5.
[2]林靜.提高高三地理復習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教學參考,2018,(4):96.
(作者單位:新疆英吉沙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