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標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的生存和持續(xù)發(fā)展的靈魂,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緊緊圍繞這一特點進行教學,可以彰顯化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下面結合實驗教學情況,淺談本人的點滴做法:
一、將教師演示轉變?yōu)閷W生“表演”
演示實驗是一種直觀教學手段,可引導學生去觀察、感知、探究化學知識。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演示實驗為學生觀察提供豐富的材料,可引導學生去觀察、感知、探究化學知識,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傳統(tǒng)的演示實驗存在著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的弊端,特別是傳統(tǒng)教材中將演示實驗的現(xiàn)象寫得一清二楚,教師的表演往往起不到調動情緒、激發(fā)興趣的作用。課改教材將部分演示實驗的現(xiàn)象變成了未知,給學生的觀察和思考創(chuàng)設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演示實驗的作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有一定難度的實驗安排成教師演示,將操作簡單的實驗安排成學生演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將驗證轉變?yōu)樘骄?,把學習、活動、探究、實踐融為一體
在實驗教學中,我還時常鼓勵學生設計實驗裝置來進行實驗探究活動,以培養(yǎng)他們解決化學實驗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人教版課本上只是通過一個活動與探究,先回憶檢驗二氧化碳的反應:Ca(OH)2+CO2=CaCO3↓+H2O,告訴學生氫氧化鈉也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由于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的反應不像氫氧化鈣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那樣有明顯現(xiàn)象,對于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初中學生而言,不禁就會產生疑問,“氫氧化鈉真的能跟二氧化碳發(fā)生化學反應嗎?”。于是我順勢點撥學生,讓他們設計一些實驗裝置進行探究,來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確實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學生聯(lián)想學過的物理和化學知識,設計了如下的實驗裝置:
分析這些設計的本質,思維又定向到“壓強改變”上了,教師適時引導,有沒有其它的設計方案,在拓寬學生思維空間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裝置2中“吱嘎嘎”變癟的礦泉水瓶,裝置4“美麗的噴泉”,“就連裝置3中由于裝置密封不嚴而漏入集氣瓶內的小氣泡也成了學生論證的證據(jù)”。
有的同學設計出了檢驗生成物的辦法驗證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將CO2能和NaOH溶液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證明有CO2生成,說明CO2和NaOH溶液反應了。立即有人提出可以將CaCl2溶液換成BaCl2溶液或Ca(OH)2等;又有人提出可加入稀HCl產生氣體證明CO32―,還有許多……,可喜的是學生的對比模仿方法使用的好,但可以分析看到全班同學已經形成思維定勢了,再提出的實驗方案均是由產物進行實驗證明,有沒有其它方法呢?一位同學提出如圖:(見裝置1)燒瓶內充滿CO2氣體,瓶內氣球用玻璃管與大氣相同。向瓶內加入NaOH溶液,用力振蕩,看到瓶內氣球鼓起來了,學生很快地分析出氣壓的變化,進而說明CO2和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又是一陣討論交流,學生提出如下方案:
這樣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大膽設計實驗裝置,再親自動手做實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親自感受了實驗探究成功的樂趣,同時,又學習和豐富了自己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手段,從而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三、將化學知識轉變?yōu)樯铙w驗,把家庭實驗融入課堂教學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它與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在現(xiàn)實生活中值得研究、探討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如鐵的生銹與防護、水垢的形成與除垢方法、如何檢驗雞蛋殼的成分等。讓學生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家庭實驗,有利于學生加深化學的理解、開拓視野和養(yǎng)成科學探究的習慣。日常生活中的食醋、純堿、食鹽、大理石(或石灰石)、水垢、生石灰(可用食品中的干燥劑代替)、熟石灰、蠟燭等物質為學生開展家庭實驗創(chuàng)造了條件。教師結合教學情況適時安排家庭實驗,不僅可以拓展教學內容、鞏固化學知識,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了氛圍。教學中我重點安排了下列家庭實驗:
1.生石灰與水反應的實驗探究;
2.蠟燭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的探究;
3.雞蛋殼、水垢、大理石主要成分的探究;
4.自制酸堿指示劑;
5.食鹽和純堿的鑒別方法探究;
6.可口可樂、雪碧中溶有的氣體成分探究等。
另外,實驗的生活化還體現(xiàn)在實驗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在粉塵爆炸實驗中利用金屬易拉罐和小眼藥瓶。化學非常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探究生活、社會中的化學問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特征,使學生體驗到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就在身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適時布置家庭小實驗,既能幫助學生深刻體會化學基本原理,又能全面激發(fā)他們研究化學的興趣并展示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符合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初衷。通過“做”家庭小實驗,使學生在“做科學”中學習科學,通過“做”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由此可見,將探究式教學應用于化學教學,不僅是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科學觀念,掌握科學本領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方法,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推動新課程的教學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