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定花
腦血栓屬于腦卒中的一種腦缺血性損害,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腦血栓主要指腦動脈發(fā)生了病變,主要癥狀是腦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液的粘稠度升高,血液的成分發(fā)生變化,引發(fā)腦血栓,導致動脈管腔狹窄和栓塞,逐漸形成局部腦血栓的現象[1]。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內科接受治療的腦血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者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6~77歲,平均(54.20±7.23)歲;病程2~5年,平均(3.20±0.36)年。對照組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34~75年,平均(49.00±9.31)歲;病程3~6年,平均(4.1±5.21)年。兩組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無肝腎及心肺臟腑的疾病,符合我國腦血栓病的診斷標準。
1.2 方法 在治療的過程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以心理護理為主的優(yōu)質護理。方法如下:(1)腦血栓患者的心理特點:腦血栓患者大多數是老年人,害怕孤獨、寂寞,部分老年患者家屬忽視其心理需求。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交談,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2)腦血栓患者會產生肢體、語言方面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和康復。由于病情的影響,腦血栓患者的心理在不同程度上都會產生影響,出現悲觀、消極情緒[2]。護理人員給予積極的及時疏導、溝通,幫助他們消除焦慮和不安,幫助患者減低心理壓力,積極開導患者,降低負面情緒。(3)由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多不愿意交流,護理人員應掌握工作的主動性,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熱情接待患者,營造一個平靜舒適的環(huán)境,與患者說話語氣溫和,態(tài)度誠懇,尊重患者,不能因患者步態(tài)不穩(wěn)、談吐不清而表現出歧視,護理人員應該關心、同情和體諒患者,并給予必要的幫助。主動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治療康復知識,使患者正確認識到此病的康復需要一段時間,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悲觀,引導他(她)們對康復充滿信心,盡快走出心理困境。(4)護理人員要引導患者家屬,通過家屬的支持和鼓勵,使患者走出患病的陰霾,人具有社會的屬性,每個人都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尤其當一個人患病的時候,要經常與其溝通,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通過交流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對于失語的患者采取手勢、書寫文字等方式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3]。(5)肢體語言功能鍛煉:腦血栓患者的主要癥狀是肢體活動及語言功能的障礙,早期對肢體及語言功能的鍛煉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殘情況,護理人員定時幫助患者按摩患肢,告知患者保持肢體功能位,指導患者早期進行肢體被動及主動運動。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遵醫(yī)行為比較 觀察者采用以心理護理為主的優(yōu)質護理,遵醫(yī)行為明顯提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遵醫(yī)行為比較(n)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并發(fā)癥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并發(fā)癥比較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n)
腦血栓形成的病理機制主要是動脈粥樣硬化,使患者的血流速度等發(fā)生了變化,血液的粘稠度升高,導致腦血栓的形成,腦血栓在發(fā)病的過程中,恢復速度比較緩慢,并且病程較長,并發(fā)癥出現的也比較多,對患者正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甚至出現不正常的心理反應,因此在對腦血栓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取必要的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4-5]。
本調查觀察組采用的是以加強心理護理為主的優(yōu)質護理的方法,對照組采用的方法是常規(guī)護理方法,結果觀察組患者遵醫(yī)行為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患者滿意度可以客觀地反映醫(yī)療服務質量的好壞,是衡量現代醫(yī)院質量管理工作的金標準[6]。提示在腦血栓患者中以加強心理護理為主的優(yōu)質護理效果明顯,說明了優(yōu)質護理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人性化的優(yōu)質護理模式越來越被重視,使患者從心理、精神和肉體上感受到最佳的服務。在治療的過程中不斷鼓勵患者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另外還應該結合家屬所反映的情況做出必要的措施,與家人一同關注患者的身體健康,三者之間相互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