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棉建筑的藝術特色研究

2018-10-25 02:15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8年19期
關鍵詞:高棉吳哥雕塑

閆 媛 媛

(渭南師范學院 絲綢之路藝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當前還留存于世并且具有廣泛吸引力的高棉建筑遺址以吳哥寺與吳哥通王城為代表。柬埔寨舊稱高棉,經(jīng)歷了不同的王朝更迭,其中吳哥王朝為9至13世紀,這也是柬埔寨歷史上發(fā)展十分鼎盛的時期,更是柬埔寨建筑藝術得以快速發(fā)展的全盛階段。[1]舉世聞名的吳哥古跡則是古代高棉帝國城市與寺廟建筑遺址。當前在柬埔寨北部的四百余平方公里的熱帶叢林當中還有不少高棉建筑遺址。在當前眾多的建筑類型當中,高棉建筑以其獨特的外形和藝術風格得到關注和認可。

一、高棉建筑產(chǎn)生的背景

柬埔寨在東南亞地區(qū)屬于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我國古代史籍當中將其稱之為“扶南”,其發(fā)展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前后,到了4世紀中葉,印度幾乎已經(jīng)對整個北印度實施了絕對控制,又加大了對恒河流域和南印度的政府活動,對于爪哇、蘇門答臘以及馬來半島等居住的印度僑民居住區(qū)也開展大肆擴張活動,大批印度人開始遷徙。也正是因為這些規(guī)模龐大的民族與人口遷徙,使東南亞地區(qū)開始被印度王國統(tǒng)治。[2]在爪哇地區(qū),信奉佛教的夏蓮特拉王朝逐漸走向衰敗,古代高棉人經(jīng)過了長期的不懈斗爭也終于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在802年,高棉人終于擺脫爪哇的宗主統(tǒng)治,建立起吳哥王朝,吳哥王朝從9世紀綿延至13世紀,長達4個世紀的統(tǒng)治時期也成了最為昌盛的階段,征服了東南亞大部分的疆域,國力達到空前鼎盛階段,文化也得到較快的發(fā)展。[3]歷史上將這一階段稱之為“高棉帝國”。

現(xiàn)今的吳哥古跡舉世聞名,其主要是高棉帝國時期的寺廟和城市建筑。吳哥通王城以及吳哥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高棉建筑,另外還包含40多組建筑組群和超過600多座的單體建筑。

二、高棉建筑的主要類型

古代高棉帝國橫跨四個世紀,在不同時間段的高棉建筑特點也不同,需要對不同時期的建筑特色充分了解,才可以為之后分析高棉建筑所具備的藝術特色奠定基礎。為了更容易記住不同時期高棉建筑的特色、代表建筑和所處年代,本文以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匯總。判斷高棉建筑的時間段最為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以磚結構為主,一般是高棉早期建筑,但因為磚結構保存下來比較難,幾乎已經(jīng)破敗了。磚石混合結構說明該建筑物為中期建筑,現(xiàn)如今保存下來的比如女王宮。若建筑的主要構成為石頭結構,則標志該建筑物屬于中后期的高棉建筑,吳哥寺則是此時期最為典型的代表,也是其中規(guī)模相對龐大的建筑物之一。由于所使用的材料為石頭,因此保存較好,在后期修復的難度也小。若看到巨大的四面佛建筑物,則這種建筑物屬于后期高棉建筑,因為這標志著高棉人已經(jīng)開始信奉佛教了,也是高棉國在最后階段的輝煌。

表1 不同階段高棉建筑特點

*表格內(nèi)容參見卡門:《柬埔寨五月盛放》,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東南大學劉先覺先生2008年帶領研究團隊考察并研究了柬埔寨近現(xiàn)代建筑及古代建筑,進行過建筑沿革綜述,諸多國內(nèi)建筑史研究學者和人文地理研究學者相繼對柬埔寨古代建筑進行了考證和類推,得出九分法。經(jīng)過進一步的考證,吳哥主要建筑包括羅洛士群、巴戎寺、圣劍寺、塔布隆寺,同時這些建筑的年代也基本確定下來。通過建筑形式發(fā)展的研究,包括建筑材料、建造技術、平面形式、裝飾藝術、雕塑等方面,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框架下按照時間順序將高棉建筑劃分為9個風格階段, 并以每個時期代表性建筑命名。經(jīng)過國外碑銘學者、歷史學家、建筑史家、藝術史家的研究成果相互佐證,高棉建筑的建筑特點的研究逐漸形成了準確、豐富與厚實的基礎。表1為根據(jù)劉先覺先生的考察歸納出的不同階段高棉建筑特點。

三、代表性高棉建筑的藝術特色分析

(一)高棉建筑的宗教藝術特色

11世紀是吳哥王朝最為輝煌的階段,也是當時稱霸中南半島的大帝國,更是柬埔寨在文化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鼎盛階段。在15世紀之后,吳哥王朝開始衰敗,一些具備高棉特色的古建筑群也被淹沒在叢林中,一直到1860年才被法國博物學家發(fā)現(xiàn),向世界以及歐洲等進行大量宣傳,古跡群得以重現(xiàn)光輝。[4]高棉建筑受到印度與中國文化的雙重影響,使其具備了更加鮮明的風格特色。

1.吳哥窟宗教藝術特色

吳哥窟也被稱之為是吳哥寺,所代表的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是吳哥古跡當中保留得比較完整的廟宇,其浮雕與建筑的龐大宏偉得到了不少人關注,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在12世紀,高棉時期吳哥王朝國王希望在當?shù)亟⑵鹨蛔陚サ氖咚聫R,作為吳哥王朝的國寺,也因此匯集全國之力,花費了35年的時間才建造完成。在高棉建筑當中,為神所建造的宮殿需要采用磚以及巖石,為國王所建造的宮殿則需要使用木質結構,木質象征著大自然的恩惠,因此在建筑材料上區(qū)分明顯。[5]宗教建筑在采用磚和巖石建造的過程中難度較大,而且受到當時技術上的限制,無法造出更加巨大的建筑,所以吳哥窟在建設時將不同的建筑單元連接在一起,形成建筑群(如圖1所示)。

當時的金邊為吳哥王朝的都城,也是具有顯著宗教意義的圣城。在當時的高棉時期具有無比崇高的地位,國王會為自己建造寺院,而且為了彰顯自身的權力,所建筑的寺院通常會超過先王的規(guī)模。吳哥窟所供奉的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是毗濕奴神,同時也是埋葬吳哥王朝國王的墳墓,體現(xiàn)出了神王一體化的思想。[6]當時的人們認為吳哥寺正殿當中的五座尖塔是對宇宙中心的模仿,這一建筑物的建造也是當時國王為了深化王權展示自己世界觀的工具。

圖1 毗濕奴神殿主建筑群

在中央殿堂當中,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國王與毗濕奴神合二為一的場所,因此新王的繼位儀式也都在這里舉行,雖然信奉的宗教存在差異,但是不管是哪種宗教人們都會認為王能夠與宇宙當中的神在某些特定的場所進行交流。[7]

2.巴戒寺宗教藝術特色

圖2 巴戒寺建筑群

巴戒寺又可以被翻譯為巴揚寺,在吳哥王朝最為都城重要的位置。寺院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其面帶笑容,安詳溫和。其實這種四面佛的造型不僅出現(xiàn)在巴戒寺,同時在塔遜寺、圣劍寺、塔布隆寺等與巴戒寺同類型的寺院當中也都能夠看到。巴戒寺從整體上來看屬于軸對稱建筑,正面是東面,擁有突出的平臺,回廊的南北與東西長度分別為140米與160米,回廊上方的屋頂為木質結構,因為年代相對久遠,所以現(xiàn)在留下的只是斷壁殘垣。[8]

從外觀上來看,巴戒寺屬于金字塔形建筑,在高處的位置是一座涂上金色的圓形寶塔建筑,在兩層空心臺基上建成(如圖2)。按照宗教教義,所代表的是天上的佛與地方的人能夠相通。在周圍也建設有寶塔,48座大小不一,圍繞著中心寶塔形成了眾星捧月的格局。每一座寶塔上會雕刻四面佛其原型為蘇利耶跋摩七世,這樣人們到這里朝拜時就會發(fā)現(xiàn)菩薩與自己的國王竟然是同一個人,會更加效忠與敬仰自己的國王。每座塔上也會供奉著來自各地的保護人,這點上普濟眾生這一思想理念得到了有效的貫徹落實。[9]

3.柬埔寨王宮宗教藝術特色

吳哥王朝時期的王宮坐落在巴戒寺往北的方向上,現(xiàn)在所流傳下來的是一個長度與寬度分別為600米和寬度為300米的古跡。金邊王宮的建筑特色為黃墻環(huán)繞,金色屋頂,包含寶物殿、銀殿、金殿等20多座宮殿,回廊上的浮雕仿照吳哥寺的風格(如圖3)。在金殿內(nèi)設置有專門的寶物殿,用來陳列各種奇珍異寶。銀殿在所有的建筑物當中是最為華麗的建筑物,地面所用的建筑材料為鏤花銀磚,使用數(shù)量在4700多塊左右。大殿內(nèi)所供奉的佛像高度為60厘米左右,整個都是由翡翠構成,晶瑩剔透,也是當今柬埔寨的國寶。王宮本身是木質結構,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全不存在了,人們只能夠看到當時留下來的碎片。王宮的建筑物當中,在中央位置都有比較高的尖塔,屋脊兩端則輕輕地翹起,造型美觀,從空中俯瞰,王宮金碧輝煌,十分引人注目。凱馬琳宮與中國皇宮當中的金鑾殿性質一樣,設置了國王寶座,鑲刻有鉆石、黃金等,做工極其精巧。

銀殿也被稱為是玉佛寺,屬于寺廟類型的建筑,更簡單理解為王室的家廟。銀殿之所以稱之為銀殿主要是因為使用5000多塊的純銀磚塊鋪筑而成,其中因為供奉了整塊翡翠雕成的佛像也因此被稱為玉佛寺。[10]銀殿也是典型的高棉建筑風格,在1962年進行重建,大廳重要的佛像為18k金打造,重量達90公斤,佛身上鑲刻的鉆石有9584顆,最大一顆鉆石位于佛的胸前,重量為25克拉,額頭上的鉆石為20克拉。據(jù)說金佛的原型是國王,因為當?shù)厝藗兿嘈艊踉谒乐髸兂煞?,也算是為國王祈福的一種類型。

圖3 金邊王宮

(二)高棉建筑的裝飾藝術特色

1.裝飾藝術特色源流

東南亞地區(qū)的印度化進程對當?shù)氐恼?、社會以及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在吳哥時期,當時的大乘佛教、毗濕奴教以及濕婆教等此消彼長,最后形成了“神王合一”的宗教模式。在高棉帝國時期不少國王都會試圖將自己與菩薩或者是毗濕奴、濕婆等結合起來,這些也成為當時高棉建筑的精神源泉。從吳哥古代建筑物的形態(tài)、布局以及雕刻裝飾等方面都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對于毗濕奴教的信仰,對于救贖者的愛等,建筑物當中還表現(xiàn)出高度神圣化的特點以及表現(xiàn)技巧。在古代高棉藝術當中也較好地詮釋了宗教信仰的融合與多元化。在蘇利耶跋摩七世在位期間,高棉帝國大乘佛教盛行,菩薩(觀世音)逐漸代替了濕婆以及毗濕奴的角色,成了神的化身。因此在高棉建筑的裝飾藝術上所采用的故事也是佛教傳遞或者是本生故事,當時簡稱的巴戒寺、圣劍寺等所供奉的都是佛教人物。

印度宗教等級森嚴,再考慮到秘密宗教儀式的相關原則,受到印度教影響下的吳哥寺廟在某種程度上看,其裝飾并不會對普通的信眾開放展示,只會體現(xiàn)在比較特殊的宗教儀式當中,甚至是具備巫術色彩的情境當中。在吳哥王朝時期,大多數(shù)的高棉建筑所具備的裝飾特色,最主要的就是統(tǒng)治者想要往其中貫徹的敘事性概念,并非單純地采用裝飾來增強裝飾的藝術性與美感度。換言之,這些宏偉壯觀、華麗的高棉建筑,最初的建筑與裝飾目的并不是為了對游賞者和信眾產(chǎn)生啟發(fā)作用,而是為王室以及少數(shù)的神職人員提供服務的。

2.裝飾藝術的風格與類型

從吳哥王朝古跡的藝術風格來看,其材質、紋飾、造型以及題材等都有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與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之間存在較大的關聯(lián)度。當前仍然留存于世的建筑物匯集建筑、裝飾以及雕刻于一體,屬于紀念性和宗教性建筑,能夠十分準確與集中地反映出當時人們?yōu)榱俗非笠曈X享受所付出的努力與代價。整體上而言吳哥王朝時期高棉建筑的裝飾題材可以分為敘事與非敘事兩種類型,其中敘事主要是對宗教題材或者歷史等內(nèi)容進行描述的裝飾。有學者對吳哥建筑的裝飾藝術進行研究分析后發(fā)現(xiàn),該階段的高棉建筑經(jīng)歷了非敘事型、簡單敘事、復合敘事等不同的階段。從吳哥寺、巴戒寺都可以看到高棉建筑裝飾的變遷歷史,隨著建造技術的不斷成熟,裝飾藝術也變得更加清晰與高超,越來越重視題材以及內(nèi)容。比如印度比較出名的古代史詩《羅摩衍那》等對于東南亞的文化藝術有了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影響到了當時的高棉藝術發(fā)展,成為高棉建筑物當中的裝飾敘事原型。在12世紀上半葉,高棉建筑的技術與藝術都得以成熟,且逐漸發(fā)展到頂峰。高棉建筑的裝飾題材并未像印度神話當中表現(xiàn)的那么多樣,雖然原型來自于印度,但是在遵循印度已有的模式當中也加入了當?shù)氐淖匀惶厣c生活元素,比如高棉古代的工匠為了在雕刻當中表現(xiàn)遠處的人物以及景色,使用了水平場景疊置的方法。這也是高棉建筑與印度本土風格新的特色與變化。總體而言,吳哥王朝初期的高棉建筑裝飾風格相對質樸,受到印度本土文化影響較大,在鼎盛階段,裝飾題材豐富多樣,藝術形式多變,更加充滿活力。在后期沒落階段,題材也不斷僵化。

3.“曼荼羅”裝飾風格分析

在高棉帝國早期的統(tǒng)治背景下,由于仍然受到爪哇大乘佛教和印度教雜糅的宗教文化影響,以“婆羅浮屠”為模板修建了巴空寺、巴肯寺等廟山建筑;之后的數(shù)位國王也延續(xù)著這個傳統(tǒng),修建了各種空中宮殿,大型廟山建筑成為早期高棉建筑的主要類型。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當中,密教傳統(tǒng)影響范圍頗大,為了使這種神秘狂傲的宗教教旨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將曼荼羅賦予了較為濃厚的宗教意義,涵蓋強調(diào)中心以及聚集的含義,成為古代印度完成神廟建筑的基本模型。曼荼羅強調(diào)以中心往外輻射,讓邊界作為約束向中心凝聚的理念,包含了方和圓形式上的一種對稱。由于受到古代印度宗教文化的影響,在早期高棉建筑中曼荼羅也成了大型廟山建筑的主要摹本。曼荼羅圖案常被應用在作法、修煉等不同的場所。從空間意義上對曼荼羅進行理解,可以將其理解為聚集的意思,這意味著經(jīng)過精心布置之后的曼荼羅空間能將一切的法器、法力等聚集起來,屏除各種魔障所帶來的干擾。

早期的廟山建筑格局當中,采用曼荼羅圖式,表現(xiàn)出采用凝固形式建筑符號蘊含的向心性嚴格秩序。曼荼羅也可以成為信仰模式與空間圖示互動表達的一種橋梁,也有超越地域以及種族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在歷史和時代風格的演變過程中幾乎未發(fā)生明顯的變化,成了在時空變幻過程中恒久不變、歷久彌新的一種文化基因,比如我國的香山碧云寺、內(nèi)蒙古的小召金剛寶塔寺等,不管是藏傳佛教還是曾經(jīng)遍及東南亞的大乘佛教等,雖然跨越千年,相隔萬里,縱有文化社會風俗差異,但其本質形態(tài)與曼荼羅有極為相似之處。

(三)高棉建筑的雕刻藝術特色

2008年 4 月,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教授曾率團考察柬埔寨吳哥窟古跡。由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著名雕塑家曹春生、田世信以及著名雕塑家陳云崗等著名藝術家組成的科研團隊,對柬埔寨吳哥藝術做了專門的考察和研究。吳為山教授撰寫了《論柬埔寨吳哥窟藝術及其宗教文化特征》,專門針對吳哥窟的藝術特質和宗教文化特征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中最重要的理論觀點是通過多方考證研究認為,柬埔寨文化是由印度文化、中國文化以及其自身的本土文化通過碰撞和融匯而逐步形成的,而宗教信仰方面是印度教、佛教以及神王合一的崇拜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其發(fā)展。在此基礎上,柬埔寨人創(chuàng)造出了輝煌燦爛、極具特色的吳哥窟雕塑與建筑藝術,最具有典型意義的莫過于“高棉的微笑”(如圖4)。這個雕像群在造型上以高棉族人為創(chuàng)作原型,特點為額高、唇厚,每尊佛像面容相似,端莊磅礴。在雕刻手法方面,比較注重體、面、線三者的協(xié)調(diào),在唇線的處理上方面,相互擠削而形成高線,陽凸的輪廓圣潔且莊嚴,鮮明且含蓄,銳顯且模糊。衡均且中心對稱,形成了理想化風格范式,具有宗教符號的視覺藝術感。

圖4 雕塑《高棉的微笑》

1.建筑雕塑形態(tài)藝術特色分析

在吳哥時期的高棉建筑當中,精美的雕塑是其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之一。從雕塑的形態(tài)來看,吳哥高棉建筑古跡中包含半圓雕、圓雕以及浮雕,而浮雕又可以細分為高浮雕與淺浮雕。

一是圓雕,就雕像來看,圓雕包含具備顯著印度宗教文化特色的濕婆、魔鬼阿修羅、毗濕奴,也有表現(xiàn)佛教題材的獅子、大象等動物造型,同時也有代表高棉王宮時期國家神圣象征和國家保護著的七頭蛇。在雕刻時一般會將毗濕奴神像雕刻為四條胳膊,濕婆則是雕刻為四手、三眼、五頭,頭上的裝飾為新月。佛像有的雕刻成了手施禪定印,在后期建造了不少的臉型塔,柬埔寨人認為那是當時國王的形象,而現(xiàn)在的一些學者則認為是觀世音的形象。幾乎在每一座寺廟當中都可以看到造型立體、雕刻較深的半圓雕刻作品,如手持蓮花、神態(tài)安詳?shù)南膳殖珠L矛的武士像等。

圖5 浮雕

二是浮雕。在高棉建筑當中,浮雕作品常出現(xiàn),且造型逼真精致,一般是出現(xiàn)在建筑的窗楣、門楣、欄桿、內(nèi)壁與廊柱上,整體給人一種華麗的感覺(如圖5)。讓人感覺到更加驚奇的是采用重疊層次來呈現(xiàn)出人物景色的遠近,堪稱世界藝術史當中的杰作。以吳哥寺為例,可以看到其主殿當中的一底層臺基回廊就被人們稱之為是浮雕回廊,是吳哥文明發(fā)展到鼎盛時期的一種代表性藝術作品。這一浮雕回廊,長度達到800米,墻的高度為2米左右,整體以浮雕相覆蓋,而內(nèi)容則是與印度教毗濕奴息息相關,除了對宗教相關內(nèi)容的反映,也有對皇家生活、工藝以及農(nóng)耕活動的反映。浮雕周圍則是采用螺旋狀的花紋作為裝飾,圖案則是以動植物為主,場景龐大、精雕細琢、生動形象。女王宮享有“吳哥藝術之鉆”的稱號,其是浮雕藝術發(fā)展到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2.建筑雕塑的具體特征

從今天仍然保存比較完整的高棉建筑雕塑類型來看,其雕塑題材可以大致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為敘事性題材,即選擇的一般都是宗教題材或者是歷史題材的故事性雕刻裝飾,第二種則是非敘事型的題材,屬于紋樣型的雕塑類型。

在吳哥王朝時期所流傳下來的高棉建筑在雕塑上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

第一,雕塑具備功能性特點。受到印度教的秘密宗教以及婆羅門教等級森嚴的制度影響,吳哥寺廟從某種角度來看并不是公共祭祀的場所,按照古代高棉王朝所應用和推崇的宗教傳統(tǒng),王公大臣所居住的為木屋,平民所居住的為草屋,而神祇所居住的則是石頭建筑,因此來看,吳哥古跡當中的建筑雕塑必然是不會對普通民眾開放,也只會在一些比較特定的宗教祭祀場合才可以看到。大多數(shù)的吳哥高棉建筑在雕塑方面的功能就是為了傳遞統(tǒng)治者想要灌輸和傳播的敘事性概念。

第二,雕塑所具備的題材特征。吳哥古代雕塑和裝飾題材雖然原型都是來自于印度,但是并不是照抄照搬所有印度神話里的故事,而是以印度模式為母板,加入了高棉當?shù)氐乃囆g特色和文化習俗。雕塑的重點內(nèi)容表現(xiàn)為對神祇的崇拜以及戰(zhàn)爭等,從另一個角度上反映了吳哥王朝所采用的治國方略,與當時的中原奴隸制國家所推崇的宗教至上的原則十分相似。

第三,雕塑所具備的造型特點。在高棉古跡建筑雕塑當中的神佛,一般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都比較質樸,神態(tài)安詳,體量則是相對夸張,襯托出神圣、神秘以及巍峨的建筑空間,充分表達了當?shù)厝嗣駥τ谏竦o的崇拜以及信仰等。另外,在高棉建筑當中的雕刻作品整體線性相對流暢,對于所雕刻的事物的刻畫也十分精細,具備分明的層次,場景宏達,敘事性強,敘事內(nèi)容豐富,教化性和裝飾性都十分明確。

第四,雕塑所具備的材料特點。高棉早期建筑所采用的材料主要是磚,而且也經(jīng)歷了從磚到磚與石結合,以石頭為主的發(fā)展階段。而這個階段的雕刻作品更多的是磚雕,在磚塔的外壁會涂上一層灰泥。吳哥寺以及巴戒寺時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青砂巖,這個階段的雕刻作品完美地繼承了磚雕技藝,并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更加成熟,產(chǎn)生了舉世罕見的精細雕刻作品。女王宮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十分特殊,主要是紅砂巖,這實際上屬于一種人工石塊。高棉工匠先將紅土進行模壓,然后將其夯實形成具體的形狀,在經(jīng)過風干和晾曬之后就可以得到紅砂巖,此時的紅砂巖硬度已經(jīng)比較高了。其硬度一般與風干程度呈正相關,也為女王宮絢爛無比、精密繁復的作品奠定了基礎。

第五,雕塑所具備的表現(xiàn)技法。古代高棉建筑在雕刻過程中采用水平疊置的方法來表現(xiàn)遠近不同的人物與景物,空間的層次與距離則采用透視進行表達,或者是通過控制雕刻主題之間的尺度關系對空間比例進行較好的調(diào)整。同時對于不同人物的地位高低采用尺寸的大小來區(qū)別,尺寸越大代表人物的地位越高。

在高棉建筑雕刻作品中,建筑工匠更習慣于采用一些精致的手段對尺度進行控制,在只對紋理與形狀進行控制的情況下完成最終的雕刻效果。

四、結語

相對國外對高棉建筑代表性建筑吳哥窟古跡的研究,國內(nèi)還相當薄弱,對吳哥窟雕塑藝術的專題研究成果也相對較少。尤其是在美術領域,對吳哥窟藝術的研究也只是粗略的概述, 常任俠的《印度與東南亞美術發(fā)展史》、朱伯雄的《世界美術史》和吳虛領的《東南亞美術》等對柬埔寨吳哥窟建筑粗略提及。其他相關的旅游書籍也僅從人文、歷史角度簡單介紹吳哥建筑雕塑遺跡,較缺乏學術價值。中國學術界關于國外研究成果中有關柬埔寨建筑藝術的研究也明顯不足,尤其是一些從藝術史的角度研究吳哥古跡的重要文獻以及發(fā)現(xiàn)和出土的大量碑銘在國內(nèi)都不得而見。第一手文獻的匱乏,加之實地考察不足,導致一些研究人云亦云,沒有新意。多角度、多方位專題研究吳哥窟雕塑藝術的專著,尚屬空白。本文主要對高棉建筑產(chǎn)生的背景,主要種類以及從宗教、裝飾和雕刻等不同角度闡釋該建筑類型的藝術價值,旨在為今后其他學者開展研究奠定有價值的研究基礎。

猜你喜歡
高棉吳哥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爛雕塑
扶貧工作中的一段“插曲”
寫實雕塑
穿越千年 尋找夢中的高棉古國
張輝版畫作品
尋找“高棉的微笑”
高棉的微笑
——柬埔寨吳哥文化藝術
探秘吳哥古跡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