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多模態(tài)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分析了目前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內容由傳統(tǒng)通用英語教學向學術英語教學轉變的趨勢,并探討了在這一背景下,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聽力教學和口語教學的設計上如何應用多模態(tài)教學去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聽說能力。
【關鍵詞】學術英語;多模態(tài)教學;大學英語聽說課
【作者簡介】彭敏(1983-),女,湖北荊州人,碩士研究生,長江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語言學。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加深,當今大學生對于自身學術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提高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應該與時俱進,選取能夠提高學生學術英語聽說水平的材料,采用多模態(tài)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為將來的工作和科研做好準備。
一、多模態(tài)教學
關于“模態(tài)”的概念,學術界目前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在多模態(tài)教學中,有的學者從社會符號學的角度,把模態(tài)分為圖像、目光、手勢、移動、姿勢、音質、顏色、書寫、口語、墻壁展示、課室布局等(Kress et al.,2001)。也有學者從感官模態(tài)(sensory modalities)的角度定義,將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接收外部信息的各種感官途徑。本文中,多模態(tài)教學是從社會符號學的角度出發(fā),指各種語言與非語言的信息在輸入和輸出過程中的轉換。
二、學術英語聽說教學
英語教學可以分為通用英語教學(EGP)和專門用途英語教學(ESP),而專門用途英語又可以細分為行業(yè)英語(GOP)和學術英語(EAP)。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學術英語”的教學起步較晚。從2012年開始,以蔡基剛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學者首先從上海開始,提出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從通用英語轉向學術英語,一時間得到了相關部門和很多高校的熱烈響應。蔡教授認為,學術英語的教學目的“主要是為大學生用英語從事自己的專業(yè)學習和學術活動提供語言和能力支撐的”。而在國內研究學術英語教學的文獻中,大多數(shù)都是研究學術英語寫作的,而以“學術英語”和“聽說”為關鍵詞,一共搜到5篇文章,而且沒有一篇是發(fā)表在外語類核心期刊上的,這證明國內關于學術英語聽說教學的研究還很不夠。
三、模態(tài)聽說課教學設計
設計“是所有模態(tài)和模態(tài)組合的運用,是在某個交際語境中實現(xiàn)話語的手段”。多模態(tài)聽說課教學設計應符合“有效原則、適配原則、經濟原則”,所以作為課堂設計者的教師,并不是使用模態(tài)越多越好,而應是選擇能達到教學目標的最佳的教學模態(tài)的匹配。
在教學材料的選擇上,要注重單音頻材料和視頻材料的搭配使用。選擇有聲音的視頻材料有可能比單純的音頻材料更有利于學生對聽力內容的理解,但也有可能視頻中太多的圖像和動畫等分散了聽者聽力理解的注意力。在單音頻材料的選擇上,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應該去多取精,找出對于學生有一定難度的材料進行精聽練習。而在視頻材料的選擇上,應該根據(jù)提高學生學術英語聽力和口語表達的目標,精選語言和非語言方面都可以模仿的材料。除此之外,視頻中字幕的出現(xiàn)與否也是材料設計中應該考慮的因素。胡永近、張德祿(2013)的研究表明,音頻、視頻配英語字幕多模態(tài)組合對學生聽力內容理解的促進作用最大,音頻、視頻配漢語字幕作用次之,音頻、視頻無字幕作用最小。所以,課前教師可以給出與每單元主題相關的無字幕視頻材料,并針對材料布置聽力和口語的討論問題。因為無英語字幕的材料比有英語字幕的材料更難理解,所以教師可以把無字幕的材料在課前給出,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反復聽,而課堂上則播放有英語字幕的相同視頻供學生修正自己的答案。
在聽力教學設計上,應該考慮到學生在聽力輸入和做題輸出當中的多模態(tài)轉換。模態(tài)不是越多越好,模態(tài)的選擇應該為教學活動和教學目的服務。對于關于細節(jié)的聽力理解題,學生要關注題目中的關鍵詞,所以單一的聲音模態(tài)能夠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做題上;而對于關于主旨大意題,則是使用聲音、圖像等多模態(tài)的視頻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而且各種模態(tài)在輸入和輸出中的轉換,能夠強化學生的記憶、加深學生的理解。比如在聽力輸入一則材料的時候,學生使用的聲音這一模態(tài),而教師讓學生寫出答案和口頭進行回答,則是使用了書寫和口語這樣不同的模態(tài),在從聽到寫和說的轉換中,學生既加深了對英語用法的記憶,又加深了對于內容的理解。
在口語教學的設計上,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目標應該轉向為提高學生的學術交流水平服務,這就需要教師在口語活動的設計上,注重提高學生的學術口語交際能力,包括學術討論、學術演講和在學術場景中的人際互動等。例如,TED演講就是一個很好的學術演講資源,教師可以精選與教學目的有關的視頻資源,讓學生課下先觀看并組成小組討論,討論的題目可以是和內容有關,也可以是和演講者調動聲音、音調、手勢、PPT等不同模態(tài)共同完成演講的技巧有關,然后上課總結各小組的討論,并安排學生在某一階段以后集中展示自己的小演講內容。這樣,讓學生通過多模態(tài)的材料去思考、模仿,并調動自身話語中的多個模態(tài)去完成一個演講的輸出過程,能夠讓學生對口語交流中的注意事項有更深刻的認識。
四、結語
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國際學術交流日益深入,大學英語教師要更加注重技術的應用去為學生學術英語能力的發(fā)展服務,充分利用多模態(tài)的教學設計來為實現(xiàn)學生學術英語能力的教學目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從通用英語到學術英語——回歸大學英語教學本位[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1).
[2]張德祿.多模態(tài)外語教學的設計與模態(tài)調用初探[J].中國外語,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