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興林
摘 要:培養(yǎng)塑造中學生健全的品格和優(yōu)良的品質(zhì),是中學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素質(zhì)教育對中學歷史教學的最基本的要求。本文就從中學時期的歷史課堂教學與中學生的品格和人格的教育實踐為出發(fā)點,對中學階段歷史課堂教學與中學生青年時期的人格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提出了中學階段歷史課堂中開展中學生品格和人格教育實踐的基本策略,力求強化中學歷史課堂的教學成效,促進對學生的人格教育。
關鍵詞:中學歷史課堂;人格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31-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1.061
塑造中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其個性健康全面發(fā)展,這是新課標對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與定位。要從初中階段就加強學生的品格教育和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中學階段的歷史課堂教學對于中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培育具有重要意義[1]。
一、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與中學生人格教育之間的關系
(一)實現(xiàn)學生健全人格的載體與基礎
學校開設歷史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以史為鑒,通過對之前歷史長河中經(jīng)驗教訓的總結,幫助以后的人們自覺地反省過去社會,反省自己,讓現(xiàn)在的人們立足現(xiàn)狀,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適應現(xiàn)代的社會。歷史教材是一本人生的教科書,歷史肩負著思想滋養(yǎng)與社會教化的首要職責,歷史是開展學校人文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因此,中學的歷史教學要在繼承與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遺傳的前提上,不斷地挖掘并且整合優(yōu)秀的歷史教育素材,不斷地培養(yǎng)中學生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品格,使中學生養(yǎng)成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中學階段的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歷史知識,其教學的本質(zhì)就是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教育的課堂,是中國基礎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要求與目的[2]。
(二)中學生人格教育是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歷史課是一門人文教育課程,中學歷史教學的目標就是讓中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與人文思想,通過歷史課堂中知識的講解,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會中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中學歷史課程的教育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歷史課堂是以眾多歷史知識為依托,通過歷史課堂多學生進行人格的教育。在中學的歷史教學課堂中,歷史老師把教材上和課外的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其中的歷史意義與歷史進程,讓學生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與客觀規(guī)律,向中學生傳授正確的社會和生活觀念,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與正確的道德觀。
二、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進行人格教學的途徑
(一)利用教材中的歷史知識,滲透人格教育
對于中學生人格的教育,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才可以使中學生養(yǎng)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發(fā)揮教材中歷史內(nèi)容的作用,填補學生在學校學習中人格教育空缺的空白,對學生的人格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歷史老師不可以再繼續(xù)采用原有的教學方式,要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對教材中的歷史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合理的講解,準確地找到歷史教材中和人文教育的契合點,在歷史教學課堂中凸顯學生人格教育的核心,使歷史教材變得富有生機,富有生命力。在歷史課堂上,老師要讓學生和歷史課堂融為一體,讓學生真真正正地體會到教材中的歷史元素與情感元素,讓學生在歷史教材的學習中,不斷地自我批評,自我改正,逐步達成中學生人格教育的最終目的。
在歷史課堂之上,老師可以選擇一些名人英雄的事跡讓學生欣賞,通過對這些名人事跡的講解,用名人英雄的優(yōu)秀品格與高尚的精神感染學生。例如,在歷史課上講解《史記》中司馬遷受腐刑的事件,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被司馬遷不怕困難、不懼磨難、頑強積極的品格而影響,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堅強面對,不懼困難與磨難[3]。
(二)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新課標中要求歷史課堂的教學要靈活多變,要體現(xiàn)教學的開放性。教學有一定的目標與原則,但是教學沒有一定的方法,因此,在中學歷史課堂的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全面塑造中學生健全的品格為教學核心,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歷史課堂的教學。老師可以根據(jù)本節(jié)課要講解的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例如角色扮演、歷史編寫和詩歌教學等,無論是哪種歷史課堂教學方法,都要緊扣本次教學的意圖與本質(zhì)。在講解歷史進程的時候,歷史老師可以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或者影片相結合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解官位地位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表演中對歷史內(nèi)容有更加深刻的認知與理解。
(三)采用歷史活動情境教學進行人格教育
學生對于口述的情境的感知遠遠比不上對現(xiàn)實場景的感知,歷史老師在講解一些特殊的歷史事件時,可以結合相關的事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當時的情境,吸引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老師通過對一些歷史事件的還原與再現(xiàn),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探究歷史事件與歷史真相的好奇心。例如,在講解南昌起義與南京大屠殺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進行交流,組織學生一起去紀念館或者博物館參觀烈士的事跡,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非常容易被環(huán)境所感染,這樣可以讓中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部分歷史知識,深刻地理解這段歷史的意義與本質(zhì),逐漸熏陶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中學生養(yǎng)成愛國精神與愛國情操等,使學生清楚自己的歷史責任,讓學生在學習中、參觀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通過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的品格,升華中學生的心靈與精神世界。
綜上所述,通過對中學階段歷史課堂教學與中學生人格教育之間關系的簡單探討與分析,歷史課堂作為學生人格培育的主要陣地,對學生的人格思想與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影響。中學的歷史課堂教學,要加強歷史課堂的實踐教學。加強歷史教材的挖掘與剖析、加強歷史教材優(yōu)勢的利用,使中學歷史教材真正成為學生人格培育的主要內(nèi)容[4]。對于中學歷史課堂的教學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進行學生的人格培育,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學會自我反思,不斷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使中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心靈都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1] 李曉楠.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人格教育[J].新課程(中學),2017(12):340.
[2] 鄭承輝.歷史課堂教學中健全學生人格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27):202.
[3] 李祥龍.論中學歷史教學與學生人格素養(yǎng)教育的關系[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36):179.
[4] 梁瑞忠.試論中學歷史教學中對學生的人格培育[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