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燕
摘 要:本文運用了觀察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教師針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所采取的指導方式進行了觀察研究。
關鍵詞:教師指導方式 攻擊性行為 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0-0233-01
1 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教師在行為指導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筆者的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教師在平常的行為指導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筆者大致概括為以下幾種問題。
1.1 教師偏向于鼓勵幼兒忍讓
案例一:下午,大班戶外活動時間,幼兒在自由活動時,皓皓打了小宇,小宇沒有還手,被顧老師看到了這一幕,于是顧老師一把拉過皓皓,教育并責罰了他,而對于沒有還手的小宇,顧老師則當著其他的小朋友的面對他進行了表揚:小宇是個乖孩子,沒有因為人家打他就去還手,真棒!
案例中,老師鼓勵其他幼兒向小宇學習,忍讓受到的攻擊,而不是去正確的引導幼兒在面對他人的攻擊時該如何解決。在日常的一日生活中,經??梢月牭浇處煶S玫恼{解方式就是說:“要是他以后打你,你就過來告訴老師,老師來教育他”這種偏于鼓勵忍讓的教師主導型指導不但不能幫助幼兒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會讓幼兒覺得凡事都會有老師替我做好決定,事情就等著老師來權威裁定好了,致使幼兒在以后處理與同伴之間的矛盾沖突時變得更加無能為力。
1.2 教師粗暴解決攻擊事件
案例二:上午,早操活動時間,湯老師帶領大班幼兒在小木橋游戲區(qū)域活動,許多人在走小木橋,皓皓插隊并且不停的推搡前面的小朋友,導致一個小朋友從小木橋上被推下來時擦傷了手,湯老師一把拉住還在插隊的皓皓:“沒見過你這么皮的小朋友,說過多少次不要推不要擠,真是怎么教都不聽話!”隨后把他拉到一邊罰站。
在這次的觀察實例中,教師采取的處理事情的態(tài)度存在明顯的問題,不問緣由就嚴厲斥責皓皓,在隨后聊天中了解到:皓皓是一個十分調皮的孩子,平時跟他說再多道理也是左耳進右耳出,他父母也管不了他,這個孩子教不好了??梢娊處煹呢焸涫墙⒃趯τ變旱钠娚系模瑳]有公平公正,只是一味盲目粗暴的懲罰主動攻擊者,沒有和幼兒進行溝通,這種粗暴的態(tài)度會讓幼兒覺得老師就是不喜歡自己,對自己有偏見,從而會激化幼兒反抗消極的態(tài)度。
1.3 教師急于強制解決攻擊事件
有些教師在處理幼兒的攻擊性事件時,在了解大概情況后,急于強制解決攻擊事件,主觀的對攻擊行為進行判斷,裁定誰的責任,替幼兒選擇解決方法。
案例三:中午,小班吃飯前,小朋友們會先坐成三大排看電視等待吃飯,果果平時都是和小堯坐在一起,而小明卻坐到了小堯旁邊,果果要求小明讓她坐進來,而小明正在聚精會神的看動畫片,不肯動,于是果果就往他們中間擠,小明被撞到了膝蓋,就生氣地打了果果一下,果果哭著向老師告狀。
陳老師:好了好了,坐哪里都是一樣的,果果你不應該擠小明,應該好好跟他說呀,但是小明你打人也不對,果果也不是故意的。好了你讓她坐進來吧。
在這個攻擊事件中,陳老師急于盡快解決幼兒的攻擊事件,直接對幼兒的責任進行了判定,給出了建議,讓幼兒這樣做,但卻沒有詢問果果和小明的意見,沒有考慮這種解決方法到底是不是兩個幼兒都愿意接受的。在最后的解決方法時,陳老師是更加偏向于果果,這樣其實是對小明不公平的。教師為了維護幼兒園的秩序,還要安撫在哭的慧慧,所以急于強制解決這次的攻擊事件,而幼兒只是得到了暫時的安撫,并沒根本解決問題。
2 針對以上教師行為指導的教育建議
2.1 及時表揚和鼓勵幼兒的親社會行為
在前面分析總結的教師行為指導的問題分析中發(fā)現(xiàn)教師一味的以粗暴的態(tài)度、嚴厲的批評來急于解決幼兒間的攻擊事件,其實對于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猶如是一種負強化。因此,當幼兒采取與同伴之間的友好合作行為時,成人要給予積極的關注,及時的進行表揚和獎勵,。這樣,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會明顯的減少,對于提高攻擊性幼兒解決社會性沖突問題的技能和策略達到正強化的作用。
2.2 幫助幼兒掌握解決社會性沖突的技能和策略
學齡前的兒童由于知識經驗的缺乏,自制力較弱,社會技能水平較低,因此當同伴之間遇到社會性矛盾和沖突時,常常由于缺乏解決人家問題的策略,而以攻擊性的方式來解決彼此之間的沖突。年齡越小的幼兒,表現(xiàn)的越突出。當幼兒自身無法解決問題是,要教會幼兒向成人情境,或者教師利用角色扮演、移情訓練、價值澄清等方法,開展故事講述、情境表演、談話活動等,讓幼兒積極參與學習、觀察和討論,為幼兒提供正確的榜樣示范。當幼兒能夠學習和自覺地使用非攻擊性的方式如輪流、等待、分享等,就會有效地解決與同伴之間的社會性沖突,從而減少和避免攻擊性行為的產生。
2.3 根據幼兒年齡特征,選擇適當?shù)闹笇Х绞?/p>
鼓勵教師提供給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但不是一味的建議教師在處理幼兒攻擊性行為時采用幼兒主導型的指導方式,還應該結合幼兒自身的年齡特征等。比如,小班的幼兒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都比較欠缺,在處理與同伴間的矛盾沖突時是很難通過自己的能力來解決的。此時教師應該以教師主導型指導方式為主,讓幼兒知道正確處理事情的方法是什么,在幼兒逐漸有了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再選擇幼兒主導性的指導方式,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學習如何自己獨立地解決問題。另外,幼兒發(fā)展具有個體差異性,教師應根據每個幼兒的發(fā)展情況,因材施教,應對不同幼兒的攻擊性行為采用不同類型的指導方式。這樣,才能更好有效直接地幫助幼兒積累解決社會性沖突的經驗。
2.4 多與家長的溝通交流
要減少和控制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發(fā)生,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與家長建立起暢通的交流平臺,將幼兒的攻擊性行為以及幼兒對教師行為指導的反應,同時要求家長和幼兒園在幼兒教育上保持一致。多與家長溝通交流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在攻擊性事件中對幼兒進行教育,還可以監(jiān)督教師對于幼兒攻擊性行為指導方式的合理性。只要教師能經常的和家長對于幼兒的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大部分的家長是樂于給予教師以幫助,積極的配合教師的工作,這樣的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幫助幼兒改正自己的攻擊性行為,學習到解決矛盾沖突的方法和策略。
參考文獻:
[1] 陳君.教師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攻擊性行為[J].課外閱讀:中下,2012,09: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