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 導致青少年校園暴力事件頻發(fā)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心理“迷失”,家庭不良氛圍的影響,學校教育的缺失,社會暴力文化的泛濫。運用思想政治教育預防青少年校園暴力的對策: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增強法制觀念;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健全人格;重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這些舉措,是預防和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的重要方法。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校園暴力;對策
青少年校園暴力事件屢禁不止,且愈演愈烈。如:2017年4月,惠安荷山中學,男生宿舍內(nèi),多名同學輪番上陣,聯(lián)手欺負一名同學,致對方慘叫哭泣,仍不罷手;同年9月,延安吳起縣中學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學妹脫光衣服集體猥褻;同年11月,甘肅女生6分鐘被打38記耳光……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件,讓人不禁深思,這些花季的孩子怎么就成了如此兇殘之人?曾經(jīng)的學習育人凈土,如今為何成了暴力的“監(jiān)獄”?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一直呈上升趨勢,這不僅嚴重干擾了學校的正常教學,還給學生心理帶來嚴重的創(chuàng)傷,甚至帶來生命威脅。青少年校園暴力為何層出不窮?我們又該如何預防?這正是本文試圖探討的問題。
一、青少年校園暴力產(chǎn)生的原因
1、自身因素:自身心理“迷失”
我國發(fā)展心理學界,一般把十一二歲至十七八歲這一階段認定為青少年期。[1]這個時期是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時期,往往表現(xiàn)出錯綜復雜的心理特征。這個時期青少年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渴望自由,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喜歡冒險,卻缺乏理性,容易沖動行事,不顧后果;加之,他們獨立意識迅速增強,然而自身片面的價值判斷,容易給他們帶來認知偏差。正是青少年這種心理“迷失”,從而容易誘發(fā)校園暴力。
2、家庭因素:不良氛圍的影響
家庭氛圍對于青少年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良好的氛圍不僅能給孩子帶來溫暖、快樂,還能促使其人格的健全發(fā)展。而不良的家庭氛圍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例如:家庭親情不適度,要么過于溺愛,要么放任自流?,F(xiàn)在很多家庭是獨生子女,由于溺愛,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孩子自私自利、驕橫無禮的性格,遇事不懂得寬容,不會為別人考慮。反之,在很多放任不管的家庭,如很多留守家庭的孩子,他們從小缺乏親情關懷,得不到父母適度管教,容易養(yǎng)成不良的行為習慣,一旦遇到導火索,就可能發(fā)生暴力事件;還有一些暴力家庭、破裂家庭,在這種家庭氛圍中,孩子不但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暴力傾向,而且還會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形成冷漠、孤僻、好斗的心態(tài)。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成長的孩子,很容易成為校園暴力的參與者。
3、學校因素:學校教育的缺失
一方面,學校片面重視智育。現(xiàn)在雖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但是為了升學率,很多學校還是一如既往地選擇應試教育。只關注學生的成績,認為只要成績好,其他無所謂,從而淡化了道德教育、人格培養(yǎng)。殊不知,有才無德之人更可怕。近年來,很多校園暴力的施暴者正是那些成績優(yōu)異的好學生。這不僅是學生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另一方面,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很多學校雖有德育課程,卻只是當作一種任務去完成。老師只是蒼白地講授,而不會去和學生溝通,也很少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發(fā)展,沒有真正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沒有肩負起應有的責任。加之,網(wǎng)絡的發(fā)展,學生獲取的信息越來越多,他們頭腦中原有的教師的簡單說教,很容易被網(wǎng)絡多元價值觀一沖而散。這種流于形式,無法落地生根的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帶來理想的效果,也無法真正起到預防校園暴力的作用。
4、社會因素:暴力文化泛濫
社會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首先,在現(xiàn)階段,我國處在社會主義轉型期,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也隨之變化,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嚴重影響社會文明、和諧發(fā)展,還對青少年產(chǎn)生了消極的影響。其次,大眾傳媒的迅速發(fā)展,文化市場管理存在不足。例如帶有暴力文化的電影、小說以及網(wǎng)絡游戲隨處可見,他們在接觸這些時,由于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可能會產(chǎn)生盲目崇拜并有意識地模仿其中的行為。最后,網(wǎng)絡上不斷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青少年施暴的“參考”,使得有些施虐行為變本加厲、屢禁不止。
二、運用思想政治教育預防青少年校園暴力的對策
青少年校園暴力的頻發(fā),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應該如何運用思想政治教育預防青少年校園暴力的發(fā)生,加強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刻不容緩。
1、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增強法制觀念
一方面,要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識。普及法律知識是提高青少年法治素養(yǎng)的基礎。青少年校園暴力的施暴者有很多正是法律意識淡薄,自己觸犯了法律,卻不自知,而釀成大禍。所以,學校在這方面應加強法律常識的教育,讓青少年了解我國法律的基本內(nèi)容與精神。尤其是與青少年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另一方面,培養(yǎng)青少年的法治觀念。法治觀念是指人們對法律現(xiàn)象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重視、遵守和自覺地執(zhí)行法律的思想觀念。青少年不僅要了解法律知識,還應對法律有敬畏之心。在心底拉起法律紅線,堅決不觸碰,更不要有鉆法律空子的想法。尤其,兩會的召開對校園暴力的重視,應引起青少年的關注,法律法規(guī)在不斷完善,不容任何人輕視。青少年只有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才不會走向違法犯罪之路。
2、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健全人格
學校要轉變觀念,不能搞形式主義。一件件駭人聽聞的校園暴力事件,不斷提醒我們不能再一味強調智育,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敷衍了事。學生離開家到學校上學,已經(jīng)脫離了家庭管教,如果學校再不肩負起教育引導的責任,后果將不堪設想。學校應該改變重智輕德的觀念,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重視起來,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礎上,做好道德觀教育和人生觀教育。一方面,要讓青少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自己的認知體系。廣泛開展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覺悟、文明素養(yǎng)、道德水準。學校應大力宣傳良好的道德行為和品質,對于違反思想道德建設的種種錯誤行為和思想認識應嚴厲批評,以幫助青少年辨別是非,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另一方面,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青少年不僅要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明白自己應該追求什么,自己應該如何努力實現(xiàn)理想。教師應引導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能力,堅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想,為理想而努力奮斗。青少年還要有正確的生命價值觀。通過生命價值觀的教育,讓他們明白生命的可貴,學會尊重生命,積極探尋生命的價值。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要讓校園暴力帶給我們遺憾。
3、重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更是家庭的事。家長必須明白家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
一是掌握運用語言的藝術。溝通是架起孩子與父母心靈的一座橋梁,尤其在孩子步入青少年時期。這時孩子的心理快速成熟,卻缺乏理性。適當?shù)臏贤?,可以引導孩子少走錯路。另外恰當?shù)恼Z氣語調使用,能營造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更好地接受和信服家長的說教。從而減少矛盾與爭吵,減少孩子內(nèi)心的叛逆。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健全人格。
二是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堅持榜樣示范法和實踐鍛煉法的應用。父母作為家庭的教育者,應注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樹立正確的三觀,去影響孩子;踐行模范行為,去引導孩子。不斷加強青少年的人格修養(yǎng)與道德品質。此外,家長應多與孩子一起參加實踐活動,將社會所要求的價值觀點、道德規(guī)范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不斷地通過實踐鍛煉活動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覺悟和認知能力,自覺遠離校園暴力。
【參考文獻】
[1] 施佳薇.青少年群體的特征分析及其意義[J].學理論,2012(35)71-72.
[2] 彭巧.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預防青少年校園暴力的重要性與基本途徑[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
[3]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李 慧(1994—),陜西安康人,延安大學政法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