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爺?shù)碾s貨鋪
在中學階段,有一次文藝會演,老師叫我和幾個伙伴編排了一出小品。
當時我們幾個在這方面雖稱不上才華橫溢,但多少還是擅長的。
花兩三天的工夫搞出一個劇本,湊在一起排練了兩遍,雖說有些臺詞還不太熟練,在細節(jié)上也偶爾會出現(xiàn)一點狀況,但無傷大雅,基本可以拿出手了。
一天下午,老師過來審我們的節(jié)目。我們表演得還算順利,中間失誤了兩次,有一個包袱也沒抖響,但大伙都拍著胸脯跟老師保證:這只是排練而已,大家都沒有拿出最佳狀態(tài),在臨場發(fā)揮時,一些瑕疵定能靠彼此的隨機應變掩蓋過去。
老師似乎并不相信,只是嚴肅地說:“再練?!蔽覀兙陀志毩藥妆?。
二審的時候明顯比第一次好很多,結(jié)果我們等到的仍然是一句:“不錯,接著練。”
第三次審查,我們的表演真的可以說是輕車熟路,閉著眼睛都知道哪個演員站哪個位置,這回總行了吧?老師終于滿意了,一番鼓勵之后,解散之前,說:“如果還有時間,正式上臺之前,你們再排練個兩三遍?!蔽液托』锇閭兗w崩潰。其中一人站出來說:“老師,內(nèi)容不好的話您直說就行,可以改本子的?!?/p>
老師連連搖頭:“內(nèi)容都很好,哪兒都不用改,就是欠練?!?/p>
另一位同學也壓不住火了,扯著嗓子喊:“老師,您不懂幽默吧?這東西不能練太頻繁的,越練就會越尷尬,好笑的地方都不好笑了?!?/p>
老師答:“我懂,你們練就是了?!?/p>
就這樣,我們在最后上臺前,仍然像傻小子一樣,硬著頭皮在后臺練啊練。
那次的演出規(guī)模比較大,我們畢竟還是孩子,壓根兒就沒見過這陣勢,一個個都嚇傻了。
尤其是在我們之前的幾個節(jié)目,平時看著都挺好,但往臺上一放立馬縮水,讓人莫名地覺得僵硬,效果也一般。
輪到我們表演時,從臺下到臺上的幾個臺階仿佛都是扭曲的,大家腦海中都是一片空白。然而從開演的第一秒開始,奇妙的事情發(fā)生了:臺詞像流水一樣泄了出來,每個包袱都是鋪平墊穩(wěn),一出必響,感覺就像大腦明明已經(jīng)罷工,身體卻在自動運轉(zhuǎn)。
那是我們第一次感受到氣場的存在,觀眾席的上方就像懸著一團熱浪,隨著我們表演的節(jié)奏前后左右搖擺,甚至偶爾還能和我們互動,連笑聲的長短都是那么合適。
記得最后謝幕的一刻,我們站成一排,我發(fā)現(xiàn)仿佛每個鼓掌的觀眾眼睛都是發(fā)亮的。臺上的我們已經(jīng)哆嗦了,那感覺不是緊張,而是興奮。
那真是一次讓我終生難忘的體驗,這件事加深了我對幽默的理解。原本我也以為幽默是一種天賦,之后我發(fā)現(xiàn),當然,天賦多少要有一點,但更準確地說,幽默是一種熟練。
進而我也發(fā)現(xiàn),其實每一個優(yōu)雅的姿態(tài),每一種行云流水、游刃有余、淋漓盡致和左右逢源,背后凝結(jié)的都是一份熟練。
我一直認為,最有魅力的兩個字不是“天才”而是“專業(yè)”。
很多你想做的事情可能被天賦不夠、條件不全所制約,但別忘了,你可以交給熟練。
我對喜歡的東西都是熱衷到極點的。一部劇看了20多遍,熟到連配角的臺詞都能倒背如流。那真是一種妙不可言的體驗。
每次考試的時候,時間緊、任務重,書晦澀難懂又“啃”不完,做筆記是來不及了。情急之下,我干脆放下紙筆,完全當考試不存在,只是把那些書當成課外讀物不斷地翻。
我記得有一本專業(yè)書我前后翻了11次,熟練到什么程度呢?隨機提出其中的一個小理論,我已經(jīng)可以說出它在這本書的哪個章節(jié),右側(cè)的配圖是什么,提出這個理論的人是誰,以及理論背景是什么,該理論在整個框架體系中的位置,該理論的衍生理論以及實操時所發(fā)現(xiàn)的局限。
最后,試卷發(fā)下來時我掃了一眼,沒有一道題是不會的,專業(yè)課我拿到了頗高的分數(shù)。有人問我復習的經(jīng)驗,我只有一條:看,琢磨,琢磨所有的知識跟現(xiàn)實現(xiàn)象與現(xiàn)實問題的關(guān)聯(lián),然后再看,接著看,不斷地看。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寫文章最需要天賦和所謂的才華吧,畢竟有兩座大山攔著,一座叫筆感,一座叫靈感。它們看不見、摸不著,仿佛也訓練不來。
但我一年寫了超過50萬字,真心想說一句:“多半還是在練?!?/p>
什么叫筆感?筆感等于你要么讀上萬字、要么寫上千字,記住,是每一天。什么叫靈感?靈感等于你保持了觀察和分析人、事、生活以及頻繁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天才我見得少,比天才更稀缺的,是平凡人找準一個方向,然后堅持不懈地訓練。
最好的奮斗姿態(tài)是將看似簡單的小事重復一遍又一遍。一遍不如十遍,十遍不如百遍,做到生巧,做到精專。
在剛開始的階段,或在過程當中,總會有不潤滑之處,總會有生澀、尷尬、困頓甚至難堪,然而這些都不要緊,以系統(tǒng)且長遠的眼光去看、去投入、去發(fā)展,你終會走出一條整體趨勢上揚的線。
到了熟練的階段,你和你要做的事情之間仿佛就是老夫老妻了。彼此熬過了磨合期,攜手走過了風雨和平淡,到最后你嘴巴大張,對方就知道你要喊;嘴巴半張,對方就知道你要米飯。一句“你瞞得過別人瞞不過我”,都蘊含著一種不可言傳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