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方學文化是中國伊斯蘭教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學派之一,作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方學文化所倡導的許多內容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相通之處,通過對“敬事”“歸根”和“復命”等思想探討,探索出要繼續(xù)保護和傳承天方學文化遺產、推廣天方學文化美德實踐融入生產生活、加強“一帶一路”及中阿文化交流等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關鍵詞:天方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探究
一、天方學文化內涵
(1)以敬事為功夫。天方學的基本觀點之一便是“以敬事為功夫”,從字面上便可以看出,這種觀點融入了儒家“工夫論”的思想,把伊斯蘭教提倡的行為規(guī)范提升到境界論的高度。“敬事”意為“無一念不專凜于主,無一事不遵主而行。”天方學就是要把人的一言一行都結合信仰,以敬帶事,由事顯敬,提倡一種和善喜悅的生活態(tài)度?!熬础笔撬惺挛锏膬r值所在,是“心之功夫”,也就是一種自我價值,通俗來說,一個人所做的事情全部問心無愧,那么所做的一切便是有價值的,反之便是碌碌無為甚至是有罪惡的,“其事不敬,雖事猶不事也。”因此,人們要時刻保持一種“敬”的心態(tài)來處世,然而這種“敬”并不是刻意而為,所謂“敬之功夫”是要由內而外自然的流露,這種自然源于內心的平和喜悅,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結果,因此,成就“敬”的功夫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前提基礎,也是做好一切事物的根基,“敬,則無往不善?!?/p>
然而,僅僅有“敬”的思想而沒有實踐也是偏激的行為,“事”是“敬”的表現形式,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說“敬”是生活的目的,那么“事”則是達成目的的過程,在“敬”指導下的“事”并非簡單易行的,“故敬以事君,則忠;敬以事親,則孝。”忠孝不能兩全的問題在天方學來看似乎可以解決,因為“君”和“親”要同樣以“敬”的心態(tài)來對待“臣”和“子”,即使“事”的對象只能是一個人,但“敬”的對象可以是所有人,不能“事”還可“敬”,只要認真做好當下的事情,便無愧于心。但天方學反對停留在形式上的“事”,也就是說,“敬事”不是敬事物的表象,即使一個人面面俱到,但心里并不想這樣做,就是“違心”,所有看似“敬事”的功夫便成為一種負擔,“違心”的“事”雖然不至于使人偏離正道,但也不是“禮”的表現,而且嚴格意義上說也不能算作“敬”的范疇。由此可見,“敬事”的精髓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思想,形式上的“敬事”并非完全沒有價值,這樣可以為自己和他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示范作用,但長時間的“違心”會使人身心俱憊,造成相反的功用,因此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有反思才有對“敬事功夫”的深刻理解,這種功夫類似于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都旨在強調身心自然的狀態(tài),但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道家認為實現“天人合一”的方法是“無為”,而天方學倡導的是“有為”,就是必須主動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用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來創(chuàng)造“盡人合天”的狀態(tài)。
(2)以歸根復命為究竟。“歸根”與“復命”是在“敬事”的基礎上提出的兩大要求,所謂“歸根”就是回歸本體,天方學認為人性本善,如初生的嬰兒,單純善良,沒有夾雜一絲一毫罪惡的東西,而后的成長過程中人的本體會不可抗的受到改變,而這時人們的任務就是努力回歸本體,尋找初心,以期在生命完結之時能夠像初生嬰兒的心靈一樣清澈透明,不含雜質;“復命”就是成就事業(yè),修養(yǎng)品性,一切良好的個人品質都是值得人們用畢生的努力去追求的,這些品質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磨煉心性、日積月累才能鑄就這些品質,天方學認為人的一生不應該對物質有過多的奢求,如果人一定要有所追求,那么就應該追求這些美德與好的品質,這是“萬物之原義”,不僅僅是人類社會,整個自然的出現與發(fā)展也是依靠萬事萬物良好的品質才得以延續(xù)和進步,而人“復命”的意義在于,把這些良好的美德代代相傳,把成己、成物、修齊、治平的方法傳授給他人,這也是“人”存在的意義之一。
二、天方學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1)保護傳承天方學文化遺產。天方學文化是我國回族等少數民族文化寶藏,對于一些天方學的民間組織和傳承學者要給予幫助,設立專門機構去整理一些文化理論,傳承天方學文化的經典,對于一些尚未翻譯為漢語的少數民族天方學文獻要及時進行翻譯和出版,進一步推進天方學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傳承方言文化,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保護工作,例如回族的“經堂語”和“小兒錦”等頻臨失傳的語言和文字,要加強這些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文獻古籍的保護和傳播,發(fā)揮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不斷發(fā)掘天方學文化的思想精髓。
(2)推廣天方學文化美德實踐融入生產生活。天方學文化中包含了許多具有傳統(tǒng)美德的思想和理念,將這些思想和理念融入實踐中去,把形式與內容相結合,可以更好的將天方學文化內涵融入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結合“美麗中國”文化建設,圍繞天方學文化形成和發(fā)展的地區(qū)挖掘整理傳統(tǒng)建筑文化,鼓勵建筑設計繼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動企業(yè)投資,發(fā)掘和保護一批有天方學歷史文化的村鎮(zhèn),還可加強對天方學傳統(tǒng)歷法、飲食和醫(yī)藥等方面的探究和利用,使天方學文化中有益的因素深度嵌入百姓生活。
(3)推動中阿文化交流互鑒。天方學文化含有一定伊斯蘭教文化的因素,是伊斯蘭教中國化的標志之一,以此為契機加強與阿拉伯地區(qū)的文化交流合作,創(chuàng)新文化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內容,不斷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可積極推介孔子學院等中國文化教育場所,在“一帶一路”的良好機遇中增進文化合作,積極開展天方學文化論壇、天方旅游推介等形式的互動,以天方學文化為基礎助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國際傳播,推動中華醫(yī)藥、中華武術、中國節(jié)日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代表性項目走出去。運用天方學中“回儒”的觀點積極宣傳推介中國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參考文獻:
[1][清]劉智.天方典禮[M].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2]宋佳駿.中國伊斯蘭教正義觀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J].山東青年.2017-11.
作者簡介:宋佳駿,吉首大學哲學研究所。
基金項目:2017年湖南省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中國伊斯蘭教優(yōu)秀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研究”(項目編號:CX2017B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