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三北:綠色長城

2018-11-14 09:05李青松
黃河 2018年6期
關(guān)鍵詞:沙蔥科爾沁沙地三北

李青松

明天不是今天,

明天來自今天。

綠色需要空間的分布,

綠色需要時間的積累。

——題記

三北在哪里?三北是西北、華北及東北的統(tǒng)稱。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涵蓋了三北地區(qū)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嚴重的區(qū)域。

若干年前,鄧小平揮筆寫下四個字:綠色長城。

四十年過去了,人與沙的抗爭從未停歇。沙,進進進。綠,退退退。人,退退退。忽然有一天,這一切翻轉(zhuǎn)過來了——人,進進進。綠,進進進。沙,退退退。

四十個春秋就是四十個年輪。滄桑巨變,蕩氣回腸。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讓我們深情地凝望,并且熱烈地擁抱它——綠?。≡谌?,綠是什么?——綠是根本,綠是控制器,綠是平衡閥。它關(guān)乎我們的今天,也關(guān)乎我們的未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因之綠,而微妙地變化著。固有的傳統(tǒng)和固有的邏輯,也因之綠,而重新改寫著。種樹,種樹,種樹種樹——中國三北的無邊大漠里每一天都在演繹著關(guān)于綠的傳奇。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這項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進行的生態(tài)修復工程,被稱為“改造大自然的偉大壯舉”。

一九八七年,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授予三北局“全球500 佳”稱號。

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范圍,涉及我國北方十三個?。ㄗ灾螀^(qū)、直轄市)的五百五十一個縣區(qū)(旗),西起新疆烏茲別克山口,東到黑龍江省賓縣,總面積四百零七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國土總面積的四成以上。工程規(guī)劃從一九七八年開始到二○五○年結(jié)束,歷時七十三年,規(guī)劃總造林三千五百零八萬公頃。力爭到二○五○年,工程區(qū)森林覆蓋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

在一次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林草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局長張煒介紹說,四十年來,三北工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累積完成造林保存面積二千九百一十九萬公頃,工程區(qū)森林覆蓋率由一九七七年之前的百分之五提高到了百分之十三以上,森林蓄積量由七億立方米增加到二十一億立方米。三北工程為改善三北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經(jīng)濟社會健康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北人,用汗水和智慧,也用意志和精神,筑起一道綠色長城。

也許,科爾沁沙地的生態(tài)巨變,是整個三北地區(qū)生態(tài)狀況的一個縮影。

歷史上,科爾沁只有草原,沒有沙地。那時的科爾沁草原,豐腴肥美,牛羊歡歌。一個重要的原因,遼河打這兒蜿蜒流過,草原及草原上的一切得到了充分的哺育澤潤。

早年間,遼河水洶涌澎湃,河面也寬,一般地方都不好過河。方圓幾百里,僅有一個地方河底平,水流緩,好通過。一來二去,那地方就成了個渡口??茽柷卟菰系娜藖韥砘鼗卮蚰抢镞^遼河,或擺渡,或騎馬,或拽著馬尾巴泅水。水淺時,也可趟著水過去??墒悄堑胤绞冀K沒名字,后來,漸漸就約定俗成,叫它“通遼河的地方”了,簡稱“通遼”。

科爾沁廣大地域本是蒙古達爾罕王的領(lǐng)地,由于達爾罕王住在北京的公館里,吸食鴉片,賭博,欠了好多債還不上,就有人給他出主意——放荒招墾,以地租抵債。據(jù)說,達爾罕王倒是很講政治,并未擅自放荒,而是按照程序,向上遞了折子,得到袁世凱諭準,才開始勘界,丈量面積,對外正式放荒招墾。

一九一二年十二月,“通遼”二字作為地名正式出現(xiàn)在官方文書和地圖上。

從此,科爾沁草原“一放不可收”,有了耕地,有了農(nóng)區(qū),有了城鎮(zhèn),有了商號,有了鐵路,有了火車。

大量涌入的流民和墾荒者,在利益驅(qū)動下,墾荒無度,放牧無度??茽柷卟菰鷳B(tài)遭到嚴重破壞,草原退化、沙化,沙塵暴肆虐,連綿不絕的遼闊壯美的草原變成了茫茫沙海。嘎達梅林為反抗軍閥張作霖和達爾罕王的放墾,誓死保衛(wèi)草原,流芳百世。

然而,一個嘎達梅林遏制不了草原沙化的進程。有資料顯示,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科爾沁草原已經(jīng)出現(xiàn)四千八百多萬畝沙地,通遼市總土地面積已經(jīng)有五成嚴重沙化,并以每年十幾米的速度向外擴展。而通遼市沙化最為嚴重的旗縣是科左后旗。這令我陷入久久的沉思,我的少年時代就是在那里度過的呀!

心,禁不住悲涼起來,想起那首歌——《雕花的馬鞍》: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

有一個神奇的搖籃。

那是一只雕花的馬鞍,

在草原上世代相傳。

馬背給了我草原胸懷,

馬背給了我牧人勇敢,

馬背給了我勞動的歡欣,

馬背給了我青春的信念。

這首歌的詞作者印洗塵,是漢族人。曲作者寶貴,是蒙族人,為科左后旗本土藝術(shù)家。我對他們二位充滿敬意,然而歌中的草原已經(jīng)不復存在。草原,千瘡百孔的草原,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科爾沁草原真實的寫照。

大自然是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

科爾沁,蒙古語,意為“造弓箭者”。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且還是一個區(qū)域總稱,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通遼是科爾沁草原上的一個重鎮(zhèn)。通遼市原為哲里木盟,哲理木亦系蒙語,意為“馬鞍肚帶”,因清代內(nèi)札薩克十旗會盟于哲理木山而得名。上世紀九十年代,通遼市取代了哲里木盟,在行政版圖上,哲理木盟戛然消失了。

在那些糟糕的年月,科爾沁幾乎就是風沙的代名詞。正如科爾沁沙地里一位老鄉(xiāng)說的那樣,“我們這里每年兩場風,一場刮半年”。有什么樣的自然環(huán)境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在科爾沁沙區(qū),風鏡和紗巾絕不是科爾沁人妝扮美的飾物,而是抵御風沙侵害眼睛和面部的防護用具。

科爾沁沙地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地,橫跨內(nèi)蒙古、吉林和遼寧三省區(qū),僅內(nèi)蒙古就占一半以上。

我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小時候家里缺糧少柴,日子苦寒。為了改變狀況,在有月光的晚上,我父親(父親是木匠,也是種地的好把式)就偷偷到沙地里開荒種地,以圖多收幾捧糧食,給我們充饑。“種一坡,收一車,打一笸籮,做一鍋”。由于糧食產(chǎn)量極低,只好廣種薄收??墒悄堑胤N不了兩年就沙化,就成了流動的沙丘。在那個年代,缺糧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家家如是。為了填飽肚子,擴大種糧面積是唯一的辦法。無地可擴了,就打山里紅棵子(山楂樹灌木叢)的主意。公社下令:開山。開山是什么意思呢?我的老家在科爾沁沙地的南緣,那里本是稀疏的灌木草原,山里紅棵子是這里的原生植被??米邮钱?shù)赝猎挘瑧撌橇吭~吧,就是一叢一叢的意思。山里紅是野生的灌木,是科爾沁沙地的代表性植物,防風固沙效果特別好。秋天,山里紅棵子最美,一嘟嚕一嘟嚕山里紅果,紅得令人心醉。我們把山里紅果采回家,用黃蒿焐幾天,就脫了澀,再吃,又酸又甜,味道甚美。

山里紅棵子里還是沙斑雞出沒覓食的天堂。我們就把馬尾套布設在沙斑雞出沒的小道上套沙斑雞,改善伙食,打牙祭。日子雖然苦寒,卻也有故事,也有快樂。

而開山,就是把山里紅棵子都刨掉,灌木林地變成耕地,種玉米種谷子種蕎麥。沙地里彩旗招展,社員們揮鎬奮戰(zhàn),只消幾天時間,山里紅棵子就在沙地里所剩無幾。沙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頃刻間失衡,沙斑雞也難見蹤影了。當然,種了幾年莊稼后,耕地的沙化也隨之而來。即便再種,也收獲不了幾粒糧食了,然而還是要開墾,還是要種下去。沒有別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食物,獲得生活所需的一切。于是,陷入了濫墾亂種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

那個年代,灶口也總是吃不飽,柴禾不夠燒是常態(tài)。用樹枝用秸稈當柴禾未免奢侈了,更多的人家燒的是干牛糞餅和枯茅草。我小時候,冬天上學要背著糞筐,上學路上要撿牛糞餅,給學校燒爐子用。教室中間是個鐵爐子,嚯嚯燃著,里邊燒的就是干牛糞餅。當然,牛糞餅是不能直接點燃的,需要用底柴,那底柴往往就是枯茅草。爐筒子把煙排到室外,可筒節(jié)與筒節(jié)的銜接處總是有漏洞,一股一股的煙倒排進教室,嗆得我們咳咳地咳嗽不止,咳出的痰是黑的,鼻孔里口腔里也全是黑的。

放學路上,也不能空手而歸,也要撿牛糞餅。不過,這不是給學校的,而是給自己家里的。牛糞餅并不臭,倒有一種淡淡的草香,它實質(zhì)就是牛胃消化過的草嘛!我熟悉那種氣味,因為我的少年時代,渾身都彌漫那種氣味。

摟茅草是個力氣活兒。摟茅草的工具叫大耙,大耙上還帶個奩子,是用柳條擰成的。摟滿一耙子茅草,要裝進奩子里,然后集中到一個山坳里,再用驢車運回家。我估計這種摟茅草的大耙肯定絕跡了,因為如今已經(jīng)不需要去摟茅草弄柴禾了。啪地打開開關(guān),天然氣藍色的火苗就舔著鍋底,燒飯炒菜盡由你了。

但是,當年那個大耙確實對生態(tài)造成了嚴重破壞。大耙一般有九爪,摟耙時九爪摳到土里,摟了草葉草莖倒也無大礙,問題是草根也被耙爪摳出來,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加速沙地更嚴重的沙化。

而沙化又導致了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進一步惡化。

歷史最壯懷激烈的一頁,在一九七八年的某個黎明掀開。

科爾沁沙地上,到處都是揮锨種樹的身影。種樹種樹,沒有抱怨和絕望,有的只是堅韌與抗爭,靈魂與激情。別無選擇,或許種樹是防風固沙,改善生態(tài)狀況最有效的手段。

所謂防風固沙林,是指以通過降低風速,防止或者減緩風蝕、固定沙地,保護耕地、果園、牧場等以及農(nóng)作物免受風沙侵襲為主要目的,而營造的喬木林和灌木林。如:油松、樟子松、楊樹、檉柳、橡櫟、山杏、白蠟、紫穗槐、沙棘、荊條、梭梭、胡枝子等等。

防風要有喬木、灌木及草等地被植物的生態(tài)分層,也就是通過不同植物及其冠幅蓋度,組成一道生態(tài)屏障,減弱風速,從而達到防風的作用。且喬灌草的落葉豐富,能改良土壤。固沙一般選擇的是種植耐旱、根系發(fā)達的植物,這些植物根系伸展廣,根蘗性強,能籠絡地表沙粒,固定流沙。何況,它們有生長不定根的能力,不怕風吹裸根,耐沙埋,耐沙蝕。

翁牛特旗位于科爾沁沙地西緣,沙化土地七百三十萬畝,有十四萬人口飽受風沙危害。三北防護林工程實施后,翁牛特人用了四十年時間,硬是把流動的沙魔馴服了,還意外創(chuàng)造出一個能夠富民的沙產(chǎn)業(yè)。

要治沙,先固沙。怎么固?翁牛特人逆向思維,先修穿沙公路。有了簡易公路,固沙的物資、器械才能運進去,治沙人才可能在沙漠搭起帳篷立足,施工作業(yè)。翁牛特人在茫茫沙海上,修了十條穿沙公路。通過這些穿沙公路,用車輛把稻草一車一車運進來,設沙障,圍草方格,把沙固住。接著,在草方格里插黃柳,柳鎖流沙。然后,以穿沙公路為軸,兩側(cè)廣種檸條、小葉錦雞兒、沙蒿、踏郎等灌草,同時栽植油松、樟子松等常綠樹種,增加綠量。

綠色,向沙漠的深處一寸一寸地頑強延伸。

然而,人工治理沙漠的速度畢竟是緩慢的。翁牛特人治沙從來就不缺少智慧。很快,在白茫茫沙地的上空,有三五架小型飛機飛來飛去,那是飛播造林的飛機,正攜帶灌草的種子,在空中播撒作業(yè)。當然,飛播造林往往是在下雨之前作業(yè),否則,飛播的種子就只能喂鳥了。為了保證飛播的種子能夠發(fā)芽生根成活,用耙耙一遍是最好不過了,但是面積廣大的沙地里到處是飛播的種子,哪里耙得過來呢?于是,當?shù)啬撩裣氤鲆粋€辦法,趕著羊群進飛播區(qū),羊蹄子踩一遍,種子就踩實了,風就輕易刮不走了。結(jié)果,蹄窩里長出的苗苗甚是可人。

如今,沙地林果、沙地中藥材、沙地馬鈴薯的種植也發(fā)展起來了,沙區(qū)人通過治沙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口袋也一天天鼓起來了。

在翁牛特,沙地初步形成了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野雞、沙斑雞在灌草叢中出沒覓食已成常態(tài)。治沙站站長汪海洋告訴我,有個叫白音塔拉的蘇木,經(jīng)常有野豬光顧,其中一頭公野豬還極盡風流,跟哪里幾頭家豬強行交配,使得近年出生的小豬野性十足,生猛無比。那頭公野豬,無意中優(yōu)化了家豬品種和基因,一時間傳為當?shù)氐男φ劇?/p>

科爾沁沙地南部的彰武縣,是遼寧最大的風沙區(qū)。章古臺等北部與內(nèi)蒙相鄰的七個鄉(xiāng)鎮(zhèn)形成了東西長五十公里、南北寬十五公里的流動沙丘和四十萬畝的風沙帶,冬春季節(jié)沙塵滾滾。

章古臺是彰武縣北邊的一個小鎮(zhèn)。章古臺,蒙語,意思是長蒼耳的地方。蒼耳是沙地上生長的一種草本植物,是豬特別愛吃的一種野菜,莖上結(jié)滿帶刺的果。不過,章古臺聞名遐邇的不是因為蒼耳,而是樟子松。

章古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是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跡。

樟子松的故鄉(xiāng)在大興安嶺紅花爾基,被章古臺人引種成功后,徹底推翻了外國專家“沙地栽松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錯誤看法,如今,挺拔不屈的樟子松深深扎根于白沙坨子,耐旱、耐寒、耐瘠薄,枝繁葉茂,生生不息。

彰武是三北防護林重點建設縣。在與風沙的長期抗爭中,彰武涌現(xiàn)出楊海清、董福財、馬輝、李東魁、侯貴等一批治沙先進人物。彰武縣縣委書記劉江義說:“四十年來,彰武累計完成三北治沙造林一百二十三萬畝,封山育林二十四萬畝,飛播造林十八萬畝,是一百六十六萬畝農(nóng)田得到保護,糧食產(chǎn)量由建國初期一億公斤增長到現(xiàn)在的十四億公斤?!?/p>

離開科爾沁沙地很多年了,今天的情形如何?終于,三北工程建設的專題采訪,讓我有機會又回到了了那片令我魂牽夢繞的土地。

遠遠地,我們看到大片大片的防護林帶,還有一道道農(nóng)田林網(wǎng),經(jīng)緯昂然地分布于科爾沁沙地,儼然綠色的屏障,護衛(wèi)著城市、村莊、農(nóng)田、道路、河流等生態(tài)安全。樹,樹樹,到處是樹。有道是:“白天見不到村莊,夜晚見不到燈光,走路曬不著太陽,下雨淋不濕衣裳。”

科左后旗潮海鄉(xiāng)二十家村村民、現(xiàn)年七十歲的趙四說:“早先,沙塵暴襲來,除了屋頂,院落里的石碾、石磙、轆轤,還有鐵锨、鎬頭等農(nóng)具,幾乎都被沙粒子掩埋了?!?/p>

風沙和歲月就像一把刀,在趙四的臉上無情地刻下一道道皺紋,他的牙齒大都已經(jīng)脫落,只有一顆門牙還孤獨地無依無靠地站立著。

趙四嘆息一聲:“唉,沙壓墻,羊上房?!?/p>

如此情形,不要說發(fā)展,當?shù)剞r(nóng)民的生存都成了問題。

“四十年前,三北防護林工程啟動后,政府號召種樹。當時,村長給村民開會,要求村民種楊樹。其實,不用村長說,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楊樹不挑剔,種上就活,不用過多管它。”

我們瞪大眼睛聽著,竟忘了掏出小本本記錄。趙四說:“早先沙進人退,現(xiàn)在人進沙退。”他指著自家的三間大瓦房和滿園鮮嫩的時令菜蔬說:“我住的這個院子原來是沙丘,自從有了三北防護林,生態(tài)變好后,沙丘后移,沙地變成了菜園子。這些蔬菜,用的是農(nóng)家肥,不打農(nóng)藥,除自家吃外,每年還能銷出去一些,增加了不少收入?!?/p>

是的,只有長期居住在沙漠邊緣的人,才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樹,意味著什么。

楊,仍然是三北防護林的主力,那些大片大片的阻沙林帶,經(jīng)緯縱橫的農(nóng)田防護林網(wǎng),大都是楊樹。楊,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頑強至極。

上世紀七八十年營造的以楊樹為主的三北防護林,大都已經(jīng)到齡。因為楊樹一般在三十年左右,就進入了過熟期。樹與人一樣,也有生老病死,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綠色需要空間的分布,也需要時間的積累。生態(tài)恢復是個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個早晨就能建立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剛剛啟動的時候,擺在第一位的是要通過種樹防風固沙,楊樹便成為首選樹種,其他任何樹種都沒有它生長快。

國家林草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調(diào)研員宮文寧說,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初期,種了許多楊樹是有原因的。三北地區(qū),或者是干旱風沙區(qū),或者是水土流失地區(qū),造林的立地條件極差,甚至可以說,種活一棵樹比養(yǎng)活一個孩子還難。楊樹命賤,好活,是最皮實的樹。苗木成本也相對較低,大量種楊樹是最經(jīng)濟的選擇。三四十年來,楊樹的生態(tài)功能發(fā)揮到極致,“小老樹”就是例證。它們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抵擋著風沙的侵襲,卻委屈了自己,也扭曲了自己。

樹就像人一樣,本身吃不飽穿不暖,長期營養(yǎng)不良,還整天吭哧吭哧干大活兒,個子能長高嗎?身體能壯實嗎?楊樹之所以成為“小老樹”,不是楊樹本身的罪過,是風沙的罪過。楊樹忠誠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防風固沙,功不可沒。

我曾在某些場合,聽一些所謂的學者說,“小老樹”高不盈丈,徒具樹之名,缺乏樹之實,空有樹之形,難為樹之用。在用材和觀賞方面也沒什么價值。當時,我真想抽那些坐而論道的家伙耳光,并大喝一聲:“請閉上你的臭嘴!”

事實上,我在科爾沁沙地轉(zhuǎn)了五六個旗縣,能夠看到的大片的林帶和農(nóng)田林網(wǎng),有一定面積,有一定規(guī)模,可以稱為“林”,而不是“樹”的,其實還都是楊樹。盡管有的是“疙瘩樹”,有的是“小老樹”,但它們是頑強的戰(zhàn)士,以自己的身軀抵擋著風沙,任由風沙蹂躪,折磨,踢打,摧殘。

倏忽間,我想起茅盾的名篇《白楊禮贊》中那句話,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樹呀!

在科爾沁沙地,生長著許多老榆樹。

那些榆樹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早期三北防護林建設時營造的。榆樹是三北地區(qū)的鄉(xiāng)土樹種。遠觀,如槍如戟,直指蒼穹。近看,那些老榆樹的樹皮灰褐色,樹干粗糙皴裂,虬枝橫斜,給人以忍辱負重的感覺。——榆樹,是科爾沁疏林草原的標志性樹種。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榆錢兒可以用來充饑。

春天,榆樹在沒長出葉子之前,就長出一串一串的榆錢兒。那樣子還真是有些像古代的銅錢,一串一串的。歌謠云:“正月過得快,二月來得早,三月讓小嘎子吃個飽。”在科爾沁沙地長大的小嘎子,童年都有上樹采榆錢兒的經(jīng)歷。像猴子一樣,嗖嗖爬到樹上,一手抱著樹干,一手擼榆錢兒。一邊采,一邊不忘往嘴里塞。新鮮的榆錢兒,甜絲絲,滑嫩嫩的,滿口清香。只消一會兒,就采滿滿一兜子。稍不慎,或許還有從樹上摔下來,摔得屁股生疼生疼的小意外。甚至,也有被枯枝劃得狼狽不堪,劃得齜牙咧嘴的情形發(fā)生。

總之,那是有故事的童年。

通常,把頭腦不開竅,理解能力差的人,稱之為“榆木疙瘩”。事實上,榆木還真是個好東西。榆木木性堅韌,紋理通達清晰,線條流暢,硬度和強度適中,刨面光滑,花紋漂亮,是做家具的好材料。在北方農(nóng)村,誰家姑娘出嫁,如果擁有一套榆木家具,那是很體面的一件事。

榆樹皮是沙地人的愛物。在我的故鄉(xiāng),手搟面或者蕎麥面饸饹里必摻榆樹皮面,才有勁兒,筋道。

剛剛剝下的榆樹皮除去外表那層老皮,剩下里面那層嫩皮曬干后放在碾子上碾壓,碾成粉面后,用細籮反復篩,篩下的細面面,就是所要的東西。一般五六斤榆樹皮碾壓后,篩出的細面面也不過一兩斤。早先,科爾沁沙地一帶就流傳著老奶奶“四大喜歡”的民諺:“大孫子,老女婿,線笸籮,榆樹皮?!?/p>

那意思,在鄉(xiāng)村老奶奶的心里,榆樹皮與大孫子、老女婿、線笸籮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當然,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今天榆樹皮不能隨便剝了。剝樹皮是一種損害樹木的違法行為,是要受到法律追究的。然而,榆樹及榆錢兒榆樹皮畢竟給我的童年留下了溫暖的記憶。

在三北防護林建設中,沙地造林,榆樹更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樹種。

通遼市林業(yè)局局長呂國華對我說:“榆樹屬于陽性樹種,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擇土壤?!?/p>

我問:“它有什么生態(tài)效益?”

答曰:“它的根系發(fā)達,抗風保土能力強,而且抗污染,葉面滯塵效果好!”

翹首遠眺,沙地里是一片隱隱約約的花。

問:那開花的是什么?

答:哦,是花。

問:是什么花?

答:是開花的花。

我不再問了,那意思還有不開花的花。

我們都笑了。

其實,那開花的東西叫沙蔥。沙蔥是一種像蔥不是蔥,像韭菜不是韭菜的沙生植物。別名蒙古韭菜,細細的,有圓珠筆芯那么粗,筷子那么長。新鮮的沙蔥帶白霜,幾乎沒有蔥白,長在沙地里,割一茬,長一茬,割一茬,長一茬,一年能割四五茬。

我蹲在沙地上用心觀察,沙蔥的葉子是實心的 (韭菜的葉子也是實心的,但卻是扁的。蔥的葉子是空心的,實際上是氣孔,可以呼吸),用手使勁兒捻一捻,會捻出綠色的汁液,很黏稠。

北京人愛吃涮羊肉,尤其是內(nèi)蒙的羊肉。薄薄的羊肉片在滾燙的銅鍋里,就那么涮一涮,立時由紅變白,鮮嫩無比,還沒有膻味。人人都說內(nèi)蒙古的羊肉好吃,為什么好吃,其實也沒什么奧秘,無非內(nèi)蒙古的羊是吃沙蔥的羊,沙蔥本身去膻氣,羊肉就少膻味兒。

沙蔥的味道獨特,性醇辛,助消化,健脾壯陽。它有蔥的辣味,卻并不霸道,有韭菜的鮮味,卻并不淺薄,是絕佳的沙地美味。

蒙古族美食“蒙古包子”和“蒙古餡餅”的餡里必有沙蔥。沙蔥做餡兒,有一絲微辣,有一絲甘甜,有一絲鮮香,有一絲嫩美,總之,辣甜鮮嫩,都剛剛好,妙不可言。

沙蔥烹飪做出的菜品,水分不會流失很多,翠綠,挺直,脆生生的,一嚼咯吱咯吱咯吱。沙蔥煎雞蛋,沙蔥溜里脊,沙蔥炒羊肉都是美味。

在科爾沁沙地,也有牧民將剛采回的沙蔥,簡單洗一下裝入罐子里,撒上一點鹽浸之,不消半個時辰就是美味的小菜了。

沙蔥開的花略呈粉白色,結(jié)的籽兒如小蔥頭的籽兒。秋天,把采回的沙蔥花或者籽兒攤在葦席上或草簾子上晾干,煮肉時往翻滾的肉鍋里撒一把,登時滿屋飄香,那湯那肉要多美有多美。

據(jù)說,成吉思汗愛吃沙蔥,吃手扒肉時,必離不開這東西。當年為了行軍打仗攜帶方便,蒙古騎兵就把它做成耐儲存的沙蔥醬。做法也非常簡單,即將沙蔥切碎加鹽攪拌,再搗成泥密封保存,兩周左右就可食用了。

寫《草原英雄小姐妹》《敖包相會》的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也愛吃沙蔥,講起童年在草原生活時采沙蔥的故事滔滔不絕。

在通遼等地蒙族風味餐館里,吃手扒肉,吃烤羊腿,怎么可以沒有沙蔥醬佐餐呢?一定有的。

沙蔥根系發(fā)達,耐干旱,能防風固沙,能改良土壤,能保持水土。早年間,科爾沁沙地里隨處可見,由于長期過度開墾和過度放牧,近些年野生沙蔥日漸稀少了。

科爾沁沙地上有個腦子靈光的農(nóng)民,看到了種沙蔥是一個好項目。種沙蔥一方面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盡顯植物的生態(tài)功用,一方面作為一種沙地美物一茬一茬割下后出售,還可以帶來可觀的收入。在通遼、赤峰、沈陽等地的超市,一盒二百克的沙蔥就能賣十幾元呢。

他尋遍沙坨子,采集來幾斤沙蔥種子試種,竟然意想不到地取得了成功。從此,沙蔥的面積在科爾沁沙地上一寸一寸延展著。經(jīng)濟效益也令人驚喜,一年能割四五茬,每畝收入在七千元左右。銷路好得很,未等收割,就被客戶網(wǎng)上訂購了。

這位農(nóng)民的名字叫葉紅偉,臉膛黝黑,人很厚道。

給沙蔥施的肥是沙子摻羊糞,沙蔥喜歡這東西,吃了陽藥一樣猛長。

葉紅偉家住通遼科爾沁區(qū)豐田鎮(zhèn)西艾力村,在外打工搞過建筑,搞過園林綠化,也當過木工,后來就回村里承包了上千畝沙地種沙蔥。頭一年種的沙蔥稀稀拉拉,沒長出幾棵。種子播得的太淺了,幾場風刮過,種子就沒影了。第二年再種,可又逢春季大旱,雖說沙蔥耐旱,可種子發(fā)芽也需要一定濕度呀。唉,又是稀稀拉拉,沒拱出幾棵。

望著滿目黃沙中幾點可憐巴巴的綠意,葉紅偉蹲在沙地邊上抱著頭大哭一場。眼淚掉進沙里,迅速被吸收,他愈加傷心,嚎啕不止。哪知,當他直起身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些眼淚竟然濕了一小片沙。

他用結(jié)滿厚厚老繭的手擦干眼淚后,卻破涕為笑了。因為他從滴到沙地上的眼淚,獲得了啟示——搞滴灌技術(shù),精準用水,精準到把每一滴水直接送到沙蔥的根部。后來,他聽說,以色列人就是這么干的。

于是,第三年種沙蔥,終于獲得成功。

葉紅偉不光是種沙蔥,也種錦繡海棠,種元寶楓,種文冠果。如今,他成了科爾沁沙地上的名人,電視臺記者拿著話筒采訪他,他擺擺手說:“沒什么好說的,沙子不固住,說啥都沒用?!?/p>

途經(jīng)科爾沁區(qū)莫力廟蘇木時,聽說蘇木的院子里有一棵文冠果古樹,我說停車去看看。當?shù)氐呐笥颜f,這里本來是莫力廟的舊址,后來建蘇木辦公樓,就把廟拆除了,不過那棵古樹保護下來了。我們一行人進院一看,也沒有古樹???朋友說,在后院呢。于是,我們繞到辦公樓的后面,見到了那棵文冠果古樹。

文冠果古樹像一個老龍臥在那里,虬枝橫生??礃鋭荩髦Χ喟胍呀?jīng)干枯,但生發(fā)出的新枝倒是生機勃勃,一派翠綠。

在長期的生態(tài)建設實踐中,沙區(qū)人更懂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道理。其實,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更多的是對植被的恢復和再造。而封山(沙)育林(造林的方式包括三種: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山育林)也是植被的恢復和再造的有效方式。

哪里長什么喬木,哪里長什么灌木,哪里長什么草,大自然最清楚不過了。減少人為的干擾或者壓根兒就不去干擾,大自然會按照自己的方式長出該長的東西,只要給它時間。

“千年草籽,萬年魚籽”,這是對自然法則萬古不變的生動描述。共和國第一任林業(yè)部部長梁希說:“封育是一種最經(jīng)濟的辦法?!笔裁词墙?jīng)濟?經(jīng)濟就是以最少的投入,去獲取最大的效益。他還說:“封育要實行三禁,即禁樵采,禁放牧,禁墾荒?!?/p>

生態(tài)學家認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然演變是生物進化的自然過程。森林按其自身的生物、生態(tài)學特征有自然萌生、發(fā)展、衰亡和再生的規(guī)律,而這種自然演替是通過種群間的競爭,在自然淘汰中實現(xiàn)的。然而,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封育,封育是需要一定立地條件和一定時間的。人工造林并不排斥封育,目前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中,實行的是先人工造林,后自然封育,“禁樵采,禁放牧,禁開墾”,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堅持,現(xiàn)在看來效果甚好。

起初,老百姓并不理解。甚至“封禁令”一度引起不小的地震??谱蠛笃煲晃环帕艘惠呑拥难蛸?,聽到封禁消息時,氣得把煙斗一扔,從炕上跳了起來,指著干部就罵:“你們這些當官的,全是吃飽了撐得沒球事干,又來折騰老百姓。科爾沁草原自古就是放羊的地兒,不是圈羊的地兒。我爺爺那輩放羊,我爹爹那輩放羊,輪到我這輩怎么就不能放羊了呢?”

罵完,這位羊倌抄起羊鞭子,氣呼呼地趕著羊,又到沙坨子里放羊去了??咕堋胺饨睢钡牟恢荒茄蛸囊粋€人,很多人認為,“封禁令”斷了老百姓的財路。當然,長期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放牧方式要一下得到改變,并不那么簡單。然而,“封禁令”不講情面,照放的,罰!

被罰的,傻眼了,這是動真格的呀!

“封禁令”封住了山,封住了沙坨子,卻也禁了羊的口。老百姓的羊怎么辦?舍飼圈養(yǎng)。剛開始的時候,農(nóng)民不知怎么養(yǎng),羊舍怎么建,也不知優(yōu)質(zhì)的種羊從哪里引進。何況,養(yǎng)羊戶更需要一筆不大不小的啟動資金——這是農(nóng)民心里不愿說出來的話。于是政府搭臺,肉類加工企業(yè)與農(nóng)民結(jié)成“羊?qū)ψ印?,簽訂合同,一方出資,一方出工,借羊養(yǎng)羊,養(yǎng)羊還羊,增值分成。出欄的羊全部由肉類加工企業(yè)收購,農(nóng)民沒有任何風險,收益還能得大頭兒。數(shù)著手里的鈔票,農(nóng)民終于認識到“封禁令”帶來的好處,便樂得合不攏嘴。

當吃飽了的羊羔羔,在羊舍里盡情撒歡兒的時候,科爾沁沙地在靜悄悄地改變著模樣。當然,農(nóng)民的思維和觀念,以及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也在靜悄悄地改變著。

科爾沁草原,是蒙古族主要聚集分布區(qū),這里的蒙古族占世界五分之一,占全國四分之一,占內(nèi)蒙古三分之一。我雖是漢族,但這里也曾是我的故鄉(xiāng),我的家園。一個令人擔憂的情況必須引起我們的警覺,連年嚴重的干旱正困擾著科爾沁沙地。早先這里用地表水(水泡子星羅棋布)澆地。過去,打井向下挖兩三米,就可打出水來,可近年地下水持續(xù)下降,新打的井向下挖一二十米了,還不見水珠珠呢。

近年來,科爾沁沙地每年綠化面積大于沙化面積,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實現(xiàn)了良性逆轉(zhuǎn)。就整體而言,科爾沁沙地治理已經(jīng)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那個可怕的陰影并未徹底遠離,局部沙化現(xiàn)象依然存在。譬如,科爾沁沙地的南緣——潮海鄉(xiāng)二十家子村南邊的水泡子相繼被沙魔吞噬了,只有干枯的蘆葦和幾叢亂蓬蓬的水草,證明那里過去是一片魚蝦跳躍的水域。我深一腳淺一腳地爬上一座沙丘,舉目望著白茫茫的天邊,憂傷不已。大漠無語,流沙無語。

上世紀七十年代,那里有一個馬場,擁有馬匹二百余匹,棗紅色的居多,個個生猛。因馬場在二十家村南面的沙地里,又稱“前場子”。據(jù)說,這里的馬匹都是種馬。馬場有職工七八個,有場長、會計、牧馬員、飼料員,還有一個木工。那個木工就是我父親,為馬場干一些做車、做犁、做馬槽、做圍欄的木匠活兒。

在我十一歲至十三歲時,全家隨父親在“前場子”生活了三年時間?!扒皥鲎印彪m說也處在科爾沁沙地上,但那會兒沙地里盡是水泡子,鴨葫蘆泡子、菱角泡子、吃水泡子、蓮花泡子……泡子里的魚,有草魚、鰱魚、鳙魚、鯽魚、鯰魚、老頭魚、布丁魚等等,甚多。有一年早春,我放學回來的路上正趕上鬧漁汛,抓了很多魚,用柳條串起來,可串不了幾條,柳條就斷了。急中生智,把褲子脫下來,褲口用柳條扎緊,褲子就成了裝魚的“魚桶”。把裝得滿滿的“魚桶”背回家,倒出來的魚,整整裝了兩大盆。

可是,沒想到的是,那條褲子無論怎么洗,也都有魚腥味。有一段時間我走到哪里,都有貓啦狗啦的跟著,那些家伙日日流著哈喇子,打我那條褲子的主意。我高度警惕,生怕自己成為一個沒有褲子穿的少年。

水泡子,那些承載著記憶,承載著故事,承載著一個少年無盡歡樂的水泡子,竟然謎一樣地消失了。

是的,綠色長城并非固若金湯。沙地盡頭的沙并未死去,它只是疲憊了,悄悄睡著了,一旦醒來,就會大發(fā)脾氣。

三北的生態(tài)狀況依然脆弱,三北的生態(tài)建設依然任重道遠。喬木也好,灌木也罷,舉凡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果說那些水泡子的消失不是開始,那么它也必然不是結(jié)束。也許,就在未來的某一天,沙暴或者沙魔還會來襲,我們所謂的文明就可能葬身沙海,被永遠埋葬。

荒漠化擴展是全球面臨的日趨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中國有近三之一的國土面臨荒漠化,有四億多人口深受沙害之苦?,F(xiàn)代科技可以造出機器人,造出無人機代替人,但是否能造出一個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我不得而知。人類文明的進程中,無數(shù)事例告訴我們,科技使人變得無比強大,但更可能使自然生態(tài)變得千瘡百孔,支離破碎。也許,這是科技革命的一個悖論。

科技造不出樹,所以我們必須種樹。物理學家霍金說:“貪婪可能造成整個人類的毀滅?!边@位在果殼里也能探索宇宙奧秘的奇人,在人類毀滅之前自己先告別人類走了。人類的貪婪和窮奢極欲,正在摧毀人類賴以繁榮的根本,也無情地耗盡了支撐文明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我們不能改變昨天,但我們可以避免今天犯下錯誤。明天不是今天,但明天來自今天。為了明天,為了明天美好的一切,我們要承擔起使命和責任。

種樹種樹,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必須用自己的雙手營造更多綠色!

猜你喜歡
沙蔥科爾沁沙地三北
沙蔥到底是哪根蔥?
科爾沁左翼后旗全力推進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
我的三北
沙蔥日光溫室生產(chǎn)技術(shù)
沙蔥的抗旱研究進展
Ce3+、VC和Ac-DEVD-CHO浸種對沙蔥種子抗氧化系統(tǒng)的影響
翁牛特旗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機制、模式與技術(shù)研究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三北工程:將沙海變成林海
科爾沁沙地3種平歐雜種榛對干旱脅迫的生理響應研究
海口市| 东阳市| 南阳市| 白水县| 大冶市| 乐东| 天长市| 定西市| 临泉县| 德格县| 厦门市| 福贡县| 丰镇市| 龙岩市| 中江县| 大姚县| 红桥区| 正定县| 浮山县| 文水县| 阿鲁科尔沁旗| 绥芬河市| 广灵县| 裕民县| 内江市| 平阳县| 乌海市| 万宁市| 德惠市| 洛扎县| 萍乡市| 哈巴河县| 高雄县| 莱芜市| 塘沽区| 厦门市| 资中县| 思茅市| 凤翔县| 林周县| 甘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