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生于北宋仁宗年間的安徽無為文人楊杰生前曾與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胡瑗等人有過交游,故其為文雖“才地稍弱,邊幅微狹”,亦難逃于元佑之體,所以,研究楊杰的詩文創(chuàng)作對于進一步了解元佑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楊杰一生著作頗豐,然而他平生所作文集自南渡以后多“湮沒未傳于世”。據(jù)《宋史·藝文志》記載,楊杰的著作主要包括《元豐新修大樂記》五卷、《無為集》十五卷、《別集》十卷、《高僧詩》一卷。另有前提及的《輔道集》。南宋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中就只記有《無為集》十五卷,《別集》十卷。鄭樵《通志》載為《無為集》九卷。可見南宋時期,楊杰的其他作品皆已散失,只有《無為集》和《別集》中的作品因刊刻而得以保存。元人馬端臨《文獻通考》亦言《無為集》十五卷,《別集》十卷?!队罉反蟮洹分羞€收錄有宋趙士《無為集序》、王之道《無為集序》和王之道《別集序》,王之道序皆未述卷數(shù)。明焦竑的《國史經(jīng)籍志》卷五著錄有楊杰《無為集》九卷,又《別集》十卷。也就是說,直到明朝,楊杰的《無為集》和《別集》都尚存。但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別集》已不傳,《無為集》仍收錄其中。
趙士所刊刻的南宋紹興十三年刻本是《無為集》最早的刻本,也是此書最早的版本。除此之外,此書主要的版本還有還有清代《四庫全書》中收錄的版本,以及民國李之鼎《宜秋館匯刻宋人集》乙編中收錄的本子。另有鈔本數(shù)本,現(xiàn)散見于國內(nèi)外。
清人陸心源的《皕宋樓藏書志》卷七五中所記“《無為集》十五卷 舊鈔本”,乃明末鈔宋本,上有毛晉跋?!稅廴站珡]續(xù)編》卷四記錄了該鈔本抄自屯部周浩若的紹興十三年宋刻本,現(xiàn)藏于日本靜嘉堂文庫。而所據(jù)周浩若宋刊本應當已經(jīng)亡佚許久。現(xiàn)在還有清鈔本數(shù)十部。日本大倉文化財團曾有李禮南、璋煜校舊鈔本。2012年,北京大學對“大倉藏書”實行了整體性收購,這本藏于大倉的舊鈔本很有可能已經(jīng)被收購回國,藏入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卷一三中記錄過兩種版本,一種是影寫宋刊本,十五卷,半頁十行,每行十七、八、九字不等。書內(nèi)鈐有汪退谷、陳仲墫、包虎臣諸印,這是朱文均的藏書,現(xiàn)不知所在何處。另一種是清代萃古齋寫本,半頁十行,每行十八字。此本現(xiàn)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之中。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有清初鈔本,該本卷十至卷十五配上了清末鈔本。南京圖書館有清鈔本。北京圖書館有兩部半頁十行,每行十七字至十九字的清鈔本,有一部半頁十行、每行二十字的清鈔本。廣東省中山圖書館中有一部清鈔本,內(nèi)有清朝人的批校。上海圖書館有一部清鈔本。江西省圖書館有一部清鈔本。
現(xiàn)國內(nèi)有趙士刻遞修本《無為集》十五卷,一函四冊,與《天祿琳瑯書目后編》著錄情況相符。每半頁十行,每行十七字到十九字。白口,左右雙邊。書中“胤”、“弘”、“征”等字有缺筆。遇宋帝空格,“構(gòu)”字注“御名”。卷首、卷內(nèi)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乾隆御覽之寶”、“文淵閣印”、“天祿琳瑯”、“天祿繼鑒”、“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等印記。此本原是明代內(nèi)閣、清代內(nèi)府所遞藏之書,書上沒有任何私家印記。此本也即《文淵閣書目》、《天祿琳瑯書目后編》所著錄之本,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著錄情況相符。該本現(xiàn)藏于北京圖書館?!吨腥A再造善本》、《宋集珍本叢刊》等叢書都曾經(jīng)出過該本的影印本。筆者所見之本正是《宋集珍本叢刊》第十五冊所影印的本子?!度卧姟匪帐且源吮緸榈妆具M行收錄編排的。
清代《四庫全書》所著錄的本子是安徽巡撫采進本。該本半頁八行,每行二十一字。白口,雙邊。前頁有“詳校官庶吉士臣何道沖、檢討臣何思鈞覆勘”字樣,又有“總校官庶吉士臣朱鈐、校對官中書臣王鐘泰、謄録監(jiān)生臣沈一諤”字樣。后有《提要》,指出其中有編次無序、校讎未盡善的問題。但此處并未提到該本所據(jù)的底本是何本。后有“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的提名。所收篇目與紹興十三年宋刊本基本一致,卷數(shù)相同,都是十五卷。只是文字上稍有出入。如宋刊本卷六作《魏詔君贊》,可能是為了避宋帝之諱。四庫全書本卷六則作《魏征君贊》。雖有校勘,但對于《提要》所指出的書中的體例問題,四庫全書本《無為集》也并未進行修改與重排。筆者所見的本子正是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的《文淵閣四庫全書》中收錄的版本。今人所出的《無為集》往往以此本作為參校本。
四庫全書本雖然提到了南宋刊本存在許多問題,但并未有大修改,總的來說,這兩個本子內(nèi)容相當,總體上接近。
1920年,民國藏書家目錄學家李之鼎以安徽涇縣洪幼琴所藏舊鈔本為底本,參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刊入《宜秋館匯刻宋人集》乙編,并于書末出校記。他在跋文中提到,宋刊本之中,有很多遺佚篇目。而洪幼琴所藏舊本當據(jù)南宋刊本為底本抄就,與文津閣四庫全書本“互有訛奪”。所以他所編刊的《宋人集》乙編中收錄的《無為集》是集合了南宋刊本和四庫全書本并“詳?!焙蟪龅谋咀印km然此本經(jīng)過悉心勘定,校改了許多宋本和庫本中的錯誤,但祝尚書在《宋人別集敘錄》中說“今以北京圖書館藏宋本校之,所刊訛誤不少,且有脫文,非為佳槧?!薄度挝摹分兴占词且源吮緸榈妆菊矶傻?。曹小云、張鉉《<全宋文·楊杰集>校議》中對《全宋文》中收錄之作提出了四十多處可議之處,也說明此本并非十全十美的本子。
清代曹廷棟所編《宋百家詩存》卷六收入《無為集》一卷,卷首介紹了楊杰的生平和南宋趙士對《無為集》的編刊,并未提到此本的來源,也沒有提到其他版本的情況。但通過對比,其中收詩六十八首,全部來自宋刻本《無為集》卷三至卷七。所以這本總集中收錄的《無為集》當是據(jù)宋刊本編成的。
宋陳思編,元陳世隆所補的《兩宋名賢小集》卷八五收錄一個名為《無為子小集》的一卷本,內(nèi)有多首詩趙士刊宋本并未收入。由于此集并未注明該本來源,所以無法確定小集本與宋刊本有沒有直接關(guān)系。但此集前提到了“杰自號無為子,有文集十五卷行于世”,并且沒有提到其他版本。這個“文集十五卷”指的也應當是趙士所刊之本,所以此本《無為子小集》應當也是對宋刊本有所參照的。筆者所見是收錄在《宋集珍本叢刊》第一百零一冊中影印的《兩宋名賢小集》手鈔本,字跡不太清晰,上有批校之語,無目錄。
南宋趙士所刊《無為集》十五卷本實為后世流傳的各種鈔本與刻本的祖本,直至民國,此書再未重刊過?,F(xiàn)存三種主要版本中,北京圖書館所藏的南宋刊本為海內(nèi)外孤本,彌足珍貴;四庫全書本內(nèi)容上與宋刊本基本一致;而《宜秋館匯刻宋人集》本則是結(jié)合了以上兩種本子整理出來的新版本。另有鈔本數(shù)十本,散見于國內(nèi)外各大圖書館與藏書庫中,它們皆是直接或間接鈔錄宋刊本。宋陳思編、元陳世隆補《兩宋名賢小集》中收錄的《無為子小集》和清曹廷棟《宋百家詩存》中收錄的《無為集》雖未直接注明與宋刊本有關(guān),但從內(nèi)容和卷首來看,前者與宋刊本《無為集》關(guān)系密切,后者則應當也受到過《無為集》的影響。今人曹小云校箋的《無為集校箋》則是集合了眾家之長整理出來的版本,適用于學術(shù)研究。這些版本的流傳、重刊與校注,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我們再次一睹千年前文人的風采雅韻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
[1](宋)楊杰.無為集[M].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2]蔣元卿.皖人書錄[M].合肥:黃山書社,1989.
[3]四川大學古籍所.現(xiàn)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M].成都:巴蜀書社,1990.
[4]祝尚書.宋人別集敘錄[M].北京:中華書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