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維翠
(吉林市中心醫(yī)院特需神經(jīng)內(nèi)科,吉林吉林 132011)
護理臨床路徑是將護理過程更加合理化、流程化,根據(jù)流程對患者實施護理,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護理臨床路徑指導著護理工作嚴格按擬定路徑內(nèi)容開展,使護理人員更有計劃性、目的性、預見性地給患者實施各項護理[1]。加大對患者與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力度,及早開展康復鍛煉,促進患者預后效果,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防止腦卒中復發(fā)。此次研究選取該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并治療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73例,對其開展護理臨床路徑,旨在進一步提高我科室護理質(zhì)量,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到該院特需神經(jīng)內(nèi)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73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分組法將其分成實驗組(n=33)和對照組(n=40)。對照組男21 例,女 19 例,年齡 54~72 歲,平均年齡(65.78±6.67)歲;實驗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56~71歲,平均年齡(66.24±6.3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知情此次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診斷標準,并經(jīng)頭顱CT或是MRI檢測確診。各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wěn),不存在意識障礙。經(jīng)認知功能量表(MoCA)評估得分≤23分。
排除標準:存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障礙或是精神病史。伴有其他重要臟器疾病無法進行護理臨床路徑者。不能全程參與研究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案,實驗組實施護理臨床路徑,該路徑經(jīng)腦卒中醫(yī)師、康復師、護士長以及相關(guān)責任護士共同擬定確定,具體方案如下。
于入院之日起,護理人員對患者或家屬對患者疾病史、生活作息習慣、認知功能、焦慮、抑郁情況,飲食結(jié)構(gòu)等進行了解;指導患者正確擺放良肢體位;開展基礎(chǔ)護理、防跌倒及落床護理、健康教育宣傳、心理疏導、用藥指導等。入院第3~5天,依據(jù)Barthel指標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定。視患者疾病情況進行記憶功能、思維能力、計算能力、注意力、定向力、協(xié)調(diào)力等認知功能鍛煉、上下肢運動功能康復鍛煉、床邊運動、肢體按摩等。入院第 6~14天,對患者認知訓練掌握情況進行評估,開展床上鍛煉、坐起及站位平衡訓練、平地行走、上下樓梯鍛煉、語言能力訓練、吞咽能力訓練、日常活動功能鍛煉,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其鍛煉。出院前對患者開展出院指導,叮囑患者長期堅持開展肢體、語言、認知功能等康復訓練;再次對患者焦慮及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情況進行評估[2]。對出院后患者定期隨訪1個月,次數(shù)不少于3次。
(1)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患者SAS與SDS評估得分。滿分60分,得分越高則代表患者抑郁、焦慮程度越嚴重。
(2)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蒙特利爾認知評分量表(MoCA)評估得分、日常生活能力評估量表(BI)評估得分。MoCA評估量表含含記憶、視空間、執(zhí)行能力、關(guān)注力、語言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延遲回憶功能、定向能力等幾方面,每回答正確1項則加1分,回答錯誤或是不回答者不得分,合計30分,≥26分則代表認知功能正常,受文化教育≤12年的則于得分結(jié)果上再加1分。BI評估量表包含進食、平行移動等10項;評判標準:無法自理或是部分自理得0分,部分自理5分,基本自理10分,完全自理10分;滿分100則代表獨立,75~95分代表輕度依賴,50~70分代表中度依賴,25~49分代表重度依賴,0~20分代表完全依賴。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采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s)來表示計量資料,經(jīng) t檢驗;用[n(%)]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經(jīng)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BI與MoCA量表評估總平均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BI與MoCA量表評估總平均分顯著比對照組更高,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認知功能比較表[(±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認知功能比較表[(±s),分]
組別 干預前BI MoCA干預后BI MoCA實驗組(n=33)對照組(n=40)t值P值51.26±6.08 52.14±6.25 0.61 0.546 18.11±2.78 18.23±2.69 0.19 0.852 80.76±6.98 71.44±7.05 5.65 0.000 25.11±2.45 20.35±2.34 8.47 0.000
在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 SAS、SDS 評估得分改善幅度比對照組更大,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SAS及SDS評估改善情況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SAS及SDS評估改善情況對比[(±s),分]
組別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n=33)對照組(n=40)t值P值46.29±5.07 47.01±5.24 0.59 0.555 33.22±3.26 41.38±4.08 9.30 0.000 46.32±4.35 45.18±4.49 1.10 0.277 31.44±4.75 39.25±4.38 7.30 0.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主要因突發(fā)性腦動脈發(fā)生病變而導致的動脈閉塞、狹窄,或是動脈破裂而引起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3]。具有較高致殘率及致死率。腦卒中患者心理狀態(tài)通常具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到患者心理狀態(tài)、治療依從性、疾病預后恢復。實施護理臨床路徑下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干預,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分析,查找解決辦法,結(jié)合醫(yī)師、康復師、護理人員對方案進行優(yōu)化組合,制定出一系列干預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護理工作。
外界的刺激可對患者受損神經(jīng)細胞進行修復,使神經(jīng)通道重新搭建,神經(jīng)功能修復狀態(tài)還與康復鍛煉的時間、方式方法等有關(guān)聯(lián)[4]。以護理臨床路徑為基礎(chǔ),制定訓練內(nèi)容、訓練方式、訓練時長、評定標準等護理工作方案,護理方案具有規(guī)范化、標準化、程序化,對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具有連續(xù)性、合理性以及完整性;并且在此操作過程中患者也明確所用護理方式以及進程情況,使患者更加明確護理目的,積極主動地予以配合,加強患者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也使護患關(guān)系更加和諧[5]。
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對其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有極大影響。由于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改善,認知功能有所提高,患者訓練依從性顯著加強,及早地開展規(guī)范康復訓練有效改善偏癱肢體肌力恢復,改善患者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運動能力[6]。此次研究經(jīng)兩組患者 MoCA、BI量表評估得分對比,也支持該觀點;結(jié)果表明應用護理臨床路徑應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訓練有一定優(yōu)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復良好,生活質(zhì)量明顯提高,焦慮及抑郁也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