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巧燕
[摘 要]整本書閱讀的策略眾多,在閱讀推薦課上,教師可以依托微閱讀資源,從細微處著手,通過微閱讀猜測,著力懸疑點層層激浪,微閱讀文字,品味寫法積累語言,微任務導行,課內課外持續(xù)閱讀,給孩子打開一扇門,讓他們由此登堂入室,走進整本書的閱讀世界。
[關鍵詞]微閱讀;閱讀推薦;整本書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31-0076-02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庇行鋵嵳n標,實現小學階段不少于145萬字的閱讀目標,整本書的閱讀顯得尤為重要。整本書閱讀的策略眾多,無論是在閱讀課、推薦課,還是課中指導,抑或是課后拓展,我們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教師可以依托微閱讀資源,從細微處著手,給孩子打開一扇門,讓他們由此登堂入室,走進整本書的閱讀世界。筆者擬以小學四年級推薦閱讀書目《無字書圖書館》為例,探究微閱讀在閱讀推薦課上實施整本書閱讀的一些策略。
一、微閱讀猜測,著力懸疑點層層激浪
溫儒敏先生說,成功的語文課,是要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味”。預測、猜讀的方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預測的方式很多,看封面猜測整體內容或主題情感,讀標題猜測正文內容,看目錄猜測相關內容,讀內容提要猜測具體細節(jié),讀開頭猜測下文內容,讀前文猜測后文內容,等等。在閱讀推薦課上,教師可以結合作品特點選擇科學的猜讀策略加以實施。
1.微讀人物,猜測情節(jié)
《無字書圖書館》一書,書的名字、無字書圖書館出現的原因、圖書館的命運等都讓學生心生疑惑。課堂上教師圍繞學生的懸疑點,采用微視頻資源《神奇飛書》導入,并對出現無字書圖書館的原因進行猜測后,選取了書中和人物有關的幾段文字,制作成四張看似形式簡單,實則語言豐富、特點鮮明的人物名片。讓學生在聽人物介紹的過程中初步了解到人物的性格特點,再根據文字中提供的關鍵信息做出合理推測:拯救無字書圖書館的人最有可能是誰?
學生根據教師所給的人物名片,結合關鍵詞句紛紛作出了自己的猜想:
生1:我覺得最有可能拯救了無字書圖書館的人是火車站站長塔德歐,因為文字中有這樣一句話,“有時候塔德歐恨不得用根火柴把眼皮給支起來,因為他早已累得筋疲力盡了?!彼锌赡苁菫榱藢ふ曳椒ú艜@么累的。
生2:小鎮(zhèn)鎮(zhèn)長本杰明也很有可能,因為他是小鎮(zhèn)的負責人,他就像我們的班主任馬老師,班級出了問題都要找他解決。
生3:也有可能是退休教授阿卡西奧,因為他讀了很多書,他很博學,他應該是最了解書的人,所以也許他有可能會有辦法讓那些書上的字母回到書里去。
生4:我認為鎮(zhèn)長十歲的女兒瑪嘉最有可能。因為片段中這樣說,她經常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本來這個無字書圖書館的事件就出現得比較奇怪,也許小孩子的古怪想法撞對了,就像“瞎貓碰上了死耗子”一樣。
學生的猜測切合文字內容,有理有據。他們猜讀的過程就是他們讓閱讀由淺入深的一個思考實踐歷程。猜讀的同時,學生還感知到幾種不同的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有通過人物語言刻畫人物形象的,如人物名片中的阿卡西奧教授;有通過外貌描寫勾勒人物特點的,如鎮(zhèn)長十歲的女兒小瑪嘉。這樣的微閱讀實踐,一舉多效,借助故事人物猜測了解人物特點,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又將引發(fā)學生的下一輪猜讀想象。
2.微讀目錄,猜想印證
一本書的目錄不僅是告知讀者哪個故事出現在具體的頁碼,細細品讀我們也能讀出其中的奧秘所在?!稛o字書圖書館》的目錄由“墜落的字母”“小小作家”“大大的驚喜”“諾貝爾獎”四個部分組成。它們將24個小故事串聯、整合起來,這其實就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文章的梗概。教師由此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此時的目錄恰似一條引線,引領學生印證心中猜想,讓學生了解到整本書的謀篇布局,也為課后的迫切閱讀埋下伏筆。
【案例】
師:剛才我們根據人物介紹,猜測了最有可能拯救了無字書圖書館的那個人是誰,讀了目錄以后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呢?
生1:原來我猜測的是阿卡西奧教授,可是目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人人都有一個作家夢》,這里的人人讓我覺得也許剛才的那些人都有可能,因為人多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
生2:讀了目錄我仍然覺得是瑪嘉是那個最有可能拯救了無字書圖書館的人,因為目錄中有《小作家團隊》《消失的孩子》,有可能就是瑪嘉帶領一群孩子讓圖書館恢復了平靜。
生3:我也覺得是孩子們拯救了無字書圖書館。我是用排除法進行猜測的。一開始我的猜測是阿卡西奧教授。但是,從目錄中我發(fā)現阿卡西奧教授只出現了一次,后來就沒有和他有關的題目出現了。但是我發(fā)現目錄中有這樣幾個故事《小作家團隊》《不能說的秘密》《消失的孩子》《午夜圖書館》,我猜測有可能是孩子們發(fā)現了什么秘密不能和大人說,于是他們消失了,在午夜來到圖書館用他們的辦法拯救了無字書圖書館。
……
師:看來,小目錄中藏有玄機,細細品讀,大家的想法好像都是有理有據的,但是究竟作者筆下拯救了無字書圖書館的英雄是誰呢?想不想讓老師告訴你們?
生:(迫不及待地齊聲回應)想!
師:可是老師現在不能告訴你,但是有一本書它會給你答案,那就是——
生齊:《無字書圖書館》。
這樣的微閱讀設計,在閱讀中學生不斷思辨,讓思維力得到了有效的發(fā)展,也讓學生對整本書中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整體脈絡有了具體形象的感知。教師借助微閱讀資源,通過學生的讀思結合,不斷地進行閱讀猜測,輕松習得“猜讀”之法。
二、微片斷閱讀,品味寫法積累語言
自主閱讀,是整本書閱讀最重要的形式,然而當前學生的自主閱讀往往是“快餐式淺閱讀”,大多數學生閱讀一本書只是淺淺翻過,所得甚少。如何讓學生通過一節(jié)課的導讀學到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具有短、快特點的微閱讀無疑對方法的習得能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
《無字書圖書館》中作者想象奇特,故事荒誕卻又不失深意。文章中有很多的詞句適合細讀慢品。學生在生活中都見過圖書館的樣子,對于無字書圖書館還是從未見聞。課堂上,教師選取其中一個故事中的三個描寫無字書圖書館奇幻景象的片段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披文入境。
【微片段一】飛舞的字母們飄來飄去,彼此之間推推搡搡,伴著風兒在風中搖曳著。更多的字母從大門下面鉆出來,仿佛地上有一只隱形的手在和他們嬉戲,在它們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將它們連根拔起,讓他們在風中起舞。
【微片段二】門剛被推開一條縫,只見無數微小的字母在空中打著旋兒,仿佛下了一場毛毛雨。
【微片段三】無數的字母覆蓋了圖書館的整個地板,堆成了連綿起伏的小山,足有兩人來高。它們形成一片翻滾的大海,只有人類的出現才讓入口處的漩渦平息下來。字母們把書架的底層都淹沒了,有些還出其不意地登上了高處的書架。
三段文字共同的地方,就是都在寫圖書館里的字母多,因為書中的字母離開了它們原本居住的圖書,于是圖書館里顯得是那么的奇幻。字母們又是有生命的,它們“飄來飄去”、“推推搡搡”、“爬上高架”,那“神奇的手”更是給這圖書館增添了一些神奇與魔力。三段文字雖然都是體現墜落的字母之多,但是它們表達的方法又有區(qū)別,擬人、比喻、夸張等手法的運用讓無字書圖書館里的畫面活靈活現。課堂上,學生讀著讀著畫面感就進入了腦海,讀著讀著感受就深了。這樣的微片段閱讀不僅帶領學生走進文中情境,而且讓學生積累了語言,吸收內化,習得了作者的語言表達。
三、微任務導行,課內課外持續(xù)閱讀
呂叔湘先生倡導語文學習“三分課內,七分課外”。整本書的閱讀要從課內走向課外,教師的課堂閱讀推薦要內化為學生的日常閱讀行為這樣的課外閱讀才有生命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由課內走向課外的導讀“微任務單”無異于助推他們閱讀起航的一雙隱形的翅膀?;谡n堂上的方法導學,本課結束時,教師制作了這樣的微任務單:
1.讀猜結合,做批注。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思考,想象接下來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在書上做簡單的批注。
2.人物名片,巧設計。選擇書中你最感興趣的人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人物名片,比比誰的名片最有創(chuàng)意。
3.有趣文字,勤摘錄。摘錄書中想象豐富且有趣的文字如:
“有時候,塔德歐恨不得用根火柴把眼皮給支起來,因為那時候他早已累得筋疲力盡了。”“他瘦了五公斤,眼袋大得去購物都不需要購物袋了……”
這樣的微任務導讀指向性明確,細化分解且主題一致,引領學生由淺層閱讀指向深度思考,從課內習法走向課外閱讀的踐行,行之有效。
一節(jié)課結尾時的適度拓展往往會起到畫龍點睛的妙用,微詩文恰可成為一支妙筆進而點亮閱讀的火花?!稛o字書圖書館》推薦課結尾,教師選擇美國詩人惠特曼的小詩《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這首微詩文的選擇淺顯易懂,教師用這樣的詩文默默地在學生的心中種下了一顆閱讀的“種子”,鼓勵學生親近好書,讓好書促進自身的成長,這樣具有暗示性的微導讀讓學生得以內化于心,外顯于行,這樣的呈現無異于是一次生命的煥發(fā)。
[ 參 考 文 獻 ]
[1] 梁樂君.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以中年段教學為例[J].新課程(上),2017(7).
[2] 林永紅.快樂讀書吧——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7(2).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