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朵
?
淺析曲棍球、橄欖球、網(wǎng)球的詞源變化
鄭玉朵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從詞源學角度入手,淺析曲棍球、橄欖球和網(wǎng)球詞源的變化,以深入了解這三項運動項目的歷史與發(fā)展。
詞源學;曲棍球;橄欖球;網(wǎng)球
詞源學是研究詞的形式和意義來源的學科。通過考究詞源,盡可能地查明它在其他更多語言系列中使用的詞義和詞形,來推測和構建它最古的形式和意義。為了深入了解曲棍球、橄欖球、網(wǎng)球的體育歷史與發(fā)展,通過詞源學角度入手很有必要。
曲棍球是一種運動,在這種運動中,兩支球隊試圖用一只曲棍球棒操縱一個球或一個冰球進入對手的球門。通常,這種運動的一個變體,如曲棍球或冰球,將在某個地區(qū)占主導地位,被簡稱為“曲棍球”。
曲棍球運動起源久遠,相像曲棍球比賽的圖案在埃及的金字塔和古希臘的壁畫和雕塑中都有顯示。我國唐代時期盛傳的一種運動方式與現(xiàn)在曲棍球的打法相近,不過他在唐代時期被人們稱為“步打球”。大約17世紀時期,英國的100名運動員自由組合,在街道上展開了混亂的比賽,不過這個時期曲棍球是一種毫無規(guī)則的自由競賽。
曲棍球這個詞本身來源不明。有一假設稱,HOCKEY(曲棍球)起源于法語一詞hoquet,意思是牧羊人的棍杖。用于曲棍球的棍棒的彎曲的或“鉤狀的”端部確實類似于這些棍棒。另一個假設來源于已知使用軟木塞(塞子)代替木球玩游戲。塞子來自含有“哈克”啤酒的桶,也被稱為“Hocky”。
第一次使用曲棍球這個詞是在1773年的“少年運動和消遣”一書的前綴,作者回憶錄:理查德·約翰遜(Pseud. Master Michel Angelo)的一個新的嬰幼兒教育模式,其第十一章題為“冰球比賽的新進展”。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在1363年宣言中提到曲棍球的信念是基于宣言的現(xiàn)代翻譯,原文為拉丁文,并明確禁止游戲"Pilam Manualem, Pedivam, & Bacularem: & ad Canibucam & Gallorum Pugnam".英國歷史學家兼?zhèn)饔涀骷壹s翰·斯特林(John Strype)在1720年翻譯這個宣言時并沒有使用“曲棍球”這個詞。
現(xiàn)代曲棍球起源于英國19世紀初期。曲棍球比賽在1908年正式納入倫敦奧運會。隨著國民關注奧運會的熱情高漲,曲棍球在國內(nèi)的受歡迎程度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小開始學習練打曲棍球。這項運動不僅鍛煉孩子了身心發(fā)展,同時也培養(yǎng)了其意志力、靈活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
橄欖球,1823年誕生于英國中部的一所拉格比學校。其原名為Rugby football(拉格比足球),現(xiàn)在大家簡稱為Rugby(拉格比)。1823年的某天,拉格比學校一名為威廉·韋伯·艾利斯的學生,在一次校內(nèi)足球比賽中因其抱起球,跑向?qū)Ψ角蜷T這一犯規(guī)動作引起現(xiàn)場觀眾強烈反響。此后此犯規(guī)動作經(jīng)常在校內(nèi)足球比賽中發(fā)生,后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對此進行研究與改良,便發(fā)展為足球衍生運動即Rugby football(拉格比足球)。關于橄欖球這個傳說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但拉格比學校為紀念威廉·韋伯·艾利斯樹立有紀念碑,碑文如下“This stone commemorates the exploit of William Webb Ellis.”(此碑紀念威廉·韋伯·艾利斯的創(chuàng)舉)。橄欖球的最高榮譽—橄欖球世界杯獎杯也是以威廉·韋伯·艾利斯命名,即Webb Ellis Cup。
橄欖球運動多流行于歐美和部分亞洲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在中國之所以稱為橄欖球,是因為其球形酷似橄欖,但在其他國家,并無類似稱呼。通過查閱文獻資料,根據(jù)橄欖球在不同國家的流行,大致有以下5種稱呼:
(1)Rugby football(拉格比足球),亦稱Rugby union(聯(lián)合式橄欖球),簡稱為Rugby(拉格比)。這一稱呼在中國被譯為“英式橄欖球”。
(2)American football(美式足球,亦稱美式橄欖球)
(3)Canadian football(加拿大式足球,亦稱加式橄欖球)
(4)Australian football(澳式足球,亦稱澳式橄欖球)
(5)Gaelic football(蓋爾式足球,亦稱愛爾蘭式橄欖球)
文獻資料顯示,網(wǎng)球運動最早起源于法國12世紀。最原始的形式是室內(nèi)進行的。一開始是法國北部的傳教士,在教堂回廊里用手掌擊球,作為閑暇時間的一種活動,即室內(nèi)網(wǎng)球(Real tennis)。
14世紀50年代,法國的一位詩人把此類游戲引進到法國宮廷中,供皇室貴族男女的娛樂消遣。當時在宮廷內(nèi)的大廳,貴族男女在場地中間架起一條繩子,作為界線,兩手作球拍,把球從繩上打來打去。14世紀中期,網(wǎng)球被法國人叫作Tenez,在英國叫作“Take it!Play”,意即:“抓?。〈颉?。今天“Tennis(網(wǎng)球)的詞根就來源于此。
16世紀伊始,這項游戲因為被廣法國人民發(fā)現(xiàn),迅速地在法國各個城市間傳播。法國國民同時改良了球和球拍的用材,增加其耐用度。并修改了中間場地的界線,使得球從繩子下面經(jīng)過時,碰到向地面垂下的無數(shù)短繩子,可以更加明顯地發(fā)覺。后來因為這項運動在民間的廣大傳播和盛行,于是失掉了其特權性,隨后
從17世紀到18世紀初期,網(wǎng)球開始逐漸走向衰敗。在法國宮廷中玩這種游戲時,為鼓勵勝利者,比賽結束后,觀眾將錢投入勝利方旁邊的金色容器內(nèi)。后來這種活動逐漸變成為一種賭博活動,甚至有人為此傾家蕩產(chǎn),法國國王遂下令禁止這種游戲,這就是網(wǎng)球走向衰敗的原因。
1873年是現(xiàn)代網(wǎng)球運動的開始。溫菲爾德是“近代網(wǎng)球的創(chuàng)始人”。1873年夏天,英國人沃爾特·克洛普頓·溫菲爾德在草坪上打網(wǎng)球,并將網(wǎng)球早期打法加以改進,取名“草地網(wǎng)球(LawnTennis)”。同年,溫菲爾德還出版了《草地網(wǎng)球》的小冊子,逐漸網(wǎng)球便成為室內(nèi)外都能進行的一項體育項目。
1874年,美國女士瑪麗·奧特布里奇在百慕大度假。在其度假期間受邀觀看了英國軍官的網(wǎng)球比賽,對網(wǎng)球這一體育項目興趣頗加,隨后便將網(wǎng)球這一運動項目帶到紐約,進而遍及全美。
網(wǎng)球運動的場地不僅草地,而且還有沙土、水泥地、柏油地等。于是“Tennis”就逐漸替代了“LawnTennis”的名稱,這就是我們今天Tennis名稱的由來。
[1]Liebeck Elaine; Pollard, Helen, eds. (1994). The Oxford Paperback Dictionary (4th ed.).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SBN 0-19-280012-4.
[2]"Hockey".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Retrieved 2011,06:8.
[3]Gidén, Houda & Martel 2014:235.
[4] Gidén, Houda & Martel 2014:50.
[5]http://www.rugbyfootballhistory.com/originsofrugby.htm
[6]網(wǎng)球運動的起源與發(fā)展[EB/OL].騰訊,2007,12.
[7]歷史資料網(wǎng)球[J].運動世界,2013,11.
[8]網(wǎng)球運動的起源和發(fā)[EB/OL],新華網(wǎng),2007,11.
Analysis of Etymological Changes in Field of Hockey, Rugby and Tennis
ZHENG Yuduo
(Chengdu Sports College,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
鄭玉朵(1993—),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賽事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