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哲學中的“語言批判”?

2018-11-28 07:02楊曉波蘆曉博
外語學刊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西方哲學維特根斯坦特納

楊曉波 蘆曉博

(浙江理工大學,杭州310018)

提 要:“語言批判”這一哲學概念是由毛特納提出的,維特根斯坦又對其進行了批評與發(fā)展。雖然兩者旨趣不同,但可歸納出兩個共同點:(1)批判的動因皆出于對語言不能表述真理的失望;(2)批判的目的都是解決(或消解)形而上學問題。本文首先以上述兩點為基礎(chǔ)定義語言批判,并擴展這一概念。然后,考察語言批判作為一種哲學方法在西方哲學中的運用。最后,發(fā)掘中國哲學的語言批判傳統(tǒng),并通過比較中西語言批判的不同方式,探析中西哲學的不同特質(zhì)。

1 引言

本文考察“語言批判”這一哲學概念,是因為它處于一個頗為“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毛特納(Fritz Mauthner)與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哲學中的核心概念,兩者都聲稱哲學就是語言批判;另一方面,這一概念再無其他人使用,且對其研究也不多。而實際上,語言批判作為一種哲學方法(雖未必作為一個概念提出),在古今中外哲學中皆被普遍采用,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考查。本文主要聚焦以下3個問題:(1)“語言批判”的定義;(2)“語言批判”的歷史;(3)中國哲學中的“語言批判”。

2 “語言批判”的提出與發(fā)展

2.1 毛特納的“語言批判”

“語言批判”這一概念最早由德國哲學家毛特納提出。這是他最為重要的思想,其代表作《語言批判論》(Beitr?ge zu einer Kritik der Sprache)系統(tǒng)闡釋這一思想。韓林合將毛特納的語言批判歸納為5點:“其一,人類語言根本沒有本質(zhì),在它們之間只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相似之處;其二,所有的思維實際上都是言說;其三,根本不能存在嚴格而普遍的語法規(guī)則——所謂‘哲學語法’(philo?sophische Grammatik);其四,所有邏輯的基本原則都可以歸約為矛盾律,而矛盾律只存在于語詞之中;其五,經(jīng)由語言而進行的世界認識是不可能的,語言并非是獲得這樣的認識的適當工具……因為世界或?qū)嵲诒旧砀揪褪遣豢烧J識的,它只能被體驗。因此,任何認真的、徹底的語言批判都必然導致非知識的狀態(tài)(Nichtwissen)……因此,最后的結(jié)果只能是徹底的沉默”(韓林合2007:803-805)。

不難看出,毛特納的思想中包含一種極端的懷疑主義,他“聲稱自己是個休謨主義者……休謨的懷疑論憑借語言批判獲得新的基礎(chǔ)”(Weiler 1958:81)。這在其語言批判中表現(xiàn)為對語言的徹底懷疑與否定,也可以說,其語言批判始于此,也終于此。實際上,古今中外哲學中一切所謂的語言批判皆出于這種懷疑,只是程度不同。毛特納的語言批判還源于其思想中的經(jīng)驗論,他認為“經(jīng)驗總是先于語言一步”(同上:82),因此知識來源于經(jīng)驗,世界只能被體驗,思與言(在他看來是同一的)都不能把握世界的真理。毛特納通過語言批判得出的最終結(jié)論是:停止提出任何問題,保持徹底的沉默。于是,“認識論中的懷疑論轉(zhuǎn)化為沉默的神秘主義”(同上:85)。

本文非毛特納專論,考慮到篇幅所限,因此只提以下3點:(1)即便經(jīng)驗決定語言,也不能回避語言對經(jīng)驗的重塑,試想排除語言的經(jīng)驗會是什么樣的?(2)語言與思維能否劃等號。波蘭尼(Michael Polanyi)的默會認識論(tacit knowledge/knowing)顯然否認這一觀點。(3)對語言的批判是否應該如此徹底。也許應該承認語言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作用,這一點維特根斯坦在《哲學邏輯論》中進行過深入思考。

2.2 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批判”

毛特納引起學界關(guān)注主要是因為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里的一段話:“一切哲學都是‘語言批判’。(當然不是在毛特納意義上的‘語言批判’。)”(維特根斯坦2013:31)這是語言批判概念第二次被正式提出,至此便具有兩種語言批判,或語言批判的兩種進路:一種是毛特納的,另一種是維特根斯坦的。那么,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批判是什么意思;他何以認為一切哲學都是語言批判;他的語言批判與毛特納的又有何不同呢?

《邏輯哲學論》一書的主旨乃“劃出思維的界限,或者更準確地說——不是劃出思維的界限,而是劃出思想的表達的界限”(同上:3)。維特根斯坦運用“圖像論”做出回答,該理論的基本構(gòu)想是語言與世界同構(gòu),或者說語言描畫世界。概言之,語言對應世界;語言由諸命題構(gòu)成,世界由諸事實構(gòu)成,命題對應事實;命題由諸基本命題構(gòu)成,事實由諸基本事實構(gòu)成,基本命題對應基本事實;基本命題由名字配置而成,基本事實由對象配置而成,名字代表對象??梢?,語言對世界的描畫始于名字與對象的對應,而對象僅構(gòu)成事實世界,因此語言僅描畫事實世界。這樣便劃分出兩個世界:一個是事實世界,它僅包含自然科學命題,是可以言說的(同上:119,120);另一個是超事實世界,它包含意義、價值、美學、倫理、神秘之物等,它們不能言說,只能“顯示”(同上:115, 116, 119)。

維特根斯坦劃界的最終目的是進行語言批判,即消解形而上命題,因為它們不可言說,應對之保持沉默。他認為語言批判是從事哲學的唯一的正當?shù)姆椒ǎ骸罢軐W的正當方法真正說來是這樣的:除可以言說的東西,即自然科學命題——因而也就是與哲學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東西——之外,什么也不說;然后,無論何時,如果另一個人想就形而上的事項說些什么,你就向他指出他沒有給予他的命題中的某些符號以任何所指。另一個人也許不會滿足于這樣的方法——他不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在教他哲學——但是,它是唯一嚴格正當?shù)姆椒ā保ㄍ希?19, 120)。

毛特納與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批判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處:(1)兩者皆相信從事哲學即從事語言批判;(2)皆主張消解而非解答問題;(3)皆認為拋棄語言才能真正認識世界(皆使用“拋棄梯子”的隱喻);(4)皆導向神秘主義。然而,既然維特根斯坦聲稱其語言批判不同于毛特納,那么差異自然是首要的:首先,毛特納認為人類語言沒有本質(zhì),普遍語法也不存在,而維特根斯坦的觀點正好相反,否則便無法建立其“圖像論”。其次,毛特納僅僅將語言視為批判的對象,而“維特根斯坦既把語言當做批判的對象,又將其作為批判的工具”,其語言批判的前提——對思維的劃界,正是通過語言進行的(謝群2010:11)。最后,毛特納持有一種極端的懷疑論,主張徹底的沉默,而維特根斯坦“摒棄了毛特納語言批判中的極端懷疑主義成分”,對可說與不可說進行劃界,只對不可說的保持沉默(同上:12)。

2.3 “語言批判”的擴展

毛特納與維特根斯之后,再無其他人使用語言批判這一概念,或聲稱自己的哲學為語言批判。學界對語言批判的研究也主要聚焦于毛特納與維特根斯坦,而對哲學史上語言批判方法的運用較少進行發(fā)掘與梳理性研究。此外,除李國山的《語言批判與形而上學》一書外,其他研究在討論中并未界定與闡釋語言批判這一概念,因此不知其所謂的語言批判是毛特納還是維特根斯坦意義上的,抑或是自己的理解(不少研究如此),這不免會造成概念使用的混亂。

李國山在其專著《語言批判與形而上學》中列出一份西方從古至今從事語言批判的哲學家的名單,其中包括高爾吉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培根、霍布斯、洛克、貝克萊、萊布尼茨、維特根斯坦、蒯因和卡茨等哲學巨匠。該著作梳理并闡發(fā)上述哲學家對語言批判方法的運用,并認為這“委實構(gòu)成了整個西方哲學發(fā)展史中一條富有特色的線索”(李國山 2014:iii)。

先來看一下該著作對語言批判的理解。作者并未拘泥于維特根斯坦或其他某一家的觀點,而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語言表達思想,思想抵達世界,因此,對語言進行批判性考察,其實也就是澄清由語言表達的關(guān)于世界的思想”(同上)。這一闡釋也許過于簡單,因此我們另提出兩個問題,并用該書前言中的話來回答:(1)為何要進行語言批判?原因是:“一方面我們必須依賴語言,另一方面我們又要時時處處受制于語言。也就是說,語言既許諾為我們提供清晰的表達,卻又拋給我們各種各樣的假相,對我們造成迷惑”(同上:iii,iv)。(2)語言批判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對于自覺采用語言批判策略的哲學家而言,這樣的研究對于回答形而上學問題是本質(zhì)性的”,因此,“無論是在古希臘時期還是在近代時期,都有許多哲學家有意識地采用語言批判方法探討形而上學問題”(同上:iii)。作者將語言批判置于廣闊的歷史背景中進行考察,無疑使其超越毛特納與維特根斯坦的意義而得到擴展與延伸。下文將進一步考察這一擴展的語言批判概念。

3 重審“語言批判”

依照李國山(2014)的定義,我們再來考察一下他開出的這份語言批判哲學家的名單,先從維特根斯坦這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談起。前期維特根斯坦的哲學就是語言批判,這點毫無問題,問題是如何看待其后期哲學。李國山及其他一些學者(李建國2001,王哲平 2001,謝群 2009,漆思 王猛2014)都將后期維特根斯坦的哲學也視為語言批判,然而維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顯然不同,且他本人也從未聲稱過其后期哲學為語言批判。按李國山的定義,語言批判的動因是人們“時時處處受制于語言”,也就是說,批判的是語言表達真理的局限及對真理的迷障,毛特納與前期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批判皆出于這一動因。而后期維特根斯坦將目光轉(zhuǎn)向日常語言,他相信日常語言是完美的,不再需要構(gòu)建一種哲學語言。因此,出于對其前期思想的批判,“后期維特根斯坦也應當放棄了他以前關(guān)于存在著不可說的事項的觀點”(韓林合2010:1407)。這時期他對語言的態(tài)度不是“批判”,而是“治療”——“哲學家診治一個問題,就像診治一種疾病”(維特根斯坦2005:106)。盡管“治療”的目的與“批判”是相同的,即通過消除對語言的誤用來消解哲學問題,然而兩者得以實現(xiàn)的方法不同:“批判”是通過邏輯分析實現(xiàn),而“治療”則是對語言的日常用法進行考察從而消除其在哲學用法中的迷障。因此,我們認為不宜將后期維特根斯坦哲學歸為語言批判。

此外,在李國山(2014)的名單中,亞里士多德、貝克萊、萊布尼茨、蒯因和卡茨等人的哲學也不宜歸為語言批判,因為他們并未像毛特納與前期維特根斯坦那樣否定與批判語言,他們實際上是通過語言分析來解決哲學問題(多半是建構(gòu)性工作,即建立一套自己的形而上學),所以應歸為廣義的語言哲學(狹義的指分析哲學)。語言哲學包含但不等同于語言批判,我們不宜將語言批判泛化為語言分析,即使英語中“批判”(criticism)一詞有“分析”之意。另外,這份名單似乎遺漏了毛特納這一重要人物,或許還可以加上海德格爾、尼采及維也納學派,他們的哲學應屬于語言批判。

綜上所述,語言批判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哲學概念,或者說是一種重要的哲學方法。雖然毛特納與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批判具有不同旨趣,但我們?nèi)钥蓮闹袣w納出一些共性:(1)批判的動因皆出于對語言不能表述真理的失望,認清這一動因便不至于將“批判”等同于“分析”,并將語言批判泛化為廣義的語言哲學。(2)批判的目的在于解決(或消解)形而上學問題,認清這一目的便不會將語言學領(lǐng)域的批判歸為語言批判?;诿丶{與維特根斯坦語言批判的共同點,并參考李國山的觀點,我們不妨這樣定義語言批判:語言批判是一種哲學方法,它緣于語言在表述真理上的局限,目的是通過消除語言的迷障而達至真理。

4 中國哲學中的“語言批判”

依照本文定義考察西方各時期的哲學,我們能發(fā)現(xiàn)對語言批判這一哲學方法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運用。誠然,語言批判“構(gòu)成整個西方哲學發(fā)展史中一條富有特色的線索”(李國山2014:iii)。而中國哲學尚無言,認為言不盡意,“道”不可言,那么中國哲學是否也具有語言批判的傳統(tǒng)呢?若有,其語言批判又有什么特點呢?

4.1 儒、道、禪的“語言批判”

儒、道、禪無疑是中國哲學的代表,雖然3家思想各異,但都認識到語言對真理的遮蔽,并主張去言存真,這表現(xiàn)為一種深刻的語言批判。

儒家對語言的局限性主要有兩點認識:一是言不盡意??鬃诱J為“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周易·系辭上傳》)。孟子認為“浩然之氣”也同樣“難言也”(《孟子·公孫丑章句上》)。既然言辭不能傳達深刻的思想,那么“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章句下》)。二是名不符實。春秋戰(zhàn)國時代“禮壞樂崩”,這主要表現(xiàn)為名實不能相符,即社會倫常之名不能符合其實,于是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張(《論語·子路篇》)。

儒家語言批判的方法可歸納為“訥于言”與“敏于行”兩點??鬃印坝麩o言”,學生追問原因,孔子的理由是“天何言哉?”(《論語·陽貨篇》)“天道”不可言,須對之保持沉默;而“天道”自身亦是不言的,推及“人道”,君子便應“訥于言”(《論語·里仁篇·子路篇》)。儒家輕“言”而重“行”,因此考察君子首先得“觀其行”(《論語·公冶長篇》),“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篇》),“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篇》)。面對“天道”與“人道”的不可言,孔子不但主張不言,且主張躬身踐行。每當學生問“仁”,問“孝”,孔子從不下定義,他的“回答總是如何去做(行為),才是‘孝’‘仁’”(李澤厚 2004:54)。孔子的“正名”最后也是落實到行動的:“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論語·子路篇》)。

道家論“道”也可謂采用語言批判的方法,且更為深刻、徹底。道家懸設“道”這一最高范疇,它“先天地生”“為天地母”(《老子·二十五章》),乃“恒無名”之“樸”(《老子·三十二章》)。先于天地,實際上是先于天地之名,所以“道”既不分割萬物,本身也不可分割。而有天地(之名),“道”便分割萬物,同時自己也分裂而成“道虧”。因此,為了返回“道”,首先須在名言層面取消一切界限。那么道家采用什么方法呢?我們認為其采用兩種遞進的方法:“強言”與“忘言”。

“強言”即不可說卻仍要說,從側(cè)面或反面說:“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老子·二十五章》)?!暗啦豢捎?,有不可無。道之為名,所假而行”(《莊子·則陽》)。老子的“正言若反”,莊子的“寓言”“重言”“卮言”皆為“強言”的手段。然而,“強言”終歸是權(quán)宜之計,最終還得靠“忘言”?!巴浴奔赐鼌s名言所設的一切界限,它既非“有言”,也非“無言”,因為“有”與“無”即造成區(qū)分?!巴浴奔辞f子所謂的“言無言”或“無心之言”,是取消了言、默界限的“非言非默”:“道物之極,言默不足以載;非言非默,議有所極”(《莊子·則陽》)。道家的語言批判在先秦諸家中最為深刻、徹底,且給禪宗帶來很大啟發(fā)。

禪宗是中國本土的佛教宗派,其最為顯著的特色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即不為文字所囿,以心傳心)的傳教方法。禪宗講究內(nèi)心的直接體悟,故亦稱心宗,“佛教所言‘心’是純粹的內(nèi)在體驗,無法用言辭解說或文字表達,這不僅因為體驗是非思維的精神活動,無邏輯可言……而且因為體驗是純粹個人化的行為和成果……換言之,語言是思維的產(chǎn)物,是規(guī)范化、形式化的東西,而人的體驗卻是無限定、非規(guī)范化的形態(tài),因此語言在表達人的體驗方面是無能為力的”(周裕鍇1999:11)。此外,禪宗還認為“文字紙墨性空”。禪宗的“基本思想是以世界萬法為虛妄,即所謂‘諸法性空’……既然世界的本體就是空無虛妄,那么人類的語言文字同樣虛妄不實,不可憑依”(同上:15)。

禪宗應對語言迷障的方法大致有兩種:(1)不執(zhí)著于文字,即不立也不離文字。不立文字并非徹底棄言,禪宗的機鋒、公案和偈頌等都依靠文字,但禪宗視之為“筏”“指”,正如莊子視寓言、重言、卮言為“筌”“蹄”。 (2)行為語,即以行動啟悟真理,最常用的方法為棒喝?!鞍簟敝赣媚景舫瘏⒍U者腦袋猛擊,“喝”指對著參禪者耳朵大吼,目的是使其頓悟。棒與喝經(jīng)常并用,故稱棒喝。禪師實施棒喝須找準對象,并掌握時機,只有對正處在開悟邊緣者棒喝才能使其開悟。

4.2 中國哲學中“語言批判”的特點

中國哲學在語言批判中自然也顯示出其不同于西方哲學的特質(zhì)。在批判方法上,雖然中西方哲學皆面對不可說仍不得不說,但言說方式卻不同。大致而言,西方哲學善用邏輯思辨與概念分析的方法,即便最終回歸沉默或走向神秘主義,也以此方法為基礎(chǔ)??梢哉f,西方哲學往往將語言的邏輯性發(fā)揮到極致,其應對的通常是可說的領(lǐng)域,通過說清楚可說的,并為可說與不可說的界限提供理據(jù),從而使人體悟另一個不可說的世界。而中國哲學往往采用非邏輯的“點”“悟”方式,充分發(fā)揮語言的指引性,直接面對不可說的領(lǐng)域,通過消解語言的邏輯與理性架構(gòu)來啟示一種超越邏輯與理性的真理。

在批判的結(jié)論上,雖然中西方哲學皆主張“無言”與“有為”,即強調(diào)以實踐與體驗來替代語詞,但西方哲學未具體說明應如何實踐與體驗,中國哲學則給予明確的解答:由“器”而通“道”,即在倫常日用中求“道”?!爸袊軐W重生活、情感與實踐,沒有上帝、天堂與理念,因此它的超越就在日常生活中?!保顣圆?2017:142)可以說,“儒、道和禪都追求在這個日常世界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取得心境超越”(李澤厚 2008:99)。儒家重“生”,重“人事”:季路問“事鬼神”,問“死”,孔子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道家不認為“道”高高在上,也不認為“道”在“人間世”之外的另一個世界,而是認為其“無所不在”,甚至在“螻蟻”“稊稗”“瓦甓”“屎溺”等“何其下邪”之處(《莊子·知北游》)。禪宗主張“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圣……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景德傳燈錄·江西大寂道一禪師語》)。

馮友蘭將這種從倫常日用中求“道”(即他所謂的“天地境界”)的方式稱為“極高明而道中庸”——“對于本來如此底有充分底了解,是‘極高明’;不求離開本來如此底而‘索隱行怪’,即是‘道中庸’”(馮友蘭 2007:61)。 極高明而道中庸也好,由“器”而通“道”也罷,說的其實是一個意思,即在倫常日用中求“道”。我們認為這便是中國哲學對形而上問題最獨特的解答,也是中國哲學最顯著的特征。

5 結(jié)束語

考察中西方哲學,我們能發(fā)現(xiàn)語言批判這一哲學方法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運用,相信它在未來的哲學中也將大展身手。至于語言批判的具體方式,大可不必局限于毛特納或維特根斯坦的進路,邏輯分析固然可行,中國的“點”“悟”式方法也未嘗不可。最后須指出的是,以上對中西哲學語言批判的比較只是大體而言,當然會有例外,尤其對西方現(xiàn)代哲學而言。西方現(xiàn)代哲學最顯著的特征是反理性主義,這在尼采與海德格爾的哲學中表現(xiàn)為對理性化、邏輯化與技術(shù)化語言的批判,這一精神倒與中國哲學有幾分契合。西方哲學在現(xiàn)代遭遇一系列困境后,或?qū)⒛抗馔断蛑袊蛟谧晕遗兄信c中國哲學在某些方面不謀而合。可以說,語言批判提供一個新的視角,讓我們重審中西哲學的不同特質(zhì),并在此基礎(chǔ)上展開新的交流與對話。

猜你喜歡
西方哲學維特根斯坦特納
最有思想的句子
99分的答辯論文
中國西方哲學研究70年
99分的答辯論文
99分的答辯論文
改革開放40年來西方哲學研究的反思
向53只羊道歉
向53只羊道歉的澳大利亞農(nóng)夫
西方哲學史上的爭辯體現(xiàn)了歷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
不穿有鞋帶的鞋
望都县| 昌平区| 大宁县| 房产| 师宗县| 喀什市| 小金县| 霍林郭勒市| 商南县| 中牟县| 朝阳区| 无棣县| 江川县| 霍林郭勒市| 怀集县| 苍梧县| 宾川县| 潼关县| 精河县| 辉县市| 黎川县| 临泉县| 阜城县| 花莲市| 湟源县| 府谷县| 深圳市| 乌海市| 三穗县| 普陀区| 红桥区| 西平县| 伊通| 长兴县| 平南县| 化隆| 平和县| 中方县| 随州市| 南宁市| 湄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