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克琴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孔鎮(zhèn)中學,江蘇南京 211216 )
學校教育不僅有知識的傳授,同時也需要教育學生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比較叛逆,是非觀和價值觀仍不夠健全,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個任務不是某一科教師的任務,而應該是所有教師一起努力的方向。初中英語作為初中生接觸較多的基礎學科,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具有輸入和輸出的功能。英語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是文化的載體,對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進行輸入時,不僅僅是學習英語的語言知識,同時應該感受語言背后傳遞的思想感情和優(yōu)秀品質(zhì)。如今初中英語教材都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輸出是其必不可少的功能。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美好品質(zhì),在進行輸出的時候,傳達出來的情感也是美好的,這對于語言學習者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英語是學生升學和進行后續(xù)學習的關鍵學科,學生和家長對英語學科的重視程度極高,因此在初中英語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可行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滲透,達到預期的效果呢?下面筆者將結(jié)合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內(nèi)容進行具體分析。
初中英語教材內(nèi)容本身蘊含了豐富的德育知識,但是這些德育知識都是隱藏在英語課文“外衣”之下的。因此,在滲透德育教育時,需要教師具有足夠的敏感度,充分挖掘教材內(nèi)容,找到隱藏在課文“外衣”之下的德育思想,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德育教育[1]。
例如在7B Unit 2 Neighbours 的教學中,本單元的情感教學目標中提到了“To know we are lucky to live in such a nice big family! Like our neighbors!”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引導學生理解“遠親不如近鄰”的鄰里感情,友善對待自己的鄰居,互幫互助,珍惜鄰里感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播放美國情景喜劇 Friends中溫馨的片段作為課堂引入,提出問題:“How do you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ighbors?”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這個問題,隨后進行課文的學習,在課堂結(jié)束之后,教師說道:“Everyone is not isolated in the world, and neighbors are people who deal with us every day. We should be friendly and help each other.”
通過情景劇進行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進行討論,讓學生更加有代入感,課堂的最后根據(jù)單元主題進行德育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美好品質(zhì)。
教師是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教師對學生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對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初中生而言,教師的行為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會不自覺地去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因此,教師需要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發(fā)揮自己的榜樣作用。
例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儀態(tài)和打扮,不合適的穿著會影響學生的審美觀,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打扮教會學生在合適的場合應該有合適的穿著;其次,教師需要通過自己的交際用語來影響學生,教師在平時授課或者與學生進行交流時,應該注意禮儀,多使用禮貌用語,如“Thank you”(謝謝)“Could you please...?”(請你……好嗎? )“You are so kind”(你如此友善 )“Glad to meet you”(見到你真高興)“Excuse me”(打擾一下)“May I ...?”(我可以……嗎?)等,這些禮貌用語會體現(xiàn)使用者的良好個人修養(yǎng);最后,教師在授課以及批改作業(yè)時,需要表現(xiàn)出足夠的專業(yè)性:授課時專心致志,不可以出現(xiàn)與教學無關的行為;批改作業(yè)時,細致認真,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缺點。教師應給學生展現(xiàn)熱愛工作的精神面貌,讓學生明白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是對自己和工作的負責。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教師通過自己的良好專業(yè)素養(yǎng),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德育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的每處細節(jié)當中。教師將德育教育變成習慣,學生則可以從這個習慣中受益。
英語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以內(nèi),如今教學條件的不斷完善,家校合作的加強都為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教師需要將德育教育與課外活動進行巧妙融合[2],通過課外活動讓學生可以走出課堂,走進生活,給學生營造更加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2]。在這種氛圍之下,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開展,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
例如,在8B Unit 5 Good manners的教學中,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需要學生了解各種禮儀知識,能夠使用英語在公共場所舉止得體地進行交談。禮儀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可以結(jié)合本單元的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課堂上,教師結(jié)合課本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英國的禮儀習慣;在課堂結(jié)束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在課下開展實踐活動:通過查閱資料、觀看影視作品深入了解英美禮儀文化,同時進行走訪觀察,了解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禮儀文化,并且學會使用英語介紹我國的傳統(tǒng)禮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教師讓學生觀看BBC的紀錄片Putting Manners on Us等關于英倫禮儀的資料,幫助學生完成活動。在第二節(jié)課上,教師讓每組學生派出代表進行發(fā)言,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最后教師進行總結(jié):“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manners. We should respect the etiquette culture of every country”,并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鼓勵性的評價。
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開闊了視野,通過親身的探索,對禮儀文化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尊重各國的禮儀的區(qū)別。這樣的課外實踐活動,既讓學生理解了實踐活動的主題,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中。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不是一朝可以看得到明顯成果的教育,它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性的工程。它需要每位教師都付出自己的努力,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自己所教的學科當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一線教師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學生,同時認真分析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注重學生德育知識和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和綜合素質(zhì)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