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霞 (江西吉安市白鷺洲中學)
微課并不是我國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的一種,其最早出現在美國,因其獨有的教學優(yōu)勢而被人們一點點熟知。微課的特點在于:第一,每個微課課件一般時間不會太長,7~8分鐘為佳;第二,不似其它教學方式般籠統(tǒng),其往往主題突出內容精簡,避免了學生找不到學習重點的情況發(fā)生;第三,完整的微課教學包括多個方面,絕不僅僅是教學課件,還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對課件進行優(yōu)化,并練習測試,同時要保證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進行下一步教學。
化學學科一直是一門難教難學的學科,尤其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在上初中之前學生幾乎并未接觸到任何關于化學的內容,且化學知識較難理解,單單在課堂上進行理論講解學生往往難以掌握。雖然近年來化學實驗不論在器材方面或是在其它軟件設施方面均有所改善,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校依然是重理論輕實驗。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引用為化學教學提供了便利,如微課教學。然而鑒于我國對微課程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很多教師并未掌握到其精髓,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會暴露出些許問題,但其整體效果還是十分喜人的。
教學應趣味化、直觀化以及高效化,但在傳統(tǒng)化學課堂中卻做不到這些?;瘜W一般來講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時往往會自己進行實驗來演示給學生看,如學習氧氣制取時,教師會進行高錳酸鉀加熱制氧實驗,并在實驗時向學生講解重點、操作規(guī)范等,但鑒于我國初中班級學生數量較多,一般為四十左右,這使的很多中后排的學生不能夠清晰地看到教師的操作。有了微課后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實驗過程制作成微課,并通過顯示器播放出來,清晰的畫面就可以展現在全部學生面前了。
實驗教學是我國化學教學中的一個短板,不僅是因為有些化學實驗難以實現,也因某些實驗具有危險性,教師為避免發(fā)生事故而減少了實驗機會,使得學生不能夠切身體會到教學實驗帶來的感受。但有了微課后,學生可以觀看到不明顯的實驗現象,如在學習一氧化碳的性質時,學生需要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通過微課,學生更能夠清晰地看到實驗現象,且完全避免了危險事故的發(fā)生。
一般來講,教師在教學時雖然可以幫助學生確定內容,但卻并不適合所有程度的學生,而微課不同,其所呈現的點、狀不僅短小精悍,更可以反復播放,甚至可以調節(jié)播放的,若學生對于某個知識點難以理解,就可以自己尋找相關片段進行觀看。微課的知識點并不單一,其呈現方式多種多樣,如題型講解、教材解讀以及考點歸納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突破點,有了微課課件后學生可以依靠互聯網隨時隨地學習,這也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另外,學生需要不斷地復習以往學過的知識,為了學生可以更加便利地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相關內容拷貝回去,在手機上或是在平板電腦上反復地觀看。
以往教師講解化學內容通常是以文字、圖片兩種方式為主,圖片雖然具有直觀性,但其只能夠展現出某一點,而微課不同,其擁有的影視播放系統(tǒng)可以適時調用相關畫面和片段,不僅使得相關知識更加直觀,也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來活躍課堂氣氛。如在學習守恒定律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課件進行自學,然后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到實驗室中進行相關實驗,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實驗課程制作成微課素材,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并及時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實現雙向教學。
[1]余軍華.淺談微課在城鎮(zhèn)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農經,2017(1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