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東 陸海軍 劉 宏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物理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課程的重要內容,良好的實驗習慣能夠把對學生的操作技能的訓練、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的發(fā)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物理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筆者結合多年的物理實驗教學經驗,在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實驗習慣的實踐中有一些思考,與大家共享。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經??吹揭恍W生不認識實驗器材,不熟悉實驗步驟,邊看實驗報告冊,邊做實驗,往往顧此失彼,時有操作失誤、手忙腳亂、損壞器材等問題出現,導致課堂上許多實驗做不完或者實驗數據相差太大等。這些現象都是學生實驗前沒有充分準備造成的。我們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在實驗前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諸如:熟悉實驗的目的和內容、了解實驗裝置和操作流程、掌握主要實驗器材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項等。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是實驗成功的先決條件。實驗觀察不只是看熱鬧,更不能走馬觀花,而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對可重復的實驗現象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同時要做好記錄,并能簡要表述,以便交流。因此,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有必要訓練學生準確、全面、系統(tǒng)地進行觀察。
1.明確觀察對象。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目標確定好觀察對象,使觀察具有針對性。例如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觀察的對象是水在沸騰前后,水中氣泡大小的變化、發(fā)出聲音響度的變化和溫度計示數的變化。
2.制訂觀察計劃。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時要有明確的觀察計劃,對先觀察什么、后觀察什么、主要觀察什么、怎樣記錄現象、由誰負責記錄等都要清晰明了。例如在學習“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時,要求學生明確觀察內容和順序:(1)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接線柱;(2)滑動變阻器滑片移動方向;(3)電流表示數變化;(4)燈泡亮度的變化。通過對以上4項內容的觀察,最后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3.做到感官協調。觀察實驗現象是一個眼、耳、鼻、手、腦相互協調的過程,需要反復訓練。例如在“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的實驗中,需要在眼睛看著電壓表的同時,用手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然后再讀出電流表的示數,并觀察燈泡的亮度,還要及時記錄實驗數據和現象。
4.注意觀察時機。許多實驗現象具有時效性,超前或滯后都不會觀察到完整的現象,這就需要學生在理解實驗原理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觀察的時機。例如在“探究熔絲熔斷的原因”的實驗中,要讓學生注意觀察從開關閉合到熔絲熔斷所用的時間。閉合開關后,熔絲如果立即熔斷,則是短路故障引起的;熔絲如果慢慢熔斷,則是超負荷運行引起的。
5.堅定科學態(tài)度。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時,要能夠排除功利的雜念,免受前概念的干擾,不迷信權威、盲從書本,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例如在“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時,有時無論怎樣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都調不到設定的電壓值,此時千萬不能讓學生隨便湊個數據,要分析原因,解決問題后再重新實驗。
掌握測量工具(如:溫度計、刻度尺、彈簧測力計、天平、電壓表、電流表等)的使用方法和常用器材(如:開關、滑動變阻器等)的操作規(guī)范,是學生順利完成實驗探究的前提。學生要學會物理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養(yǎng)成動手實驗時規(guī)范操作的習慣。
1.教師要為學生實驗操作做好示范和表率。言傳不如身教,學生學習儀表、儀器的操作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也就是“教師演示,學生跟學”。教師演示時的每一個細微動作都將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對學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教師課前務必要精心備課,反復演練,力求操作演示規(guī)范、熟練。
2.在組織學生進行操作練習時,要注意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學生學會單項實驗后,可逐步過渡到復雜的綜合性實驗的練習。例如在教學“電路連接”時,要先讓學生嘗試連接只有一個燈泡的電路,接著連接兩個燈泡串聯的電路,再連接兩個燈泡并聯的電路……這樣循序漸進地過渡到有多個燈泡、多個電表、多個開關、滑動變阻器等元件的復雜電路的連接。
3.適時進行實驗操作比賽。例如,舉行“測量物質的密度”“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等專項實驗操作比賽,寓能力培養(yǎng)于趣味活動之中,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4.指導學生自主完成選擇器材、設計方案、動手實踐的創(chuàng)新實驗。開展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和綜合實踐等活動,都可以達到這種效果。例如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簡易的器材制作小孔成像儀、橡皮筋測力計、橡皮筋吉他、潛望鏡等模型,并組織展評,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的同時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欲望。
為了使實驗課從學生跟著教師做實驗,變成學生做自己的實驗,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開動腦筋,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為此,我們課題組在學生實驗活動記錄單上,專門增設兩個欄目:一是“我在實驗中還發(fā)現什么”欄目,目的是提醒學生要仔細觀察、勤動腦筋、不要放過任何細節(jié);二是“我有哪些困惑或疑問”欄目,目的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
實驗結束后要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對交流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要及時反思、查找原因,弄清問題的癥結是實驗方案設計欠妥,還是實驗操作不當,抑或是實驗測量偏差,以便補救和改進。不同實驗小組之間通過交流,可以求同存異、取長補短。通過交流和反思,還可以發(fā)現各種奇思妙法,拓展學生的視野,優(yōu)化知識結構。例如在做完“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實驗后,各小組交流收集的實驗數據是否相同,反思數據不同的原因;交流分析數據不同的思路,掌握多種處理數據的方法;交流實驗結論的表達,反思科學規(guī)范的表述形式。另外,引導學生對實驗中的一些物理思想方法進行歸納總結,也是培養(yǎng)良好實驗習慣的有效手段。
通過長期規(guī)范的習慣養(yǎng)成訓練,讓學生做到實驗前有準備,實驗時會操作、會觀察、會思考,實驗后有反思,對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