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勇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全面認識課本的獨特魅力,并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機,根據(jù)實際的教材知識,對學生積極引導,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成為廣大教師追求的目標,也是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通過編排課本劇、創(chuàng)設情境、做游戲、講典故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對語文課堂充滿興趣,充滿期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學習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讓學生學會感悟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和人生品味。
[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性;課本劇;情境;游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是學生進步的階梯。語文是百科之母,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在小學階段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興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責任。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呢?
一、通過編排課本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生富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針對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教師要加強興趣引導。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篇幅短小的寓言故事,教師應當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表演寓言故事,感悟其中蘊含的大道理,表演者可以對所學寓言內(nèi)容進行適當改編,改編后要保持故事的主題和主要內(nèi)容不變。如在教學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以及心理動態(tài),這些分析到位后,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學生通過表演,準確把握人物形象,將一個言行前后不一、相互抵觸的人表演得栩栩如生,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展現(xiàn)自我、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好機會。只要是故事性強的文章,都可以編排成課本劇,如《西門豹》《獵人海力布》和《張石匠拜師》這些文章都可以讓學生編排成課本劇。通過課本劇的表演,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編入了大量語言生動、意境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這些文章是學生認識祖國大好河山、認識自然的窗口,也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語言美和文學美的載體,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熏陶的范本。這些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課標都會要求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指導朗讀,學生勢必會感覺到枯燥乏味,這時需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切身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景象。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可以充分利用白板中的教學資源,在課前下載一些桂林山水的視頻和相關的解說詞,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漓江及其周圍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再配以雄渾的男中音解說詞,學生會被深深吸引,朗讀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他們爭相模仿錄音為畫面配音。這時候,整個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又如學習《西雙版納密林奇觀》一課時,可以先和學生們溝通:“閱讀是世界上最為美好的情感體驗,我是閱讀使者,本使者今天要帶領大家到西雙版納密林深處去探尋那里的奇觀”。教師一邊播放西雙版納的錄像片,一邊介紹那里的風土人情和神奇景觀,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西雙版納的美麗與神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將單調(diào)的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圖像和配樂朗讀有效結合之后,教師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講解,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既突出了朗讀課文這一重點,又突破了課文內(nèi)容理解這一難點。
三、通過游戲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關于人際交往和兒童道德習慣方面的課文,它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做人做事。在學習這些課文時,可以采用游戲?qū)?。游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恰當、科學地在教學中插入游戲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只聽半句》 一文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游戲?qū)耄和瑢W們,今天老師來和大家玩一個游戲放松放松好嗎?這個游戲的名字叫“猜猜心里話”,老師說出上半句,看誰能猜出老師下半句想說什么?看你們想的和老師想的是不是一樣的。(1)飯前要——(2)遇見長輩要——(3)上課的時候要——(4)同學之間要——學生回答后,老師可以接著說,同學們的回答都是正確的,大部分同學的想法和老師都相同。我們要耐心聽別人把話說完,才能明白別人究竟要說什么,可有個小朋友就不這樣,他聽誰說話都只聽半句,不等別人說完就以為自己知道了。后來,這個小朋友鬧出了笑話,你們想知道是什么笑話嗎?這樣學生帶著懸念和好奇心進入課文學習,學習興趣調(diào)動起來,學習效果很好。
語文教學的拓展與延伸成為語文課堂的常態(tài),通??梢詫⑼卣寡由觳糠衷O計成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將重點鞏固,將知識延伸。如在教學《只聽半句話》一文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游戲拓展:學生每人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要求學生三次對折后撕掉右下角,然后展開,學生打開后,展示出三種不同的圖形,接著我向?qū)W生展示我的圖形。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折出的圖形和老師的不一樣,然后我就追問:為什么會這樣?學生經(jīng)過分析一致認為是老師的要求不夠具體,同學們沒有明白每次對折的方向。弄清原因后,師生再來做一次,跟著老師先長邊對折,再寬邊對折,最后再長邊對折,然后撕掉右下角,這一次,學生們得到了和老師一樣的圖形。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十分安靜,全身心投入。游戲結束后,學生十分感慨地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與人溝通要將話說明白、具體,才能便于別人理解和操作。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游戲的方法很多,如在講帶有歇后語多的文章時,可以在進行“當堂檢測”時設計“歇后語大比拼”游戲,讓學生們對歇后語,課堂效果良好。在講解帶有引用名言警句比較多的文章時,可以在“當堂檢測”時組織學生進行“名言警句擂臺賽”。在小學中高年段,學生成語積累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在語文課堂上抓住恰當?shù)臅r機,與學生一起進行“成語接龍”“數(shù)字成語PK”“動物成語競技賽”等游戲,學生進行游戲時都是興趣盎然地開始,意猶未盡地結束。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積累了知識,在競賽的激情下產(chǎn)生了對知識的渴求。
四、簡介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代詩詞更是一塊熠熠生輝的文化瑰寶。讓學生了解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學生學好古詩的基礎,不同的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不同,所寫的詩詞內(nèi)容、表達的情感也會有所不同,了解作者就能夠很容易理解他的作品,對作者詩句就會有深刻的理解。
如在學習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時,可以設計動畫情境,講述王維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背景:王維與元二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們從稱呼上便可以感覺到。此詩是王維送朋友元二去安西時所作,王維聽說好朋友要去安西,專程來到渭城送別,詩題又名“贈別”,后有樂人譜曲,名為“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這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離別詩,背景普通,惜別之情卻真摯感人。了解這些,再來學習這首《送元二使安西》,學生倍感輕松。這樣的古詩教學設計使得課堂變得有趣、生動,增強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信心。
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學習每一篇課文都是在與文學大師、文化名人交流,要學好每一篇課文,首先要了解作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家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在學習文章前要求學生發(fā)掘文章背后的故事,搜集作者的典故,成為學習文章的一個必要的前提。每次學習新課前,課堂就變成了故事會,學生把他們搜集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讓學生了解了作者的為人、氣節(jié)與情感,了解文章所產(chǎn)生的背景。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總之,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一定會通過對語文教學的滿腔熱情和精心的設計教學來影響學生,讓語文課堂充滿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對語文課堂充滿興趣,充滿期待,讓學生學會感悟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和人生品味,并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生活的真善美。
參考文獻 :
[1]胡明道.胡明道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7.
[2]胡志海.小學生心理學[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1.
[3]李靜.如何開展好角色體驗游戲[J] .新教育時代,2015,(23).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