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蓉
【摘要】美術特色學校比較普通高中,最大的辦學優(yōu)勢,是有一支業(yè)務精湛、人員較多的專業(yè)美術師資隊伍,一定數量的美術專業(yè)學子,配套完善的教學場地與教學、管理模式,為開展美育目標導向下學校藝術課程的轉變提供了極大便利與可能性。普通高中美術特色教學,可以在原有的繪畫必修課程基礎上,增設豐富多樣的美術選修課程,讓學生在掌握美術高考應試所需的繪畫基本功的同時,進行民族文化藝術的熏陶,學會從古老的民間藝術中汲取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在快樂的體驗中積極動腦動手,更好地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審美能力、夸張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起到傳承和創(chuàng)新本土民間藝術文化的作用。
【關鍵詞】美術特色學校 美術課程 普通高中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即通過培養(yǎng)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從而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yǎng)。美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yǎng),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是全面發(fā)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古今中外大量實踐證明,音樂、美術等課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是實現(xiàn)美育的重要途徑。
普通學校高中美術特色課程,作為應試教育下薄弱學校提升學校品質,提高升學率的利器,自九十年代初興起至今,全國產生了很多美術特色學校,在追求升學率的目標要求下,也苦于學校課時量有限的現(xiàn)實情況,大多數學校對美育育人功能認識不到位,重應試輕素養(yǎng),很多美術特色學校只開設與美術高考考試有關的必考科目——繪畫課程(必修課程),即素描、色彩、速寫課程,培養(yǎng)的學生以考上大學為學習目的,更有三個月速成考上大學的諸多案例,應試教育的色彩及其濃厚,與美育目標導向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和認識誤區(qū)。因此,美術特色高中的美術教學,除了必須開設的繪畫課程(素描、色彩、速寫)之外,如何將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涵蓋了諸子百家、琴棋書畫、傳統(tǒng)文學、傳統(tǒng)節(jié)日、民間工藝、地域文化、民風民俗等諸多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滲透到美術課堂,為眾多的藝術學子提供符合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提高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的學科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提供多樣性的課程選擇,成了眾多從事基礎美術教育工作的各級領導和美術老師們必須思考和面對的重要命題。
一、美術特色教學選修課程下的班級(畫室)設置
研究和探索組建美術工作室性質的高中美術特色班級,尊重學生共性需求,兼顧學生個性發(fā)展,高一新生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學生文化課成績編制班級,再根據個人興趣愛好方向,在原有的繪畫課程(必修)基礎上,學生選修一門符合自己興趣方向的專業(yè)志愿(服從調劑),根據志愿編制畫室開展美術專業(yè)課教學,鼓勵畫室特色發(fā)展,形成室室有特色,人人有特長,“一校多品”的學校美育新局面。
二、必修課與選修課課時量的的分配
普通高中美術特色課程(繪畫)實施教學的時間,大多一般為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課時量每周10—16學時,可以實行每學期集中兩周選修課時間或每周一次(單雙周)選修課的課時設置,選修課課時總量保持在美術課時總量的1/5~1/6左右即可,既能保持高考升學率的穩(wěn)定提高,又能通過選修課程的拓展,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促進學生的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提高,進而促進專業(yè)課文化課成績的提高。
三、選修課程內容設置與校本教材編寫
根據學?,F(xiàn)有的專兼職美術老師的數量和個人專長,利用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豐富的彩陶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資源,就地取材、因地因校制宜,增設符合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和蘭州地域特色的美術選修課程,如民間藝術課程(蘭州刻葫蘆、微雕(蛋雕)、戲曲美術儺面藝術、剪紙等),工藝美術課程(彩陶、陶塑鑒賞與制作、敦煌壁畫鑒賞與臨摹等),民族傳統(tǒng)藝術課程(中國畫、書法、篆刻)等,這些選修課程都是在學生具備一定的繪畫基本功基礎上開設的,既可以將繪畫功底學以致用,又可以滿足學生不同藝術愛好和特長發(fā)展的需要,體現(xiàn)課程的多樣性與可選擇性,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開闊學生的人文視野。同時,組織編寫相應的校本教材以滿足選修課程需要。
四、美術課程活動內容、過程與活動方式
根據高中年級青少年的特點和生活經驗,設計必修課(繪畫)之外美術選修課程(民間藝術、工藝美術、民族傳統(tǒng)文化)教學活動的系列主題及其活動內容與方式,并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完善,形成可適用的、有地域特色的、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可供開發(fā)和利用的高中美術選修課程教材,有機地拓展和延伸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在學校美育教學中的應用。充分利用、整合各類現(xiàn)有美育資源,借助高校、省市美協(xié)、書畫名家、民間藝人、非遺傳承人、博物館展覽館等社會資源,“請進來,走出去”,促進學校與社會互動互聯(lián)、開放合作,形成校園美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五、美術課程與各學科的相互滲透融合
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融合,與各學科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挖掘不同學科所蘊涵的豐富美育資源,尤其是發(fā)揮美術課程與語文、歷史等人文學科相結合的美育功能,使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啟迪學生的心智,陶冶心靈,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形成文化課教學、美術課活動、校園文化的育人合力,全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六、美術課程與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
充分利用美術特色學校教室、畫室、宣傳櫥窗、美術館、操場圍墻等場地,定期舉辦師生習作展、速寫現(xiàn)場比賽、墻繪、校園藝術節(jié)書畫展等,營造格調高雅、富有美感、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通過校園文化環(huán)境浸潤學生心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靈之美。
七、制定師資培訓模式與方案
美術特色學校的專職美術老師,大多是科班出身,多年從事高考美術教學,練就了比較過硬的專業(yè)技術,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之余,都有豐富的業(yè)余愛好與專業(yè)特長,可將老師的專長與畫室選修課程相結合,實行包班制與走班制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教學,利用“送出去,請進來,長出來”的師資培訓模式,健全老中青教師傳幫帶和新老教師互幫互助機制,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美育教師隊伍。
八、制定以提高學校美育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
結合學校實際,研究完善學校美育工作有關規(guī)章制度,明確責任,落實好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fā)展的各項任務,探索建立健全由學校主管部門牽頭、美術教研室和名師工作室分工負責、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校園美育工作機制。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明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闭n程改革是學校教育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重視和加強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是當前中小學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也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在美育目標導向下進行美術特色學校藝術課程的轉變,構建普通高中美術特色校本課程,對進一步拓展和豐富學校美術特色教育的建設和促進青少年的素質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銘記歷史,傳承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源泉。以美啟德,以美育德,我們將不遺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