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學 福建福安 355000)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常見的師生互動方式,同樣也是一種教學技能,借助于課堂提問,實現教師與學生雙方對教育活動的高效參與。不過,在課堂提問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并未終止,而“追問”作為前問的延伸,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思考、理解,有助于在原問基礎上,達到教學預設目標。不過,并非所有的提問都應該“追問”,對“追問”時機的選擇呢,應該遵循物理學科知識特點,及學生認知規(guī)律,便于將“原問”引向縱深,促進學生從“追問”中領略新知。
高中物理課堂,教師在講授物理知識,展示物理現象,揭示物理規(guī)律,串聯(lián)物理知識的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往往引入課堂提問,來融入到教學設計中,便于學生對關鍵知識點引發(fā)注意力,促進學生跟進教師的教學步伐。事實上,對于課堂提問而言,并非都能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如果提問不妥當,將讓學生感到學習困難,甚至失去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如何優(yōu)化提問方式,如何設定提問內容,需要在結合學情實際前提下,合理的把握提問時機。如當教師的提問,讓學生難以回答,或者學生的回答錯誤時,教師就要反思自己的提問是否妥當。然而,一些教師的“機智”做法時,當學生無法回答或者回答不上來時,教師會說“請你再思考一下,請坐”,然后再去挑選其他學生來回答。對于教師的這種“不理睬”方式,對學生自己而言,一方面感到自己的理解不準確,也未能得到教師的及時回應和指導;另一方面,學生會喪失與師生交互的機會,長期以來,將會影響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學習熱情,不利于教學相長。所以說,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對于“提問”要給予格外重視,要綜合分析“問題”的可行性,關注學生需求,調整好提問的心態(tài),適當融入課堂“追問”,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生成。
認識到課堂“追問”的重要性,而對于課堂“追問”時機的選擇,也應該給予重視。我們以物理學科為例,在物理學領域,其核心素養(yǎng)在于促進學生物理概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tài)度和責任的養(yǎng)成。在科學思維領域,要讓學生從物理知識的學習,引入物理建構模型,促進學生進行科學推理,質疑創(chuàng)新;同樣,在科學思維培養(yǎng)上,要讓學生從師生交流互動中,參與教學活動,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提問的引入,“追問”的延伸,有助于促進學生分析和理解物理知識。所以說,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也是維系師生交流的重要途徑。對于“追問”,不僅僅是提問的延伸,更是拉近師生情感,促進學生從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上,樹立學習態(tài)度。維果茨基在對學生的發(fā)展水平研究中發(fā)現:有兩種,一種是現有的水平,即學生在獨立思考下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一種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fā)展水平,即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所獲得的認知潛能。對于兩種水平的衡量,其重要關聯(lián)點是對“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運用。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著眼于“最近發(fā)展區(qū)”,以問題為導向,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追問”為手段,來挖掘學生的認知潛能,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因此,課堂“追問”的運用,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層層鋪墊,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形成。
針對物理課堂上“追問”時機的把握,需要從“如何追問”、“何時追問”、“怎樣追問”等方面,聯(lián)系物理課程知識內容,融入教育教學方法,激發(fā)教師的教學智慧。課堂“追問”是一門教學藝術,對“追問”時機的選擇,關系到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要結合物理學科,靈活追問“追問”時機,巧妙融入“追問”,引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究,促進學生從“追問”中獲得新的知識,培養(yǎng)良好學習思維。
物理課堂上,物理知識的抽象性,讓學生會產生思維上的障礙。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進行回答,但因學生對物理知識掌握的不夠,無法準確解答或者產生認知矛盾,這時,教師應該能夠引入“追問”,來啟發(fā)學生重新認識問題,重新理解知識。我們在學習“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知識時,我們引入本節(jié)教學實例,分別從自行車、公交車、艦艇、火車、飛機、運動員的初始速度(/m?s?1)、末速度( /m?s?1)、經過時間(/s)、速度變化量( /m?s?1)、速度變化的快慢( /m?s?2)進行對照分析。其中自行車初始速度值為2,末速度為11,經過時間為3秒;公交車初始速度為0,末速度為6,經過時間為3秒;艦艇初始速度為0,末速度為6,經過時間為20秒;火車初始速度為0,末速度為20,經過時間為100秒;飛機初始速度為300,末速度為300,經過時間為10秒;運動員初始速度為0,末速度為12,經過時間為0.6秒。
從所列的不同研究對象,讓學生根據所示的初速度、末速度、途徑時間,來分別計算各自的速度變化量,以及速度變化的快慢。然后,結合學生填表情況,設置如下問題:從上述不同對象分析中,哪一種速度最大?哪一種速度變化最大?很顯然,這兩個問題學生可以輕松完成;接著,教師再提出“追問”:運動速度大的物體,其速度變化就大嗎?該問題的“追問”,就是讓學生從思維矛盾中來分析沖突。根據學生填表,可以得出,火車的速度變化最大,而飛機因作勻速運動,速度未變化。盡管飛機的初速度很大,但其速度變化量為0。接著,教師再進行“追問”,哪一種速度變化最快?對于速度變化的快慢如何進行判斷?從物理量的變化快慢來看,初始與末速度在單位時間下的變化量,表示為速度變化的快慢。在進行比較時,一種方法是,在變化量相同時比較時間,用時越短,變化越快;對于公交車和艦艇,其速度變化量為6m/s,但它們的用時不同。第二種方法是時間相同,變化量越大,變化越快。如自行車和公交車,其變化時間都是3s,但自行車的速度變化為9m/s,公交車的速度變化為6m/s,自行車的速度變化要快于公交車。由此,我們再接著“追問”:在變化量、時間均不同條件下,如何比較變化的快慢?根據該提問,我們可以將時間作為參考量,將速度變化的量與時間進行作比值,來表示其速度變化的快慢,這個比值,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加速度”概念??梢?,通過適時的“追問”,讓學生在思考中產生矛盾,為后續(xù)物理概念的提出創(chuàng)造條件,增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在課堂提問中,學生的回答有時是錯誤的。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如果放棄學生,重新挑選別的學生,或者粗暴的下結論說明回答是錯誤的,都對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帶來負面影響。這時,如果我們導入“追問”,則可以讓學生從糾正自己的認知上,重新思考問題,獲得良好學習體驗。同樣,在學習“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時,對于“加速度”的概念理解,一些學生會產生錯誤認知。如一些學生認為,速度變化越大,其加速度越大。對于該認識,是學生未考慮速度變化所經歷的時間多少。但是,如果教師直接否定學生的判斷,則不足取。如果引入“追問”:當某物速度越大,其加速度就一定大嗎?接著“追問”:當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就一定大嗎?;繼續(xù)“追問”:物體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也必然大嗎?物體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變化必然大嗎?借助于這些一系列“追問”,讓學生對“加速度”的本質內涵,以及物理意義進行糾正,促進概念的學習。當然,在“追問”中,有意引入一些試錯提問,也讓學生能夠從中全面理解物理知識,增強學生對物理本質的學習。
物理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來回答,對于學生的回答,有時會給出的答案與教師的設想不對應,或者說,所回答的答案不全面,有些知識是錯誤的。這時,教師就可以以此來“追問”,通過“追問”來讓學生重新思考問題,糾正理解上的偏差。在高中物理“電勢”概念的學習時,對于“電勢”的理解,很多學生存在認知不全面,理解不透徹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問題表現,我們在課堂上引入“追問”:對于電場強度,是否電場強度大的地方,電勢就一定高?該問題在回答時,一些學生以正電荷所形成的電場為理論依據,進行回答是或不是。還有一些學生含糊的應付。接著,教師還要再“追問”:對于電場中,電勢高的地方,其場強一定大嗎?如果我們以負電荷所形成的場強來例證,則該說法是片面的。同樣,再繼續(xù)提出“追問”:電勢的高與低,與電場強度的大小有必然關系嗎?對于正電荷形成的電場中,電勢一定為正值嗎?同樣,負電荷形成的電場中,電勢一定為負值嗎?在電場中,電場強度相等的地方,電勢是否相等?這些問題的“追問”,將對“電勢”的理解進行了全面剖析,也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電勢”概念,明晰“電勢”與“電場強度”的關系??梢?,引入“追問”,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分析,如果存在認知障礙,或者說理解上存在偏差,就要適度融入“追問”,而非急于說出正確答案,要讓學生從不斷的修正中回歸到正確答案上。
在物理提問教學中,一些學生面對問題無從回答,或者說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這時,如果我們換取另一個學生來回答,則可能對該學生帶來情感上的挫傷。物理課堂教學,要體現師生互動,教師要嘗試從“追問”中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來達到教學目標。在某題如圖1所示。
圖1
該長方形導體,左右兩邊都是a和b,內有電量為q的自由電荷。將之置于垂直于前表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為B,通過穩(wěn)橫電流I,自左向右測得上下表面電壓為U,且上表面電勢低于下表面。試問,導體材料中自由運動的電荷數與正負情況。分析該題,在挑選學生回答時,學生無從解答。我們追問:電流是如何形成的?對于該題,電流是正電荷定向移動還是負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在學生回答后,接著“追問”:根據題設,上表面電勢低于下表面,則如何判斷電流的定向移動?從微觀層面來看,電流如何進行表達?定向移動的速率與洛倫磁力的關系是什么?電荷在定向移動時受到那些力的作用?這些問題的“追問”,可以讓學生從中逐漸找到和梳理解題思路。
課堂“追問”不是隨意的,而是有意的,需要把握學情、把握知識點、把握“追問”的時機,循序漸進的導出“追問”,引導學生探究問題,釋疑解惑,直達問題的本質。因此,教師要重視“追問”,正確運用“追問”,從“追問”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探究物理的本源,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