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塬博
摘要:本文將從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兩方面,對《吶喊》《彷徨》中的敘述視角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高中生的學習提供一些幫助。
關(guān)鍵詞:《吶喊》;《彷徨》;敘事視角
前言:
魯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創(chuàng)作的《吶喊》、《彷徨》小說集,不僅有著深刻的思想意義,還廣泛應(yīng)用了各種敘述視角。因此,作為社會未來建設(shè)型的人才,高中生應(yīng)加強對其的研究,學會敘述視角的應(yīng)用,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從而為自身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chǔ)。
一、《吶喊》《彷徨》中的第一人稱敘述
(一)主人公敘述視角
第一人稱中的主人公敘述視角指的就是小說中的“我”不僅僅是故事主角,還是事件的敘述者[1]。這也就意味著小說中不僅有“我”的各種行為,還要將“我”的感情、想法以及情緒等內(nèi)心世界展示出來,由“我”來推動整個故事的發(fā)展,而這也是魯迅常用的一種敘述視角。例如《吶喊》集中的《狂人日記》在小說的主體部分就采用了主人公敘述視角。小說通過狂人的內(nèi)心獨白,將眾多事件敘述出來,而在這一過程中,狂人所具有的多疑、幻想以及敏感等特點也逐漸展示出來。魯迅運用主人公敘述視角,對狂人形象進行了成功塑造,而小說中“我”這一形象正是文本中存在的一個隱含作者。僅僅從文本方面進行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主人公敘述視角是一個雙重視角,其既屬于隱含作者,也屬于敘述者,因此,讀者可以把小說中狂人發(fā)出的各種激烈言論當作隱含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并對其進行有效理解。表層狂人與深層戰(zhàn)士的結(jié)合,有層次地呈現(xiàn)出了封建禮教與制度對人們的殘害。主人公敘述視角的使用,讓隱含作者可以在不露面的情況下抒發(fā)出自己的情感,而這也是魯迅《吶喊》、《彷徨》小說集中表現(xiàn)出的鮮明特點。
(二)見證人敘述視角
第一人稱中的見證人敘述視角指的就是小說中的“我”是事件的旁觀者,在具體的小說中,這一視角還可以細分成旁觀者敘述和次要人物敘述兩種。旁觀者敘述視角中,“我”單純就是一個看客,不參與到小說故事中。例如,《吶喊》集中的《孔乙已》就采用了旁觀者敘述視角。在這篇小說中,“我”是店中的一個小伙計,故事雖然是通過“我”講述出來的,但這些故事中并沒有“我”的參與。小說中孔乙已認為從兒童身上可以得到精神安慰,因此,對兒童十分關(guān)照,還會教“我”寫不同的茴字。在“我”看孔乙已的同時,讀者也在看“我”,這種被看的設(shè)置可以讓讀者清楚地看到“我”對孔乙已的冷漠和蔑視,讓人們感受到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即使是天真的兒童也有著十分冷硬的心腸。
而在次要人物敘述視角中,“我”在敘述故事中有著一定的參與。例如,《彷徨》集中的《孤獨者》就是這一視角的代表作?!拔摇笔枪适轮魅斯哼B殳的好朋友,而其一生都是由“我”敘述的。小說中的“我”不再僅僅只是一個看客,“我”會通過與魏連殳的交往,對其命運進行理解與感受。同時,“我”還發(fā)揮著鏡頭與過濾器的作用。通過“我”的參與,讀者可以了解到魏連殳逐漸屈服的整個過程,而在“我”的理解與同情中,人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魏連殳的理想與追求中,而不會過分在意其身上的不好之處。這一作用也是次要人物敘述視角獨有的特點。
二、《吶喊》《彷徨》中的第三人稱敘述
(一)全知視角敘述
全知視角指的就是敘述者知道小說中的一切事物,同時其還無需對為什么知道進行解釋。這種敘述視角的優(yōu)勢就是視野不受限制,可以對人物與事件進行全方位的描寫。同時,其還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適當轉(zhuǎn)換敘述視角。例如,《吶喊》集中的《藥》就是用全知視角進行敘述?!端帯愤@篇小說中主要有刑場、茶店、華老栓家以及墳地四個場景,敘述者只有使用全知視角,才能保證故事的連貫性。而在場景的詳細敘述中,作者還使用了旁觀者視角、介入性敘述等進行描述與評論,充分表現(xiàn)出華老栓在買人血饅頭過程中的全部對話、行為以及心理。全知敘述視角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顯示作者和隱含作者的一致性,讓讀者通過作者對材料的選擇與安排,了解到其真正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
(二)內(nèi)視角敘述
內(nèi)視角指的就是敘述者與人物知道的內(nèi)容相同,敘述者只能對自己知道的內(nèi)容進行敘述,而其他的事件則是通過其他人表達出來。例如,《彷徨》集中的《離婚》就使用了內(nèi)視角敘述方式。在小說中,人們對于離婚的不同看法都是從莊木三的視角表現(xiàn)出來的。而到慰老爺家中后,事件則是從女兒愛姑的視角進行講述。
(三)外視角敘述
外視角指的就是敘述者知道的內(nèi)容少于人物知道的內(nèi)容,其只能將人物的語言與行為敘述給讀者。這種敘述視角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給讀者帶來神秘感,并讓其主動進行思考。例如,《吶喊》集中的《白光》采用的敘述視角就是外視角。小說中在講述陳士成看發(fā)榜成績時,僅僅是將具體的情況敘述給讀者,并沒有對陳士成的心理活動進行描寫。而在這種情況下,讀者會將自己帶入其中,從而感受到陳士成急切、不甘以及失望等內(nèi)心的變化,有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小說內(nèi)容[2]。
結(jié)論:
《吶喊》、《彷徨》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關(guān)鍵內(nèi)容,而其敘述視角更是高中生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因此,高中生必須對其中的小說進行仔細閱讀與分析,了解主人公敘述視角、見證人敘述視角、全知視角以及內(nèi)外視角等的具體應(yīng)用,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從而促進自身更好更快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金暉.論魯迅《吶喊》與《彷徨》中第一人稱的靈活運用[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2(11):78-79.
[2]晏杰雄,周芻.論魯迅小說的敘述者特色——以《吶喊》、《彷徨》為例[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6(05):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