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領克發(fā)布了1月銷量數據據稱其領克。1實現終端客戶交付6173輛,當月新增訂單近萬。在2018年全行業(yè)整體低速增長的局面下,這個成績對吉利領克,乃至對于所有中國品牌汽車而言都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最近一個階段,其他些中國品牌汽車企業(yè)也紛紛秀出了1月成績單,表現不錯。這說明中國品牌汽車向上的努力,已經得到了消費者普遍的認可和支持。
但是,網上卻時不時出現些不和諧的聲音。這些聲音貌似公正,貌似站在第三方的立場,貌似代表消費者,拿著放大鏡去看中國品牌車企的產品和各種努力。
就以領克01最近遭遇的些質疑為例。有人說,車雖然配置高,但售價也高了,口碑也沒有,不值。有人說,這款車外觀雖然個性,但是不易被廣泛接受不好看。有人說,這款車發(fā)動機、變速箱技術雖然先進,但是與合資車企相比,也就那么回事,消費者未必認可。更有人說,領克的經銷商在搞加價賣車,損害消費者利益廠家管理不力。
這種感覺是不是很眼熟?長城、長安、上汽、廣汽等自主車企的爆款產品亮相或上市的時候,也曾遭遇過類似的質疑。雖然具體的問題有所不同,但是基調都是一樣的-- 中國品牌做什么努力都不一定會被消費者接受;中國品牌汽車造型要么是仿的,要么難看,技術亮點要么被說得一無是處,要么即便先進,也被輕描淡寫地說成不定會被認可等。更有甚者,對于自主車企在諸如研發(fā)、制造、品質、管理等很多方面的努力視而不見。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同樣的問題,放在合資產品或者外國品牌汽車上就能得到一些人的諒解。比如,新車上市,產能爬坡階段市場供需失衡,消費者排隊等車。合資品牌出現這種情況,有人就視為正?,F象。再比如,加價賣車合資品牌也出現過類似現象,個別車企甚至并沒有進行旗幟鮮明地制止或者處罰相關經銷商。對此,有人認為是供求關系所致,可以理解。
這么多年來,在一些人的意識里,似乎總對中國品牌很苛刻。同樣的事發(fā)生在中國品牌身上就被上綱上線,不斷批評,而在合資品牌外國品牌那里就是“正?,F象”可以理解。這真的很難理解!
中國品牌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這種支持,不是說不能講問題,不能抱怨質量,不能批評一些不對的做法,而是要公平、公正地看待中國品牌,給中國品牌汽車個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品牌汽車走了條極為艱難的發(fā)展之路,但其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以吉利、長安、上汽、廣汽、長城、奇瑞等為代表的大批自主車企在多年來的起起伏伏之間取得了明顯進步。要知道,改革開放的這40年來,也是合資車企外國汽車品牌在中國大發(fā)展的40年。中國的汽車市場、汽車消費、汽車文化,包括制造體系供應鏈體系、人才體系以及經銷商體系,就是在這種激烈競爭的環(huán)境下逐漸發(fā)展、成熟起來的。
之前的40年,中國汽車品牌不容易;今后,會更不容易。技術進步了,產品提升了,銷量上去了,但是,同時消費者成熟了,競爭格局變了,產品、性能、配置、價格、水平也提升了壓力自然更大了。中國品牌汽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
可喜的是,1月一些自主車企公開的數據顯示,廣大消費者并沒有受到這些不和諧聲音的影響,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了中國品牌汽車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