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中文系學生都藏有一個文學夢。我畢業(yè)的1982年,趕上沙河先生“走基層”,培訓文學青年,為《四川文學》、《星星詩刊》選稿。那時,全民熱文學,沙河先生被眾星捧月,聽他講座得排隊領票,憑票入座。我怕熱鬧未逢其盛,內心仍滿是期待。
上大學時,我讀到沙河先生《草木篇》。第一學年開寫作課,我寫作文《掃帚》。由原料高粱稈聯想青紗帳、紅高粱,“南飛的大雁剪斷你青春的翅膀”,“徒落個被砍被捆的下場”,身處溷濁,安于孤獨,若見骯臟,挺身而出;面對死亡,“跳進爐膛”,“化作火焰,快活地飄蕩”,這篇習作被老師選為范文評講。后來,投給家鄉(xiāng)文化館小報《雁江文藝》,我收到平生第一筆稿費。接著,我寫了一組類似散文,其中一篇《河蛋石》還在地區(qū)獲獎。河蛋石是本鄉(xiāng)土語,書面語是鵝卵石,狀其形。少時,隨母親在沱江邊散步玩耍,撿河蛋石打“水漂漂”;及長,追蹤河蛋石前世今生。曾在岷江上游飛沙堰看到大若圓桌的河蛋石,始知土語“河蛋石”比書面語“鵝卵石”傳神。上游大若磨盤的巨石,沖到下游,竟可小到豆粒?!捌溟g,排浪轟擊,礁石碰撞,淵潭沉沒,灘涂阻攔,泥沙覆壓……歷程不知幾千里,歷時不知數萬年?”
“永憶少年游,歸來悲白發(fā)”,縣文化館文學組徐伯榮老師有過“掃帚”和“河蛋石”類似經歷,對拙作贊許有加。當時,他曾向沙河先生力薦。據說,沙河先生讀了拙作,一陣沉默,對徐老師說,作者路子不對,投槍、匕首不是文學,不要主題先行,我就吃過這個虧,還隨口引泰戈爾一句詩:“不是槌的打擊,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迸叮夷茄笱髷登а?,竟不抵這短短一句。聽了那些意見,我郁悶無語,以為沙河先生是虛以應對。
幾年后,讀《鋸齒嚙痕錄》,始悟先生當年之言。沙河先生在此書序言中談到文學作品分類,提出“實文”與“虛文”兩類,除此再無文學。“實文源出歷史,真中求善。虛文源出神話,美中求善”,“中國的傳統文學,實文為主流,虛文為支流,中國的現代文學虛文為主流,實文為支流”。先生批評“有些年輕朋友,—篇自傳、一封信都寫不清楚,卻要去跑想象之馬,大寫其虛構小說、虛構詩,……提倡實文,或有助于掃除當今浮靡不實的惡劣文風吧?”讀到此,我大汗涔涔。及至前些年“非虛構”文體舶來,美國人何偉的《江城》、《甲骨文》、《詩人之死》,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禪的行囊》等洛陽紙貴,始知先生呼吁復興“實文”,并身體力行,實為先驅。先生在那本書中寫道:“1970年1月1日起,我們失去城鎮(zhèn)居民身份,就連做磚也沒有資格了。我們失業(yè),在家坐待流徙。何時通知,何時就得搬家,到九十公里外的高山中去。那里只產紅薯和玉米。這時候我開始教兩歲零四個月的余鯤識字。他最早接觸的是‘高山有玉米這五個字……”“1978年5月6日午前9點摘掉帽子,戴上帽子是在1958年5月6日午后三點。只差六小時,便是二十年?!逼戒佒睌⒌奈淖?,同樣催人落淚。
1991年,我到成都做媒體人,與先生偶有交集。在梓潼橋街區(qū),參加過一次以先生為主的讀書活動,當時高臺廣庭,人多嘴雜,缺少自由言說的條件,后來,我沒有再去。卻沒有放過對先生的研讀,如《臺灣中年詩人十二家》、《流沙河隨筆》、《流沙河詩話》、《莊子現代版》、《Y先生語錄》等。
2004年,拙作《發(fā)現李莊》問世,我第一時間去到大慈寺街文聯宿舍先生府上送書,因無深交,未及久留,匆匆告辭。印象深的是,先生座椅后一蓬龜背竹,闊葉葳蕤,枝干遒勁。龜背竹不難養(yǎng),但在室內肆意瘋長似不多見。
2005年4月,一位在川渝煙草公司企劃部任職的朋友,托我轉請沙河先生寫賦,內容、字數不限,開價不菲。我極難向人開口,然以為先生非“冬烘”,撰過“短短長長寫些湊湊拼拼句,多多少少掙點零零碎碎錢”、“提籃去買菜,寫字來賣錢”一類對聯,就貿然打去電話。電話那頭,沙河先生很高興,一口應允。我以為一樁好事做成。兩天后(4月14日),沙河先生偕夫人茂華老師邀我與那位朋友一起到大慈寺茶園喝茶。一見面,沙河先生即婉拒此事,說雖不用于商業(yè)廣告,但舉頭三尺有神明,不敢欺心。那位朋友臉上有些掛不住,渾身不自在。我卻有些釋然,話題很快轉入對拙作的評說。沙河先生說“不容青史盡成灰”,這樣的文字該多寫;還向我推薦廣東《粵海風》雜志,以為那是一塊適合耕耘的沃土。后來,讀到沙河先生隨筆《說龍五篇》、《再說龍》、《麒麟是哪一種獸》等,才恍然悟及拒絕之因。先生寫道:
古者政教合一,皇帝兼做圣人。秦始皇被呼為“祖龍”,意即頭號圣人。漢繼秦后,劉邦無賴,也充圣人,編造神話,說他爸爸夢中看見龍交配他媽媽,懷孕后,生下他。他當然是小龍,完全不顧慮他媽的名譽。從此以后,代代帝王以龍自擬。莊周比圣人為龍,謂其見識高超,變化無常。后世擬帝王為龍,謂其具有神性,權威可怖。前后不同若此。莊周泉下有知,定當悔恨……
我何其不敏,那位朋友所要寫的正是《龍鳳呈祥賦》。阿堵雖好,總不能折損先生晚節(jié)。
2010年6月22日,得車輻先生信:“請在明日上午駕舍,有書相送。”車老是本埠文化名人,被外地人譽為成都“土地菩薩”,我是他二十多年的忘年交。次日大雨,一洗暑氣。我趕到文聯宿舍,進屋,收折雨傘,傘尖上還在滴水。車老所贈,是當年老友周企何蟄居十年后,首次赴香港演出所購《〈大公報〉在港復刊卅周年紀念文集》,那是另一個故事。其時,室內還有貴客,是沙河先生,他給老友贈送新著。見我,欣喜起身說道:“我也有書送你。”沙河先生回去取書,步履輕盈,十多分鐘后重新落座。我接過先生贈書,一本是《流沙河認字》,一本是《再說龍及其他》。沙河先生在扉頁上寫著:“岱峻先生流沙河二〇一〇、六、二十三晤于車府。”后面留下電話,寫下“候教”二字。雖是謙辭,我還是受寵若驚。沙河先生笑問,岱峻原籍何方,貴庚幾何?待我一一作答,沙河先生拉著我的手說:“流沙河1931年生人,岱峻1951年生人,沙河蠢長岱峻二十歲。”我不記得如何作答,只覺如飲甘霖。離開車府,雨過天晴。
一日上午九點,應沙河先生夫婦之約,在大慈寺禪茶堂喝茶。晨光清朗,茶客稀疏。擇一僻靜處,面對面促膝漫談。由拙作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撤到臺島,言及國民黨敗北的原因。沙河先生認為,國民黨黨治不力,未能真正有效操控社會,蔣介石不副大國之君。1936年形勢稍好,部分統一軍政,經濟民生略見起色,年底“西安事變”使蔣的威信到達頂點。但上帝給他時間無多,日本人入侵,十四年抗戰(zhàn),元氣大傷。1945年日本投降,只有半年和平,內戰(zhàn)又起。美國人厭惡他懲治貪腐不力,美援沒少給,好幾億都被官員偷了、貪了,有人評價蔣“獨裁無膽,民主無量”。
先生細讀過拙著《發(fā)現李莊》,當面夸獎花了大力氣采訪,“要把那些材料挖掘出來不容易。人走了,幾十年也就風流云散”。他對那個幫助下江人內遷安置,又把女兒嫁給“史語所”學者逯欽立,最后死于非命的李莊鄉(xiāng)紳、區(qū)黨部書記羅南陔念茲在茲。先生問:“‘羅南陔這個名字怎樣來的?《詩經》三百零五首,另有佚詩存目,不少于十首,其中一首就叫《南陔》。你看人家取名多有文化,那個家族。”略一沉默,又補一句,鄉(xiāng)紳鄉(xiāng)紳,而今安在哉?
先生又說,你的《李濟傳》里面寫到許倬云,許的名字也是出自《詩經·云漢》“倬彼云漢,昭回于天”,意思是銀河遼遠,光亮流轉,天空澄澈。茂華老師插敘,比如余光中先生,說話委婉,輕言細語。那時,鳳凰衛(wèi)視天天播放一檔節(jié)目“李敖有話說”,李敖在電視上罵余光中是騙子,不是說詩寫得好壞,也不涉學問之爭,而是人身攻擊。有記者就此采訪余先生。余說,我要是三四十歲,可能會跟他一番理論,現在不會。再說,他也不是這才罵我,罵了幾十年,也虧他一直在乎我。說到許倬云的學生王小波,一到美國匹茲堡,看不慣基督教團契。許倬云說,你可以先不下判斷,深入了解后再說。沙河先生說:“俗話講,你去稱二兩棉花先紡一紡(同訪,川方言諧語),是教衡世論人的方法,也是治學之道?!?/p>
國人戾氣重?!办濉?,曲也,門下跑出一條狗?!叭鰬粝聻殪逭撸砬逡病?。戾氣,有殺傷力,出手使狠招。北京文人圈,有人稱贊張承志文章寫得好。邵燕祥先生說了一句話,可惜帶戾氣。漢娜·阿倫特說,在一個集權主義盛行的時代,每個德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希特勒。所以,鏟除集權主義的土壤,很不容易。沙河先生說,幾次聽談到改革,心頭都要熱一股,但有的人牙齒都吃黃了的,你讓他思想觀念變革豈能容易。人生苦短,也就幾十年,待到河清海晏,怕骨頭都敲得響了。先生的悲觀,透出濃濃的家國情。
談到正在寫作的《風過華西壩》,我說起先生的一位朋友謝韜,以為謝先生見解深刻,堪為智者。但對華西壩上演的“青春之歌”卻充滿激情,沒有反思到暴烈行為是導致極權政治的根源。沙河先生言,以為理想是好的,只是歪嘴和尚念歪了經。比如胡風,三四十年代就罵人、整人,也是一根棍子、棒子。只有遭整了,才認識到當年的荒謬。沙河先生也不忌諱自己的過去,坦言,如果反右不把我揪出來,我也是左派隊伍里的一個打手。1957年以前批胡適、胡風、俞平伯等,我都是積極分子。
鐘驚飛鳥,磬止蟬鳴,已是晌午時分。去到大慈寺素餐館打來飯菜,與沙河先生夫婦匆匆用過,復續(xù)未了話題。在這座玄奘法師駐錫過的千年禪院,我與先生夫婦在喝淡的茶水中泡過大半天光陰。此后月余,先生寓所即由街對面的文聯宿舍遷移他處,去大慈寺喝茶怕也少了。而我當夜即奔喪回鄉(xiāng),家父歷盡坎坷,得享高壽,魂歸道山。念生之無常,而倍感惜福。是日2012年8月20日,故刻骨銘心。
沙河先生有言,要知曉明清的成都,得去寬窄巷子;要了解民國時候的成都,得去華西壩。2013年5月7日,我歷時八年完成的非虛構著作《風過華西壩》出版。拿到樣書,徑往沙河先生新居呈奉。先生接過書,翻了一陣,即鼓勵道:你算坐得冷板凳的,成都需要這段歷史?!敖L吹倒前朝樹”,你的寫作是“續(xù)先賢之遺響,發(fā)潛德之幽光”,不知先生是隨口說出還是先有所思。先生起身,從書柜里抽出新書《白魚解字》回贈。這是一部手稿影印的大著,拿到手上,沉甸甸的,就像不解“南陔”、“倬云”之典出,當時也不知何謂“白魚”。
先生生長在革命和戰(zhàn)爭時期,圍繞著那一代讀書人的困惑是主義與問題。胡適先生曾說過“少談些主義,多研究些問題”,以為發(fā)現一個古書的字義,意義不亞于發(fā)現一顆行星。語出夸張,也說明發(fā)現古書字義不易。但胡適先生終其一生,事功并不以學問顯,反陷入無休無止的主義。上一輪丁酉,沙河先生成了革命的對象。在轉向問題一途,研究詩學,釋夢境,說龍鳳,重讀《莊子》與《詩經》,研究古代天文、現代幽浮……用力最勤還是說文解字,作文字偵探,剝繭抽絲。
丁酉年秋分,得沙河先生倩夫人送來新書《字認我一生》。“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著作對作者而言,如同農夫春耕夏鋤秋收的果實,饋贈極慎重,總希望一粒麥子落在地里,“結出許多子粒來”。我珍藏先生賜贈的八本書,拙作也都像交作業(yè)一一呈送先生。我不敢唐突先生為師,不能空耗先生寶貴光陰,故請益疏懶。然,讀先生書,不也在親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