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
摘要:本文從李金發(fā)詩歌中色彩的對比布局、主要色彩的象征意義這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在色彩的布局上,運用明暗對比、冷暖對比、補色對比等方式布局自己詩歌中的顏色。此外,李金發(fā)還運用光線對色彩的影響,調整色彩在不同光線下的顏色和明暗度,這樣使得詩不再是平面上的畫而趨向于立體。這符合李金發(fā)所說的美學理論,即詩歌和繪畫不應是對自然界單純的展現(xiàn),而應該是帶有主觀色彩的表現(xiàn)。其主要色彩為黑色和白色,不同顏色所蘊含的感情具有豐富性和多重性,如黑色表達自然本質的神秘和殘酷,血色表達理想的慘烈和悲壯,白色表達希望的明亮和軟弱。
關鍵詞:李金發(fā);現(xiàn)代象征詩派;色彩
一、李金發(fā)詩中的色彩布局
李金發(fā)的詩歌很少運用單一的色彩,詩篇都是由多種色彩渲染成。廢名曾評價道,李金發(fā)的詩歌好像用刷子畫畫,東一塊西一塊雜亂無章。他的詩中有著豐富的色彩,看似雜亂無章的排列有著美術和文學上的技法。
首先,是冷暖色的對比布局。繪畫最強的表現(xiàn)力就是從冷暖對比的變調中形成的,從印象派繪畫開始,許多美術家在實踐中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來表達繪畫的優(yōu)美和諧?!凹t色、黃色等長波顏色給與人溫暖的感覺,而藍色等短波的顏色給與人寒冷的感覺?!保?)冷色系的特性主要有陰影、稀疏,暖色系的特性主要有日光、濃厚等等。(2)兩者的對比則可以更加突出相對的特點,冷者更寒冷、暖者更溫暖。李金發(fā)的詩中常見灰色、白色等冷色系,但在其中也會加上暖色的色調。在對比中并非突出暖色的鮮明,而是更體現(xiàn)了背景色的強大和無處不在。詩中常會出現(xiàn)一些小片的色塊,這些色塊帶有明亮的色澤,但無奈范圍很小,很快就融入在底色之中了。如《里昂車中》一詩,“細弱的燈光凄清地照編一切\使其粉紅的小臂\變成灰白”。
開始就出現(xiàn)了一個很明艷的色彩“粉紅色的小臂”,按常理來想,小臂偏白色或黃色,粉紅來形容則讓人感到刺眼。這屬于色彩在情感下的變異,就是指通過色彩的異化來表達詩人的某種主觀感情,有時故意偏離物體的平常顏色,采用對色彩的扭曲、夸張和異化來表達感情。李金發(fā)在文藝理論中也更傾向于表現(xiàn)派而非寫實派,在這首詩中,“粉紅色”是故意相對于灰白而提起,唯其粉紅的明艷,才能體現(xiàn)灰白的沉郁。研究者認為,在暖色調里會感覺時間慢了下來(3),粉紅色正是溫和的顏色?;野讋t是冷靜、單調的中間色,在這里偏向于冷色系。在溫暖的顏色中感受從粉紅變成灰白這一變化的過渡,使人感到時間的緩慢流逝。
第二,詩中還常見補色對比布局。補色就是色盤上相對一百八十度的顏色,會讓人覺得與最強烈的對比感,兩種顏色調和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白光。上文所引用《里昂車中》“細弱的燈光凄清地照編一切\使其粉紅的小臂\變成灰白”,下文還描繪了紅色的補色,綠色:“草地的淺綠\照耀在杜鵑的羽上\車輪的鬧聲\撕碎一切沉寂\遠市的燈光閃耀在小窗之口\惟無力顯露倦睡人的小頰\和深沉在心之底的煩悶”。
在這首詩的兩段中,紅色和綠色分別是每段比較突出的兩種顏色。淺綠涂刷在鳥羽上,似乎是為詩增添了一點綠色的生機,但這一點綠色也很快被車聲所打破,繼而到來的是無力逃避、無處不在的煩悶,在燈光下?lián)u搖晃晃。鮮嫩的生氣在沉悶的街道車輪中很快被吞噬,淺綠是表面的,是很快可以飛走的,而灰沉沉的昏倦?yún)s是深藏的,在人心底扎根的,這比沒有生機出現(xiàn)更讓人覺得沉悶。紅色和綠色這兩種鮮艷的顏色,都是稍縱即逝、很快會變質或離去的。這兩種顏色位于色相盤垂直對立的位置,描寫了紅、綠,會給人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色系,用兩種顏色代表著五彩繽紛的顏色,給人一個完整、五彩的印象。兩者在詩中并不是對立的作用,而是并置排列,都用來表現(xiàn)時光的冰冷、無情。
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補色的運用上根據(jù)詩中不同的需要,在不同詩句中可以起到不同作用。
第三種是調和對比布局。屬于基本的色相對比,只是色別差異較為微小。色相環(huán)上相鄰的幾種顏色的對比,彩度發(fā)生微小的變化。如《棄婦》中出現(xiàn)的“鮮血”、“紅葉”、“夕陽”這些很小的色塊都是暖色系,彩度由高到底,從紅色變成了橙色,用明暗變化的順序依次陳列在灰黑的背景之上,讓人留戀這些有溫度的色澤。這種顏色的以此變化給人一種漸漸暗淡、正慢慢流逝的感覺。加上所使用的意象,從蓬勃的鮮血到微弱的夕陽,希望正漸漸黯淡下來。鮮紅、暗紅、橙色,這些屬于紅色系,是生命的色彩,但卻對灰白的世界感到無力燃燒,只能做默默的裝飾,世界的陰暗面則膨脹起來。
除上文所舉外,再如《風》一詩“盡在橡枝上嘶著\欲用青白之手\收拾一切殘葉\以完成冷冬之工作”“我失去了溫背的日光\牲群緣登的曲徑\此地片片的雪花\在我心頭留下可數(shù)的斑痕”?!扒喟住?、“冷冬”、“雪花”,這種冷色調意象的排列并不使人感到白的明亮,而是白的發(fā)青。青色的顏色是寒冷清高的象征,有貧瘠憂郁的觀感。(4)青色系大規(guī)模的涂抹,排列起來讓人感到寒冷和無情,本詩想表達時間像冬風一樣吹遍枯枝,聲音嘶啞,不可重來。青色、白色,這些帶著寒意的顏色排列著,一個比一個更接近于蒼白,在灰色的世界中好像刮過了一陣寒風。
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作者運用大片相近色系的涂抹,能夠和文字上所想表達的意蘊相符合,造就了一副流動漸變的畫面。
二、李金發(fā)詩中主要色彩的象征意義
李金發(fā)詩歌中出現(xiàn)的顏色絕大部分都不是純色,沒有具體的說是“黑色”、“白色”或是“紅色”,而是用某種常見的事物來做比喻。比如常用“黑夜”、“陰影”來表現(xiàn)黑色,用“鮮血”、“櫻唇”來表現(xiàn)紅色。阿恩海姆認為,“未經(jīng)調和的色相往往具有一種穩(wěn)定性,其表情沖擊力是相當?shù)偷?。攙合色由于引進了強有力的特性而增加了表情?!保?)在文學中,這些比喻色彩的意象都不是純色的,而是“攙合色”,加上本身意象的暗示性,它們所給人們帶來的象征和暗示是富有沖擊力的。
黑色系是李詩當中出現(xiàn)最多的顏色。在李金發(fā)詩歌中個“黑色”、“黑夜”意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詩中“陰黑的暗影”、“模糊的黑影”、“黑鴉之群”等,顯得神秘和恐怖。在美術上,“黑色本身是一種容易帶來黑暗、壓抑等聯(lián)想的顏色,黑在心理中是一種很特殊的色彩,是死亡的象征、虔誠信仰的代表?!崩罱鸢l(fā)在詩中寫道:“欲問此殘酷之神秘么?除了美神便無人能回答。”故在李金發(fā)的詩中,黑色既有消極、殘酷的一面,也有神秘、超脫的一面。
首先是黑色的殘酷性。李金發(fā)被人稱作“詩怪”,詩歌給人的整體感覺充滿了陰影和抑郁。受到了法國象征主義的影響,詩中對代表惡的東西加以描繪和抒情。這和他詩歌大面積使用黑色具有一定關聯(lián)。黑色是具有侵占性的顏色,具有攻擊力,可以蔓延和覆蓋其他顏色。如在棄婦一詩中,作者寫道:“黑夜與蚊蟲聯(lián)步徐來\越此短墻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風呼號\戰(zhàn)栗了無數(shù)游牧”。夜和蚊蟲的顏色都是黑色的,兩者都是令人戰(zhàn)栗的東西。夜本身具有掩蓋性,在暗夜當中丑惡可以得到很好的掩藏。蚊蟲不僅具有攻擊性,而且讓人覺得頭皮發(fā)麻,令人厭惡,總是會避之不及的。中國傳統(tǒng)詩中也有對蚊蟲的正面描寫,但從未有留下名聲的好作品。李金發(fā)《棄婦》一事在中國詩歌史上可占據(jù)一席之地,并非因為他是故作奇異,而是因為在其中可以值得人進行更深入的思索。黑夜和蚊蟲越過了短墻,也就是越過了人的防線,這兩種令人害怕的東西,在人清白的耳后呼喊。象征著清白的人心被黑暗的外物所侵蝕,這種象征性基于顏色和事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清白的人心是脆弱的,脆弱好像一個人的耳后,這是平??床灰姷牡胤?,只有自己心中知道,這里的皮膚也很敏感,受到黑夜和蚊蟲的襲擊就很容易讓人感到疼痛。黑夜和蚊蟲是很強大的,蚊蟲有夜色做掩護,黑夜則可以像潮水一樣帶來大片蚊蟲。在一黑一白的對比下,黑色取得了完全的勝利,這便是一種壓倒性的殘酷。邪惡的力量往往很容易能摧毀正義,因為走向正義需要人性來引導,走向墮落卻很容易。這種惡卻是不可避免的,好像黑夜每天都會來,荒野上也常有狂風,一旦來臨則摧枯拉朽。
其次是黑色的神秘性。李金發(fā)說“殘酷之神秘”,殘酷是形容詞,而神秘才是本質性的概念。在李詩當中,和黑色搭配最多的意象是陰影,兩者往往一起出現(xiàn)。純粹的黑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黑色中潛藏的陰影,意味著有危機潛伏,就像上文中在黑夜中的蚊蟲。如“夜兒深了\鐘聲停敲\一個陰黑籠罩我們”,“在不認識的遠處\月兒似勾心半角的遍照\萬人歡笑\萬人悲苦\同躲在一句模糊的黑影里”。在李詩中的黑色和陰影聯(lián)系在一起,讓人對陰影當中的東西懷抱著深深的恐懼??謶值膩碓词俏粗纳衩兀@種神秘是天地間固有的神秘力量,“自然的安排\比兇手更為強暴”(《在我詩句之外》)。惡已經(jīng)不再是道德上的善惡,而是天地運行就會產(chǎn)生的生、死、悲、歡等能操縱人心的龐大力量。萬人歡笑、悲哭,說明受到影響的普遍性,而人們又無從分辨這陰影當中是什么。
在李金發(fā)詩中,常出現(xiàn)的還有血色。中國的紅色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吉祥、喜慶的顏色。在他的詩中不再使用這一傳統(tǒng)意蘊,極大的發(fā)掘了紅色會帶給人的另一種觀感。從紅色本身來看,“(赤色系)是暖色系中心理溫度最高的部分,表達過分的興奮心理,對生理容易引起夸大的錯覺,紊亂平衡神經(jīng)和血液的循環(huán)。對于心理產(chǎn)生很大的鼓舞作用,節(jié)制不了時會讓人沖動?!保?)
李金發(fā)詩中多用鮮血的意象,帶有奔騰、慘烈、犧牲這三重意蘊。血本是生命的象征,鮮血奔流是生命力的流動;但將血提取出來選擇它的紅色,則是血液流出來人們才會看到它的顏色,當血液流出很多時,生機勃勃的血液就會慢慢干枯,帶有慘烈的意味;詩人是主動提取血色的,也就是出于某種犧牲精神。從李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心中存有某種信念,一定要和黑暗的世界對抗,堅持自己,縱使知道結局會撞得頭破血流的慘烈。(如《琴的哀》一詩)
在《棄婦》中“長發(fā)披遍我兩眼之前\遂隔斷了一切羞惡之疾視\與鮮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這里的鮮血肆意急流,和沉睡的枯骨相對比,生命之血奔騰而去,象征著生命力在黑暗面前逐步喪失。
“如殘葉濺血在我們腳上\生命便是死神唇邊的笑\半死的月下\載飲載歌\裂喉的音\似北風飄散\撫慰你所愛的去\開你戶牗\是你羞怯\征塵蒙其可愛之眼了\此是生命之羞怯與憤怒么\如殘葉濺血在我們腳上\生命便是死神唇邊的笑”。這首《有感》當中,詩人抒發(fā)對生命的看法,認為死是常態(tài),生是偶然。開頭用了比喻說,像是殘葉濺血,殘葉象征著人生的殘破、轉瞬即逝,并無多大美感,在這殘破枯黃的人生中卻能濺出鮮紅的血液。用干涸的嗓子也要喝酒,用裂喉的音也要唱歌,用無意義的生命也要迸發(fā)血色的激情。這是詩人所認為生命中的羞怯和憤怒。羞怯于生命的徒勞,心中勃勃的生機卻要噴薄而出,即使代價是自我毀滅。鮮血的意象在這里帶有慘烈和犧牲的意味。
從黑色和血色兩個顏色來看,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常一起出現(xiàn)在詩中。分別代表無情的世界和有情的人心,互相映襯更突出二者分別的特質。血色只能是黑色背景下的犧牲品,在空曠的黑夜中留下玉碎之聲。
在李金發(fā)詩歌的黑色世界當中,白色也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顏色。白色本代表純潔和光明,但在李詩這樣純粹的黑色世界中,代表希望的白色難以照徹整個世界,而只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清冷和灰蒙蒙了。
白色系在詩中多以兩種形式出現(xiàn),一是青白的顏色,另外一種是灰白。青白是在描寫希望的溫度,灰白則是描寫希望的狀態(tài)。照亮了一點暗夜,但力量又不足以讓它變成晴朗的青天白日,反而變成了灰白的顏色。這種顏色是老人白發(fā)的顏色,象征著衰老,意味著無能為力。和黑色比起來,顯得更為壓抑、讓人失望和灰心?;野滓差l頻出現(xiàn)在詩歌當中,灰色的墻、蒼白的臉、手臂和頭發(fā),等等,如詩句“可以說灰白的天色\無意的挾來的思慕......時代既遷移了/唯剩下這可以說灰白的天色?!笔澜鐣l(fā)生滄海桑田的改變,人間的興衰榮辱都在奔流的長河中,每天直至經(jīng)歷百年世紀,都在變幻不息。不停的更遷,都是因為人的希望和欲求,推動著時代不斷向前發(fā)展。而李金發(fā)的詩透露出相對主義,認為無論時代如何遷移,人的希望和欲求多大程度的得到了滿足,永遠都只有灰白色的天空。在他的世界觀眾,自然殘酷的法則,生死的不可避免性是最強大、不可摧毀不可動搖,甚至于在一層神秘的面紗當中不可揣測的。所以即使有希望實現(xiàn),也只能是微微照亮一點暗夜,變成灰白色實際上根本于事無補。黑色和灰色哪個更能溫暖人心一點,實在是不能分辨。
李詩中還出現(xiàn)過許多其他的顏色,如象征童年的金色、象征過去的粉紅色,這些顏色帶有豐富的情感意蘊,組成了他厚重多姿的世界。
三、結語
在色彩的布局上,身為雕塑家的李金發(fā)運用了繪畫上的手法,運用明暗對比、冷暖對比、補色對比、背景色和雜色的對比等方式布局自己詩歌中的顏色。這樣使得詩具有圖畫的美感,對自然外物有著油畫一樣的描繪。在不同顏色的選取時也符合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
李金發(fā)在顏色的運用上具有繪畫布局的美感,更有著多重象征的意蘊,顏色在他的詩中并不是單純的修飾性色彩。在其中的顏色具有某些穩(wěn)定的含義,凝聚了詩人如一的情感體驗。和傳統(tǒng)詩詞中賦予色彩的固定含義不同,李詩沒有落入傳統(tǒng)的藩籬,而是自然而然的用這些顏色表達他內心的情感。不同顏色所蘊含的感情具有豐富性和多重性,如黑色表達自然本質的神秘和殘酷,血色表達理想的慘烈和悲壯,白色表達希望的明亮和軟弱。
李金發(fā)在現(xiàn)代詩歌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不僅應注意到他意象的新奇豐富的象征意味,還應注意到李金發(fā)賦予這些顏色新的象征意味著今天現(xiàn)代漢語尚未定性,詞匯十分自由,最有利于現(xiàn)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在現(xiàn)代詩歌史上,很多詩人都對色彩有新的嘗試,如聞一多、廢名、艾青等,將色彩賦予自己的感情。這是中國傳統(tǒng)古詩難以達到的,傳統(tǒng)詩中的意象過于固定,人們很難展開新的聯(lián)想,即使由詩人寫出來也容易被人理解成傳統(tǒng)的含義,自由的情感難以表達。現(xiàn)代詩則具有了更多自由創(chuàng)造的空間,豐富的現(xiàn)代詞匯所對應的意象還沒有完全固定,具有著前所未有的可塑性。
注釋:
[日]大山正.色彩心理學[M].牧村圖書有限公司,1998.
約翰內斯·伊頓.色彩藝術[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日]野村順一.色彩心理學[M].南海出版公司,2014.
[德]阿恩海姆.色彩論[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林書堯.色彩認識論[M].三民書局,2002.
林書堯.色彩認識論[M].三民書局,2002.
參考文獻:
[1]朱自清.新詩雜話[M].作家書屋,1947.
[2]陳厚誠.死神唇邊的笑——李金發(fā)傳[M].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
[3]陳超.世紀中國探索詩鑒賞[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4]魯迅等.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6]林書堯.色彩認識論[M].三民書局,2002.
[7]郭廉夫,張繼華.色彩美學[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8]姜澄清.中國人的色彩觀[M].貴州大學出版社,2013.
[9]尹成君.色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
[10]陳厚誠(編).李金發(fā)回憶錄[M].東方出版中心,1998.
[11][英]珍妮·德·索斯馬斯.色彩基礎[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