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博 陳偉
摘要:永樂宮壁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通過對永樂宮壁畫《朝元圖》用線、賦色、布局及造型等方面的研究,探析永樂宮壁畫精湛的繪畫語言,并解讀壁畫所反應的社會時代精神,為永樂宮壁畫的繼承與發(fā)展作出一點貢獻,同時也有助于推動當代中國畫的發(fā)展,使古人精益求精、一絲不茍之精神得以流傳。
關鍵詞:永樂宮 壁畫 《朝元圖》 繪畫語言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6-0035-02
山西芮城永樂宮,始建于公元1246年,歷經十余載建成,而永樂宮壁畫,卻歷經一百多年才得以完成,這與元代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盡管統(tǒng)治者對宗教都采取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但實則更傾向于藏傳佛教,此時期的道教,在阻礙中緩慢發(fā)展著。
永樂宮壁畫是由眾多民間畫師集體創(chuàng)作而成,作品規(guī)模宏大,技藝精湛,場面氣勢恢宏,其藝術成就之高,足以和西方的西斯廷天頂壁畫相媲美,且永樂宮壁畫較西斯廷壁畫還早近兩百年。
三清殿中《朝元圖》是永樂宮壁畫中最受矚目的,是永樂宮壁畫的精華。《朝元圖》描繪的是道教諸神朝謁最高尊神的場面,三位最高尊神分別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以及上清太上老君,被稱為“三清”,亦是“三清殿”得名來由。
一、《朝元圖》空間布局與人物造型
《朝元圖》畫面是以八位主神為中心的中心對稱式布局,構圖嚴謹,飽滿壯觀,場面開闊。壁畫中共描繪天神近300尊,他們神情肅穆,神態(tài)各異。壁畫中人物形象高大,前后排列層次明確,且高低、疏密錯落有致,主次鮮明,井然有序。人物如此眾多,規(guī)模如此宏大,卻絲毫沒有重復、擁擠之感,畫中人物排布密集程度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也十分罕見。
《朝元圖》背景道具豐富繁雜,他們貫穿于畫面之中,多而不亂。畫中若隱若現(xiàn)的祥云排布,營造出一種上升的氣勢,不僅提升了畫面仙氣,同時還將縱向的人物串聯(lián)起來,使畫面更加連貫。畫面的主次、虛實、前后、疏密、聚散等布局手法井然有序的控制了整個畫面。
永樂宮壁畫人物形象,雖有規(guī)范化、類型化的傾向,但細致觀察,則各具特點。他們神態(tài)各異,主神神情肅穆,神圣威嚴;文臣神情高逸,儒雅清秀;武將威猛霸氣,神情剛毅;玉女面龐風韻,端莊秀美,星宿怪誕有趣,神態(tài)夸張。他們中有些若有所思;有的側耳傾聽,顧盼左右;有的平靜祥和;有的冷漠從容;有的怒目而視。可見畫師們在不同人物的面部神態(tài)等方面細致的排布與巧妙的構思,豐富的人物神態(tài)與動勢使整齊的隊伍更添了幾分靈活氣息,使畫面更加表現(xiàn)出一種內在的藝術性。壁畫中還在主神頭部添加一圈光環(huán),突出了其至高無上的地位。
二、《朝元圖》色彩關系探微
《朝元圖》畫面主體呈赭綠色調,莊重古樸,其色調統(tǒng)一,又不失豐富,給人以平靜、溫和、理智之感。呈現(xiàn)赭綠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年代久遠,顏料氧化。而石綠色并未被氧化,也沒有褪色,但在整體中,不覺突兀,反顯沉穩(wěn)。在色彩的技法方面,采用重彩勾填法。畫中將青綠、石黃、朱砂、赭石等顏色用白色或其它單純的顏色間隔起來,使畫面顏色對比不至于過分強烈,用黑、白、灰、金銀色或同一色的線條加以勾勒,使畫面達到既連貫又相隔離而達到的和諧統(tǒng)一。在畫面點睛之處,用瀝粉堆金的手法來突出服飾、衣袖、瓔珞,使畫面更富裝飾意味,同時使整個壁畫遠觀有氣勢,近看有內容。
若從畫面整體的黑白灰關系來看,《朝元圖》是以灰色調為主色調,其次是黑白色調。黑色調色塊主要分布在人物的頭發(fā)和衣服紋飾上。白色調的面積遠遠高于黑色調,其原因主要由于壁畫處在一個三面封閉的室內環(huán)境,光線較弱,畫面中更加需要白色調來調和。再者,白色調還多分布在人物面部、光環(huán)以及衣冠等處,調和了部分灰度之間的對比。如果將壁畫處理成去色的形式,可以發(fā)現(xiàn)同一色系的頭青、二青、三清及頭綠、二綠、三綠等顏色,在灰色調中呈現(xiàn)層次豐富的灰色。畫面中黑色調色塊雖不多,但卻不顯突兀跳躍,這與畫面中穿插的深灰色調,有著緊密的關系。
從畫面冷暖關系來看,對于冷暖色調的處理也十分明確,壁畫中運用了同一色相,純度不同的石青、石綠來構成畫面中的冷色調,以赭石、朱砂、石黃等色彩構成的暖色調。冷色調主要運用在人物衣飾上,且占有絕對的面積,暖色調主要分布于面部、飾品、帽冠以及花紋上,面積較小,但分布與畫面之中,使整個畫面色彩關系完整豐富。
畫中人物身份不同,面部及服飾顏色亦有不同,主神面部顏色以朱砂為主色,服飾中運用大量紅色,同時加以瀝粉堆金,增強立體感;文官面色淡雅,服飾顏色以淡藍、淡青色為主;武將面色多以紅赭、黑赭為主服飾以石青、石綠為多;玉女面色白皙,服飾色彩豐富。畫中祥云色彩以淡黃色為主,貫穿于壁畫始終,烘托畫面氣氛。
三、《朝元圖》壁畫用線特點
永樂宮壁畫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色彩、布局的表現(xiàn)上,還在于其高超的線條藝術表現(xiàn)力,繼承和發(fā)揚了傳統(tǒng)繪畫中“骨法用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把中鋒線條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永樂宮壁畫線條的豐富表現(xiàn)力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狀態(tài)?!冻獔D》線條以蘭葉描和鐵線描為主。蘭葉描運筆時提時頓變化豐富,從而產生忽粗忽細之線條;鐵線描線條細密,形如鐵絲,剛勁有力,將畫面氣勢支撐起來。
壁畫中人物高度均為兩米左右,主像更是高達三米,長達數(shù)米的線條比比皆是,但絲毫沒有接線的痕跡,勾線嚴謹,用筆淳厚,線條圓轉流暢,遒勁有力,筆筆見功,難度極高。壁畫中細小的裝飾,如冠戴、發(fā)飾、圖案等線條又抑揚頓挫,一絲不茍,態(tài)度十分認真。
對于不同部位的線條表現(xiàn)不同的質地美感,也勾勒得十分到位。神仙須發(fā)蓬松絲滑,武將發(fā)眉飛動,玉女翩翩欲仙;衣帶飛舞當風,鎧甲沉重堅固;蓮花嬌嫩欲滴,金鼎銅爐似乎能做出響聲。如此這般,深厚之功底和嫻熟的技巧,實在令人折服。
《朝元圖》壁畫還有著很強的秩序美感,這種秩序美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首先,永樂宮壁畫中的線是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線條進行提煉后的線,使線條組群之間的順暢感更加明顯;其次,畫中線條有明顯的主次區(qū)別,一般為主線粗,次線細。主線主要分布在衣紋褶皺上,次線則分布在圖案、道具以及一些配飾上,此種粗細搭配的線條分布,更增添了畫面秩序感,同時可使人物更加突出,空間感更加明確。
《朝元圖》壁畫用線的虛實處理十分到位,同時線條極富律動感,這與線的方向和弧度有關。壁畫的線條直線很少,除了在寶座、器皿道具中有一些直線外,絕大部分線條都以弧線、曲線為主,曲線本身呈現(xiàn)律動感,成組的弧線更加增強了畫面律動感,同時不失規(guī)律性,畫面似有一股涌動的氣勢撲面而來。
四、永樂宮壁畫所反映出的時代、社會精神
一個時代的繪畫能反映出該時代政治經濟的面貌、社會的變遷,尤其是政治生活的變化發(fā)展,必然會對藝術的發(fā)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藝術也會反作用于社會、政治,使我們能從藝術品里面看到原來社會的樣子。
永樂宮壁畫中大量的瀝粉堆金也是當時社會現(xiàn)象的返照,元代的服飾中大量用金已超過任何時代,因此在三清殿壁畫中,只要身份尊貴,不論男女,服飾上都以描金,堆金的形式表現(xiàn)。如此這般不僅顯得生動富有立體感,同時還顯現(xiàn)出繁縟富麗,豪華大氣之感。從整個壁畫所反映的與道教有關的事跡及社會生活的內容來看,對于永樂宮壁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也是我們研究宋元文化的重要寶庫。
五、結語
永樂宮壁畫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最具代表性壁畫之一,其繪畫語言極為豐富,遒勁有力的線條、豐富多變的色彩、獨具匠心的布局,都印證了永樂宮壁畫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弘揚與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對于其繪畫語言研究不僅對其繼承和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有助于我們學習古人繪畫之精髓。當今社會,西方繪畫思想涌入國內,面對諸多的現(xiàn)代繪畫藝術形式,我們不能急功近利,過于浮躁,應立足于傳統(tǒng),兼收并蓄,豐富中國繪畫的藝術語言,這才是中國畫正確的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金維諾.永樂宮壁畫全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2]蕭軍.永樂宮壁畫[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3]楚啟恩.中國壁畫史[M].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0.
[4]薛永年.中國繪畫的歷史與審美鑒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