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格言]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上,我們就偷不得懶,不能讓莫高窟有半點閃失。
榜樣力量
[榜樣力量]
在敦煌研究院一處不顯眼的地方,有座名為“青春”的雕塑。一個齊耳短發(fā)的女孩,背著書包,手拿草帽,意氣風發(fā)地邁步向前。這正是以初到敦煌的樊錦詩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雕塑。1963年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后,她西去敦煌,這一去,就是一生。
那時的她對敦煌還無深刻理解,只是被那歷經千年的色彩所打動?!翱匆粋€窟就說好啊,再看一個還是好啊。說不出來到底有多大的價值,但就是震撼、激動。”可要在大漠戈壁扎下根來,哪能僅靠一時心動?這里的生活非常艱苦:喝咸水,點油燈,住土屋,睡土炕,如何洗澡是大家避而不談的秘密。一刮起沙塵暴就更可怕,黑乎乎的風沙鋪天蓋地壓過來。但樊錦詩沒走,她說:“開始我也沒想在敦煌待一輩子,可能是命中注定吧,時間越久,越覺得莫高窟了不起,是非凡的寶藏?!?/p>
莫高窟15余公里外,有一個形似沙丘,又如流水的土黃色流線型建筑。游客在這里用數字化手段了解莫高窟的前世今生,再去窟區(qū)領略歷史的風姿。這個充滿想象力的工程,是樊錦詩1998年起擔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的17年間做成的一件大事。
“保護、研究、弘揚是敦煌研究院的使命。旅游也必須是負責任的旅游?!睆?978年起,樊錦詩與同仁們不斷探索,嘗試讓莫高窟“延年益壽”,甚至“容顏永駐”。這一方面是對文物本體及其賦存環(huán)境的科學保護;另一方面,開拓性地建立數字檔案,讓莫高窟以數字化的方式“永生”。經過近20年的努力,“數字敦煌資源庫”免費向全球開放。
此外,樊錦詩還推動制定《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讓莫高窟有了專項法規(guī)的“護身符”;她繼承前輩的“愛才如命”,持續(xù)抓緊培養(yǎng)人才;她以廣泛的國際合作引進了理念技術,培養(yǎng)了人才,開闊了視野……
[關鍵詞]? 擔當、果敢
[“人”為我用]
石窟里是沙子,鞋里是沙子,連頭發(fā)里也鉆滿沙子。樊錦詩與莫高窟的緣分就從這粒粒黃沙開始。她本是江南水鄉(xiāng)的姑娘,祖籍杭州,在上海長大,個頭不高,人也瘦瘦小小的。她說她成長在新中國,有那個年代人的單純果敢,堅信“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
起初她被前輩稱作“小樊”,今天很多人親切地稱呼她為“老太太”。若以生命的長度來丈量,樊錦詩與莫高窟相守的半個多世紀可謂漫長??稍诜\詩的心里,與這座千年石窟相處得越久,越覺得它是非凡寶藏。她接住歷史的接力棒,全心讓莫高窟老去得慢點再慢點,保護得好些再好些。50余載敦煌生涯,讓水鄉(xiāng)女子樊錦詩有了西北人的爽利。她似水,相信水滴定能石穿。她更似沙,低調平凡,與莫高窟久久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