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皇家之奢:中國漆器藝術

2019-01-04 09:26:46包燕麗徐悅上海博物館
檢察風云 2018年24期
關鍵詞:描金螺鈿漆器

文/包燕麗 徐悅 圖/上海博物館

代表作品:戰(zhàn)國彩繪漆鎮(zhèn)墓獸

湖北省荊州市劉家臺25號戰(zhàn)國墓出土

鎮(zhèn)墓獸由基座、獸體、一對大鹿角組成,基座與獸體用整木雕制而成,方形底座浮雕方塊紋,獸體直接插入底座中間的榫孔內。獸頭浮雕,獸眼凸起,云狀獸眉,齜牙咧嘴,口吐長舌,獸頸后曲。獸體髹黑漆,并用紅漆描繪云紋、幾何紋等。

一對鹿角插在獸頭兩邊,向外張開的枝杈既顯示威嚴,又寓意繁衍再生。這件鎮(zhèn)墓獸陰森中透著神秘,充分體現了楚文化的特色。

千文萬華漆之魂

“千文萬華——中國漆器藝術展”伊始,上海博物館器物部的包燕麗主任就在特展開幕中介紹說:“中國是漆器的發(fā)源地,可是現在漆器的英語表達是JAPAN,這是外國人對漆器的誤讀。中國才是漆器的始祖。漆器也是真正意義上,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因為漆器皆為皇家所用之物,且素有千里萬刀一斤漆的說法(制作一斤漆料就需要在千畝之地的漆樹上砍制千刀,等待收割漆原料),可以說制漆是非常費人力物力的一門工藝。制作完成的精品漆器送入皇宮,殘廢的漆器也不會流入民間,而是在專門的地方銷毀,以體現皇家之物的尊貴象征。我想漆器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p>

“千文萬華”這個詞出自《髹飾錄》,它原本是形容明代漆器工藝的盛況。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已發(fā)現距今7000年的朱漆木碗,漆色已經不是天然大漆的黑褐色,而是調入了朱砂的紅色。“千文萬華——中國漆器藝術展”已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將展至2019年2月24日。漆器因其本質的脆弱性,不宜展出時間過長,而一次性展出280余件自戰(zhàn)國時期直至20世紀的中國漆器珍品,足見上博收藏漆器之豐富。同時,鄒衡先生曾經指出:“由于漆器容易收縮變形,難于保存,因而歷代收藏家均只收藏字畫、青銅器、瓷器、玉石器和金銀器等文物,卻從未收藏過漆器……更談不上有關漆器的著錄。”

回顧我國古代漆器研究的歷程,都是與考古發(fā)現密切相關的。但國人對漆器似乎已經淡忘,除了出土的早期漆器外,明清漆器主要收藏于兩岸故宮博物院和少數幾家博物館,東瀛日本卻保留了大量宋元時期的漆器珍品,并成為他們后期漆器工藝模仿效法的榜樣。

代表作品:黑漆螺鈿樓閣人物圖菱花形盒

南宋—元(1127—1368)

上海博物館藏

十二瓣菱花形。盒外黑褐色漆地上嵌螺鈿。蓋面在菱花形開光內表現人物和庭院景觀,人物姿態(tài)生動,各具性格。冠服制式、紋樣的刻畫較為寫實,有宋金元時期典型特征。長者策杖冠巾,雍容爾雅,其衣衫所刻大花紋樣表示官員身份而且品級較高,頭巾式樣如風帽狀,乃幞頭巾子之一種,其后有垂幅蔽風,宋元繪畫常見。侍從穿有襯領的圓領衫,上有滴珠紋、十字、米字紋錦。一人袖口套有“襻膊兒”且掛于頸后,屬宋代發(fā)明,用于提攏衣袖以便勞作,南宋至元使用廣泛。左上角半露廳堂建筑,工藝鬼斧神工。其中童子持蓮、花鳥等紋樣以及屏板之山水畫面,皆具宋元時期顯著特征。盒內髹朱漆,外壁飾纏枝花四十八朵,形態(tài)各不相同。該盒造型大方,制作規(guī)整,邊緣部分都用金屬絲加固。螺鈿為整片雕刻好再鑲嵌,紋飾可愛精致,纖細疏密各適其宜,為早期軟螺鈿漆器罕見之作。

明正德剔紅人物樓臺圖圓屏

漆器的品種其實非常多樣,有彩繪、素髹、雕漆、螺鈿、金飾、建漆等等,涵蓋了中國漆器史上兩大高峰時期的多數工藝品種。戰(zhàn)國至漢代是中國漆器史上最光輝燦爛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禮儀、生活、喪葬用品,都可以用漆器制作,各地墓葬中出土的以彩繪為主的漆器數以萬計。在現場視頻中,觀眾還可以了解到湖北隨縣戰(zhàn)國曾侯乙墓和湖南長沙馬王堆等處漢墓漆器出土的盛況。

漢代是一個政治較為穩(wěn)定,與民生息,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發(fā)展的時期。漢初的經濟政策,對恢復生產十分有利。至西漢中期,生產得以恢復,人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漆器制作也迅猛發(fā)展,呈現一派繁榮景象。這就是為什么說漆器工藝興盛的時期,一定是王朝國力強盛的時期,因為漆器造價高,若非皇朝鼎盛時期是不會有極大的人力物力花在如此奢侈之物上的。因此,漢代也是中國漆器史上最燦爛輝煌的時期。在中國物質文化史上,如果玉器時代對應新石器時期,青銅時代對應夏商周時期,漢代則可以說是在青銅文化衰退階段,逐步形成的一個漆器時代。

宋元明清時期是漆器史上的第二個高峰,品種繁多,數量可觀,而且以藝術品居多,出現了“千文萬華”的局面。宋金時代漆器的展出部分,我們特別借調了浙江省博物館、常州博物館、福州市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所藏的7件重要出土漆器珍品。有些堪稱頂級的國寶,自出土以來從未離開過當地,彌足珍貴。

漆彩之飛揚

彩繪漆器是出現時間早而又延續(xù)時期長的漆器品種,自新石器時期開始萌芽,經過夏、商、周時期不斷探索,到戰(zhàn)國始吐芬芳,秦、漢時期達到鼎盛,以后歷朝歷代都有制作,遍及全國,各種器物應運而生,是中國漆器的第一個高潮。這是的漆器胎體多為木胎。

上海博物館所藏的漆器中,有一批于2008年從湖北省荊州博物館調撥的該地區(qū)墓葬出土器物,正是戰(zhàn)國至秦漢彩繪漆器的代

代表作品:黑漆蓮瓣形奩

南宋-元(1127—1368)

1952年上海市青浦縣重固鎮(zhèn)章堰鄉(xiāng)北廟村元代任氏家族墓出土

木胎。奩呈八瓣蓮花形,分蓋、盤、中格、下格、底五層,下承高圈足。器物從器形上看非常美觀,奩主要功用是放置手飾用品,每層放置的內容不同,其中最薄的一層是用來放銅鏡之用。蓋面蓮瓣柔和且有韻律感,古典之美襯托了中國古人的高貴審美品位。此件作品是宋元時期素髹漆制作的最高水平。表。有紅、黃、黑、白、褐、綠等色漆髹繪于鎮(zhèn)墓獸、耳杯、奩、盒、盆等各類器物之上,或為舒卷云氣,千變萬化。

清雅之素髹

素髹漆器中,表面髹涂單色或雙色漆,不加紋飾,純用漆裝飾器物稱為“素髹”。顏色以朱黑二色的沿用時間最長,也是最主流之色。

素髹漆器是出現時間最早、最為簡約也是傳承時間最久的漆器品種,歷代都有制作。展品中有上海地區(qū)出土的宋元時期日用品,也有古琴等高雅藝術用品,精致內斂,氣息古樸。清代乾隆時期菊瓣形朱漆脫胎器制作工藝高超,裝飾華麗,體現了皇家的審美情趣。

雕錦之鏤華

雕漆是在器胎上層層髹漆至數十層或百余層,再用刀雕刻出紋飾的漆器,按所髹漆色和雕刻方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剔犀、剔黑、剔紅、剔黃、剔彩等,是傳世漆器之大宗。雕漆的歷史應該早于唐代。漢至三國時期的“剔犀云紋圓盒”,揭示了雕漆起源時期的風貌。宋、金、元時期,雕漆品種齊全,漆質優(yōu)良,雕工精細,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福建茶園山、山西大同、上海青浦出土的剔犀、剔紅器是這一時期珍貴的實物。

明永樂剔紅游歸圖蓮瓣形盤

代表作品:識文描金盝頂舍利函

北宋慶歷二年(1042)

1966年浙江省瑞安市仙巖寺慧光塔出土

識文是堆漆的一種,即用漆灰堆作陽線花紋或平地作陰線花紋,花紋與漆地同一顏色的髹飾技法。在這些花紋上屑金、泥金或打金膠上金和貼金稱為“識文描金”。這些舍利函有明確的制作日期和精確的出土地點,可能說是宋代識文描金漆器的典型作品。有趣的是,我們有時對宋代孤本或書畫的年代存疑,可是在漆器藝術品上的宋畫,卻是毫無疑問的,此函上的宋畫就是沒有爭議的宋畫樣本。

此函以檀木為胎,通體髹淺褐色漆,為須彌座式函,兩部分組成此函。蓋面是識文描金對稱纏枝蓮花,四角對飾招折枝牡丹紋。蓋身四壁飾連弧形開光,兩弧線連接處各鑲嵌小珍珠一顆,極為別致。開光內有金粉白描佛教故事四則,宋畫代表,極為珍貴?;幩谋谥虚g各堆飾一獅紋,四角飾折枝牡丹紋、卷草紋。函內底有金絲欄金書11行180字。(浙江省博物館藏)

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器物堆漆肥厚、雕工圓熟、紋飾繁密、漆色深沉。明代中期的雕漆風格就異彩紛呈了,但有款的作品較少。上海博物館藏的一件正德款“剔紅人物樓臺圖圓屏”舉世無雙,彌足珍貴。明代嘉靖及以后的器物刀不藏鋒,棱角鮮明,并出現了很多新造型。清代乾隆時期雕漆色澤鮮艷,運刀自如,趨向繁縟,品種多樣,器物向大件發(fā)展。清代后期至民國,雕漆風格粗糙呆板,亦多仿古作偽,出現了較為復雜的局面。

螺鈿之萋斐

螺鈿是用螺、蚌的外殼在漆器表面加以裝飾的工藝,有厚螺鈿和薄螺鈿兩種類型。薄螺鈿也叫軟螺鈿。厚螺鈿鑲嵌始于西周時期,至唐代乃臻妙境。宋元時期采用鑲嵌方法裝飾,螺鈿工藝精進,鈿片逐漸變薄,出現了許多佳作。

明代螺鈿名目更多,紋彩皆繁,螺鈿工藝迎合世人需求,呈現光彩奪目的視覺效果。明清以后在軟螺鈿基礎上發(fā)展出“點螺”工藝,清中期開始流行。即用漆或膠將細若游絲的螺片黏著在器物表面形成紋飾?!包c螺”又常與嵌金、銀片結合應用,呈現光怪陸離的效果。

宋元時期的“黑漆螺鈿樓閣人物圖菱花形盒”“黑漆螺鈿人物圖圓盒”均為海外回流文物,國內罕見,十分珍貴。清代螺鈿精益求精,鈿片薄如蜂翼,細若秋毫,普遍采用點螺工藝,局部片嵌金花,其構圖、配色模擬書畫趣味,隨彩而施,光華可賞。

金髹之彩妝

漆器的金飾工藝由來已久,品種繁多,主要可分為嵌飾與描飾兩大類。唐代最為流行的金銀平脫工藝,也歸入嵌飾類。 漆器工藝中最常見的是戧金和描金漆器。

戧金是在朱漆或黑漆上用針或刀尖刻鏤紋飾,再把金箔粘到上好金膠的飾物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村前鄉(xiāng)宋墓出土的“朱漆戧金人物花卉紋菱花形奩”,代表了宋代戧金漆器的最高水平。

代表作品:沈正鎬制彩漆鰲魚桃盤

清宣統(tǒng)二年(1910)沈正鎬先生捐贈

桃盤脫胎制。由四顆壽桃、荷葉形盤、鰲魚底座等組成。果、葉、枝有機相連,蟠曲岐出的桃枝將壽桃繞于盤中,大小桃葉參差扶疏點綴裝飾。底座為騰起于壽山福海中的鰲魚,正好托起中間的荷葉型盤。所塑鰲魚龍首魚身,戲浪生濤,勇猛頑強。主體部位髹薄料彩漆,色彩豐富而鮮艷,有暈染效果。此法由沈氏家族獨創(chuàng),在色料入漆中加進金泥、銀泥,拍敷上色,薄飾漆面,故稱“薄料彩漆”。器底有“沈正鎬”圓形印。

南宋朱漆戧金人物花卉紋荸花形奩(常州博物館藏)

描金,即應用各種手段將紋飾做成金色,包括泥金、上金粉、貼金箔等。描金彩繪的范疇較為寬泛,描漆、描油、描金罩漆、識文描金等都屬此類。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的“識文描金舍利函”,分別代表了宋代戧金、描金漆器的最高水平,堪稱國寶。

閩風之瑞光

福州脫胎漆器是在繼承中國漆藝傳統(tǒng)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朵奇葩,輕巧光亮,色彩豐富,工藝獨特。其開創(chuàng)者為清乾隆年間福州府侯官縣(今福州市)沈紹安,他在恢復古代脫胎技法的基礎上,巧配髹漆用色,使漆器更加艷麗盈巧,頗具觀賞性。沈氏后人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制薄料彩髹技法,將金、銀粉末入漆,研制出金黃、天藍、翠綠等色漆,明亮光彩,經久不變。

同時,創(chuàng)新發(fā)展出印錦、仿彩、變涂、臺花等數十種髹飾技法,使福州脫胎漆器成為頗具特色的工藝品種。沈氏技藝代代相傳,以沈紹安之玄孫沈正鎬、沈正恂所制最為出色。沈正鎬的代表作“彩漆鰲魚桃盤”,也有恂記、蘭記等標簽的作品,是福州脫胎漆器之典范。另有一件廈門漆線雕代表作,二者均為20世紀福建地區(qū)漆器工藝的代表性品種,時代氣息濃厚。

沈正鎬(1862—1931),字右笙,福州人,為沈氏漆藝奠基人沈紹安之玄孫。擅長上光上色。后創(chuàng)立“沈少安正記”,后期亦稱鎬記,在國際博覽會上屢獲褒獎,名重一時。此桃盤(左圖)結構復雜,設計巧妙,觀賞性強,由沈正鎬設計并髹漆,張振奎塑坯,是沈正鎬代表作之一,十分珍貴。

今后,還將圍繞宋元至近代中國漆器進行研究,更重要的是開展對漆器保護與科技考古、漆器考古新發(fā)現等漆器保護課題的探討,讓世界能夠更了解中國漆器的高貴氣質與文化魅力。

(注:包燕麗為上博工藝研究部原主任)

猜你喜歡
描金螺鈿漆器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螺鈿鑲嵌工藝概述
收藏與投資(2021年2期)2021-05-04 08:59:55
分析漆器中的螺鈿鑲嵌
藝術品鑒(2021年6期)2021-04-26 10:09:56
蒲美合作品選
青玉雕御制詩描金長方形插屏
紫禁城(2020年6期)2020-07-24 09:24:32
花梨木嵌螺鈿玉石人物圖頂豎柜
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 09:01:40
黑漆描金雙龍紋藥柜
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 09:01:12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文躍
—— 墨彩描金瓷藝作品
湛靜齋款花開富貴描金獸耳葫蘆瓶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30
漆器收藏三問
老友(2018年9期)2018-10-11 06:13:32
裕民县| 驻马店市| 博野县| 阿拉善右旗| 鄂托克前旗| 鄂尔多斯市| 会宁县| 确山县| 长治市| 冕宁县| 灌南县| 开远市| 达拉特旗| 沂南县| 合阳县| 乐都县| 两当县| 额敏县| 丹凤县| 琼结县| 简阳市| 贵港市| 樟树市| 海口市| 永川市| 灵川县| 南阳市| 吉林市| 永登县| 重庆市| 亳州市| 白朗县| 庆安县| 布拖县| 奈曼旗| 娄底市| 贡觉县| 日喀则市| 刚察县| 萨嘎县|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