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的三重向度*

2019-01-05 11:21張曉萌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資本主義正義馬克思

張曉萌

正義體現(xiàn)著人類對美好社會的理想訴求,又是反映和評價社會文明程度的標準。自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正義的追尋,因為人類始終致力于自身的發(fā)展完善和對理想社會的崇高追求,并且這種追求日趨自覺與深刻。無論是古希臘哲學傳統(tǒng)將正義理解為美德與等級秩序,還是近代西方思想家從抽象人性論出發(fā)尋求永恒正義原則,都呈現(xiàn)出對正義的抽象化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繼承了西方哲學傳統(tǒng),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對其批判與超越,從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高度揭示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表達了對人自身全面而自由發(fā)展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價值追求。歷史唯物主義的敘事話語在承載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為探討馬克思的正義理論留下了理論難題,即馬克思從未試圖探討正義的規(guī)范性原則,也沒有嘗試建構系統(tǒng)的正義學說。如此,馬克思主義是否存在正義理論?在何種意義上構成其合理性?對這些問題的回應與解讀引發(fā)了學術界的廣泛爭議。如何批判性地分析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面臨的詰難,對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馬克思本人的思想資源進行系統(tǒng)梳理并予以辨析,儼然成為當今認識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題中之義。

一、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的合法性論爭

對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的闡釋,首先涉及的問題是對其“合法性”的回答。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馬克思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歷史難題,即馬克思對待“正義”的理論態(tài)度究竟如何。馬克思不僅沒有在文本中系統(tǒng)地對正義及其相關概念予以解讀,還在批評拉薩爾等人時明確地對“平等的權利”和“公平的分配”[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36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進行公開譴責。那么,馬克思究竟批判的對象是資產階級關于正義和權利這一類抽象的、空洞的道德說教,還是如一些學者所言馬克思從根本上反對平等、權利的觀念,并且拒斥正義原則和基于此而產生的分配?

馬克思的哲學思想中究竟是否給正義預留了合法的位置?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以下兩種基本觀點。一方面,在對馬克思主義的解讀中存在正義缺席說。以艾倫·伍德為代表的學者認為,馬克思沒有以不正義之名譴責資本主義,因為正義并非某種道德概念或原則,正義與否的標準僅僅取決于社會關系和分配制度與生產方式之間的相適應性。另一方面,以G.A.柯亨為代表的思想家認為馬克思思想中隱含著正義的理念??潞嘣凇蹲杂?、正義與資本主義》中指出:“正義在革命的馬克思主義信念中占據(jù)著核心的地位。馬克思主義者做出的特殊判斷表明了正義的存在,而且他們做出那些判斷時所帶有的強烈情感也表明了正義的存在。由于缺乏對自身本質的意識,革命的馬克思主義信念常常錯誤地描述了自身,而且馬克思主義對正義觀念的蔑視充分證明了這種自我理解的缺乏。”[注]G.A.柯亨:《馬克思與諾齊克之間:G.A.柯亨文選》,44-45頁,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艾倫·伍德將正義理解為一種“法權(judical)概念”或“法定(Legal)概念”,即從法權意義上審視法律、制度和權利等問題。在伍德看來,馬克思對正義的批判源自他拒絕這種法權的社會概念,并且堅決反對將正義在意識形態(tài)上神圣化。究其原因,這種理論姿態(tài)取決于馬克思對法權意義上的正義在社會生活中功能的理解,在馬克思看來,作為法權概念的正義是基于某種特定生產方式而生成的次生的、依賴性的產物,不足以作為衡量社會的根本標準。國家在根本上受物質生產的決定和支配,與其相適應的正義觀念作為一個與法和權利相關的“法權概念”屬于上層建筑,其評價標準歸根到底受到生產方式的支配。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的勞動力成為商品,資本家出資購買勞動力商品,如果勞動力商品得不到充分使用,工人沒有進行無償勞動,那么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不會存在。因此,既然在資本主義體系中,勞資關系來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勞資雙方的交易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而言是充分的、適合的,那么這種勞資關系就是正義的。在伍德看來,馬克思譴責資本主義的真正基礎存在于他關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起源、組織功能和未來命運的綜合考察中。然而,這種考察方式和理論闡述并非從道德的維度上展開,馬克思也從未試圖在規(guī)范性的維度上對正義進行系統(tǒng)討論,因此,馬克思從未以正義的名義譴責資本主義。

在這一富有爭議的理論闡釋中,伍德將馬克思主義從抽象思辨的、包含先驗道德假設的唯心主義歷史觀中剝離出來,肯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以往一切舊哲學尤其是抽象的、思辨的唯心主義哲學的批判和超越。在這個意義上,伍德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作出了系統(tǒng)辯護。但是,與此同時,他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惜徹底摒棄可能對此造成困擾的正義的道德立場,即徹底否認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存在價值維度,將馬克思主義僅僅視為一種基于經驗和事實的實證科學,而非關于價值判斷和評價的規(guī)范理論。究其實質,伍德的觀點依然不能擺脫西方哲學長期形成的主體與客體、事實與價值、科學與人文二元對立的傳統(tǒng)思維。事實上,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克服這一傳統(tǒng)從而實現(xiàn)了哲學的革命。

柯亨則是從“自我所有權”的規(guī)范性命題出發(fā)證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非正當性。在回應羅伯特·諾齊克提出的理論難題“張伯倫論證”時,柯亨發(fā)現(xiàn)之所以自由至上主義理論能夠對馬克思主義造成深層次的挑戰(zhàn),恰恰在于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共享了“自我所有”這個前提。對馬克思而言,“自我所有權”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人是自身能力的正當所有者,這意味著一個人在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如勞動能力)上具有至高無上的決定權,而不是在他人的命令下從事強制性的活動(如生產勞動)。“只有工人本人,而不是其他人,才有權利決定如何運用自己的勞動時間……因此,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資本家剝削了工人——就依靠著這樣一個命題:人們是自己能力的正當所有者……那么,就無法避免對像自我所有原則這樣的內容予以肯定?!盵注]G.A.Cohen.“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or Why Nozick Exercises Some Marxists More Than He does Any Egalitarian Liberal”.Canad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upplementary,16,pp.366-369.因此,當馬克思主義者譴責資本家侵占或盜取工人的勞動時間時,這實質上是在強調勞動者對自身的勞動能力和如何支配勞動時間擁有完全的決定權。另一方面,資本家憑借生產資料所有權,迫使工人為其勞動并合法地占有工人創(chuàng)造出的剩余價值,因而是非正義的。柯亨從生產資料的自我所有原則向獲取正義原則做歷史追溯后指出,這種資本主義的占有并非天然具有正當性與合理性,而是經歷了從“無主”到“有主”的轉變過程。在洛克式的所有權邏輯主導下,資本家將原先人們所共同享有權利的、公有的或無主的生產資料變?yōu)樗饺素敭a,將自身的勞動加之其上并留下“足夠的、同樣好的東西”給其他人時,實現(xiàn)了該占有的正當性。進而,資本主義對生產資料的獲取為占有者帶來了與此相關及由此生成的一切優(yōu)勢,“一個公正的占有者除了占有資源,無需對它作任何努力,就能把私有化所產生的生產提高的一切好處收入囊中”。[注]G.A.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96頁,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這種所謂的正當性在為資本家?guī)砝奂觾?yōu)勢的同時,卻制度性地造成了勞動者最終無權獲得“足夠的、同樣好的東西”的歷史境遇。

因此,當馬克思批判資本家對工人進行剝削時,是在雙重意義上批判資本主義的非正義性:一方面是在譴責資本家按照洛克式的所有權邏輯獲得了生產資料所有權,憑借此“先天”優(yōu)勢構建起對工人不公的資本主義生產,以資產階級“獲取正義”和“程序正義”取代了實質性的正義;另一方面是在批判資本家剝奪了工人的勞動時間和勞動能力,而這本應是工人正當擁有的力量,而資本家通過“交易正義”這一形式上的平等,實質上掩蓋了工人的所有權被剝奪的事實?;谒袡嗟姆治觯R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是非正義的這一觀點便有了充分的支持性論據(jù)。應當肯定柯亨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辯護所做出的努力,其為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正義學說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但不得不強調的是,“自我所有權”同樣是西方自由主義的核心觀點,將馬克思主義正義觀建立在“自我所有權”基礎上的做法,忽視了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在建構政治哲學時的差異化理論路徑。對此,柯亨在后期的思想中不斷呈現(xiàn)并展開馬克思主義的激進立場,即消除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所共享的自我所有原則。

艾倫·伍德與柯亨對馬克思主義與正義的雙重回應,共同塑造了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的當代哲學話語,這一學理分歧在日后引發(fā)了更為持久深入的馬克思主義與正義之爭。問題的關鍵在于,馬克思主義究竟持有何種正義立場,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回應上述爭議。

二、歷史發(fā)展運動中的正義向度

自休謨以來的近代政治哲學通常依據(jù)道德來闡發(fā)正義,即正義意味著同情、關愛以及人道主義等;時至亞當·斯密,正義被理解為既是道德層面的,也是經濟層面的,勞動是財富源泉的思想成為其正義觀的基石;馬克思則批判性地繼承并超越了前人,認為正義不再是一個能夠通過道德論證而予以確證的概念。經過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洗禮,馬克思開始轉向探索關切人的歷史現(xiàn)實和感性的人的實踐活動的歷史唯物主義道路。

正義是歷史的產物,也在歷史中被塑造與規(guī)定。在馬克思那里,正義這一價值范疇來源于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歷史運動和社會實踐。不同于傳統(tǒng)西方哲學局限于政治生活內部的視角,僅僅圍繞權利談權利,圍繞正義論正義,馬克思堅持從社會歷史的真實運動和客觀進程出發(fā),主張對正義和權利的理解和評價必須堅持歷史標準。關于權利、分配的正義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基礎及其上層建筑的制約,割裂人類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性,拋開人類社會的現(xiàn)實實踐談論正義,極易使正義淪為一種抽象的原則。

首先,馬克思反對抽象的、形式化的正義闡釋,主張將正義納入歷史的范疇中加以考察。如果說馬克思的確在文本中直接抨擊過“正義”,那么重點在于馬克思是在何種意義上理解正義。馬克思并沒有從抽象價值層面抑或立足于道德應然的立場談論正義,因為離開物質生活關系和具體歷史而進行的討論脫離了社會現(xiàn)實,只會形成抽象的形式正義。凱·尼爾森曾指出:“卡爾·馬克思——和絕大多數(shù)追隨他的馬克思主義者——反對一切道德說教。馬克思主義者們站在烏托邦社會主義的對立面來尋求將社會主義置于一個科學的立足點上,強調對科學但卻不道德的資本主義進行批判的重要性?!盵注]凱·尼爾森:《馬克思主義與道德觀念:道德、意識形態(tài)與歷史唯物主義》,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馬克思認為,對正義的理解不應該外在于人類社會形態(tài),而是內在于社會形態(tài)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中。在這里,顯然馬克思反對形式化的、脫離社會歷史的抽象正義觀,正義只能被理解為歷史的和具體的。

其次,馬克思持有面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為價值指向的正義立場。馬克思認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29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在馬克思主義那里,人是一種歷史性的存在,社會歷史是基于人的本質、立足于人類實踐得以展開的歷史,歷史唯物主義通過揭示人類歷史客觀規(guī)律和社會發(fā)展趨勢,指出人通過對歷史規(guī)律的把握和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具有了由現(xiàn)實到理想、由實然到應然飛躍的歷史可能性。馬克思反對設定一種高懸的、永恒的價值,認為任何價值都只能在人的歷史性活動中尋找意義、獲得解釋。資產階級宣揚的自由與平等并以此為基礎建構的永恒正義,無非是為資本主義制度作辯護的產物,其抽象論證正義和權利的方式外在于歷史的真實進程,不能真正推動歷史的進步和人的發(fā)展。馬克思在分析批判資本主義經濟生產關系的基礎上,提出基于人、面向人而展開的價值體系,指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內在于客觀歷史進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趨勢之中,追求公平正義的社會關系的價值訴求將會歷史地得以實現(xiàn)。由此,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在人類社會發(fā)展趨勢中實現(xiàn)了對“突然”與“應然”的統(tǒng)一,將作為客觀趨勢的“人的發(fā)展”與作為價值規(guī)范的“人的發(fā)展”辯證統(tǒng)一起來。

因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既不是一些反對者所指責的那樣是缺乏價值指向的“經濟決定論”或“機械決定論”,也不是基于經驗性研究而展開的實證科學,更不是以先驗價值或道德假設作為判斷標準的人本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超越了西方傳統(tǒng)哲學價值規(guī)范與科學實證相互對立的“二元論”解釋模式,基于人的生存境遇并始終面向人的真正解放,尋求對社會存在的內部矛盾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歷史的延展中將價值與科學、應然與實然、理想與現(xiàn)實統(tǒng)一起來。因此,作為科學性與價值性辯證統(tǒng)一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必然包含正義性維度。

三、社會生產領域中的正義向度

在馬克思看來,歷史表現(xiàn)為人的實踐活動的具體展開,而人的最本質的實踐活動是生產活動。人的生產總是需要借助一定的社會生產形式,并且要關注產品如何流通與分配,這就涉及人的義務與權利、貢獻與收益、財富與分配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均是內置于生產方式本身而進行的討論。馬克思指出:“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而生產條件的分配,則表現(xiàn)生產方式本身的性質?!盵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2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因此,在資本主義制度內討論程序正義、交易正義或分配正義等問題,需要深入到生產關系的實質和生產的普遍規(guī)律中加以理解。我們也是在這個意義上認同馬克思拒斥法權意義上的正義闡釋,而堅持一種立足于社會生產關系建構起來的實質正義。

恩格斯指出:“經濟學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歸根到底是階級和階級之間的關系;可是這些關系總是同物結合著,并且作為物出現(xiàn)。”[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4-1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將工人的“活勞動”轉化為“死勞動”,并將這一歷史性的轉變與資本的增值緊密捆綁在一起。馬克思在討論“資本”時,始終要求追溯資本生成和增值的歷史進程與運動方式,即資本的歷史性生成;同時也要求將資本置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及其制度中加以認識,揭示具體物的背后的人與人之間的本質關系,即資本及其關系的運動。資本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財富或者資產的概念,也并非僅僅作為物質實體被認知,而是具有價值增值的經濟層面與制度構建的政治層面雙重含義。一方面,資本在經濟和生產上呈現(xiàn)出將追求財富積累和利潤增長合理化的趨勢,另一方面,其在制度層面將以財產為基礎形成的所有權制度及其正義性合法化。在此,資本不再是關于財富、貨幣的靜態(tài)的或是被動的概念,而成為一種主動性的語義構建與權力,形成對具體現(xiàn)實的抽象的統(tǒng)治力量。因此,馬克思在發(fā)現(xiàn)了勞動力商品的特殊性和剩余價值的秘密基礎上,深刻地指出資本主義社會是資本的生產和再生產,在遵循所謂“等價交換”的平等原則背后是抬高物的價值并貶低人的價值,在形式公平的背后是包含強制性因素的勞資矛盾,從而將資本主義自由、平等的虛假面目揭示出來。

由于正義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社會關系中具有不同的實現(xiàn)程度和評價標準,所以評價正義應當立足于歷史性的社會生產。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說什么天然正義,這是毫無意義的。生產當事人之間進行的交易的正義性在于:這種交易是從生產關系中作為自然結果產生出來的……只要與生產方式相適應,相一致,就是正義的;只要與生產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義的。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奴隸制是非正義的;在商品質量上弄虛作假也是非正義的。”[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37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這些語義上的直白表達也被伍德等學者作為直接依據(jù)用于闡釋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正義的接納。其實并非如此,正義和權利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應該符合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人類不可能超出歷史條件提出特定的任務。這就是為何馬克思所提出的“與生產方式相一致”體現(xiàn)的階段性正義,如果將古代奴隸社會視為正義的原則置于資本主義社會,就會變?yōu)榉钦x的。馬克思并不是要承認資本主義生產的正義性,這恰恰是被批駁的對象,他要強調的實質上是社會生產及其正義的歷史性。

在馬克思看來,“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極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觀念上的權利來滿足,絕大部分卻要靠物質的手段來實現(xiàn)”。[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24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正是在此意義上,生產正義一方面要求保障工人獲得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并公平地獲得自我實現(xiàn)手段的權利;另一方面要求保障工人公平地參與企業(yè)生產經營與社會決策的權利。然而,資本主義的本質和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決定了它無法在社會生產領域實現(xiàn)正義,其財富分配無法保障多數(shù)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權利。而馬克思主義所要求的社會正義,是一種貫穿生產領域和分配領域的根本性變革,只有生產資料真正歸社會共同所有,而非資產階級等少數(shù)人所有,才能真正建立基于實質正義原則的社會,真正保障大多數(shù)人能夠享有實質性的公平正義和權利。在此意義上,馬克思主義的正義理論具有立足于社會生產的正義向度,而非抽象的、空洞的、形式化的資產階級法權教條。

四、社會結構和制度變革的正義向度

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包含了對人的權利和社會正義制度的實質性考察。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中關于權利的合法規(guī)定與權利的實際享有之間存在巨大的“裂痕”。雖然資本主義法律在形式上確立了所有人自由、平等的權利原則,但實際上,不同社會階層在實際享有這些權利時存在機會、能力、程度等方面的不平等。18世紀至19世紀的資本主義歷史表明,只有資產階級在事實上享有這些權利,而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事實性壓迫及由此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異化,則表明生產資料私有制導致資本主義社會自身無法解決的弊端,即日益擴大的社會生產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根本矛盾。資產階級雖然宣稱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資產階級權利的永恒性和普遍性,但這種社會結構和制度使得無產階級根本沒有條件和能力享有這些權利,因而資產階級所謂的正義對廣大無產階級來說只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

細讀馬克思的文本,可以發(fā)現(xiàn)馬克思其實并不反對人的權利主張,他真正反對的是資產階級辯護士“關于‘正義’的空話”[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36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以及論證資本主義私有財產制度合法化、永恒化的方式。資產階級曾經在歷史上起過革命性的作用,它斬斷了同封建特權的一切聯(lián)系,并且以自由、平等為武器,旨在消滅一切舊的特權階級。然而究其實質,資產階級無法擺脫維護自身階級利益的封閉立場,因而無法代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前進方向和正義之道。資產階級欲蓋彌彰地辯解,“在階級社會中一切階級都可以享有這些權利”,但事實上只有在無階級的社會中所有人才能享有這些權利。[注]R.G.佩弗:《馬克思主義、道德與社會正義》,348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因為無產階級沒有私有財產需要保護,他們在解放自身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摧毀了為少數(shù)人代言的那套保護私有財產的資本主義制度。因而,無產階級運動的任務不僅在于消滅一切“階級特權”,關鍵在于“消滅階級差別本身”[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2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在此意義上,無產階級的制度變革運動和要求更接近一種實質性的公平與正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無產階級平等要求的實際內容都是消滅階級的要求。任何超出這個范圍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謬?!盵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48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因此,馬克思極力反對并試圖打碎資產階級費盡心思所營造的關于權利和正義的意識形態(tài)幻象,使無產階級盡早覺悟,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有清醒認識并聯(lián)合起來進行抗爭。

馬克思主義反對資產階級關于權利和正義的抽象說教,本身并不是指向正義概念本身,而是將斗爭的矛頭徹底指向私有財產制度以及由此造成的結構性社會壓迫以及階級特權,即導致權利、財富、機會、收入等方面的不平等的社會關系。正義和法律所規(guī)定的權利、自由等價值,本質上是相應的社會結構和制度所決定的次生規(guī)范。因此,無產階級只有徹底變革導致社會不公平的根源,即徹底變革私有財產制,才能實現(xiàn)真正符合整個人類根本利益和價值訴求的正義的社會。

通過上述論述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馬克思主義包含豐富的正義思想,其理論向度在歷史發(fā)展運動、社會生產領域、社會結構和制度變革中不斷得以展開。對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的討論應當深入到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語境和歷史進程中去,探討馬克思主義的正義理論在何種意義上是可能的,以及依據(jù)何種范式將其正義理論充實到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馬克思強調在分析歷史發(fā)展客觀進程的基礎上尋求社會權利與正義、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以及人類的最終解放。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在歷史生成之外構建絕對真理和規(guī)范性原則,而是真正超越了傳統(tǒng)西方哲學植根于科學與價值二元張力的解釋模式,從本質上尋求對社會存在的內部矛盾和客觀規(guī)律的更深層次的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正義理論體現(xiàn)了科學性和價值性的辯證統(tǒng)一。其中,價值性的維度突出了無產階級的政治理想和利益訴求,歷史性的維度強調了歷史進程對正義的階級性、時代性、區(qū)域性的客觀約束,兩個維度辯證地統(tǒng)一于馬克思主義的正義理論之中。在這個意義上,對于集現(xiàn)實性與理想性、科學性和價值性于一體的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應該成為我們重視并付諸努力的時代課題。

猜你喜歡
資本主義正義馬克思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fā)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在馬克思故鄉(xiāng)探討環(huán)保立法
有了正義就要喊出來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法律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