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寫‘二’說‘兩’”到“寫‘兩’”

2019-01-06 02:14戴陳丹琦
現(xiàn)代語文 2019年9期
關鍵詞:語義

戴陳丹琦

摘? 要:基于呂叔湘先生所說的“寫‘二說‘兩”的判斷,重點結(jié)合“二”和“兩”的讀音、字形、語義和語用特點,分析兩者的使用狀況。從讀音、字形的角度來說,“兩”的響度大于“二”,有助于交際主體之間實現(xiàn)信息的傳達;阿拉伯數(shù)字“2”在書寫上更為便捷,“二”和“兩”均不占優(yōu)勢。從語義角度來說,“二”與“兩”的概念義與色彩義有別,在古代漢語中,“二”多用于指稱平行二物,“兩”用于指稱“車之兩軛”;在現(xiàn)代漢語中,“二”側(cè)重于數(shù)字的本身,“兩”更側(cè)重于衍生泛指,同時“兩”的褒義色彩又強于“二”。從語用角度來說,在與三類數(shù)詞、量詞的搭配時,無論是在書面語中還是在口語中,“兩”的使用頻率都要高于“二”??傮w來看,呈現(xiàn)出既說“兩”又寫“兩”的使用趨勢。

關鍵詞: “二”;“兩”;使用趨勢;語義;語用

一、引言

由于“二”與“兩”的均可以表示數(shù)詞“2”,學界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Hockett(1947)認為,“二”和“兩”的分布互補,所以可歸入一個語素。不過,Hockett的這種認識忽略了“二”和“兩”的使用也具有相同的語言環(huán)境。朱德熙先生(1982)認為,“二”和“兩”的互換條件有兩種:一是“二”和“兩”在充任系數(shù)時可以互換,例如“二百”與“兩百”;二是放在度量詞前均可形成數(shù)量短語,例如“二尺”與“兩尺”,“二斤”與“兩斤”。實際上,“二”與“兩”是不能完全同等互換的。朱德熙(1982)區(qū)分了作為數(shù)詞“2”的兩個變體“二”與“兩”,認為“兩”只能出現(xiàn)在除“十”以外的系數(shù)詞和度量詞前,而“二”還可以單說、出現(xiàn)在系位組合的模項以及在“第”之后組成系數(shù)詞。呂叔湘(1984)不僅區(qū)分了“二”和“兩”作為數(shù)詞“2”的用法,還討論了“兩”所具有的指稱成對的親屬關系、表示雙方以及表示不定數(shù)的用法。

也有學者對“二”和“兩”作了歷時梳理。王力《漢語史稿》(1980)認為,“兩”最初是表示天然成雙的事物。傅力(1996)追溯了“兩”的本義,認為它側(cè)重于“平分為二”。張靜靜(2007)指出,“二”的本義為平行二物;“兩”的本義是指車之兩軛,后泛指成對之物。通過考察“二”與“兩”的本義與來源,可以描述出兩者的歷史演變。

呂叔湘先生在《語文雜記》(1984)中,曾預測了“寫‘二說‘兩”的使用趨勢。他指出,未來“二”可能會變成一個多音字,《新華字典》也不得不在“二”字底下注兩個音“èr”與“l(fā)iǎng”;而在口語里,“兩”將侵占“二”的地盤,說“兩萬、兩千、兩百”的人比說“二萬、二千、二百”的人更多。

那么,“寫‘二說‘兩”的使用趨勢是否已成為事實?呂先生預測的理據(jù)又是什么?由于目前對當代漢語中“二”和“兩”用法的研究還不夠全面,所以還不能很好地回答這兩個問題。本文以“二”與“兩”為研究對象,從語音、字形、語義和語用的角度,重點探討兩者在可互換條件下的使用頻次,意在凸顯“二”與“兩”的使用趨勢與走向。

二、“二”和“兩”的語音與字形

我們知道,“二”和“兩”均是音義結(jié)合的符號。語音上的聽覺特點和書寫上的視覺特點,對兩者的選擇和使用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一)“二”與“兩”的語音分析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zhì)載體,它對語言符號的使用必然會產(chǎn)生影響。語音的自然屬性可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發(fā)音——傳遞——感知。從某種程度上說,音強的語音單位更容易被感知。下面,我們就對“二”與“兩”的音強進行分析。首先,看二者的音強示意圖:

圖1? “二”與“兩”的音強示意圖

“二”在漢語拼音中寫作“èr”,它的讀音比較特殊,漢語中除常見的“兒化韻”外,只有少數(shù)幾個字讀作卷舌央元音[?]。讀“二”時伴隨著卷舌,舌位略上升,由較低的舌位上升至舌位的中部。在“二”這一音節(jié)中僅有一個[?]為主要元音,因此,音長較短;它的聲調(diào)為去聲,絕對音高由最高降至最低。

“兩”在漢語拼音中寫作“l(fā)iǎng”,聲母為邊音l[l],韻母由韻頭高元音i[i]、韻腹低元音a[?]、韻尾舌根鼻音ng[?]構(gòu)成。主要元音a為低元音,響度較大;以舌根鼻音作韻尾,可以任意延長;韻頭i與韻尾ng均為濁音,發(fā)音時聲帶產(chǎn)生振動?!皟伞卑l(fā)音時,舌位由前往后滑動,經(jīng)歷了四個音素,具有較長的動程?!皟伞钡穆曊{(diào)為上聲,絕對音高總體上升。

林燾、王理嘉(1992)通過語音實驗的測試,證明在音強、音高和音長相同時,元音比輔音聽起來響,低元音比高元音響,濁音比清音響,鼻音比擦音響,擦音比塞音響。從圖1可以大致看出“兩”與“二”的響度起伏。在“l(fā)iǎng”這樣一個較長的音段中,元音與輔音相交替,響度變化時有起伏,這個音節(jié)中最主要的發(fā)音是在韻腹,低元音a的響度要高于元音er。

音強、音色、音長和音高均可以影響響度的起伏,其中音長對漢語的制約作用更為明顯。假若用同等的音強說“二”與“兩”,由于“兩”的音素多于“二”,所以它的音長就要長于“二”。因此,在交際過程中,如果“二”與“兩”同時共現(xiàn)的話,總是“兩”聽得比“二”更為清晰。

南方方言保留了較多的古音因素,這或許可以為“兩”的使用頻率高于“二”提供一個佐證。以吳語為例,它近中古雅言,繼承了中古漢語的八聲調(diào)和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語音與《廣韻》等古代韻書高度吻合。在吳語中,卷舌元音類如“兒”讀作鼻音[n313]或[?313]。同時,在使用數(shù)詞“2”時,選擇了“兩”[lia51]作為它的讀音。“兩”在吳語中可以與“第”相搭配作為序數(shù)詞,甚至可以與度量衡單位“兩”搭配,讀作“兩兩”。鼻音[n313]與前高元音為韻腹的“兩”[lia51],其讀音更加清晰,從而能夠更加有效識別。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格賴斯(H.P.Grice)曾指出,語言交際要遵循“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其中的方式準則(Manner Maxim)是指話語表達要清楚明了。可以看出,就語音角度來說,“兩”比“二”更為清晰,也更能有效地傳達話語意義,從而避免晦澀歧義的產(chǎn)生。因此,大家在日常交際中更傾向于使用“兩”。

(二)“二”與“兩”的字形分析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語言的視覺符號。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語言傳達信息中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性,通常比音響印象更為持久。

據(jù)傅東華《字源》的觀點,“兩”的產(chǎn)生要晚于“二”,可見,在“兩”產(chǎn)生之前,“二”已經(jīng)在使用了。那么,在已有“二”的情況下,為什么會再造一個同義詞“兩”呢?由此可以推測,“兩”的最初用法并不完全等同于“二”,兩者的具體使用范疇在下文中會有具體分析。就它們的起源來看,“二”的最初字形是兩根算籌(古代計數(shù)的竹簽)平放;“兩”的早期字形像一輛雙套馬車上的軛和一堆馬鞍。從漢字的演變角度來說,“二”的書寫要方便于“兩”(除了大寫“貳”)。不過,在數(shù)詞“2”的范疇內(nèi),阿拉伯數(shù)字“2”可能是我們在想到表示數(shù)詞時最先進入到我們意識的成員,是數(shù)詞“2”的原型范疇。阿拉伯數(shù)字傳入我國大約是在13到14世紀,但在我國推廣使用僅有100多年的歷史。雖然如此,由于阿拉伯數(shù)字簡便易寫,現(xiàn)在已成為人們學習、生活和交際中最常用的數(shù)字形式。就目前情況來看,漢字數(shù)詞“二”與“兩”通常情況下不如阿拉伯數(shù)詞“2”的使用廣泛。

三、“二”和“兩”的語義特點

語音是詞語的形式與載體。詞義所指的是詞語的內(nèi)容,反映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它是詞的主體。詞義可以分為概念義與色彩義,其中,概念義是詞的基礎部分,直接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色彩義則反映了人類認識的主觀傾向,也是構(gòu)成詞義的重要部分。

(一)“二”與“兩”的概念義

詞語的概念義是指說同一種語言的人對客觀世界所形成的主觀映像?!岸迸c“兩”的概念義在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中有所不同?!岸弊畛醵嘤糜谥阜Q平行二物,“兩”則用于指稱“車之兩軛”;在現(xiàn)代漢語中,“二”更側(cè)重于數(shù)字本身的使用,“兩”則更側(cè)重于與量詞相結(jié)合,并且衍生出泛指義。

1.“二”與“兩”的古代概念義

《說文解字·二部》云:“二,地之數(shù)也。從耦一,會意。古文又從弋?!痹S慎的這一解釋與道家的觀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謂是一脈相傳?!耙弧睘榈乐?,是萬物的開始;“二”為“地之數(shù)”;“三”代表了天、地、人之道。現(xiàn)代學者郭沫若與彭澤潤、李葆嘉對“二”的來源問題也進行了探討。郭沫若(1982)說:“數(shù)生于手。古文一二三四字體作一二三亖,此手指之象形也?!迸頋蓾櫋⒗钶峒危?002)說:“數(shù)詞來源于名詞。漢語‘一源于‘自(即鼻,音同‘一),‘二源于‘耳(人之雙耳為二)?!笨梢哉f,“二”橫體現(xiàn)了對數(shù)字的天然描繪,本義是指“平行二物”,而后被賦予了深刻的哲學蘊涵。

《說文解字·?部》對“兩”的解釋是:“兩,二十四銖為一兩。從一;?,平分,亦聲。”段玉裁注:“一字衍。……按兩者,?黃鐘之重。故從?也?!睂Α?”的解釋是:“?,再也。從冂,闕?!兑住吩唬骸畢⑻?地。凡?之屬皆從??!边@里許慎將“兩”與“?”視為兩個字。于省吾先生(1983)經(jīng)過認真考證,認為“兩”與“?”實際上本為一字。“兩”字形容的是“車之兩軛”,泛指成對之物;此外,“兩”也有量詞的用法,古時二十四銖為一兩。

2.“二”與“兩”的現(xiàn)代概念義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二”作為數(shù)詞的解釋是:“一加一所得的數(shù)目?!薄岸边€可以作形容詞,分別表示“兩樣,別的”、“不專一”?!皟伞弊鳛閿?shù)詞則有三個義項,第一個義項是:“一個加一個是兩個”,與“二”大體相同,不過,這一解釋突出了“兩”與量詞相結(jié)合表示數(shù)詞“2”的使用特點。在數(shù)詞詞性中,“兩”還具有表示“雙方”和表示不定的數(shù)目兩個義項。同時,“兩”還保留了充當質(zhì)量單位的量詞義項。

從現(xiàn)代漢語中“二”與“兩”的義項來看,兩者均是數(shù)詞“2”的變體,“二”側(cè)重于表達數(shù)字本身的運算,“兩”則與量詞結(jié)合更為緊密。同時,“兩”在數(shù)詞上的使用更為廣泛,暗含了“雙方”相對立的含義,并超出數(shù)詞“2”的范疇,而泛指不定數(shù)目。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二”本是數(shù)詞“2”的正統(tǒng),不過,在歷時演變過程中,“兩”逐漸分擔了“二”的部分功能,并衍生出更為廣泛的數(shù)詞義項。同時可以看出,在數(shù)詞的使用上,“兩”也是后來居上,逐漸超過了“二”。

(二)“二”與“兩”的色彩義

感情色彩義體現(xiàn)了說話人愛憎好惡的褒貶情感。人們在使用所選定的詞語時,往往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不過,即使是同一個詞語,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域,其色彩義也會有所不同??偲饋砜?,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二”的貶義色彩都較為突出,“兩”則多指成雙成對的事物,更受人們偏愛。在不同地域中,“二”與“兩”的使用情況也不盡相同,南方區(qū)域更偏向于使用“兩”,而北方區(qū)域則是二者并重。

1.感情色彩的古今差異

我們對《中華大字典》(1915)中的“二”“兩”義項進行了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xiàn),“二”共有11條義項,其中一條義項含有貶義:“謂異端也?!比纭盾髯印と逍А吩疲骸安⒁欢欢?,所以成積也?!薄皟伞痹凇吨腥A大字典》中共有13條義項,均為中性義。由此可知,“二”在先秦時期即具有貶義色彩,如“二心”多指“異心,不忠誠”;而“兩”多表示成雙成對的事物,更加契合中國偏愛均衡對稱事物的審美觀念。

我們還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二”與“兩”有關詞目的感情色彩進行了統(tǒng)計,具體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發(fā)現(xiàn),“兩”的褒義色彩詞語所占比例要多于“二”,如:“兩袖清風”“兩全其美”等,而“二”的詞目中沒有出現(xiàn)具有明顯褒義色彩的詞語?!皟伞币簿哂匈H義色彩,如:“兩張皮”(比喻原本聯(lián)系緊密的事物變成相互脫離、各不相干的狀況)、“兩面三刀”等,但“二”的詞目的貶義色彩所占比例要明顯高于“兩”,如:“二百五”“二流子”等。再如近些年來,在網(wǎng)絡上頗為流行的“二”,它單用作形容詞,用以形容一個人愚蠢,也含有貶義色彩。

總體上看,“二”的貶義色彩較濃,相比之下,“兩”更多地被用于具有褒義或中性的詞語。如:“二百五”被賦予較強的貶義色彩,常指“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而“兩百五”則屬于中性的表達。在與動量詞“回”的搭配上,“二回”更多地是單純強調(diào)次數(shù),“兩回”的口語色彩較濃,更能表達出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因此,在“二”與“兩”語義相同、能夠互換的條件下,人們也許更傾向于使用褒義色彩較強的“兩”。

2.感情色彩的區(qū)域差異

“二”與“兩”不僅存在著感情色彩的古今差異,也存在著區(qū)域差異。總體上看,“二”具有較強的地域色彩,在北方方言中,“二”字能產(chǎn)性較高,而南方方言區(qū)則較少使用“二”,更多情況下是用“兩”。

鄭桂玲(2012)對南方作家楊少衡和北方作家劉心武作品中“二”和“兩”詞語的使用情況進行了一個統(tǒng)計,在北方作家劉心武的作品中,“二”和“兩”的使用頻率均比較高;而在南方作家楊少衡的作品中,含“兩”的詞語的數(shù)目遠遠多于含“二”的詞語。由此可見,“二”和“兩”詞語的使用在南北地域上確實是存在一定差異。不過,就總體來說,“兩”的使用頻率仍然高于“二”。

再看各地方言中有關“二”的用法。在北方大多數(shù)方言中,都有“二”的用法,如在東北方言、陜西方言、天津方言、河北方言的口語中,“二”具有獨特的語義,用于形容人(物)愚笨或者形容一人做事很離譜、不著調(diào)。尤其是在陜西方言中,含“二”的詞語很多都具有貶義色彩或調(diào)侃意味:“二慫,二錘子”,是形容一個人分不清場合、做事不計后果;“我二了”,是形容自己聽到驚人且不能理解的言論時的心理狀況;“那家伙踢球二得很”,則是形容某方面比較強悍,帶有戲謔的味道;有時還用來形容某種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低級失誤或者錯誤行為。在南方粵方言中,含“二”的詞語也有貶義用法,如“二五仔”常用于指代告密者、叛徒、出賣組織的內(nèi)奸等。

綜上所述,從總體上看,“兩”多用于褒義詞語,而“二”的貶義色彩較強。南方方言區(qū)更偏向于使用“兩”,而北方方言區(qū)則是“二”與“兩”的使用并重。同時,“兩”無論是在北方還是在南方,均具有深厚的方言基礎。

四、“二”與“兩”的語用特征

(一)“二”與“兩”的搭配分析

通過北京大學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筆者對“二”“兩”與數(shù)詞、量詞的搭配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具體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動量詞“次”“回”等前面使用“兩”的例句較多。關于“次”的用法,呂叔湘曾指出,在數(shù)學領域主要使用“二”,如我們常說“一元二次方程”而較少使用“一元兩次方程”。我們認為,數(shù)學中的“次”與在非數(shù)學領域中使用的“次”在實質(zhì)上并無差別,“兩次方”“二次方”都是指一個數(shù)與它本身相乘所得的乘積,因此,筆者仍然把數(shù)學中的“次”歸為動量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能夠與“二”和“兩”互換搭配的數(shù)詞及量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數(shù)詞中的位數(shù)詞,如:“百”“千”“萬”“億”等;第二類為量詞中的傳統(tǒng)度量衡詞,如:“斤”“寸”“尺”“丈”等;第三類為量詞中的動量詞,如:“回”“趟”“次”等??梢哉f,把“二”和“兩”置于相同的語用條件下去考察其不同,更能看出兩者的差異所在。

(二)“二”與“兩”的語用分析

在呂叔湘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對傳統(tǒng)度量衡單位與新興度量衡單位進行了區(qū)分,作者指出,傳統(tǒng)度量衡單位前以用“二”為常,新興度量衡單位前則大多用“兩”。不過,通過對新興度量衡單位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二”還是“兩”,大都可以被數(shù)字“2”所代替,而“兩”卻極少使用。我們知道,新興度量衡單位大多是從西方引進的,都有其相應的英文簡寫符號,出于語言經(jīng)濟性的原則及統(tǒng)一書寫的考慮,很少與漢字數(shù)字搭配使用。因此,新興度量衡單位前“二”“兩”的使用不在本文探討范圍之內(nèi)。

在BCC語料庫中,基數(shù)詞“十”在與“二”的搭配中占有絕對優(yōu)勢,除此之外,“二”“兩”在與位數(shù)詞“百”“千”“萬”“億”搭配時,并沒有哪一方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通過對BCC語料庫中“二”“兩”使用頻次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二”與位數(shù)詞的搭配總體上要高于“兩”與位數(shù)詞的搭配,不過,兩者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以“百”為例,“二百”的使用頻次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兩百”與“二百”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兩千”與“二千”使用頻次差距的縮小則更為明顯。同時,隨著位數(shù)詞的增大,“兩”的使用頻次還出現(xiàn)了后來居上的態(tài)勢。1986年,“兩億”的使用頻次首次超過“二億”;1988年,“兩萬”的使用頻次又超過了“二萬”。而且在近二十年,“兩”與“千”“萬”搭配的使用頻次一直高于“二”。

如前所述,呂叔湘先生曾預測說“二”“兩”的使用趨勢是“寫‘二說‘兩”。筆者基于BCC語料庫的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即使是在書面語中,使用“兩”的頻次也逐漸呈現(xiàn)出高于“二”的趨勢。也就是說,目前不僅說“兩”成為主流已是既定事實,甚至寫“兩”替代寫“二”在不久的將來也可能會變成事實,“兩”的使用范圍比呂先生當年總結(jié)的還要更廣一些,使用頻次也更高一些。

需要指出的是,在現(xiàn)代漢語中,與“二”“兩”能夠互換搭配的數(shù)詞、量詞是有限的,主要有位數(shù)詞“百”“千”“萬”“億”,傳統(tǒng)度量衡詞“斤”“寸”“尺”“丈”,動量詞“回”“趟”“次”等。這三類詞在與“二”“兩”搭配時,一開始便是任意性的隨機選擇,為何在現(xiàn)代漢語的發(fā)展過程中卻逐漸顯現(xiàn)出可能“最后把‘二排擠掉”(呂叔湘,1984)的趨勢?未來是否延續(xù)這種趨勢仍有待于時間的驗證,但是這種趨勢的出現(xiàn)必定有其深刻的原因。

五、結(jié)語

本文從讀音與字形、語義、語用特點的角度對“二”與“兩”的用法進行了梳理、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在語音上,“兩”的響度要大于“二”,是交際的首選;在書寫上,“兩”與“二”的優(yōu)勢均不明顯,不如阿拉伯數(shù)字“2”便捷簡單。在語義特點上,“兩”比“二”擁有更為廣泛的數(shù)詞義項;“二”多用于貶義詞語的表達,“兩”則多用于褒義詞語;“二”具有較強的地域色彩,北方方言中“二”字的能產(chǎn)性較高,南方較少使用“二”的詞語而多用“兩”。在語用功能上,與“二”“兩”能夠互換搭配的數(shù)詞、量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數(shù)詞中的位數(shù)詞,第二類為量詞中的傳統(tǒng)度量衡詞,第三類為量詞中的動量詞。在這三種條件下,“兩”無論是在書面語中還是在口語中,其使用頻率都要高于“二”,從而呈現(xiàn)出既說“兩”又寫“兩”的總體趨勢。

參考文獻:

[1]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2]呂叔湘.語文雜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3]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傅力.“雙”、“兩”釋異[J].中國語文,1996,(5).

[5]張靜靜.上古漢語“二、兩、雙、再”用法再考察[J].中國文字研究,2007,(1).

[6]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7]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8]傅東華.字源[Z].董作賓校訂.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5.

[9]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通論(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10][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1]郭沫若.釋五十[A].郭沫若.甲骨文文字研究[C].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

[12]彭澤潤,李葆嘉.語言理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13]于省吾.釋兩[A].山西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

[1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15][瑞士]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名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16]陸費逵,歐陽溥存.中華大字典[Z].上海:中華書局, 1915.

[17]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修訂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18]鄭桂玲.“二”與“兩”的語法、語義、語用功能比較與偏誤分析[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4.

[19]楊黎.數(shù)字“2”在中國社會文化里的應用及其涵義[J].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4).

[20]郭丹鳳.“二”和“兩”的偏誤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21]程錦.基于語料庫的漢語數(shù)詞“二”“兩”用法的歷時研究[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22]Hockett,C.F.Problems of Morphemic Analys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47.

猜你喜歡
語義
基于街景圖像視覺影像語義分割的街區(qū)綠視率研究
韓國語“容入-離析”關系表達及認知語義解釋
淺析俄語動詞前綴語義的意義
淺論“在+處所”的語義功能和語法形式
國內(nèi)語義偏離的研究現(xiàn)狀
語義搭配的辨識與修改
英漢“走” 類動詞的語義及詞化對比研究
德阳市| 来宾市| 曲麻莱县| 金昌市| 巴青县| 钦州市| 凤城市| 沅陵县| 都安| 肥西县| 白河县| 夏津县| 江口县| 拜城县| 宁夏| 湘潭市| 巴马| 保定市| 渭南市| 靖西县| 竹溪县| 梁山县| 桓台县| 来安县| 河西区| 久治县| 三门峡市| 科技| 恩施市| 五峰| 株洲市| 嘉定区| 乐至县| 额尔古纳市| 甘泉县| 南乐县| 泌阳县| 七台河市| 泗阳县| 龙南县|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