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浩
(遼寧省大連市婦幼保健院,遼寧 大連 116021)
不孕癥是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不僅影響患者個人健康,還造成夫妻感情及家庭關系受嚴重影響。隨著臨床醫(yī)學技術快速進步發(fā)展,應用現(xiàn)代輔助生育技術為眾多不孕癥夫婦帶來極大希望。不孕癥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聯(lián)合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成功受孕率[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分析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患者的心理常見問題分析及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從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患者100例納入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患者50例,年齡23~42歲,平均年齡為(26.33±1.03)歲;患者年齡1~13年,平均年齡為(4.36±1.64)年。研究組患者50例,年齡22~43歲,平均年齡為(26.26±1.11)歲;患者年齡1~14年,平均年齡為(4.41±1.52)年。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均施行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治療,研究組在接受治療過程中聯(lián)合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患者收治后給予介紹科室環(huán)境及人工授精室環(huán)境,講解疾病知識以及治療方法,提高患者認知度;及時給予患者完善回答疑惑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使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得以有效緩解;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及鼓勵,使患者以良好心態(tài)積極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與患者講解術后相關注意事項,囑咐患者術后飲食注意事項及生活注意事項等;囑咐患者術后14 d來院復查,從而確定有無臨床妊娠;針對未成功妊娠患者應積極尋找原因并鼓勵患者堅持后續(xù)治療。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后受孕情況、放棄治療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
1.4 判定標準:結合本次研究工作內容,科室內部制定護理滿意度,共有25個題目,每個題目分為3個度,包括非常滿意(4分)、滿意(2分)、不滿意(0分),滿分為100分值。
1.5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P<0.05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受孕情況及放棄治療情況比較:經治療后,研究組患者中有8例成功受孕,成功受孕率為16.00%(8/50),對照組患者中有5例成功受孕,成功受孕率為10.00%(5/50),兩組比較可知,χ2=0.7958,P=0.3724。研究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放棄治療,放棄治療率為4.00%(2/50),對照組患者中有5例放棄治療,放棄治療率為10.00%(5/50),研究組放棄情況低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可知,χ2=1.3825,P=0.2397。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經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5.73±3.21)分,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8.34±3.51)分,兩組比較可知,t=10.0136,P=0.0000。
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對于臨床輔助生殖技術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輔助作用,而且被越來越多的臨床專家、不孕癥患者及患者家屬認可與肯定。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在各個生殖中心陸續(xù)開展,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能否成功的影響因素較多,除了操作者的操作技術,患者的心理因素也不可忽視。給予不孕癥患者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十分重要[2]。
確診為不孕癥的患者由于疾病原因以及自我認知該疾病與自己自身身體缺陷有著密切關系,不僅擔心別人歧視,不愿意讓周圍朋友獲知,更不愿意與親朋好友進行深入探討交流[3]。由于不孕癥患者的不良情緒不能有效釋放及宣泄,致使患者的抑郁、憂郁等不良情緒越來越嚴重,致使臨床治療效果受影響。其次,不孕癥患者對于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治療不了解,更恐懼促排卵藥物并發(fā)癥。故此,護理人員應積極配合主治醫(yī)師給予患者針對性疾病宣教及心理疏導干預,使患者及家屬對手術過程了解熟悉,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惑與擔憂,以有助于盡早消除其不良情緒,調整以積極自信的心態(tài)接受疾病,配合治療[4]。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過程中更應該努力積極學習關于不孕癥的相關知識;熟悉掌握??谱o理技能,及時完善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相關問題;及早發(fā)現(xiàn)存在并發(fā)癥,并即刻告知主治醫(yī)師,積極配合對癥處理;從而提高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成功受孕率[5]。綜上所述,不孕癥患者接受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治療聯(lián)合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成功受孕率,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減少患者放棄治療發(fā)生率,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