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光明小學 馬 權
在情境教學理論的指引下,我們嘗試尋求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模式的融合點。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或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確定問題;或再現(xiàn)情境,引導學生建構意義;或營造共享學習情境,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這些運用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把文本中所描繪的情境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能夠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明確學習指向。課文《船長》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一次海難中沉著鎮(zhèn)定地指揮大家依次脫離危險,自己卻與輪船共存亡的感人故事。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船長忠于職守的英勇壯舉呢?在教學即將結束之際,我利用課件呈現(xiàn)了船長在眾人脫離險境后,自己卻隨輪船慢慢沉下的鏡頭。此時,學生內心深處產生了強烈震動。面對多媒體精心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有學生提出疑問:“最后,船長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離開快要沉沒的輪船呢?”針對課堂生成的值得探究的問題,我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通過思考和交流,不僅理清了學生對船長“不合常理”的行為的重新認識,也引導學生領悟了船長忠于職守的崇高品質。
《月光啟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散文,作者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描繪了童年時自己在夏夜月光下,聽母親唱民謠、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無比感激和懷念之情。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教師播放低沉緩慢的背景音樂,出示年邁的母親慈祥地微笑著的照片。教師深情地旁白:在月光下陪伴他長大的母親已經衰老。有一天,作者回老家看望母親,母親被病魔折磨,已失去了記憶,連站在眼前的自己疼愛的兒子都認不出。她望著作者如同陌生人似的笑著,笑得作者淚流滿面。他多么希望能夠重新喚起母親的回憶??!他多么想說:“媽媽,您可還記得……”
教師:假如你是孫友田,你會在媽媽耳邊說些什么呢?靜靜地想一想。
學生1:媽媽,您可還記得我們在月光下唱民謠、童謠的時光嗎?
學生2:媽媽,您還記得我是您深愛的兒子啊!
學生3:媽媽,您還記得當年您教給我的那些詩歌嗎?
教師反饋:這一切,兒子都深深地記著。你聽,“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
教師總結:其實,不管母親是否記得,在作者心里,母親永遠都像一尊玉石雕像那么美麗圣潔,又如同一輪明月永遠珍藏在作者心中。課后,請同學們把想對母親說的話繼續(xù)寫下來。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再現(xiàn)情境,并與語言描繪相結合的方法,將學生帶入母子相聚的場景,激起兒童高漲的學習熱情。教師在引導學生與文本以及作者深入對話的過程中,既回顧了課文內容,領會了“月光啟蒙”的內涵,又使學生感悟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學生在受到真摯情感熏陶感染的同時,也提高了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完成了對文章主旨的意義建構。
教師指導班級學生自主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把學生各自原有的知識信息整合成共享知識信息,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共享學習模式情境。教師有意安排和設計的共享學習情境,能夠促進知識的搜集和吸收,引發(fā)生生互動,增進交流。
課文《在大海中永生》記敘了鄧小平同志逝世后骨灰撒放大海的動人情景。課前我認真分析學情,鄧小平爺爺逝世時,學生們還未出生,對當時情況缺乏了解。怎樣加深學生對一代偉人的感知呢?于是,課前我要求學生搜集一些鄧小平同志的故事來讀,了解改革開放40年來祖國大地的變化,同時自己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圖片資料、文字資料等制作課件。教學伊始,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人物,建立學習課文前應有的知識儲備。鄧小平同志的傳奇人生,僅靠幾節(jié)課學生是不能深刻理解的,因此,學完課文后,可安排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利用課外時間繼續(xù)搜集一些關于鄧小平同志的資料(包括故事、照片、影視作品等)。通過講故事、閱讀分享、觀看影視作品等活動,學生對鄧小平同志的認識會更加全面,他的光輝業(yè)績也會在學生腦海中更加具象化,從而在內心深處激起崇敬之情。具體操作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愛好、特長等分成摘抄組、故事組、影視組等并分別設置任務。摘抄組利用網絡搜集鄧小平同志的生平、貢獻等文字或圖片資料,制作一張電子板報;故事組可以向同學或家人講述鄧小平同志的故事,并利用攝錄軟件制作成故事小視頻;影視組可以與同學交流分享有關鄧小平同志的影視作品。展示環(huán)節(jié),在班級QQ群或微信群等互動學習平臺交流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組織學生評選“最佳編輯”“故事大王”等稱號。這種以任務驅動、合作交流為特點的共享學習情境模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鍛煉了學生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架設了課內外學習相結合的橋梁。
實踐證明,新課標提出的“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初步培養(yǎng)學生具備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為現(xiàn)代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良好契機。從上述幾個教學實例中可以看出,教師充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或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確定問題;或再現(xiàn)情境,引導學生建構意義;或營造共享學習情境,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努力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模式有效整合。這也是我們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探究小學語文“陽光課堂”教學模式的又一次新嘗試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