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新橋小學 馬曉芳
在新的時代,數(shù)學的學習對一個人的發(fā)展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問一些數(shù)學問題,這些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數(shù)學知識,優(yōu)化數(shù)學問題能夠更好地點撥學生,使小學數(shù)學課堂真正地展現(xiàn)自己的光彩。
一些教師會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提問學生的方式達到推動教學進度的目的,就筆者的觀察分析而言,其中有些問題沒有實質含金量,學生收效甚少。針對此類現(xiàn)象,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避免機械式的提問方式,真正聚焦學生的思想以及學生在課堂所學習到的知識。以下筆者對機械式的提問方法相關案例進行分析并給出了改善問題的建議。
小學三年級下冊(蘇教版)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單元,進行教學時,教師采取如下方法展開教學:
教師:一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厘米,那么邊長為2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學生:是4平方厘米。
教師:那么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學生:是9平方厘米。
教師: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正方形的面積是邊長×邊長呢?
學生:發(fā)現(xiàn)了。
教師:很好,那么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是邊長×邊長呢?
學生:是的。
教師:很好,其實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都是邊長×邊長。
在這個提問式的對話教學中,能夠明顯地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教師所要教授的知識是教師自己說出來的,而不是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回答的。教師在提問過程中會給學生一定的暗示,有些學生不通過思考就能夠得到問題的答案,僅僅是對教師的一種附和。這種提問方式就是典型的機械式提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并沒有得到鍛煉,也不能夠真正從意義上理解“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都是邊長×邊長”這個概念,這為學生日后在數(shù)學殿堂深入學習埋下了隱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需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問題空間,例如,教師可以把“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正方形的面積是邊長×邊長呢?”這個問題改為:“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規(guī)律呢?”在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思考探索,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的內涵。
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存在問題設計太過寬泛、難易程度把握不當?shù)膯栴}。不符合學生學情的問題會產生不良結果,例如:打擊學生自信心,影響課堂節(jié)奏等等。為此,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就應準確了解學情,通過拆分難度大的問題、給學生以指導、改變問題內容等方式對問題進行重新設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問題的思考與解決中來。
在教學“分數(shù)的加減法”時,教師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同分母及異分母的加減。在設計教學問題時,教師不能夠直接給出“異分母減法”的問題,這是因為在學生的學習曲線中,同分母加法、同分母減法、異分母加法、異分母減法這四個問題的難度是依次遞增的。如果直接讓學生解決最難的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很有可能會因此衰減。為此,教師針對同分母加法、同分母減法、異分母加法、異分母減法這四類情況設計了四個不同的問題。在實際授課的時候,教師也是以問題的難度為排序依據(jù),讓學生從易到難進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了解某一類問題后,就會對該類問題產生自己的理解,在繼續(xù)思考下一類問題時,學生以此為基礎。為此,教師在做問題轉換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就前一種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歸納總結,為解決后面的問題做鋪墊。例如:在學生了解了“同分母加法”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同分母減法”,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綜合“減法”及“同分母加法”這兩個知識點,解決“同分母減法”的問題。
數(shù)學是一門非常講究邏輯的課程。學生可以憑借直覺得到問題的答案,但并沒有真正理解問題的內涵。教師作為學生學習之旅的引路人,幫助學生反思不足也是教師的教學目標之一。為此,教師可以就教學內容提出更多直指內涵的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
例如,在教授“多邊形的內角和”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展開如下教學:
教師: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
學生:180°。
教師: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
學生:360°。
教師:五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
學生:540°。
教師:你發(fā)現(xiàn)多邊形的內角和有什么規(guī)律嗎?
提出問題后,學生陷入了沉思,教師引導學生從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的內角和特征推導多邊形的內角和。通過推導,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給出答案,即:n邊形(n大于等于3)的內角和為(n-2)×180°。有的教師會在學生得到最后的答案后止步教學,但這并不是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規(guī)則內涵的方式,為此教師應繼續(xù)提問:“為什么會存在‘n邊形(n大于等于3)的內角和為(n-2)×180°’這一規(guī)律呢?”這個問題讓原本以為問題都被解決的學生又一次陷入到沉思中。教師給出針對性的指點:“多邊形的內角和是不是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有聯(lián)系呢?你們能夠通過三角形內角和的規(guī)律找到多邊形內角和的規(guī)律嗎?”有了教師的指點后,學生的思考更具有方向,很快就有學生想到了將多邊形分解為多個三角形的方式來求多邊形的內角和。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增長能力。所謂“滿堂灌”教學方法,其實質就是教師講解知識,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課堂中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條邊關系”時,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能夠發(fā)現(xiàn)三角形三條邊關系嗎?”提出問題后,很多學生都陷入了沉思,他們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后,教師給學生建議,讓學生用紙條模擬三角形的三個邊,通過拼接紙條,用直尺量紙條的長度等方式對“三角形三條邊關系”進行綜合判斷。給出建議后,很多學生都按教師的方式探索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也會給某些存在探索難度的學生以建議,幫助其更好地完成探索。在學生探索了一段時間后,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的長度之和能不能等于第三邊的邊長”。給出問題后,有學生回答:“不能?!苯處熥寣W生進行問題的闡述,有了之前的探索過程,該學生很快通過紙條模擬出該情況,最后發(fā)現(xiàn)當兩邊的邊長之和等于第三邊的邊長時,只能夠形成兩條重合的線而不能夠形成一個三角形。最終,學生通過自己的推導得出了“三角形兩邊之和必定大于第三邊”這個結論。像這樣,讓學生自己做學習的主人,給學生以知識探索的空間才是現(xiàn)代教師應當采取的教學方式。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常常會用提問的方式推動整個教學進度。為了能夠更好地展開數(shù)學教學,優(yōu)化問題,讓學生能夠真正學到知識,領悟到知識非常有必要。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的課堂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充分發(fā)揮提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