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妮雅 李嘉 張?zhí)煊?/p>
[摘? ? ? ? ? ?要]? 為探究人格特質(zhì)與社會支持、人際交往之間的關系,對432名大學新生施測。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大學新生人格特質(zhì)的精神質(zhì)、神經(jīng)質(zhì)均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人際交往中的交往主動性在是否獨生上存在顯著差異;交往開放性與社會支持在大學生父母婚姻狀態(tài)上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社會支持在大學新生的人格特質(zhì)和人際交往之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
[關? ? 鍵? ?詞]? 人格特質(zhì);人際交往;社會支持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1-0008-02
一、引言
艾森克認為:“人格是決定個人適應環(huán)境的個人性格、氣質(zhì)、能力和生理特征?!比烁癜l(fā)展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心理學領域的重要課題。Rrinkerhoff[1-2]等研究認為,高校新生的心理適應主要來源于人際關系和生活,許多大學生在處理人際交往問題上出現(xiàn)障礙,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3]。在大學生心理咨詢過程中,80%以上的心理問題與人際關系問題有關[4-5]。目前研究者已經(jīng)比較一致地認為社會支持是一個人通過社會聯(lián)系所獲得的能減輕心理應激反應、緩解精神緊張狀態(tài)、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因素[6]。
大量研究表明人格特點是影響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7],人格特質(zhì)影響個體對社會支持的感知[8],且不同人格特質(zhì)個體的社會支持數(shù)量、質(zhì)量和對支持的感受程度都存在一定的差異[9]??讉ブ赋鲋饔^支持間接影響人際交往困擾[10],因此考察三者的相互關系尤為重要。本研究基于大學新生心理素質(zhì)的重要性考察人格特質(zhì)與人際交往、社會支持的關系,解釋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產(chǎn)生的困擾,以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模式,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的方法,抽取西北民族大學2018級新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432份,回收并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404份,有效回收率93.5%。其中男生174人(43.1%),女生230人(56.9%);年齡在17~2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8.59歲;獨生子女115人(28.5%),非獨生子女289人(71.5%)。
(二)方法
1.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Short Scale,EPQ-RS)量表最初由艾森克教授等編制[11]。問卷共48個項目,4個維度,每個維度12個項目。問卷采用兩點計分(0=“否”,1=“是”),各項目所屬量表相關系數(shù)在0.298~0.514。
2.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該量表由肖水源等衛(wèi)生工作者在借鑒國外量表基礎上根據(jù)我國實況設計編制[12],共包含10個項目,以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和總分作為評定指標,采用兩點計分。本研究根據(jù)被試群體特點,將問卷中第4、6、7題中的“同事”改為“同學”,第5題中的“女兒”一欄刪除,“夫妻”“配偶”改為“戀人”,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
3.人際交往類型問卷由劉郁編制[13]共包含20個項目,分別為主動性、支配性、規(guī)范性和開放性,各維度得分越高,則其傾向性越強,采用2點計分法,且本研究中α系數(shù)為0.747。
(三)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25.0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使用t檢驗、相關分析、差異分析和中介效應分析。
三、結(jié)果
(一)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社會支持、人際交往與人口學變量的差異分析
結(jié)果表明,精神質(zhì)在性別上具有顯著性差異且男生顯著高于女生(t=2.880,P<0.01);神經(jīng)質(zhì)在性別上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女生顯著高于男生(t=-4.140,P<0.001);交往主動性在是否獨生上差異顯著,非獨生子女顯著高于獨生(t=7.152,P<0.01);父母家庭婚姻狀況為喪偶的大學生的交往開放性顯著高于父母婚姻狀況為結(jié)婚、分居和離婚的大學生群體(F=2.543,P<0.05);父母婚姻狀況為喪偶的大學生在社會支持方面顯著高于其他三種父母婚姻狀況的大學生(F=2.887,P<0.05)。
(二)大學新生人格特質(zhì)與人際交往、社會支持的相關分析
對變量的各維度進行相關分析,人格問卷中的1個因素(外向性)與社會支持的2個因素(對支持的利用率、社會支持總分)與人際交往的4個因素都顯著相關;精神質(zhì)與社會支持中的客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率呈顯著負相關;外向性與社會支持中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率呈顯著正相關,并與社會支持總分有顯著負相關;神經(jīng)質(zhì)與社會支持中的客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率呈顯著負相關,與主觀支持呈顯著正相關;掩飾性與對支持的利用率呈顯著正相關。具體研究結(jié)果見下表。
(三)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在社會支持與人際交往之間的中介效應分析
為進一步驗證社會支持、人格特質(zhì)對人際交往的影響,經(jīng)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到回歸方程1:Y=0.329X+e1;方程2:Y=0.206X+e2;方程3:Y=0.274X+0.263M+e3。模型各路徑的標準化回歸分析系數(shù)見下圖。結(jié)果表明人格特質(zhì)對人際交往有顯著正向預測的作用(β=0.329.P<0.001);當積極情緒進入回歸方程后,人格特質(zhì)對人際交往的回歸系數(shù)有所下降,仍顯著(β=0.274,P<0.001),說明社會支持在人格特質(zhì)與人際交往的預測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模型中介效應為0.0542,效果量R2=0.174,因此社會支持在人格特質(zhì)和人際交往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顯著。
本研究通過對人口學變量分析發(fā)現(xiàn),父母婚姻狀況為喪偶的大學生在交往開放性和社會支持方面都顯著高于來自結(jié)婚、分居和離婚家庭的大學生。這一結(jié)果產(chǎn)生原因可能是來自喪偶家庭的大學生獲得的社會支持較其他婚姻狀況家庭的大學生更多樣,使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表現(xiàn)出更多的開放性。但本研究中來自喪偶家庭的大學生僅8名,數(shù)量上并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對這一結(jié)論的確定還需要收集更多樣本進一步研究。
中介分析表明社會支持在人格特質(zhì)對人際交往的中介作用,說明社會支持在人際交往中起重要作用。從人格特質(zhì)的角度來說,一個熱情合群、情緒穩(wěn)定、溫柔善感的個體遇事能夠?qū)で蠡蛘攉@得他人的幫助,即得到社會支持。然后,個體也會將從他人身上得到的幫助傳遞下去,從而促進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人格中涉及樂于助人、友善利他等特質(zhì)的個體或許不需要社會支持的作用也能夠主動關心他人,幫助身陷困境中的人,從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一點可以證明社會支持在人格特質(zhì)對人際交往的影響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
[1]孟莉.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學報,2009,8(5):49-51.
[2]李芹燕.地方高校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3]Franks P,Campbell TL,Shields CG.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health:the relative roles of family functioning and social support[J].Social Med,1992,34(7):779-788.
[4]Hafen BQ,Thygerson AL,F(xiàn)randson KJ.Behavioral guidelines for health and wellness[M].Morton Publishing company,1988:79-105.
[5]劉朝暉,溫梅,李惠超.淺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06(12):77-78.
[6]許芳.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7]王瑤.大學生人際交往小組輔導策略探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25(2):148-150.
[8]宮宇軒.社會支持與健康的關系研究概述[J].心理學動態(tài),1994,2(2).
[9]黃建平.大學生社會支持對人格特質(zhì)影響模型建構(gòu)[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9):71-72.
[10]孔偉,史菲菲,李建偉.社會支持在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和人際關系困擾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9):963-966.
[11]錢銘怡,武國城,朱榮春,等.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的修訂[J].心理學報,2000(3):317-323.
[1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27-130.
[13]劉郁.人際交往自測與咨詢[M].杭州: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68—171.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