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詩聰 謝及
自古以來,聲樂伴奏的樂器和方式多種多樣、數(shù)之不盡,古有簫笛,今有鋼琴、交響樂和現(xiàn)代電子鍵盤樂器。以下就通過電子管風琴與聲樂伴奏的舞臺實例,談談電子管風琴的實踐應用。
在20 世紀20 年代末,電子管風琴誕生,其前身起源于兩千多年前的管風琴,這是一種具有管弦樂器原理的樂器。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管風琴被賦予更豐富的音色以及獨特的演奏方式,成為一種能夠在任何場合演奏的便利性、綜合性鍵盤樂器。
電子管風琴又稱為雙排鍵電子琴,主要的組成部分是手腳鍵盤、音序器、音源、周邊控制器等。其音色范圍也很廣,幾乎涵蓋了管弦樂器組、打擊樂組和人聲等豐富多樣的音色。
電子管風琴擁有各項技術技巧的操作方式和模擬各種音色的能力,其表現(xiàn)力豐富,有“一個人充當一支樂隊”的美稱。其本身可以被賦予許多音色功能,如“民族特色樂器音色功能”,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出民族聲樂的藝術特點。所以其擁有的各項技術技巧和模擬各種音色的能力,幾乎足以代替鋼琴伴奏或者交響樂伴奏的效果。
鋼琴與電子管風琴也頗有淵源,二者都是鍵盤樂器,但是二者相比,電子管風琴比鋼琴多了腳鍵盤,音色也更豐富。鋼琴作為百琴之王,它的演奏形式雖然多樣化,但是音色單一,表現(xiàn)的力度有限,也沒有進行變革和創(chuàng)新,而電子管風琴就能為鋼琴伴奏增添一抹春色。相比較之下,當今聲樂伴奏更傾向于選擇電子管風琴這種音色較豐富的樂器。
管弦樂團是由弦樂、管樂、打擊樂組合而成,層次分明音色豐富,但在聲樂與管弦樂團的合作中,常常會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比如,樂團排練人數(shù)是否齊全,排練場地的規(guī)劃,財力的消耗,以及各樂手演奏技術是否嫻熟等,人力物力財力消耗非常大。為了減少資源的消耗,降低樂器配合的難度,相比較之下,當今聲樂伴奏更傾向于選擇電子管風琴這種功能強大的樂器代替整個樂團。
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中國音協(xié)電子鍵盤協(xié)會在江蘇常州舉辦的“中國音樂小金鐘獎”中,風格迥異的曲風和豐富多彩的節(jié)奏讓人大開眼界,如開場大合唱曲目《龍吟飛揚》;著名青年古箏演奏家宋心馨與青年電子管風琴演奏家劉丹丹、齊靚合作的《蒼歌引》;著名歌唱家吳碧霞與電子管風琴演奏家曹潔瓊合作的《帕米爾,我的家鄉(xiāng)多么美》……此次小金鐘獎音樂會創(chuàng)新了舞臺上的表演模式,也讓觀眾對電子管風琴發(fā)揮的魅力贊嘆連連。
2018 年4 月底華裔女高音歌唱家司馬麗子舉辦的獨唱音樂會中,也用電子管風琴作為聲樂伴奏樂器。整場演出沒用音響設備,但西岡奈津子、王曉蓮用交響樂團音響效果的電子管風琴為司馬麗子的美妙歌聲伴奏的演出,震撼了整個哈爾濱大劇院,帶給了觀眾一場扣人心弦的視聽盛宴。電子管風琴用其震撼的演奏效果以及豐富的音樂張力征服著越來越多的人們,也越來越多被應用在伴奏實踐中。
聲樂伴奏在音樂藝術中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電子管風琴在聲樂伴奏中帶來的影響令人驚喜,其獨特的舞臺演奏風格以及節(jié)奏旋律為舞臺帶來了別具一格的演奏方式。聲樂伴奏是現(xiàn)如今不可或缺的一種藝術文化,隨著社會音樂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聲樂伴奏選擇電子管風琴作為伴奏,既打破了鋼琴伴奏的單一性又突破了交響樂伴奏的難實施性。接納電子管風琴這種西方現(xiàn)代樂器,與我們東方文化相融合,是社會大背景下的趨勢,也是未來值得重視的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