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青
(河北省安新縣特殊教育中心,河北 安新 071600)
智障兒童屬于特殊兒童,由于智力缺陷,導致其感知、記憶、思維、情感等發(fā)展落后于正常兒童,個別差異性比較大。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正是針對智力殘障兒童進行個別化教育的有效手段。作為班主任,經過多年與家長的接觸,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對智障兒童的認識和教育存在一些誤區(qū),如:家長無法面對現(xiàn)實,對孩子重視程度不夠及缺少家庭教育訓練的方法等,導致智障兒童錯失接受教育的機會或教育呈現(xiàn)不足的狀況。本文試從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創(chuàng)設科學適度的教育方法這一角度來探討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
很多智障兒童的家長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子女是智障的事實,寧愿把孩子送到普通學校去“混”,也不愿讓孩子上培智學校;有的家長到處求醫(yī)問藥,希望找到其子女開竅的秘方,花費一萬、兩萬、五萬……結果毫無效果。作為智障兒童的家長應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自己的孩子,正視事實,家庭成員之間也要彼此支持與合作,并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為孩子爭取更多更好的干預時間和干預機會,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許多智障兒童的家長認為,只有正常的孩子才有享受教育的權利,因此把所有的財力和精力投入到兄弟姐妹中聰慧的孩子身上,而在智障兒童身上投入的關愛極少;有的家長在工作、生活中稍有不順心,把智障兒童當成了出氣筒,非打即罵,使智障孩子的身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在家庭中,作為父母應給予智障子女更多的關愛,主動親近孩子,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使之得到平等參與家庭生活的機會和受教育的權利。
在與家長的接觸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智障兒童的家長在眾人面前有“低人一等”的感覺,事事不愿孩子參加,也不愿帶孩子外出;有的家長覺得愧對孩子,對孩子極其疼愛,事事遷就,希望彌補孩子發(fā)展的障礙,這些行為都將會使智障兒童失去正常交往、學習的機會。作為家長,應意識到要及時對智障兒童開展早期的康復訓練活動,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訓練,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智力、運動、語言等各方面的潛能,為孩子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智障兒童的思維能力、接受能力較正常的兒童存在明顯的差距,家長在教育中要根據(jù)兒童實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孩子粗細動作能力滯后,家長可訓練孩子穿珠子、系鞋帶等;孩子語言能力差,家長可和孩子一起唱兒歌、看圖說話等,切勿要求過高,且教育內容及教育形式要能使孩子易于接受,如:講故事、做游戲、動作模仿等,利用直觀、形象、通俗易懂的方法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使之體驗成功的喜悅。
學校和家庭是孩子生活、學習的兩個重要環(huán)境,教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校與家庭的一致性,現(xiàn)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家長與學校經常聯(lián)系,及時交流學生情況,共同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共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于智障兒童的成長至關重要。作為父母,應給予智障孩子更多的關愛和照顧,和孩子一起參與家庭事務,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一起外出游玩等,同時積極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和諧的家庭生活有助于智障兒童的成長。
除學校外,家庭應是對智障兒童進行自理能力訓練的最佳場所。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注重訓練計劃與兒童作息時間的有機結合,許多課程可以融合在日常作息活動中,如:脫衣、穿衣、系鞋帶,完全可以利用早晚及午睡的時間進行學習,“吃飯”可利用早、中、晚時間進行訓練,通過家長一對一的針對性訓練,有利于孩子腦功能的逐步康復。
作為家長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多與外界交流,從而培養(yǎng)孩子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如:購物、認路、乘車等,讓孩子在一個自然寬松的環(huán)境中去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以增加他們的經歷。同時,可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看看,鼓勵孩子觀察自然界中千變萬化的自然現(xiàn)象,擴大他們的視野,調動他們的興趣及求知欲,并與孩子多交流,使孩子的發(fā)展遲緩程度得到最佳的補償。
智障兒童由于智力缺陷,對他們的教育要比正常兒童花更多的時間,下更多的工夫。家長應采取有助于他們獲得正確答案的方法,耐心細致、持之以恒地進行教育,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應給予鼓勵表揚,甚至一定的物質獎勵,幫助其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感。
榜樣對智障兒童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的一舉一動,他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因此,作為家長應有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如:文明舉止、良好的生活習慣等,使兒童“近朱者赤”,長知識,明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