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丁堰鎮(zhèn)丁堰初級中學 單友健
“教材重構”的創(chuàng)新舉措來源于“學材再建構”的理論思想,最早出現在李庚南老師“自學·議論·引導”的教學法中,其核心內容就是“重組教材內容,實施單元教學”的數學教學思想.“教材重構”要求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能再將教材作為不可變動的“鐵律”,而應該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將教材作為參考,重點是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依據、以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為最終目標開展教學活動,使得數學教學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
教師主體是“教”的主導者,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受到學校及家長的高度重視.現階段,絕大多數的初中數學教師都具備學科基礎,能做到認真?zhèn)湔n、及時授課、定期參與業(yè)務培訓及考核.當然,要想使得教學效果更加顯著,教師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學內容,還需要注意改進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對數學原理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與能力素養(yǎng).而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師的引導,這正是“教”的重要性的體現.初中階段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生涯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打好學生的數學基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學生就會形成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進而學會主動學習.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受眾,是“學”的主體.初中是學生萌發(fā)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知識儲備比小學多但又不完善,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鼓勵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學生大膽思考,遇到問題積極和老師與家長交流,要學會迎難而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思維方式的訓練,塑造學生的理學邏輯與理性思維,科學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
現行教材提供有豐富的案例與練習題,滿足學生的練習需求.圓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曲線幾何圖形,對后續(xù)的幾何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教版教材中,“圓”這一章需要繼續(xù)學習的“舊知識”不多,如圓、直徑等基礎概念,更多的是需要從頭接觸的“新知識”,共計出現了40多個新的概念與定理,如圓心角、弦、弧等基本概念,還有表征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數學定理,以及弧長、扇形面積等計算公式,課程內容豐富,需要掌握的內容很多.
由于“圓”在曲線幾何學習中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教材對這一章的學習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單元共計8大學習目標,共分解成近40條指向性明確的小目標,如掌握切線的概念、證明垂徑定理等.這些教學目標所搭配的動詞不同就說明了不同的學習要求,分為結果型目標和過程型目標兩大類,要求“了解”的知識點有8個,要求“理解”的知識點有17個,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有2個,要求“運用”的知識點有6個,要求“探索”的知識點有5個.因此與其他單元的學習內容相比,“圓”的學習要求更高.
在“圓”的基礎知識中,涉及直線的性質,如切線的性質與判定定理、垂徑定理等;有直線與曲線的關聯內容,如弧長、弦長及圓心角的關系;還有曲線內容,如弧長公式、扇形面積等;甚至與立體幾何也有一定的關聯,如圓錐的側面積與全面積的計算.因此,這一章的學習過程大致可分為直線圖形—曲線圖形—立體圖形,教學內容的深入及新層級知識內容的出現,使得教學容量不斷放大,知識的跨度越來越大,因此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一步步突破自己原有的學習思維,將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進行深化與遷移,自然地銜接教學內容,盡可能地縮小知識內容跨度帶來的斷層感.
對教材的知識網絡進行梳理與重組是教材重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作為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唯一一個曲線幾何圖形,大多數的學習過程都是基于直線與圓組成的復合幾何圖形展開的,相關的性質也與這兩者有關.學生接觸新知識往往遵照由簡單到復雜的規(guī)律,因此可以參照直線幾何圖形的教學思路,將其引入圓的教學中來.
比如,原有教材在第一節(jié)只是簡單地介紹概念與定理,目的性不強.可以嘗試將整個“圓”的單元學習劃分為四個主題,展開專題學習:點與圓、直線與圓、角與圓及多邊形與圓.這樣的內容編排,學生就會聯想到之前學習直線圖形的思路,即由點到線、由線到角、由角到多邊形的學習過程,進而實現新知識和舊知識的溝通與連接.
圖1 點與圓教學模塊架構圖
對學習章節(jié)進行網絡化劃分可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是系統(tǒng)又科學的,在此之后,教師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當然,為了保證學習內容的完整性,這一重組過程的前提是不對教學內容進行刪減處理.
比如,“點和圓的位置關系”這一內容并不是孤立的,可以將其與圓心、半徑及直徑的教學相結合,共同組成“點與圓”的專題教學內容,使得原有教材遞進式編排模式向模塊化編排模式轉變,有效規(guī)避了原有教材對“點和圓”關系探究分離化、破碎化的問題,同時精簡了教學內容,學生對前后知識點的關聯性理解得更加透徹.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已經經歷了對此的修稿與完善,教材中的文字敘述、圖形和圖片、公式和符號等都符合這一年齡段孩子的學習特征,整套教材的可讀性與實用性都很強.但是,在進行教材重組后,原有的表述與邏輯一定會發(fā)生改變,因此就需要對教材與研究性調整與完善,既是對教材重構做出的響應,同時是對原有教材的補充.
比如,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關于“圓”這一部分的教材,重構思路就是分為點與圓、直線與圓、角與圓及多邊形與圓這四大板塊,因此在進行直線與圓的教學過程中,部分知識點可能需要進行后置,如“弦”的概念與性質教學,就需要將其與“直線”“圓”這兩個關鍵詞結合起來,因此其定義可以調整為:直線與圓相交時,產生的兩個交點及其之間的部分就是弦;與此相類似的,在進行“圓的對稱性”教學時,教師也需要體現出“直線與圓”的模塊屬性.在原有的教材中,對圓的軸對稱性界定為:圓是軸對稱圖形,任何一條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圓的對稱軸.在進行教材重構之后,可以將原有表述更改為:圓是軸對稱圖形,任何一條經過圓心的直線都是圓的對稱軸,突出“直線”,弱化“直徑”.
圖2 圓的對稱軸概念闡述變化示意圖
教材重構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調整與更新,弱化參考價值不大的內容,強化重點考核的知識點,引導學生梳理教材中知識的推導過程及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品質,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獲得感與自信心,讓學生在豐富的數學活動中快速成長,切實提高數學學習能力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