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園華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實驗學校,江西 南昌 331700)
美感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常常忽視的部分首先需要社會的廣大認可和教育界的重視。在當今新課標的明文規(guī)定和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下,美學教育在語文作文領域愈顯鋒芒,因此,本人根據(jù)相關實踐對試析初中作文中的美感教育展開研究,緊隨熱點和時代趨勢,就新課改下的美感教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于美育板塊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初中作文美育的改進方案三個方面進行試析。
當今教育在新課改的敦促下不斷朝著現(xiàn)代化、世界化、未來化的方向發(fā)展,然而在其革新和建設的道路上,一定不可避免的問題便是學生真正的思想解放。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一書中,國家教委頒發(fā)明確指出:“美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盵1]據(jù)蘇聯(lián)教育學家贊可夫的觀點,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放大不同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內在和外在的完整個性。不難看出,寫作需要一個思想自由的空間來使學生的心神、思想、情感通過復雜的腦力勞動得以表達,如果自由的空間這一前提都無法提供,那么真正的寫作美也不復存在。新課改后的教育體系和傳統(tǒng)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以人為本”,人的精神是理應是當代教育的主要關注點,與美感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相契合,彼此形成完美的紐扣。與此同時,初中是青少年發(fā)展身心以及思想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學會對美的基本認知初步形成,但缺乏更深層次審美和構造美的指引。如果教育工作者在這一階段趁熱打鐵,抓緊孩子成長的黃金期,在講解基本寫作知識的同時,重視思想情感的流露,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以美育這一新角度切入傳統(tǒng)寫作課堂,那么也不為是一種發(fā)展學生審美和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一種新課改精神的體現(xiàn),一種推動中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中堅力量。
從上個世紀的6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便已閃爍著人文主義和理性思想,踏上了對開放式作文教學的探索的征程,而在80年代以日本為首的亞洲國家,也開始了對對話式作文教學模式的摸索??v觀上世紀各國對于作文教學模式的探索,不難看出作文教學中的開放性、實用性和人文性的光芒。教育者逐漸將作文的課堂主體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從“要我寫”到“我要寫”的思想的轉變,倡導學生思維發(fā)展,形散而神不散。
在當下的傳統(tǒng)作文教育仍占主導地位,國內初中語文教學還需要理論與實踐的多次反復錘煉的形勢下,美感教育在作文教學中的引入相對困難。在思想層面上,教師刻板教學,任務式填塞作文模板,學生思維僵化,一味的接受老師傳授的作文模式,作文學習在初中階段近乎“一潭死水”;在教學系統(tǒng)上,由于初中正處于思維發(fā)散期,需要教育者對其作文體系有合適的思想引導,但當今作文教學模式有明顯模板化、應試化的趨勢,忽略美學教育的進步性。
推進當今教育界對美育的重視,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對于美育的深入理解。培養(yǎng)美育意識任重而道遠,不僅需要教育者把其放在作文教學的第一位,也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同時學生也應當積極配合教師的指引,主動去接受美育教育,適當放松對應試模板的依賴。
老師在指引學生寫“春天”這一話題時,便潛心提問:“大家對春天的印象首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先來說一說自然界中的春天好不好?”這時學生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說春天這個話題很老套,有說春天就是萬物復蘇,老師便拿出周作人寫的《北平的春天》[2]為例,說道:“大作家之所以能夠稱之為大作家,就是因為他總能從細微的,與眾不同的角度觀察春天的美,作文可以說是一門運用非言語語言書寫美的藝術。你寫春天難道僅僅只是寫春天的跡象嗎?同學們,我們這是在寫春天的美呀。”這時便有同學答道:“那我們在人的身體和心靈上也可以看到春天!請問老師,這篇作文是不是文體不限呢?”老師微笑著點了點頭。由此可見,美感教育雖是困難重重,但因其固有的人文屬性勢必會得以學生和老師思想上的支撐,整個環(huán)節(jié)真情流露,順其自然,也是美感教育優(yōu)越性的所在。
對美的追求從人類誕生的那天起就已經(jīng)開始,當代教育雖不主動提及美感教育,但潛移默化中學生也能感受到其影響。但現(xiàn)在根據(jù)新課標的明文規(guī)定,美感教育需要一個開闊的學術環(huán)境和實踐平臺,那么初中語文教學無疑是其最好的“培養(yǎng)皿”,是美感教育普及推廣的最好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