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龍泉中學 楊曉宇
良心教育的理念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更是師德建設的重要保障。高中生思維和活動都更具個性,因此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許多高中階段教師的師愛匱乏、教學存有私心以及忽視換位思考等不符合良心教育理念的現象,我認為,高中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來完善教學策略。
在許多教師眼中,對自己與學生的界限劃分得很清楚,認為與學生相處的過程就是師生對話的過程,這樣容易導致教學模式的僵化,不能體現出師愛的思想。良心教育應該以師愛為基礎,教師真正表達自己的師愛,將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不存私心。比如我在教學中很喜歡找學生們談心,就像媽媽一樣關切地問他們最近的狀態(tài),同時語言要溫和,盡量不讓學生產生距離感,放下教師的姿態(tài)才能走近學生。只要我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哪些同學上課狀態(tài)不好、學習成績突然下降、情緒出現波瀾等,我都會找他們聊一聊,化解心結的同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回歸正常的生活和自我。像關懷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懷學生,撫慰學生心靈的同時也帶給了自己無限快樂。
面對利益的誘惑,許多教師不能把持住自己的內心,趨向于片面追求教學的結果而不注重過程與質量的功利追逐者。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控能力,同等重視教學的過程與結果。比如許多教師習慣性地將教學內容刪減到與考試“無縫對接”的程度,要考的內容認真講解,不考的內容則敷衍了事,這也就是應試教育痕跡總是抹不掉的原因之一。在此我呼吁教學要遵循發(fā)展性的原則,要為學生的長遠考慮。教師要將學生培育成適應社會的人,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延伸教學、素質拓展和能力考查,比如將知識拓展到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內,促進學以致用;依托教材進行素質拓展,合作探究實驗、進行自主的課題項目研究;發(fā)展學生的動手、協作等能力,充實的過程會助力教學開花結果。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容易出現急躁、耐心缺失、易怒等不良情緒,而注重換位思考的教師則能夠很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因此教師可以時常提醒自己換位思考,做到以德服人。
比如我在備課過程中會先預期學生們難理解的問題、學生們每一階段的情緒變化,然后假設自己是他們,琢磨他們的想法并據此“對癥下藥”。這樣在課堂上,我會更有針對性地講授知識,有效減輕課堂的負擔,同時對自己未估測出的問題及時記錄并耐心講解,認真體察學生對知識的迷茫和無助;課下,我會更容易理解他們的思想和活動,自然地與學生打成一片。學生們的問題都有其原因可循,關鍵是教師是否愿意去尋找。換位思考讓教師更加透徹地體會學生的想法,教學的質量也因為彼此理解的深入而得以提高,同時完美地展現師德,更容易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師生關系也會隨之更親近,一舉多得。
總而言之,高中教師應該堅守教育的良心,首先,要重視師愛,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其次,要同等重視教學的過程和結果,做到不偏不倚;最后要懂得換位思考,以自身的高尚師德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愛,進而拉近師生的距離。以上只是我關于高中教師堅守良心教育理念總結的三種有效策略,我相信,未來在我們全體高中教師嚴謹治學、積極反思的不懈努力之下,一定會堅守住自己的良心,更好地進行高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