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模考后,曉天來到學校心理咨詢室,流著淚問我:“老師,我們現(xiàn)在每天不停地學習和考試,這樣的人生到底為了什么?”
升入初三后,隨著復習與考試增多,原來能干、自律的女生曉天一下子變得脆弱和多愁善感起來。她感覺生活沒勁,在教室里很憋悶,整個人沒有力量;同時又覺得哭泣是弱者的表現(xiàn),不夠陽光、不夠堅強,對內心的失落既想推開又急著逃避。曉天想讓自己進入緊張的備考狀態(tài),努力地自我調整,可越調整越難受,用她的話說就是:“心好累,很想哭,可初三要抓緊時間學習,不能哭。”
存在主義是一種體驗和接納的態(tài)度,首要目的并不在于消除癥狀,而是使個體重新發(fā)現(xiàn)并體驗自己的存在,引導個體覺察狀態(tài)、珍惜當下、分享脆弱,卸下角色和面具,呈現(xiàn)真實的自己,找回生命的意義,增加個體的掌控感。
每個人都需要時間去整理自己的內在,對一個正在壓抑的人來說,能夠陪著她、傾聽她,讓難過的眼淚盡情流出來,讓悲傷得以表達,她的內心就會輕盈起來,繼而啟動自我力量找尋成長的方向。根據曉天對眼淚的回避與偏見,我和她協(xié)商采用存在主義態(tài)度慢慢接納,讓她逐漸感受自己的心情,尋找悲傷背后的力量。
曉天的心情在考試前后明顯低落,但并沒有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有充分的自知力,社會功能完好,持續(xù)時間在一個月以內,屬于考前被負性情緒困擾的狀態(tài)。共開展了6次咨詢,主要工作如下:
曉天的咨詢目標是消除負性情緒,讓自己積極投入學習。這個咨詢目標本身就存在錯誤認知,認為負性情緒是不應該出現(xiàn)的。
與曉天交談發(fā)現(xiàn),她對憂傷采取回避態(tài)度,常常是想要哭了,又吸吸鼻子憋回去。我引導曉天感受自己的內心,慢慢描繪,在描繪中允許自己哭出來,因為眼淚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禮物,它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
曉天在描述中幾次提到考試失利,她說想到家長和老師的期盼,感覺愧疚、難過,認為自己做得不好,很沒用。對于這類表達,我給予她充分的共情和理解,曉天壓抑的心慢慢打開,開始低聲地啜泣。
哭泣是一種最原始的情緒釋放,但這只是輔導的開始,單純的哭泣并不能達到輔導的效果,來訪者的覺察和解讀才是關鍵。曉天說:“眼淚在說對不起,它知道我在努力?!边@是愧疚的眼淚,是進入初三后承載著期望和壓力的淚水,當它被命名和賦予意義時,失落的心情被接納,曾經的努力被理解,內心的力量自然回歸。
很多時候,經歷悲傷后我們的內在會變得越來越堅韌、接納和成熟,低落的心情也可以成為一種促進深沉思考的情緒反應,是力量的匯聚、智慧的總結。咨詢最初,曉天一直想找到快速投入學習的方法,不愿在“難過”的情緒上浪費時間,可越是這樣,內心反而越沉重。后面的咨詢中,曉天逐漸理解了內心的失落,在哭泣中鼓勵自己,并決定再次勇敢出發(fā)。
繪畫作為一種非言語的表達,可以幫助來訪者將無法說出的潛意識沖突表達出來。音樂引導后,曉天畫出了心靈的感受,起名為“眼淚的精彩”,她說這是一個雨后出行的人,天氣很涼爽……通過描繪作品,曉天的內在狀態(tài)予以外化或投射出來,內在自我得以重新整合,這將更好地促進認知與行為層次的改變。
眼淚很容易被誤解,有一句經典的口頭禪是“哭什么哭,哭有什么用”。其實流淚是很自然的生理現(xiàn)象,幫助人們從失敗、傷心、難過中走出來是它的功能之一,哭是一種健康的情緒釋放方式。通常我們會擔心越哭越軟弱,其實不然,這恰是另一種強大,是接受情緒并勇敢與內心對話的過程,痛痛快快地哭過一場,心會變得更加勇敢、更加堅強,更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咨詢中,我清晰地感受到曉天的變化,從一開始對情緒的壓抑、克制到后面的表達與思考,被了解、被尊重后,她重新注滿力量。
輔導中,我始終做一位安靜溫暖的陪伴者。對于心靈的工作,最簡單也最難做到的就是好好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本身也是咨詢師的一項技能,是咨詢輔導中開放、投入、支持的狀態(tài),是真情的理解與關懷。
咨詢師不是萬能的,不能給每個人指出一條明路,但是可以營造一個安全的空間,使得來訪者釋放壓力并覺察內心的存在,這個過程就是療愈。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三美學校 張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