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湘鵬 李路明 李博浩
(湖南工程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湖湘文化是一個多層次、全方位、豐內(nèi)涵的地域文化。它既包含了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上的哲學思想、文化精神、文學藝術、宗教思想等方面;也包含了民風民俗、風土人情、方言特色等方面;既繼承了本源時期的楚文化和鮮明的區(qū)域文化;也兼收并蓄了中原文化和其他各民族文化。在兼收并蓄其他文化的基礎上,豐富和發(fā)展了湖湘文化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內(nèi)容,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湖湘文化。無論是在外地高校求學的湖南學子,還是在湖南高校求學的外地學生都會受到湖湘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湖湘文化對他們價值觀的引領。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確的引導這部分學生群體成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議題。湖湘文化作為具有鮮明區(qū)域特色的文化,將其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域特色,吸引更多學生主動自覺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利于湖湘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理論培養(yǎng)、道德提升的重要形式,受到各級黨委部門的高度重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它所強調的嚴謹性、理論性、科學性常常使學生感到枯燥無趣,同時也讓教學者感到缺乏成就感,降低教育積極性。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在高校里往往是最不受學生待見的。湖湘文化的文化形式多彩多樣,文化內(nèi)容豐富,湖湘文化中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特點令它活靈活現(xiàn)、有滋有味。湖湘文化中剛勁、務實、敢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能夠帶動青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湖湘文化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品質能大幅提升學生群體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熱情。筆者對湘潭大學生、湖南科技大學和湖南工程學院等湘潭市三所高校的200余名大學生進行過調查,其中有91.1%的大學生對將湖湘文化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示支持和歡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發(fā)現(xiàn),在融入了湖湘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學生表現(xiàn)得更活躍了,這主要源于對大學生精神世界的人文關懷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自始至終都必須存在于一定的文化之中,它的價值理想體現(xiàn)了這種文化的內(nèi)在精神,它的具體內(nèi)容反映了這種文化所要求的人倫規(guī)范”,湖湘文化是中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經(jīng)世致用的務實學風,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的豐厚沃土和重要源泉,為當代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法律意識以及政治素養(yǎng)的提升,提供了文化上的滋養(yǎng)。從先秦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到經(jīng)世致用的王夫之,到睜眼看世界的魏源,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先生,再到令中華民族站立起來的毛澤東,湖湘文化的每一個事例,每一個思想,無不激勵著全體中華兒女。他們,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運用到實踐的英雄,將愛國情懷做到極致的烈士,將廣大中華民族人民命運牽連到自身的壯士,他們,就是在湖湘文化影響下的英雄。向大學生講述這些典型人物的生平和事跡,可以使他們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在心靈上受到凈化,情感上引起共鳴,從而提升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激發(fā)高校學生的愛國情懷,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當前,湖湘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并未得到湖南高校的高度重視。反省青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冷淡”,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引起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毛澤東曾說過,“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將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為“過河”找到的那座“橋”或“船”。“融入”主要是指大學生可以真正吸收湖湘文化的內(nèi)涵并與其所堅信的價值觀與行為習慣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無縫對接。“融入”程度主要和大學生對湖湘文化的認知與應用有關系,只有大學生全面系統(tǒng)的理解、領悟了湖湘文化的內(nèi)涵所在并將其靈活應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意義上融合。在筆者看來有效“融入”的方法包括:
對于湖南高校來說,要根據(jù)湖湘文化的實況制定相應的宣傳推廣規(guī)劃,讓所有師生對湖湘文化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認知和理解,進一步掌握該文化的內(nèi)涵,對于提升師生的思想層次與道德素養(yǎng)大有裨益。湖湘文化針對的主體包括學生和老師,一方面要借助該文化提升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與思想層次,另一方面也不忽視老師這一教育主體。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表率作用,老師能否領悟與認可湖湘文化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吸收該文化的效果,教學中老師會自然而言的將文化與課堂知識合二為一,使學生的思想層次與個人素養(yǎng)有所改善。
首先,可以充分發(fā)揮宣傳陣地優(yōu)勢。借助校園廣播站、黑板報等途徑將湖湘文化的歷史淵源、成長環(huán)境、內(nèi)涵實質以及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與標志性事件闡述清楚;其次,可以積極開展“湖湘文化”大講堂活動。各高校邀請研究湖湘文化的專家學者為大學生進行以“湘湖文化”為主題的專題講座;再次,可在各高校成立研究湖湘文化的學生社團。一方面,可以通過社團舉辦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湖湘文化以活動的外化形式體現(xiàn)出來,讓高校師生進一步了解湖湘文化的內(nèi)涵和價值。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社團這一平臺進行湖湘文化的相關研究,通過一系列的學習研究進一步提高社團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而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們的學習研究。
課堂教育是大學生掌握知識與文化最主要的渠道。為此,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通識教育課、必修課(選修課)和網(wǎng)絡課程等課堂教育手段來傳遞湖湘文化的內(nèi)涵。湖湘文化的歷史淵源以及發(fā)展演變過程都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素材,屬于動態(tài)化課本。可以借助思想政治課向學生灌輸傳達湖湘文化的相關內(nèi)容。舉例來說,在教學中可以用毛澤東、夏明翰等英雄人物的歷史貢獻來教學。通識教育課的教學也可以和湖湘文化實現(xiàn)無縫對接,要將湖湘文化自然的帶入到課堂中。必修課或選修課上可以對湖湘文化的由來、歷史背景、文學價值、代表人物、標志性事件以及該文化的實質等方面加以講解與闡述。此外,身處“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背景下,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為教學的新陣地之一,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學途徑。為此,可以創(chuàng)建“互聯(lián)網(wǎng)+湖湘文化”即“理論+實踐”的網(wǎng)絡課程,內(nèi)容可涵蓋湖湘文化的精神實質、文學價值、代表人物、標志性事件、語言特點、文風以及詩詞歌賦等。另外,可以設置互動與建議板塊,在整個學習中學生可以分享個人的見解,有疑問可以直接留言發(fā)問。在網(wǎng)絡課堂中,每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相關板塊進行學習,同時,也可以把個人的作品分享到網(wǎng)絡課堂上。網(wǎng)絡課堂通過文字、圖片、視頻以及聲音等多種形式將湖湘文化展示出來,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主觀情緒,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湖湘文化更像是一場視覺與聽覺上的饕餮盛宴。
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要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離不開實踐教育。湖湘文化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它所蘊含的傳統(tǒng)精神和物質實體是湖湘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形成的。為此,將湖湘文化融入到湖南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發(fā)揮其實踐性的優(yōu)勢,引導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入理解湖湘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在自我體驗和自我反思中接受湖湘文化的教育,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價值理念、思想品德和政治覺悟。具體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進行實踐教育活動:
第一,組織大學生參觀體現(xiàn)湖湘文化精神的物質載體。比如,各湖南高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橘子洲頭、毛澤東、劉少奇及曾國藩故居、岳麓書院等歷史遺存和人文景觀,領略湖湘文化精神,從而加強大學生的自我價值觀和道德觀的修煉。
第二,利用社會實踐平臺開展“湖湘文化”調研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如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等,組織青年學生深入湖湘大地考查湖湘文化的物質載體,調查湖湘文化對當?shù)厝藗儍r值觀、道德觀形成的影響,思考湖湘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以此來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第三,組織大學生參與湖湘文化整理、維護和傳播等活動。鼓勵大學生充分發(fā)揮其知識和能力的優(yōu)勢,加入到傳承湖湘文化的隊伍中去。大學生們通過參與湖湘文化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維護和傳播,不僅充實了自己對湖湘文化的認識,而且還使自己在思想、能力及體力上得到了鍛煉。
第四,開展走訪當代湖湘文化杰出代表活動。這些杰出代表們所具有的崇高的道德和忘我的精神是湖湘文化的精髓的體現(xiàn)。通過走訪,可以讓大學生了解杰出代表的成長經(jīng)歷,感受杰出代表們吃苦耐勞、勇于進取的人格魅力,引起大學生的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