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雅靜
(內蒙古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隨著全球化的今天,影視劇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一員,影視劇的字幕起到橋梁的作用。影視劇字幕翻譯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在字幕翻譯的微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從宏觀層面對字幕翻譯的研究值得作進一步的探討。因此,本文從勒菲弗爾的操縱學派的角度出發(fā),探討英文影視劇字幕翻譯的操縱與改寫。
安德烈·勒菲弗爾是操縱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從意識形態(tài)、詩學與贊助人等方面分析翻譯活動,把翻譯放到了宏觀的文化中進行研究,促進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操縱學派認為,“翻譯即是對原文的改寫,改寫就是操縱”,所有類型的翻譯都會涉及對源語文本的“操縱”。翻譯對原文的操縱是為特定的意識形態(tài)服務,并影響特定的文化系統,翻譯策略的選擇也會受到贊助人的影響。(Lefevere,2004)
目前,字幕翻譯主要是由官方字幕組和民間字幕組完成。官方字幕組是指官方的一些譯制廠,目前各大影院上映的影片都是由長影譯制廠、京譯(中影和八一廠)、上影譯制廠完成整個字幕翻譯及相關流程。民間字幕組2001年興起,是網絡時代的產物,給外國影片配上本國字幕的團體組織,具有非營利性質,發(fā)展至今,隊伍已很龐大。官方字幕組和民間字幕組所面向的觀眾不同。民間字幕組屬于文學系統內的專業(yè)人士,公眾對象主要是文化層次較高的觀眾,他們更注重翻譯的專業(yè)性。官方字幕組也屬于文學系統內的專業(yè)人士,但他們翻譯的影片都是要在國內影院上映,所面對的觀眾的英語程度及他們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差異很大,娛樂是他們看電影的主要目的,因而通俗、娛樂化的語言成為主要特點。官方的字幕組翻譯有相關部門的審查,這些“文學系統外的權利機構”把一些臟話過濾掉,不雅、低俗的話語也會被改寫成中國觀眾可以接受的語言。因此,文化系統外的專業(yè)人士或機構的操控會左右系統內的專業(yè)人士翻譯策略的選擇。民間字幕組常在字幕外加很多注解,滿足觀眾對外國文化背景的視野,而官方字幕組對于字幕字數的明確限制卻不允許他們這樣做。
影視劇中的人物對白屬于文學,具有文學性,字幕翻譯具有某些文學性。由于原片文學類型不同,對于不同類型的影片譯者也會采用不同的策略,嚴肅的影片多采用異化策略,但是動畫片和喜劇片則多采用歸化策略。網絡熱詞也不是可以用到任何題材的影片翻譯中,大都出現在輕松逗樂的影片中,對于歷史性、宗教性等較為嚴肅的影片當中,加入這樣的網絡熱詞就會影響原片的情景和語境。另外,網絡流行詞出現頻率過高,整部影片的原有意境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從電影業(yè)角度考慮,中國電影市場處于成長過程中,中國的制片人都在尋找合適的度,譯文既不能脫離原影片的語境和情景,也不能出現讓觀眾“出戲”或“跳戲”的情況,例如在《環(huán)太平洋》中,機甲戰(zhàn)士的一記絕殺原文是“ElbowRocket”,被翻譯成“天馬流星拳”,讓當時的觀眾摸不著頭腦,影片的原有意境受到影響,不符合觀眾對影片的期待視野。
意識形態(tài)是有關社會的信仰、闡釋的觀念系統,可以是譯者個人的信仰系統,也可以是贊助人通過某種形式強加于譯者的。影視劇作為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必然帶有意識形態(tài)的烙印?!皧蕵坊姆g傾向反映了新時期社會和語言的發(fā)展和變化,也反映了新時期目標與觀眾心理的變化和需求?!?呂和勇,2014)近幾年,字幕翻譯中網絡熱詞的使用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影片譯制的觀念,觀眾對這一新鮮的方式充滿喜感,樂于接受。因此,在意識形態(tài)的操控下,電影字幕譯者對原文改寫呈現獨特的改寫方式,具有使譯文呈現娛樂化、本土化的特點。另外一方面,官方對電影字幕的嚴格的審查制度卻使電影字幕翻譯呈現“純潔化”的特點,這也反應出當下中國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
網絡流行語、中國特色的譯文最初是在民間字幕組譯文中開始使用,近幾年,這種翻譯方式也被官方的字幕組采用。隨著漢語字幕的發(fā)展,現在大多數觀眾已經接受觀看帶有漢語字幕的外國電影,出現了字幕普遍化的趨勢。(葛雅靜,2013)
本文把電影字幕翻譯放在社會文化這個宏觀背景下研究,強調它會受到意識形態(tài)、贊助人、詩學的操控,譯者采用網絡流行語、本土特色鮮明的語言、獨具漢語文化特色的語言對原文本進行操控改寫,使譯文符合當前歷史時期觀眾的期待視野,促進文化交流,推動社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