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泉,李潔冰
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公司,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
新疆某油田埋藏深度在970~1 404.9 m,油層為砂巖地層;其中沙灣組下部以大套疏松的含礫細砂巖、細砂巖夾灰綠色泥巖沉積為主,屬于泥質膠結,泥質含量達7.4%;砂巖的支撐方式為顆粒式,接觸方式主要為點線方式,地層膠結疏松;據出砂情況發(fā)現(xiàn)砂粒中細粉砂含量高,粒度中值只有0.17 mm。針對該油田細粉砂油藏防砂問題,常規(guī)物理充填防砂效果并不理想。油田有嘗試用化學防砂應對其粉細出砂問題。但因樹脂黏度高,需加入有機溶劑,至生產成本高且污染嚴重;且大多數樹脂固結后滲透率下降嚴重,只能保持原始滲透率的40%~60%,導致減產,甚至堵死油井,造成油水井事故[1]。因此,研究價廉、高效、實用的復配型化學防砂劑是開發(fā)疏松砂巖的必然趨勢[2]。針對該油田地質條件,通過實驗篩選出具有防膨抑砂效果的高分子防膨抑砂體系,以滿足該油田地層粉細砂的防砂要求,為油田現(xiàn)場粉細防砂施工提供參考。
3PB00C型平流泵,北京衛(wèi)星制造廠;UC-2102可見分光光度計,匯博儀器有限公司;填砂管驅替裝置,鄭州市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NDJ-1B黏度計,上海昌吉地質儀器有限公司; ARC120型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KCL、NaCL,工業(yè)級,廣東泰瑞新材料有限公司;碘化鎘、可溶性淀粉,分析純,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甲酸鈉、溴水,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2.1吸附量的測定
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吸光度與聚合物質量濃度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并且吸附量與聚合物質量濃度之間也存在計算公式,可先采用淀粉-碘化鎘法測量出待測抑砂劑溶液在被砂粒吸附前后的吸光度[3],從而得到其被砂粒吸附前后的濃度,再計算出待測抑砂劑的吸附量。
1)淀粉-碘化鎘
根據文獻[4]繪制聚合物濃度同吸光度標準曲線。
2)靜態(tài)吸附量測定[5]
采用浸泡法測量抑砂劑在多孔介質中的靜態(tài)吸附量。稱取5 g的100~120目細砂于比色管中,再加入30 mL抑砂劑,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后,靜置12 h。然后測量被吸附前后抑砂劑的吸光度,通過吸光度與質量濃度的標準曲線得被吸附前后的質量濃度,根據公式1計算靜態(tài)吸附量;
(1)
式中:q—靜態(tài)吸附量,mg/g;V—抑砂劑溶液的體積,L;co—抑砂劑溶液的初始質量濃度,mg/L;ce—吸附平衡后抑砂劑溶液的最終濃度,mg/L;m—砂巖顆粒的質量,g。
1.2.2動態(tài)抑砂效果測定
在L=50 cm,截面積S=4.9 cm2的填砂管中填充滿砂粒制成巖芯,稱取此時的質量為W1,然后以1 mL/min的排量用蒸餾水飽和巖芯,直到出口端出水量均勻,讀出此時的壓力為P,由公式(2)計算出滲透率,再次稱量填砂管的質量為W2,則孔隙度即為(W2-W1)mL;以1 mL/min的排量注入抑砂劑靜置12 h,然后分別以300~4 800 mL/h的排量用水驅替巖芯,驅替體積均為10 PV,將沖出液過濾,烘干后稱重。
(2)
式中:K為滲透率,μm2;Q為流量,mL/s;L為填砂管的長度,cm;μ為黏度,mPa·s;S為填砂管的橫截面積,cm2;p為壓力,0.1 MPa。
2.1.1不同復配體系的防膨性能
按照SY/T 5971—1994《注水用黏土穩(wěn)定劑性能評價方法》中的離心法對比不同類型的防膨劑,優(yōu)選出實驗室自制有機防膨劑為BSA-101,質量分數為0.5%。將其加入到3種復合抑砂劑SW-91、GX-1和0.3%有機陽離子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為800萬,離子度為50%)中,進行黏土防膨效果試驗,以篩選出至少2種防膨效果較好的抑砂體系做動態(tài)沖砂試驗,其中防膨率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防膨抑砂體系的防膨效果
將0.5%BSA-101+SW-91命名為BS-95,將0.5%BSA-101+0.3%有機陽離子聚合物命名為BY-53。由表1可知,BS-95和BY-53的防膨效果最好,防膨率分別為89.7%和83.82%。通過試驗初步篩選出BS-95和BY-53作防膨抑砂體系的防膨效果較好。
2.1.2體系的靜態(tài)穩(wěn)砂效果評價
1)防膨抑砂劑靜態(tài)穩(wěn)砂效果
配制出BY-53、BS-95防膨抑砂體系,與油田現(xiàn)有復配防膨抑砂體系SW-91、GX-1和0.3%有機陽離子聚合物抑砂劑做靜態(tài)抑砂效果對比實驗。將相同濃度BY-53、BS-95、SW-91、GX-1、0.3%有機陽離子聚合物5種抑砂劑置于100 mL比色管中,加入100~120目細砂,在靜置24 h,反復翻轉10次倒置于試管架上觀察細砂沉降情況。BY-53抑砂體系和BS-95抑砂的沉降砂子較少,穩(wěn)砂效果好;但單從宏觀方面觀察2種防膨抑砂體系穩(wěn)砂效果,不足以充分證明體系的穩(wěn)砂性能。
2) 防膨抑砂劑體系靜態(tài)吸附量的測定
為了進一步證明體系的穩(wěn)砂性能,從微觀方面設計了體系靜態(tài)吸附量的測定實驗;聚合物質量濃度與吸光度的關系標準曲線見圖1。
圖1 聚合物濃度與吸光度標準曲線
由圖1可以看出,聚合物抑砂劑的質量濃度與吸光度的關系曲線為y=0.006x+0.023(其中y為吸光度,x為聚合物的質量濃度),根據此式可以由吸光度求出聚合物抑砂劑的濃度。
其中,用淀粉-碘化鎘法測定BY-53、BS-95、SW-91、GX-1、0.3%有機陽離子聚合物5抑砂劑靜態(tài)吸附前后的吸光度,其結果及5種抑砂劑靜態(tài)吸附量見表2。
表2 抑砂劑吸附量測定試驗結果
由表2可知,吸附量最大的BY-53可達0.264 mg/g,BS-95的吸附量達0.170 mg/g,均呈現(xiàn)出較好的靜態(tài)吸附效果。這是因為防膨劑BSA-101含有陽離子成分,能夠和抑砂劑良好互溶,形成具有較高陽離子度和較長的高分子鏈,能在松散砂粒、黏土顆粒表面形成一層吸附保護膜,防止砂粒和黏土顆粒分散運移[6],還能夠和抑砂劑爭相吸附在帶負電的砂粒表面上,既有競爭又有協(xié)同作用[7]。故優(yōu)選出BY-53和BS-95抑砂體系進行動態(tài)沖砂實驗。
2.1.3體系的動態(tài)穩(wěn)砂效果評價
常溫下,選擇40-60目的砂粒做填砂管,進行沖砂實驗。BS-95和BY-53與清水對比沖砂實驗結果見表3。
表3 BS-95和BY-53與清水對比沖砂試驗結果
由表3可知,當清水沖砂排量3 000 mL/h時,發(fā)生坍塌性出砂,出砂量為41.13 g,出口端砂體虧空;在注入BS-95抑砂劑后,當排量達到3 600 mL/h時,填砂管端部大量出砂,抑砂率為67.62%,測得其滲透率保留率為84.4%。此外,由于BS-95抑砂劑對砂粒間的吸附力較差,在沖砂過程中形成了流動通道,抑砂效果不太理想。而注入BY-53抑砂體系后,在排量為4 800 mL/h情況下,該體系才出現(xiàn)少量出砂,其抑砂率達85.42%,滲透率保留率達到86.2%。因此,通過動態(tài)沖砂實驗最終篩選出抑砂效果最好的防膨抑砂體系BY-53。
防膨抑砂體系必須滿足該油田地層地下情況。對BY-53進行了溫度、礦化度和不同目數砂粒適應性分析。
2.2.1溫度適應性
經測得該油田地層屬于低溫油層,其溫度范圍在46~73 ℃。設定填砂管水浴溫度為70 ℃和80 ℃條件下,選擇40~60目的砂粒進行沖砂試驗。
由表4可知,在水浴70 ℃條件下,當排量大于4 200 mL/h時,出砂開始增多,測得抑砂率大于75%;在水浴80 ℃條件下,排量1 200 mL/h時,開始出砂并且出砂量逐漸增大,BY-53的吸附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
表4 不同溫度下的BY-53沖砂結果
這主要因為在巖石上的吸附是放熱的,且吸附與其反方向解吸存在競爭,當溫度升高時,解吸過程加劇[8],沖刷作用下,部分砂粒開始脫落形成運移造成出砂。但BY-53能夠適應油田70 ℃下的出砂油層。
2.2.2礦化度適應性
該油田地層平均礦化度為2.3×104mg/L,選擇40~60目砂粒填充填砂管,用礦化度為2×104mg/L和3×104mg/L的模擬地層水飽和巖心后,注入BY-53靜置12 h,進行沖砂試驗,結果見表5。
表5 不同濃度礦化度的地層水飽和后的BY-53沖砂結果
由表5可見,礦化度2×104mg/L下BY-53的抑砂性能變化不大,但在3×104mg/L的較高礦化度下,BY-53的耐沖刷性能減弱,這是由于高礦化度使聚合物的長分子鏈發(fā)生卷縮,從而黏度降低,吸附膠結作用減弱[9],在大排量下出砂量增多。另測得用2×104mg/L和3×104mg/L的地層水飽和后其滲透率保留率分別為85.1%和82.1%,因此,建議BY-53抑砂劑用在礦化度小于3×104mg/L的地層。
2.2.3對不同目數砂粒沖砂試驗
不同目數的砂粒沖砂試驗,以表征BY-53防膨抑砂體系對該油田地層粉細砂粒粒徑的適應性。沖砂試驗結果見表6。
表6 不同目數砂粒的沖砂試驗結果
由表6可以看出,隨著砂粒粒徑的減小,出砂量會逐漸增大,其對應臨界出砂量逐漸減小,當砂粒目數為60~80目和80~100目時,對應臨界流速為3 000 mL/h;當砂粒目數為100~120時,對應臨界流速僅為600 mL/h,而且出砂量呈線性逐漸遞減,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由于填砂管端口出砂導致的,說明僅用相同目數粉細砂制成的填砂管進行沖砂試驗不足以證明BY-53對粉細砂的適應性,因此有必要模擬油田粉細砂條件進行含黏土的混砂沖砂實驗。不同目數填砂管滲透率保留率見表7。BY-53對目數粒不同的砂滲透率保留率也大不相同;隨著砂粒粒徑的減小,滲透率保留率逐漸減小。這是因為聚合物分子具有長鏈結構,吸附在砂粒表面,且長鏈結構相互纏繞形成網狀結構,使小沙粒變成大沙團,從而不易出砂;同時由于砂粒粒徑越小,體表面積越大,被更多的長鏈聚合物充填,所以滲透率變小。
表7 不同目數填砂管滲透率保留率實驗數據
單一粒徑粉細砂填砂管沖砂試驗不足以證明BY-53防膨抑砂效果,因此,加入黏土后的清水與BY-53的沖砂進行對比試驗;為了混砂試驗能更準確的模擬該油田地層砂,對200 g油田出砂樣進行篩濾,分析結果見表8。
表8 油田出砂砂樣數據
由表8可知,油田出砂砂樣中40~60目和80~100目砂粒占比為69.2%,即粒徑在0.15~0.18 mm左右的砂粒量最多。
在室內進行混砂沖砂試驗,40~60目與80~100目混砂質量比為1∶1,黏土含量為8%。試驗數據見表9。
表9 混砂80~100目后的清水與BY-53體系沖砂試驗
由表9可以看出,在黏土混砂試驗粉細砂目數為80~100目砂粒中,加入黏土的BY-53填砂管出砂量大量減少,當流量達到了4 800 mL/h,仍然未出砂。分析認為防膨抑砂劑吸附在黏土和砂粒表面,一方面抑制黏土膨脹減少出砂;另一方面將黏土和細粉砂粒黏附在一起,成較大的個體,砂粒流動困難,起到抑砂作用。聚合物對砂粒與黏土的黏附作用,使?jié)B透率發(fā)生了改變,滲透率保留率降為78.9%。
為進一步驗證BY-53對粉細砂抑砂效果,混砂40~60目與100~120目的質量比為1∶1,黏土含量為8%,進行混砂沖砂試驗。試驗數據見表10。
表10 100~120目混砂后的清水沖砂試驗
通過表10可見,BY-53對100~120目細粉砂巖混砂的抑砂效果較好,當排量達4 800 mL/h時,仍未出砂,但滲透率保留率減小到了70.8%,該油田抑砂劑滲透率保留率必須大于75%,所以BY-53未能滿足該油田目數為100~120目,即粒徑為0.125 mm防砂的需求,在未來工作中有待進一步提高和研究。
1)研制優(yōu)選出了復配型防膨抑砂體系BY-53(0.5%BSA-101+0.3%有機陽離子聚合物),黏土防膨率可達83.82%,靜態(tài)吸附量為0.264 mg/g;在40~60目動態(tài)沖砂實驗中,當排量為4 800 mL/h時,動態(tài)抑砂率可達85.42%。
2)通過BY-53抑砂體系適應性分析,體系可適用在溫度低于70 ℃、礦化度小于3×104mg/L的地層條件下,與該油田儲層流體具有良好的配伍性。
3)在80~100目(0.17 mm~0.15 mm)黏土混砂沖砂實驗中,在排量為4 800 mL/h條件下,仍未出砂,滲透率保留率達78.9%,可有效滿足該油田粒度中值0.17 mm粉細砂和滲透率保留率大于75%的抑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