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國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蘇州旅游與財經(jīng)分院,江蘇 蘇州 215104)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咸,五味調(diào)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以上是今年江蘇高考語文卷的材料作文試題,接地氣,也很應景。說接地氣,是高考出了一個關于“吃”的作文題;說應景,今年的語文考試恰逢端午節(jié)。這就像是在節(jié)假日的餐桌上遇到一道好菜,開心又開胃。
最早談論“五味調(diào)和”的是伊尹?!秴问洗呵铩け疚镀罚骸罢{(diào)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盵1]誠然,這是伊尹借做菜調(diào)味的道理向商湯談論治國理政。伊尹也被稱為用“五味調(diào)和”理論治理天下的宰相,被廚界尊為中華廚祖。歷史上還有一位用調(diào)味談論治國理政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齊國大臣晏嬰。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3月27日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引用了晏嬰“以味說政”的典故:中國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國史學家左丘明在《左傳》中記錄了齊國上大夫晏子關于“和”的一段話:“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盵2]五味調(diào)和不僅是中華烹調(diào)的精髓,也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人生哲理,經(jīng)世治國的重要思想。對高中生來說,要寫出這樣立意深廣的作文,難度是顯而易見的。
古代烹調(diào)著書中論述“物各有性”的是袁枚,他也是廚祖的候選人之一。廚師把其著書《隨園食單》中的菜點奉為經(jīng)典,因此,袁枚也有中國古代“食圣”的美譽。袁枚對中國烹調(diào)的最大貢獻是在于《隨園食單》前半部分中的20個“須知單”和14個“戒單”,堪稱是中國烹飪理論最早的教科書。在首個“須知單”《先天須知》中,袁枚開宗明義:“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稟。人性下愚,雖孔、孟教之,無益也;物性不良,雖易牙烹之,亦無味也?!盵3]顯然,袁枚要論述的“物性”是指食材的優(yōu)劣。材料作文題中的“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睆娬{(diào)的是物的不同性質(zhì)。感覺材料這樣表述有牽強附會之嫌,也不夠嚴謹?!肮泊嫦嗌笔强陀^的,五味調(diào)和的目的是百味紛呈。材料表述不妨改為:物各有性,共存相生。水有水味,鹽有鹽味。鹽入水,水得味。這樣表達的意思就清晰明了。
這么一改,會不會是在“抬杠”呢?高考分數(shù)一分“壓死人”。假設我參加高考,是不敢寫這樣“出格”的作文,不然,用蘇州話來講是“拎勿清哉”。要是真有考生“杠”上一句:農(nóng)夫山泉有點甜。老師和家長定會替考生“捏上一把汗”。在廚界,還有這樣的高廚,制鹽數(shù)百種,諸如金菊鹽、陳皮鹽等,各種各樣的鹽應有盡有,真是創(chuàng)意無限。有語文老師分析今年作文試題材料后認為:議論文更容易下筆記敘文有希望拿高分。對一個涉世未深的高中生來說,要寫出一篇高分的“五味人生”作文是蠻有難度的,如果從讀書學琴的“五味”落筆,倒是有料可寫,有感可發(fā)。如有考生結合材料寫一篇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議論文,那應該是老師和家長期盼的高分作文。
考試還有一把利器是押題。江蘇卷有“魔鬼”試卷之稱,按照這個說法,命題“不按常理出牌”也是可以理解的。說不定明年作文試題“殺回馬槍”,再出一個孔子“不時不食”的材料作文題。最佳作文最有可能出自蘇州考生之筆。因為,最講究“不時不食”的是蘇州人。那自然是一個玩笑。誠然,無論是老子《道德經(jīng)》中“治大國,若烹小鮮?!钡纳鷦颖扔?,還是莊子《莊子·養(yǎng)生主》中“庖丁解?!钡膭勇牴适拢茧[含著中國哲理和中國智慧。
當下,我們的教育缺少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各類頻繁的教學比賽,幾乎是“標準化生產(chǎn)”出來的。一堂優(yōu)質(zhì)課要對照比賽評分細則“千錘百煉”,用教師的行話來說是要不斷“打磨”,才能獲得“老師上課行云如水,學生回答滴水不漏”的最佳教學效果。不知這樣的“標準化”教學,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去哪兒了?重視標準答案的應試教育難以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人才,有學者指出,“沒有批判性思維教育就沒有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4]。
高考剛過,就有作家撰文談“高考作文”,回憶當年媒體組織作家測試寫高考作文一事,測試結果是自己得了一個不及格的分數(shù)。于是,感慨批他作文不及格的那位語文老師與他是兩條并行的鐵軌,去向不同的遠方而已。筆者以為,字詞句章,用詞準確,語句表述通順是作文的基本要求。立意、構思、文采等是評出作文高分的依據(jù)。為什么在“作文”這件事上考生和作家一定要“分道揚鑣”呢?教育需要有“五味調(diào)和”的思想,才能培養(yǎng)出“百味紛呈”的各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