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珩
摘要:本文從作家、作品、世界三個角度列舉了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圖文”意識,展開空間思維的三個實例:其一,以圖出史,追蹤作家人生行跡;借助唐宋文學編年地圖從宏觀上追蹤蘇軾一生行跡,考證蘇軾自密赴徐“有旨不入國門”一說。其二,以圖佐文,揭示作品空間線索,以《紅樓夢》“遺失”情節(jié)為例,借由《大觀園平面示意圖》中遺失情節(jié)的地理分布來探究其分布特點及原因。其三,圖史互動,突顯地域文化特征,以《左傳》為例,從文學地理角度在講授時將各主要諸侯國分為齊魯派、鄭晉派、秦楚派三種文學分區(qū),從而探討各諸侯國的地域文化特征。以此三例說明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張開空間之眼的重要性,并以實際教學案例展現(xiàn)在教學中應該如何融入“圖文”意識。
關(guān)鍵詞:大學語文;教學;空間意識;圖文互文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04-0196-03
古人讀史,常左圖右史,如《新唐書·楊綰傳》所載:“(綰)性沈靖,獨處一室,左右圖史,凝塵滿席,澹如也?!贝搜詶罹U周圍皆是圖書,嗜書好學;實則“左圖右史”指的是閱讀史籍時,左邊放著史書,右邊參照地圖,按圖索驥,來具體了解古人的生存發(fā)展空間及人物環(huán)境,以此來幫助經(jīng)典的閱讀。在文學界空間研究正方興未艾,而在《大學語文》研究中,這種空間意識的培養(yǎng)似乎關(guān)注較少,筆者了解到的更多的是基于地域文學的考量,或是《大學語文》教學課堂空間構(gòu)建的思考,均非在教學過程中,在理解文本時融入“圖文”意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意識。
在一些圖文互文編著者眼中,圖像被認為對于文學研究起到了佐證和補充的作用。本文中的“圖文”意識則是指圖像并不是文學的附屬物,還擁有獨立而豐富的話語內(nèi)涵,不僅在內(nèi)容上與文字敘述一致,還包含著文字敘述的背景、經(jīng)過,甚至揭示某些文字不可見的原因、結(jié)果等。要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圖文”意識,使得圖有神采、文有情趣,以圖出史、圖文互證。以下分別從作家、作品、世界三個角度利用一些教學實踐的例子探討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融入“圖文”意識。
一、以圖出史,追蹤作家人生行跡
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曾自嘆道“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研究蘇軾文學作品則需將其作品系于其所處時間、空間中。時間上來說,孔凡禮先生所編《蘇軾年譜》、《三蘇年譜》已將蘇軾一生行跡按時間順序進行了精心編排;從空間地理上來看,王兆鵬所編《唐宋文學編年地圖》,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將詩人一生行跡細化到立體的編年歷史地圖上,借助此圖可追蹤作家一生行止。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可利用此地圖,使學生直觀掌握蘇軾一生行跡:幼年眉山讀書,嘉祐元年跟隨父親進京應試名動京師,熙寧四年因不贊成新法自請出京,分別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官,后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又改路常州。再到哲宗即位,東山再起,卻又因不合時宜再度自求外調(diào),知杭州,元祐元年新黨再次執(zhí)政,復被貶至惠州,紹圣四年放逐儋州,終卒于常州。從而同情并理解蘇軾一生雖顛沛流離,卻不改青云之志。在教學中借助唐宋文學編年地圖可從宏觀上追蹤詩人一生行跡。
此外,融入“圖文”意識還能為考證詩人行跡中的一些歷史細節(jié)提供佐證。蘇軾自密赴徐路線初步描繪為:密州—濰州—青州—齊州—澶、濮—開封(寓開封府祥符東園)—沿汴河—南都—宿州—徐州??芍K軾罷密州后,并非直接前往徐州任官,而是經(jīng)歷了一個自東向西,在國都之外停留月余,復自西向東的折返過程。此時有蘇軾“有旨不入國門”一說,出自《詩集》卷十五《送魯元翰少卿知衛(wèi)州》題下“施注”:“時有旨不許入國門,寓城外范蜀公園?!碧K轍《欒城集》卷八《寄范丈景仁》敘迎見兄蘇軾于黃河濱,以下注:“及門卻遣不得入,回顧欲去行無人。東園桃李正欲發(fā),開門借予停車輪。青天露坐列觴豆,落花飛絮飄衣襟?!敝K軾因有旨不得入國門在范鎮(zhèn)東園居月余。考察有旨不入國門,可知國門乃都城之門,不入國門乃不許進入京城之意,蘇軾不得入國門的根據(jù)在于宋代官制,《宋代官制辭典》黜落類有“出關(guān)”一條,即京朝官罷官不許留京師者,或稱出國門。蘇軾由于反對王安石變法而外任,而當時正是新黨執(zhí)政,屬于京官中與宰政政見不同,故因其政見不同不得進入京城。這一現(xiàn)象,在北宋蘇軾“有旨不入國門”前,就已經(jīng)存在,或為漢代“罷官不入國門”及唐代“非詔不得入京”之法的保留。在教學中融入“圖文”意識,借助歷史地圖,不僅可以追蹤詩人一生行跡,更能著眼細節(jié)之處,考辨行藏細節(jié),勾連史籍源流。
二、以圖佐文,揭示作品空間線索
上言融入“圖文”意識于理解作家之益,此則討論“圖文”意識融入于作品之益,特別是對于敘事作品來說,融入“圖文”意識,恰如張開了空間的眼睛,看到了理解作品的另一條線索,以《紅樓夢》“遺失”情節(jié)為例來看:《紅樓夢》中有11組遺失情節(jié),以下分別從遺失地點、時間、文本分布、遺失物、竊取者等來統(tǒng)計11組遺失情節(jié)。(事件后所系數(shù)字為回目數(shù))
《紅樓夢》中的11組遺失情節(jié)由各個遺失事件組合而成:小紅遺帕、寶玉遺金麒麟、平兒遺蝦須鐲、良兒偷玉、芳官遺硝粉、太太丟玫瑰露、寶釵言事、司棋遺繡春囊、迎春丟金絲鳳、岫煙丟紅襖子、寶玉丟玉,以下根據(jù)葛真所繪《大觀園平面示意圖》分析《紅樓夢》中遺失情節(jié)所反映的空間線索。
(一)以怡紅院為中心的地理分布
11組遺失情節(jié)除太太耳房丟玫瑰露之外都發(fā)生在大觀園之內(nèi)。具體來看:
1.分布在怡紅院內(nèi)及怡紅院周圍的遺失情節(jié)。
(1)直接分布于怡紅院內(nèi)的遺失情節(jié):良兒偷玉:平兒語:“那一年有一個良兒偷玉……這會子又跑出一個偷金子的來了,而且更偷到街坊家去了!”可知良兒偷玉發(fā)生在怡紅院內(nèi),否則不會有墜兒偷鐲“偷到街坊家去”之語。芳官遺硝粉:芳官取硝粉“啟奩看時,盒內(nèi)已空,心中疑惑,早間還剩了些,如何沒了?”發(fā)生于怡紅院內(nèi)室。寶玉丟玉:寶玉道:“才剛忙亂換衣,摘下來放在炕桌上,我沒有帶?!笨芍獙氂裰駚G于怡紅院內(nèi)。
(2)分布于怡紅院周圍的遺失情節(jié):小紅遺帕:小紅答秋紋道:“只因我的手帕子不見了,往后頭找去。”可知小紅手帕或遺失在怡紅院之后。寶玉遺金麒麟:湘云與翠縷在薔薇架下拾得寶玉金麒麟。又有“說著,大家進入怡紅院來”,可知薔薇架在怡紅院旁。寶玉在薔薇架下見齡官畫薔,因下雨“只得一氣跑回怡紅院去了”,從湘云等說著就走進怡紅院,以及寶玉一氣就從薔薇架下跑到了怡紅院可推薔薇花架離怡紅院不遠。
2.分布于迎春住地的遺失情節(jié)。迎春丟金絲鳳:“還在書架上匣內(nèi)暫放著?!敝鸾z鳳丟于迎春室內(nèi)。岫煙丟紅襖子:岫煙從第四十九回進入大觀園時起就與迎春一處居住,第九十回,鳳姐到紫菱洲畔見婆子因丟襖子一事吵嚷,可知岫煙仍住迎春之紫菱洲,紅襖子丟于迎春住所。
經(jīng)考,直接分布于怡紅院內(nèi)及怡紅院周圍之遺失情節(jié)有5組,在其他情節(jié)中與怡紅院關(guān)系密切的有2組,總有7組遺失情節(jié)是與怡紅院相關(guān),占所有情節(jié)的63.64%,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余3組情節(jié)分布均與迎春所居之處相關(guān)。
(二)探究遺失情節(jié)出現(xiàn)如此地理分布之原因
遺失情節(jié)表現(xiàn)出大部分集中分布于怡紅院,部分分布于迎春處的特征,筆者認為可作如下解釋:
1.怡紅院總一園之首。宋淇先生在其《紅樓夢識要》中提出賈寶玉為諸艷之冠,怡紅院總一園之首。前80回中凡單純描寫寶玉及寶玉和對手活動的占一半以上,因?qū)氂褡≡诖笥^園內(nèi)的一個中心單位即怡紅院,則故事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在怡紅院內(nèi)呈現(xiàn)。11組遺失情節(jié)中有7組與怡紅院相關(guān),正是由于怡紅院為大觀園一園之首,怡紅院之主賈寶玉為諸艷之冠,所以情節(jié)以其為核心發(fā)展,猶如風暴中心一般,周遭情節(jié)皆形成以怡紅院為中心的分布特征。這在全書中是規(guī)律性的存在,故這種特征在遺失情節(jié)中亦得以展現(xiàn)。
2.人物性格與遺失情節(jié)之關(guān)系。為何將遺失情節(jié)的發(fā)生集中于怡紅院與迎春居所二處,這與此二人的性格有很大關(guān)系。修訂者在設(shè)置遺失情節(jié)的分布時考慮到了這一因素。居所為二人性格之延伸。寶玉尊重關(guān)懷女性,在怡紅院中更是待人寬厚,加之襲人等亦是溫柔之人,管治不嚴,故有小偷小竊之事。迎春性格怯懦怕事,管治不嚴,下人不懼,故易生事非??蓪Ρ洒煊駥氣O來看,黛玉心性孤傲,愛使小性,下人小心以對,不易出錯。寶釵端莊賢德,下人謹慎持重,不容出錯,故無此類情節(jié)。
借由《大觀園平面示意圖》中遺失情節(jié)的地理分布來探究《紅樓夢》中的空間敘事藝術(shù),印證了余英時先生在他的《<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認為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創(chuàng)造了兩個鮮明而對比的世界,分別為“烏托邦的世界”和“現(xiàn)實的世界”,分別對應大觀園中的世界和大觀園以外的世界,并認為這兩個世界是貫穿全書的主要線索,則遺失情節(jié)實為溝通兩個世界的鑰匙。在教學中融入“圖文”意識,張開空間的眼睛,較之時間線索觀照能更出新意。
三、圖史互動,突顯地域文化特征
此一部分則從世界的角度進行考察,世界即文學活動所反映的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不僅是作品的反映對象,也是作家所處的基本生存環(huán)境。通過空間地理的圖像融入,能還原出作家或作品所處的歷史時代,并能凸顯出當時世界不同地域間的文化差異性。以春秋時代為例:春秋初,大小諸侯國見諸經(jīng)傳的有170余個,然其會盟、征伐事跡彰彰可考者,不外齊、晉、楚、秦、魯、宋、衛(wèi)、燕、陳、曹、蔡、鄭、吳、越等十數(shù)國。《左傳》被譽為春秋時代的一部百科全書,根據(jù)《左傳》中的一些記載可以了解春秋時代大小諸侯國的戰(zhàn)爭侵伐、外交辭令。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讀史以圖,能突顯不同諸侯國的地域文化特征。從文學地理學的角度概括各個諸侯國地域分野、地理風俗,將其分為齊魯派、鄭晉派、秦楚派三種文學分區(qū)。齊魯派從地理、風俗、文學的角度切入分別講授齊國尚夸飾、好勇力、少受禮制約束的特征以及魯國拘禮好古、勇力愛國等特征;鄭晉派同樣從地理、風俗、文學的角度講授晉國堅韌超拔、勤勞儉吝、沾染戎風的特點以及鄭國通達多智、教化易施的特點;秦楚派也從地理、風俗、文學的角度出發(fā)講授秦國獷悍尚勇、重農(nóng)守法、巫風盛行的特征及楚國輕悍剽疾、好美修飾、巫風濃郁的特征;以上三種派別、三個維度、六個國家的特征講授能讓學生了解春秋時期各國的不同風貌,從而了解整個春秋時代的大概面貌。
四、結(jié)語
本文從作家、作品、世界三個角度列舉了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圖文”意識,展開空間思維的三個實例:其一,以圖出史,追蹤作家人生行跡;借助唐宋文學編年地圖從宏觀上追蹤蘇軾一生行跡,并通過“圖文”意識融入,考證蘇軾自密赴徐出現(xiàn)了一個自東向西,在國都之外停留月余,復自西向東的折返過程,并辨析其間“有旨不入國門”一說。其二,以圖佐文,揭示作品空間線索,以《紅樓夢》“遺失”情節(jié)為例,借由《大觀園平面示意圖》中遺失情節(jié)的地理分布來探究其分布特點及原因,從而管窺《紅樓夢》中的“兩個世界”的敘事藝術(shù)。其三,圖史互動,突顯地域文化特征,以反映春秋時代面貌的《左傳》為例,從文學地理學的角度概括各個諸侯國地域分野、地理風俗,將其分為齊魯派、鄭晉派、秦楚派三種文學分區(qū),從而突顯各諸侯國的地域文化特征。以此說明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張開空間之眼的重要性,及以實際教學案例展現(xiàn)在教學中應該如何融入“圖文”意識。
參考文獻:
[1]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黃鳴.左傳與春秋時代的文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3]董曉燁.文學空間與空間敘事理論[J].外國文學,2012,(2).
[4]龍其林.楊義圖文互文文學研究思想綜論[J].江漢論壇,2014,(10).
[5]武娜.基于PDCA模式的<大學語文>空間課程教學研究[J].現(xiàn)代語文,2015,(8).
[6]張崇琛.從密州到徐州——淺談蘇軾徐州時期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2003,(4).
Abstract:From three angles of writers,works and the world,this article lists the three examples of integrating "graphic" consciousness in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Chinese" and carrying out three examples of space thinking:first,to trace the history of the writer in order to trace the writer's life,and to trace Su Shi's life from the macroscopic view with the help of the Tang and song literature.Xu "has no intention to enter the country." Secondly,it reveals the spatial clues of the works,and takes the "lost" plot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as an example,and explores i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by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lost plot in the plane map of the Grand View Garden.Thirdly,the history of drawing is interactive and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ulture.Taking Zuo Zhuan as an examp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and geography,the main kingdom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of Qi Lu,Zheng Jin,Qin and Chu schools,so as to discuss th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ous kingdoms.The three example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opening space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College Chinese,and show how to integr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graphic and text" in the teaching case.
Key words:college Chinese;teaching;spatial awareness;graphic and textual intertext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