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里面涉及了很多文化常識,本文擬從喻伉儷情深的意象、婚嫁稱謂及風俗、古代紀時法三個方面來梳理探究,以期幫助理解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婚姻、生命悲劇。
關(guān)鍵詞:《孔雀東南飛》;古代文化常識;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7-018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7.169
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不少古代文化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高中階段學習古文,除了掌握一些古漢語知識外,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識,對于理解文本內(nèi)容,感知人物形象也是大有裨益的?!犊兹笘|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故事發(fā)生在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漢末建安時期。文本中涉及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識,高中生由于古典文學知識積累有限,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時有疑問。本文將試圖就教學中疑點較多的文化常識進行梳理探究,以利于今后的學習。
一、喻伉儷情深的意象
《孔雀東南飛》講述的是夫妻離別的故事,故文中一定會有表示伉儷情深的意象,最明了的是文章尾段“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除此之外,本文中還出現(xiàn)了孔雀、白鵠、梧桐,此三種喻夫妻恩愛的物象。
古詩中用雙鳥起興喻夫婦,始祖應(yīng)是《詩經(jīng)·關(guān)雎》,以雎鳩鳥來喻夫妻和諧。再如《玉臺新詠》里收錄了一首《雙白鵠》:“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將五五,羅列行不齊。忽然卒疲病,不能飛相隨。五里一反顧,六里一徘徊。吾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吾欲負汝去,羽毛日催頹”。寫一對雙飛的白天鵝,一病一不忍獨去。本文用孔雀雙飛起興正復(fù)此意。文中太守家籌備婚禮寫到“青雀白鵠舫”也是以白鵠喻夫妻。有詩云“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也是以雙鳥喻夫妻。
以雙鳥喻夫妻情誼的意象比較廣泛,易于理解。那梧桐作何解呢?“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可見秋雨打梧桐,別有一份愁苦凄涼。然而,梧桐還有他意。古代傳說梧為雄,桐為雌,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拔嗤┫啻希x鴦合雙死”,因此古詩中多以青干碧葉的梧桐表示男女之間至死不渝的愛情,所以文中出現(xiàn)“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的詩句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喻指焦仲卿和劉蘭芝永垂不朽的堅貞愛情。
二、婚嫁稱謂及風俗
古時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把頭發(fā)結(jié)起來,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結(jié)婚了。這個年齡一般是男子20歲,女子15歲。女子出嫁,曰適。如阿母辭謝媒人時說“貧賤有此女,始始還家門”。亦曰歸,如《詩經(jīng)·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室宜家”。女子出嫁后,從丈夫家回娘家叫歸寧,從娘家回夫家叫歸來。在古代,女子出嫁后不能隨便回娘家,平日里如娘家有大事情,如喪事或女子父母極度思念,可遣家中男子,如出嫁女子的哥哥或弟弟去夫家接。如果娘家未來人接,而自己回了娘家就等于被婆家休棄了,叫遣歸。如文本中劉蘭芝自述“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焦母一直叫囂著“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跪求“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fù)取”。無論古今,女子被休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如此,我們便可以理解為什么劉蘭芝“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而劉母“不圖子自歸”后的“大拊掌”“大悲催”了。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對劉蘭芝“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的否泰命運更多從劉蘭芝的美貌和家世門第去理解,少有從漢時婚俗去理解的。史書記載漢景帝把有婚史的王氏立為皇后,再如司馬相如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過多次。以上史實證明,漢時,禮令不看重婦女的貞潔問題,女子喪偶或是離婚仍可再嫁。劉蘭芝被休回娘家只十多天,縣令、太守相繼為兒子求婚,更從側(cè)面說明了劉蘭芝的貌美德高,同時也可見當時的婚俗。
三、古代紀時法
古人一晝夜為一日,又把一晝夜分為若干段來計時。從名稱上看,分段是根據(jù)天色和日?;顒哟_立的。漢太初以后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等)作為十二時辰的名稱。同時,我國古代還有把夜晚分為五個時段的方法,叫五夜或五更。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劉蘭芝在焦家的勞作有多么辛苦,“大人故嫌遲”的挑剔苛刻,以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心中??啾钡睦悟}埋怨,進而發(fā)出一聲“君家婦難為”的嘆息,最終無奈走向自請遣歸的道路;不難理解劉蘭芝離開焦家早上起來仔細梳妝打扮時,那份對郎君的不舍,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留給他;那份對焦母的抗議與示威:堂堂正正地入焦家門,堂堂正正地出焦家門;不難理解劉蘭芝在暗沉日暮后,夜深人靜時對婚姻的絕望和對生命的決絕。
此外,長詩中還涉及很多其他的古代文化常識,如天干地支的紀年,人物的謙稱與敬稱,古代的官職稱謂,等等??傊覀冊趯W習文言文時,除了弄清其中的文言現(xiàn)象,還應(yīng)該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時代的文化背景,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題,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克維.《孔雀東南飛》教學疑點的文化解讀[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1(12).
[2]游德發(fā).《孔雀東南飛》里的古代文化常識[J].知識窗(教師版),2011(2).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李紹仝(2000.5— ),男,滿族,河北青龍人,現(xiàn)就讀于河北衡水中學。